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 成语出自哪里

知行合一意思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行是指人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辩证说明“知行合一”理论。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

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

知行合一意思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行是指人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关于知行合一,先生在《传习录》中有阐释: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

“知行合一”论的现实意义

1、王阳明“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但从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和“内圣外王”的思维逻辑与思想传统而言,其道德修养必定要落实到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所以又是一种政治学说。

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诚信施政具有警示作用。

现在一些官员知行分裂,说一套,做一套,败坏了党风政风,也失信于民。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有必要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以提升干部队伍的道德人文素质。这对启迪官员的道德良知,遏制贪腐之风,推行廉洁政治,执政为民,取信于民,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3、提倡“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人文化成”。

所谓“文化”,按古人的定义是“人文化成”,即以人文精神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社会风尚。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重点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发挥“人文化成”作用,推进全民道德教育能起到积极作用。

“知行合一”出自哪里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辩证说明“知行合一”理论。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

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与朱熹的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扩展阅读:知行合一最简单的感悟 ... 知行合一白话解释 ... 知行合一最精辟句子 ... 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 ... 知行合一的精髓是什么 ... 学做结合 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最精辟的解释 ... 知行合一最佳解释 ... 知行合一最精辟的感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