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囚龙术——八股取士:想要荣华富贵?请到我的“碗里来”

真正的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到了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但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贵族制度的遗风还在,在加上没有后世的糊名制度,当时的进士名额基本上被世家子弟所占有。当然科举考试毕竟是以成绩论英雄的考试,再加上又没有在制度上禁止贫寒子弟参与。所以,穷二代底层逆袭的故事还是有经常发生的,只是非常艰辛和坎坷。

到了宋代,由于重文轻武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需要。本来目的就是想斩断裙带关系的科举考试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后来明清的分级考试制度基本上在宋朝形成。但个人认为宋代科举最大的贡献就是糊名制度,它使得唐朝那种靠关系行卷中进士的现象基本上绝迹。这进一步使得科举考试走上了公平公正的轨道,给广大的贫寒子弟带来了天大的福音。南北朝那种世袭门阀贵族的遗风,也就是靠祖上形成的关系网端上金饭碗的现象越来越少。就算有靠祖上的恩荫就有官做的政策、制度,但官宦子弟都不以为然,还是认为靠自己的本事考上进士做官,才是一件无比尊贵和骄傲的事。所以,在宋代,科举制度真正成为国家选拔官员的资格考试。

后来,北方的草原民族蒙古虐遍天下无敌手,宋朝也被他彻底征服。在华夏大地,少数民族第一次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但元朝入主中原后,虽然也重视汉人的知识分子,也推崇儒教。但黄金家族的天下毕竟是靠拳头实实在在砸下来的。所以,他们对于汉文学不像后来的清朝那样,是打心眼里真正崇拜和融入。所以,科举考试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不甚上心。而且,当时的草原统治者,将 社会 上的人封为十个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来我们常说的臭老九就是从这来的)。儒家知识分子连一个妓女的身份都不如,你说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重视能好到哪去?

但黄金家族的后代为他们的歧视儒家读书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得不到广大汉人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出谋划策,不到一百年,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又被一个安徽汉子赶回了草原。

这个将黄金家族统治者赶回老家的不是别人,就是家喻户晓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最低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直往上推,都是大字不识的泥腿子,而且是没有田产的佃户(租田耕作的农户)。但风云际会,天降大任,在元末的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脱颖而出,最终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大明的开国君主。


太祖皇帝虽然出身纯文盲家庭,但他本人却不像他的前辈汉高祖刘邦那样,排斥儒家知识分子,排斥儒家文化。他非常喜欢读书,也十分尊敬读书人。在加上科举制度实在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最佳手段。所以,唐宋盛行的科举制度必然会进入他的治国大略中。

明朝一建立,太祖皇帝就在全国恢复了科举制度。从集权和专制的角度出发,太祖皇帝对科举制进行了缜密的设计。

首先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五经的内容里面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自汉代以来,历代皇帝都标榜以儒家思想治天下,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目还算可以理解。可接下来的规定,就赤裸裸暴露了太祖皇帝的真实目的。当时规定,考生答题的角度,只能在程朱理学的范围之内,不能自己自由发挥,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代古人言”。也就是说这些帝国最聪明的人,最有价值的大脑却被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为什么这么规定?很简单,就是控制全国最优秀人才的大脑,统一他们的思想,以便于自己的君主专制和统治。


其次,太祖皇帝不但要在出题大纲、答题思想上对读书人进行控制,在形式上他也要指定条条框框,对这些人进行思维定式训练。当时规定,考生答卷写文章必须按照规定好的格式来写,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八股文。什么是八股文?就是写一篇文章必须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而且文章的词语还要讲究对仗、骈偶、平仄。这与上面的规定加在一起,那对读书人的束缚与摧残是真的太大了。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明白现实与规定的界限,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轻则书呆子,重则成疯傻。像接下来鄙人要品读的《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师徒二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实事求是地讲,科举考试的规矩是严格、呆板、无趣、禁锢人性的,但明清时期那么多读书人为之疯狂(包括《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聊斋》的作者蒲松龄等对八股取士批评者),那肯定是有他的巨大魅力和诱惑的。那科举考试的魅力和诱惑何在?科举考试的魅力和诱惑就在于以下几点:科举考试按通过考试的等级将通过者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在这其中,一旦中了秀才,你就可以免税、免劳役,政府每年还给你发几十两的奖学金。见了县太爷也不用下跪,可以平起平坐一起吃饭喝酒大保健。如果再往上一步,有幸中了乡试的举人,那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不得了!你从此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大明朝著名的清官、刺儿头、道德家、超级大吵家海瑞,就是举人出身,最后他官至朝廷三品大员。而且,不但像秀才们那样没了完粮纳税的任务,县里的大佬们还会主动给你送钱送房、送美女,立马屌丝变富豪、矮矬穷变高富帅。见了县太爷不但不用下跪,县太爷还得跟你称兄道弟。如果再再进一步,进京参加会试、殿试高中进士,那肯定是您家祖宗十八代都积了阴德,才换来你的这份天大的幸运。皇帝亲自开party 宴请,高头大马游街欢庆,朝廷高官的千金随手可娶,白花花的银子不断有人孝敬,高宅大院、美妇壮仆不断有人免费赠送,人人向你投来羡慕的眼神——真个是“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用三个字形容就是“爽到爆”!


既能给精神上带来无上的惬意,又能使物质生活得到非一般的改善。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去追求。所以,读书人痴迷于科举,痴迷于进士,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但录取名额有限,淘汰率高,有些人考了几十年连个秀才都中不了。如果承受打击的能力不行,发疯发狂也是有的。

但自隋以来的科举制度,特别是明清这两朝,其根本的目的是皇帝大人为了自己的个人权力和家天下。但客观上确实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一种非常公平公正的方式。使底层平民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事实上也是有很多贫寒子弟通过科举,达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

所以,剔除一些消极负面的因素,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一个非常公正的方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当年我们废除科举学习西方的时候,英国却看到科举制的长处,拿去为自己选拔公务员所用。但《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等一班身处其中的人,为 历史 条件所限制,当局者迷,他们受到的伤害比益处来得多。



  • 鏄庡お绁栫殑鍥氶緳鏈斺斿叓鑲″彇澹:鎯宠鑽e崕瀵岃吹?璇峰埌鎴戠殑鈥滅閲屾潵鈥
    绛旓細澶鐨囧笣铏界劧鍑鸿韩绾枃鐩插搴紝浣嗕粬鏈汉鍗翠笉鍍忎粬鐨勫墠杈堟眽楂樼鍒橀偊閭f牱锛屾帓鏂ュ剴瀹剁煡璇嗗垎瀛愶紝鎺掓枼鍎掑鏂囧寲銆備粬闈炲父鍠滄璇讳功锛屼篃鍗佸垎灏婃暚璇讳功浜恒傚湪鍔犱笂绉戜妇鍒跺害瀹炲湪鏄姞寮轰腑澶泦鏉冨拰鍚涗富涓撳埗鐨勬渶浣虫墜娈点傛墍浠ワ紝鍞愬畫鐩涜鐨勭涓惧埗搴﹀繀鐒朵細杩涘叆浠栫殑娌诲浗澶х暐涓傛槑鏈濅竴寤虹珛锛屽お绁栫殗甯濆氨鍦ㄥ叏鍥芥仮澶嶄簡绉戜妇鍒跺害銆備粠闆嗘潈鍜...
  • 扩展阅读:介绍屠龙术 ... 大明我传屠龙术 ... 牢笼治世八股恩科 ... 大明宣德年制八仙龟 ... 现代屠龙术 ... 攀龙十二术 ... 屠龙术长生 ... 身怀屠龙术 ... 回民马化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