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是不是真的?还是后人编造的?如秦朝的亡秦者胡? 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谶语是不是真的?还是后人编造的

\u5386\u53f2\u4e0a\u7684\u90a3\u4e9b\u6709\u540d\u7684\u8c36\u8bed\u662f\u4e0d\u662f\u771f\u7684?\u8fd8\u662f\u540e\u4eba\u7f16\u9020\u7684?\u5982\u79e6\u671d\u7684\u4ea1\u79e6...

\u767d\u8d77(?\u2014\u524d258)\uff0c\u4e5f\u53eb\u516c\u5b59\u8d77\uff0c\u6218\u56fd\u65f6\u671f\u79e6\u56fd\u90ff\u53bf(\u4eca\u9655\u897f\u90ff\u53bf\u4e1c\u5317)\u4eba\uff0c\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8457\u540d\u7684\u519b\u4e8b\u5bb6\u3001\u7edf\u5e05\u3002 \u79e6\u56fd\uff0c\u539f\u6765\u662f\u5730\u5904\u897f\u9672\u7684\u4e00\u4e2a\u5c0f\u56fd\uff0c\u79e6\u5b5d\u516c\u65f6\u7528\u5546\u9785\u53d8\u6cd5\uff0c\u5960\u5b9a\u4e86\u56fd\u5bb6\u5bcc\u5f3a\u7684\u57fa\u77d7\u5c14\u540e\uff0c\u4e0d\u65ad\u5411\u5916\u53d1\u5c55\u52bf\u529b\uff0c\u56fd\u529b\u5f3a\u76db\u3002\u79e6\u662d\u738b\u65f6\uff0c\u4efb\u7528\u767d\u8d77\u4e3a\u5c06\u3002\u767d...5759

\u201c\u8c23\u8c36\u201d\u4e00\u8bcd\uff0c\u5e7f\u6cdb\u89c1\u4e8e\u5404\u79cd\u53e4\u7c4d\uff0c\u6e05\u4fee\u300a\u53e4\u4eca\u56fe\u4e66\u96c6\u6210\u300b\u66fe\u4e13\u7acb\u201c\u8c23\u8c36\u201d\u4e00\u76ee\uff0c\u90a3\u4e48\u7a76\u7adf\u4ec0\u4e48\u662f\u8c23\u8c36\u5462\uff1f

\u8c23\u8005\uff0c\u8c23\u6b4c\u4e5f\u3002\u300a\u8bd7\u7ecf•\u9b4f\u98ce\u300b\u201c\u6211\u6b4c\u4e14\u8c23\u201d\uff0c\u300a\u6bdb\u4f20\u300b\u6ce8\u66f0\uff1a\u201c\u66f2\u5408\u4e50\u66f0\u6b4c\uff0c\u5f92\u6b4c\u66f0\u8c23\u201d\uff0c\u300a\u5de6\u4f20•\u50d6\u516c\u4e94\u5e74\u300b\u6b63\u4e49\u5f15\u300a\u5c14\u96c5•\u91ca\u4e50\u300b\u6ce8\u4e91\uff1a\u201c\u5f92\u6b4c\u8c13\u4e4b\u8c23\uff0c\u8a00\u65e0\u4e50\u800c\u7a7a\u6b4c\uff0c\u5176\u58f0\u900d\u9065\u7136\u4e5f\u3002\u201d\u7b80\u800c\u8a00\u4e4b\uff0c\u8c23\u5c31\u662f\u4e00\u79cd\u6c11\u95f4\u6d41\u4f20\u7684\u901a\u4fd7\u6613\u61c2\u7684\u6b4c\u8c23\uff0c\u8001\u767e\u59d3\u968f\u5174\u800c\u4f5c\u968f\u5174\u800c\u5531\uff0c\u4e00\u822c\u6ca1\u6709\u7ecf\u8fc7\u6587\u4eba\u7684\u52a0\u5de5\uff0c\u7c7b\u4f3c\u4e8e\u5f53\u4eca\u793e\u4f1a\u4e0a\u201c\u4e00\u7b49\u7537\u4eba\uff0c\u5bb6\u5916\u6709\u5bb6\u201d\u7684\u987a\u53e3\u6e9c\uff0c\u6b63\u56e0\u4e3a\u5176\u901a\u4fd7\u6613\u61c2\uff0c\u56e0\u6b64\u53ef\u4ee5\u5728\u793e\u4f1a\u4e0a\u6781\u5927\u8303\u56f4\u5185\u6d41\u4f20\u3002

\u8c36\u8005\uff0c\u9a8c\u4e5f\uff0c\u5c31\u662f\u80fd\u591f\u7075\u9a8c\u7684\u9884\u8a00\u6216\u9884\u5146\uff0c\u8fd9\u662f\u8c36\u7684\u57fa\u672c\u542b\u4e49\u3002\u7531\u6b64\u5f15\u7533\u4e3a\u9884\u8a00\u4e4b\u4e66\uff0c\u5373\u6240\u8c13\u201c\u56fe\u8c36\u201d\u3001\u201c\u8c36\u7eac\u201d\u662f\u4e5f\u3002

\u56e0\u6b64\uff0c\u4ece\u72ed\u4e49\u7684\u89d2\u5ea6\uff0c\u201c\u8c23\u8c36\u201d\u53ef\u4ee5\u7406\u89e3\u4e3a\u4e00\u79cd\u4ee5\u6b4c\u8c23\u5f62\u5f0f\u6d41\u4f20\u4e8e\u6c11\u95f4\u7684\u9884\u8a00\u3002\u4f46\u5e7f\u4e49\u7684\u6765\u770b\uff0c\u8c23\u8c36\u5e76\u4e0d\u4ec5\u4ec5\u662f\u4ee5\u6c11\u95f4\u6b4c\u8c23\u7684\u5f62\u5f0f\u51fa\u73b0\u7684\u3002\u76f8\u53cd\uff0c\u5b83\u7684\u9762\u76ee\u6781\u5176\u7e41\u591a\uff0c\u9664\u6b4c\u8c23\u5916\uff0c\u8fd8\u6709\u8bd7\u8bcd\u3001\u91d1\u77f3\u94ed\u6587\u7b49\u5f62\u5f0f\u3002

作者:三种不同的红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26572/answer/411649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谣谶。它象一个幽灵,悄无声息而又如影随形地和中国历史相伴而行,既无审其所来,又不知其所往,只是频繁出没于宫廷、朝堂与民间,大到朝代兴亡治乱,小到个人悲欢离合,都可以它而改变。

两千多年来,从最古老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一直到当代某警卫部队的番号,谣谶就一直为所有人津津乐道。谣谶究竟是如何出现、发展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谣谶流传?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为大家粗浅地作一介绍。

一、 什么是谣谶

“谣谶”一词,广泛见于各种古籍,清修《古今图书集成》曾专立“谣谶”一目,那么究竟什么是谣谶呢?

谣者,谣歌也。《诗经•魏风》“我歌且谣”,《毛传》注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左传•僖公五年》正义引《尔雅•释乐》注云:“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简而言之,谣就是一种民间流传的通俗易懂的歌谣,老百姓随兴而作随兴而唱,一般没有经过文人的加工,类似于当今社会上“一等男人,家外有家”的顺口溜,正因为其通俗易懂,因此可以在社会上极大范围内流传。

谶者,验也,就是能够灵验的预言或预兆,这是谶的基本含义。由此引申为预言之书,即所谓“图谶”、“谶纬”是也。

因此,从狭义的角度,“谣谶”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歌谣形式流传于民间的预言。但广义的来看,谣谶并不仅仅是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出现的。相反,它的面目极其繁多,除歌谣外,还有诗词、金石铭文等形式。

二、谣谶的历史

1、谣谶的起源

人类在蒙昧时期,就渴望着能对未来做出预测,因此谶语产生的时间应该是很早的。比如甲骨文中大量的卜辞,就可以看做是谶言的一种。但谶言和民谣相结合,这却是古代社会发展到相当阶段后才出现的。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谣谶,是据说为周宣王时期流传的“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国语》中,倘若其果真出自周宣王时代,那么谣谶的历史可上推至西周末年,即使其为后人所伪造,以《国语》的成书时间来算,最迟也在战国初期出现。——总之一句话:谣谶起源于先秦时代。

“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檿”、“箕”,都是树木的名字,弧,即是弓;服,即是箭囊,“檿弧箕服”的意思就是“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囊”。

根据《国语•郑语》的叙述,周宣王时,国都内有这个童谣在流传,正好这时有夫妻二人卖檿弧、箕服,于是就把二人抓起来,责骂一番。而此时王宫内有宫女无夫而诞女,并把幼女抛弃在路边,被这二人捡到了,就带到了褒国。后褒君因罪被天子所拘,遂以此女进献,并为幽王所宠幸,——这女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那位,最后果然因为她而灭亡了西周。

至于褒姒的来历。据《国语》解说,夏朝的时候,曾经有两条龙出现在王宫内,自称是褒人的两位先祖。夏王占卜,无论是杀之、留之、还是送之离开,都不吉,最后留下了二龙唾液(龙漦),藏于盒中,经历商周两朝近千年,未曾打开。直到周厉王末年,厉王发而观之,结果龙漦流淌于地,化为一玄鼋,有女童见之,及笄之后便有了身孕,至宣王时方诞下一女,因她无夫而孕,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所抱养,最终灭亡西周。

《左传》中也记载了一些谣谶,譬如僖公五年:“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这条谣谶预言的就是那场著名的假途伐虢的战争,当时晋军包围了虢都,晋献公问卜偃能不能取胜,卜偃引用了这条童谣回答。这条童谣中包括了很多的天文知识,“龙尾”、“鹑”、“天策”、“火”都是星宿名,解释起来相当麻烦,按照沈玉成《左传译文》直接翻译,就是“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服威武美好,夺取了虢军的旗号。鹑火星象只大鸟,天策星没有光耀。鹑火星下人欢马叫,虢公就要逃跑”。从童谣中,虢国失败的结局,甚至亡国的时间,都已经预言出来了。

不过这个故事是有破绽的,首先,谣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而在天文知识为特殊阶层所垄断的春秋时代,儿童居然能传唱这样的童谣,难道晋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贯彻地居然如此之好?其次,既然有谣谶在先,虢公为什么不预作准备?要知道晋、虢相距只不过一、二百里,实在不算是远。

除此之外,《左传》中还记录了其它一些谣谶,但总的来说,先秦时代的谣谶,不仅数量较少,而且文辞艰深难懂,不排除作者自己创造的可能性。《左传》本来就好作预言,那么作者在其中加入几条谶语童谣,也不是不可能的。

2、谣谶的盛行

谣谶的盛行是从两汉开始的,——或者严格说来,是从武帝后期开始的。高惠文景四朝,谣谶尚不普遍,但随着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流行、以及武帝寻仙好道的示范,西汉后期,谣谶遂大行于天下。

汉代谣谶流行,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谶纬的大行其道。所谓“纬”,就是纬书。汉代儒家认为,既然有“经书”,自当有“纬书”,《辞海》解释说:“‘纬’是相对于‘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的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其起源是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 总而言之,纬书是汉代儒家将儒学神秘化、宗教化和神学化的结果,而其又与预言性质的谶相结合,遂成“谶纬”,其中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多为怪诞无稽之谈。至隋朝时,炀帝禁毁,其学始微,而纬书也基本上全部佚失,荡然无存。

正是由于汉代谶纬学的盛行,使得谣谶达到了历史发展的顶点,并极大地影响了政治走向。我们知道,王莽之所以篡位成功,靠的就是谣谶。据说有人挖井得到一块石头,上面刻字,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遂以此为据,悍然居摄。后来又有人造铜匮,内有两题签,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一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书言王莽当为天子,莽遂据此登基。

此后王莽失政,群雄并起,也多以谣谶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如公孙述称“废昌帝,立公孙”,又称“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等,后来刘秀中兴即位,依旧以谣谶为依据,这就是著名的《赤伏符》:“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在刘秀的《即位告天文》中,采用了另一版本,表述为“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这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谣谶之一,我们后文还要详细讲述。

刘秀称帝虽然更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但和王莽相比,他却更加迷信谣谶,王莽对谣谶不过是利用,——我们知道,王莽那些所谓的符命,很多是自己伪造的。——而刘秀对于谣谶,几乎是真诚的相信。建武元年,刘秀即位之初,即以名不见经传的王梁为大司空、平狄将军孙臧行大司马事,因为《赤伏符》中有“王良主卫作玄武”之语,而孙臧名亦见于谣谶,曰“孙咸征狄”。结果“众大不悦”,咸曰:“吴汉、景丹应为大司马。”刘秀不得已,才以吴汉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有流行即会有反对,就在谣谶之说高唱入云之际,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对其的批判。比如桓谭,他曾上书刘秀,反对谣谶,云“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直指刘秀“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后与光武议事,帝谓其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桓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识谶。”几乎被暴怒的刘秀斩首。

还有一人叫尹敏,这是个妙人,刘秀派他校勘图谶,他便极力向光武言说谣谶之非,曰“谶书圣人所作,然其中多近语别字,颇类俗人之辞,虚实难识,恐误后生”,刘秀不接受,他便在谶书空白处写上“君无口,为汉辅”的自创谣谶。“君无口”者,尹也,这就是说他姓尹的,注定要在汉朝当大官。刘秀发现这句话,叫他来问,他回答:“臣见前人多增损图书,是以因自着。”——偶看前人的那些谣谶都是这么出来的,所以我也给自己弄一条。——颇有东方朔之遗风啊。刘秀当时没有责怪,但从此就不升老尹的官了。

当然,最系统的反对谣谶的,还是王充的《论衡》,不过这题目说起来就大了,暂且不谈。

到东汉末期,谣谶依然风行不衰。灵帝登基时,有“白盖小车何延延,河间来和谐”之谶。十常侍之乱,有“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之谶,董卓之死,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之谶,刘表将亡,有“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年无孑遗”之谶,等等。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会对这些谣谶感到很熟悉。

两汉之后,曹魏开始对谶纬之学加以限制,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谣谶依然持续流行。王濬平吴,有“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谶,——王濬小名阿童是也。东晋元帝司马睿称帝,有“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之谶,这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条谣谶。冉闵杀胡,据说多年前,佛图澄也曾做出过“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的谶语,冉闵小名棘奴是也。

总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谣谶流传的高潮期,在这一时期,自皇帝而下,君臣相与造谣传谶,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社会上谣谶蜂起,大行其道。

3、谣谶的衰落

随着隋朝的建立,谣谶乱飞、人心惶惶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为了安定人心,隋朝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禁毁谶纬之学,炀帝甚至发使四方,搜取与谶纬有关的图书而焚之,至此,从西汉开始流行的谶纬之学,终于灰飞烟灭,彻底寿终正寝了。与之相应的,谣谶也随之受到禁止。

赵翼曾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这么轻松地从外孙手中夺取天下,恐怕杨坚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只好找些天命来为自己辩护了,于是谣谶再次粉墨登场。

不过隋文帝的谣谶,很有特色,几乎都是金石刻文,一是发现了几块石头,上面都有文字。其中一块上面有个“坚”字,下面有“八方天心”四字;还有一块从表面看来是块顽石,但剖开来,里面则有花纹,是黄根紫叶的一棵杨树。二是发现了一个大石龟,上有“天子延千年,大吉”字样,与之相配,又有一只活乌龟,肚子上有“天卜杨兴”四字。三是发现了一块大铁板,上写着“皇始天年,赉杨铁券,王兴”。只是这等遮羞布,终究难以挡住天下老百姓的眼睛,他夺天下于外孙之手,之后又杀尽其家的行为,并没有因为王八肚子上的几句鬼话而变得高尚起来。倒是民间另外流传的一条谣谶,更加反应出老百姓的真实想法:“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好个“只有阿舅无外甥”啊。一笑~~~

隋文帝可以利用谣谶为自己的篡位行为涂脂抹粉,可同样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那是坚决不答应的,估计这就是隋朝禁止谣谶的原因。——由此也可得知,隋文帝是深知谣谶的真相和本质的。

此外,隋朝的几次造反,都和谣谶有关,汉王杨谅反,有“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做天子”之谣,——杨谅小名阿客,量与谅同音。杨玄感造反,有“太白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之谣,——杨玄感造反时,太白入于南斗。这两次大的造反都和谣谶有关,估计这也是隋炀帝下狠手整治谶纬的一个原因了。

当然,隋朝最有名的谣谶,莫过于那个“桃李子”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谣谶之一,后文我们还要详细讲到。

经过隋朝的整顿,到了唐宋元明清,谣谶影响力大为减弱,这时候很多皇帝明确不信谣谶,譬如唐敬宗时,李逢吉与裴度不和,于是散布谣谶曰“非衣小儿坦其腹,天上有口被驱逐”,非衣者,裴也。坦其腹者,谓裴度已经暴露了其腹中阴谋是也。至于“天上有口被驱逐”则是说吴元济被平事。而敬宗“虽少年,深明其谤,奖度之意不衰,奸邪无能为也。”宋太祖见到《推背图》,也不认为这是一部了不得的书,反而认为它祸乱了民心,于是下令错乱其顺序,糅杂其内容,以消除影响。明太祖也不信谶,据沈德福《野获编补遗》记载:洪武五年,有人在建昌做歌,曰“龙盘虎踞势岹峣,赤帝重兴胜六朝。八百年终王气复,重华从此继唐尧”,大臣奏之,“上以事涉妖妄,不之信”。

既然皇帝对谣谶的态度如此,那么其他人对谣谶的敬畏,自然也就不那么强烈了,这一时期,谣谶多是被某些人利用,或者用来打击政敌,或者干脆作为起兵造反的一种号召。前者入前面所说的“非衣小儿坦其腹”,后者如元末红巾军起义时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等。

当然,由于历史的惯性,民间对神秘的谣谶的敬畏,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就算是对谣谶的本质心知肚明的统治者,也很难完全对谣谶的传播嗤之以鼻。但以正史中记录的谣谶而言,这一时期的确收录极少,《宋史》为24史中篇轶最为浩繁的史书,但其所记载的谣谶却寥寥无几,和《后汉书》、《晋书》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谣谶继续在社会上悄然流传,但已经不复当年盛况了。

三、谣谶的分类

古人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谣谶不是凡人所创,而是荧惑(即五大行星中的火星)从天而降,化为小儿,在儿童中传播的“天籁之声”,其皆是天意,非人所教。当然,我们今天知道这不过是无稽之谈,所有谣谶,尽皆为人所创造。那么,都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而创作了如此层出不穷的谣谶呢?下面我们就以创作者的动机为依据,对谣谶分门别类的说一说。

1、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谣谶

这类谣谶,最早也最出名的,莫过于篝火狐鸣了。当年陈胜起义,使吴广深夜于丛祠旁燃起篝火,做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结果士卒惊恐,次日皆指目陈胜,于是陈胜和吴广振臂一呼,数百人揭竿而起,从此拉开了秦末大起义的序幕。

此外,还有元末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之谣,朱元璋之平河北,有“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之谣,这些当然都是韩、朱等人自己伪造的。

南齐时,张恭儿(小名猪儿)、张敬儿(小名狗儿)兄弟二人想造反,因家宅前有地名曰赤谷,遂作谣谶,云“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在乡里小儿间传播,最后被齐武帝所杀。

除了这种杀官造反的事情之外,在平常的政治斗争中,也经常有谣谶出现,打击政敌。如前所述李逢吉以“非衣小儿坦其腹”来打击裴度。其实,这条谣谶并不是李逢吉原创,而是抄袭骆宾王。当年徐敬业造反,骆宾王为其拉拢中书令裴炎,制作谣谶云“一片火,两片火,非衣小儿当庭坐”,裴炎闻之大喜,据说就和徐敬业合谋了。

南朝刘宋明帝虑太子年幼,怕自己死后贵戚将帅谋反,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杀,弓长射杀人”,一士者,乃一“王”字,弓长者,“张”也。这首谣谶指的就是外戚王景文和累经军旅的张永,王景文听闻谣谶后,大惧,“乃自陈求解扬州”,明帝临死前,赐景文死。这是皇帝制作谣谶以图臣子的例子。

北齐斛律光一代名将,北周大将韦孝宽畏其英勇,遂使人作谣谶云“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者,一斛也,而斛律光字又叫明月。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高山指北齐皇帝姓高,槲树又与斛律光姓名同音。而斛律光政敌祖珽、穆提婆也对其恨之入骨,闻听后,祖珽又续两句“盲眼老公背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穆提婆告诉其母陆令萱,陆氏以为“饶舌老母”是自己,而“盲眼老公”是祖珽,大怒,遂相协谋,最终杀害了斛律光。这是以谣谶内外勾结陷害忠良的例子。

2、后人附会前朝史实而制造的谣谶

这类谣谶应该是最多的。我们读史书,发现许多谣谶的预言都和史实惊人的一致,很是令人惊讶,其实细细分析起来,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后人所造。如前文所述先秦时期的两条谣谶,就应该归到这一类当中。

还有,比如预言秦朝灭亡的谣谶“灭秦者,胡也”,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燕人卢生为始皇出海求仙访药,结果药未曾访得,却发现一本天书,上面就有如此字句。始皇以胡为匈奴,遂遣蒙恬以30万军击之,而不知“胡”所指,实胡亥也。不过这个说法最早的记载,是秦亡八十余年后的司马迁,而秦代当时,并没有任何文献表明确实有这个谶谣存在,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秦亡后老百姓所作的附会。

还有一个“今年祖龙死”的谣谶,也是《史记》所记载,据说有使者自华阴道过,有人持玉璧拦路,说:“为吾遗滈池君。”估计是要使者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的水神,那人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咸阳后,没有把玉璧送给水神,而是交给了始皇,并且把“今年祖龙死”的话原封不动说给了始皇。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这故事也有些问题。秦始皇晚年想长生不老想得发疯,这使者居然敢汇报他的死期,真不知道长了几个脑袋,而且始皇的反应也很可疑,当年他巡游湘山,只因天气不好,就要砍光山上的树,曾几何时,竟然变得如此温柔了?

关于秦始皇,还有个比较著名的谣谶,“秦始皇,何强梁,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飨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说实话,这首歌谣文辞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当作一首很好民歌来欣赏。它不但描述了秦始皇的暴政,而且还准确预言了其将在死在沙丘。只是这首谣谶最早却出于六朝时期,则其非秦朝所流传,明矣。

莽汉之际,隗嚣割据天水,据说当时天水流传者一个歌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吴门者,天水北门也,蹇人者,跛子是也,隗嚣腿有些跛,因此这个谣谶明明白白在说隗嚣最终是要失败的,所谓“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这谣谶如非刘秀制造以削弱隗嚣,那就肯定是后世所伪造。其最早出现,是在《后汉纪》和司马彪《续汉志》中,距隗嚣时代已经是数百年之后了。而在东汉当代所修《东观汉志》中,并没有这一谣谶出现。

那么,如何认定某条谣谶是后人所制造的呢?我的意见是,要看这条谣谶有没有在当时造成影响,有没有别的事件佐证其存在。如果有,自然是当时所流传的,如果没有,仅仅是史书上的一句空话,仅仅是为预言而预言,那自然是后人伪造无疑。譬如同样是关于秦始皇的谣谶,《史记》记载,始皇36年,陨石落东郡,有人于其上刻字,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大怒,“尽取石旁居人诛之”,进行了一次大屠杀。因为这条谣谶并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造成了后果,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它是真实存在过的。

此类谣谶,还包括了前面所述的东汉末年的那几首,如“候非候,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按照上面的标准,这肯定是后人伪作。而且这谣谶最早出处为干宝《搜神记》,益不可信矣。

3、前人诗词后人附会的谣谶

这种谣谶,一般称为诗谶。也就是某人写了首诗,结果居然一语成谶,最后竟然使诗成为了一个预言。

晋代石崇曾经在他的私人别墅——金谷园之中,举行过一次大型的文人酒会,这就是著名的金谷诗会,会上大家纷纷作诗,汇成一诗集,称作《金谷诗》,石崇为诗集题序,就是有名的《金谷诗序》,和王羲之《兰亭集序》齐名的名篇。——这都是题外话,咱暂且不提。其中潘岳(也就是史上那位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他名岳字安仁,因此又被称作潘安)写了一首诗,有两句是“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说的是他潘岳和石崇的友谊天长地久,至老不变。谁知最后因触怒赵王司马伦,两人同时被杀。法场上,石崇先至,潘岳后至,石崇打招呼曰:“安仁啊,你也来了啊?”潘岳回答:“咱俩真可算是‘白首同所归’啊。”(崇谓之曰:“安仁,卿亦复尔邪!”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

后来到了唐朝,有个诗人叫刘希夷的,曾写了首有名的诗《代悲白头吟》,其中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语,据说写完后他又感到后悔,说“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这首诗中还有两句至今脍炙人口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结果后来另一位诗人宋之问爱其辞句,于是派人杀害了刘希夷,将这两句诗窃为己有。果然是一语成谶,成了“明年花开复谁在”、“岁岁年年人不同”了。

隋炀帝也写诗,他在江都曾经写五言诗曰:“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后来炀帝于春三月被弑,竟真的成“求归不得去”,“梅花笑杀人”了。于是世人皆曰其诗为谶。

其实诗就是诗,诗人们吟诗填词时,一般都不是想去预言什么,只是随意而至罢了,它与后事并无联系,即使有个别暗合的,也基本上全部都是巧合而已。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多如恒河沙数,所创作的诗歌更是汗牛充栋,在这么多的诗人诗作里,偶然出现几篇与身后事巧合的,也在情理之中,并无多少神秘可言。

  • 鍘嗗彶涓婁竷澶ф祦瑷鍜璋惰,鍝簺浜轰负姝よ幏鐩,鍝簺浜轰负姝や抚鍛?
    绛旓細鏈鍚庤繖涓璋惰钀藉湪浜嗗師妤氬浗澶у皢椤圭嚂鐨勫瓩瀛愰」缇借韩涓婏紝鐪嬫潵涔涓嶆槸瀹屽叏娌℃湁閬撶悊銆3.“浠f眽鑰咃紝褰撴秱楂樹篃”涓嶇煡閬撴眽姝﹀笣褰撳垵璇磋繖鍙ヨ瘽鏄暐鎰忔濓紝鎬讳箣鍚庝汉涓轰簡杩欏彞璇濈壍寮洪檮浼氳呭锛岄兘鎯冲拰娑傞珮鎵笂鍏崇郴銆傛渶鏈夊悕鐨勫氨鏄笢姹夋湯鐨勫疄鍔涙淳璇镐警琚佹湳锛屼粬鎯冲綋鐒剁殑璁や负鑷繁鐨勮〃瀛楁槸“鍏矾”锛屾秱閫氶...
  • 鍘嗗彶涓婄殑閭d簺鏈夊悕鐨璋惰鏄笉鏄湡鐨?杩樻槸鍚庝汉缂栭犵殑
    绛旓細璋惰锛屽嵆杩蜂俊鐨勪汉鎸囦簨鍚庡簲楠岀殑璇濄傦紙褰撴椂鏃犳剰涓鍑猴紝涓嶆兂鏃ュ悗绔熸垚璋惰锛
  • 瀛斿瓙蹇鏃舵浘棰勮█绉﹀鐨囪嚦娌欎笜鑰屼骸,鏄湡鏄亣?
    绛旓細绾功涓殑澶ч噺璋惰锛屽鎵糠淇★紝楝艰瘽杩炵瘒銆備絾鐨囧笣鍠滄锛屽挨鍏舵槸姹夋甯濆鍏堕潪甯歌糠淇°傚浜“璋剁含涔嬫湳”锛屾眽鏈濆緢澶氭鐩寸殑绉戝瀹堕兘鏄庣‘鍙嶅锛屽紶琛°侀┈铻嶃佺帇绗︺佸磾鐟楅兘涓嶇浉淇¤岸绾紝鏄庣‘鎸囧嚭璋剁含鏄悗浜缂栭犵殑銆傛瘮濡傜含涔︿腑鎻愬埌锛屾槬绉嬫椂瀛斿瓙鎻愬埌杩囩泭宸烇紝鑰岀泭宸炴槸姹夋湞鏃舵湡鎵嶈缃殑宸炪傝繖鏄庢樉鍓嶅悗鐭涚浘锛屽氨鏄...
  • 妤氬崡鍏綍璁镐汉涔?
    绛旓細浜屻傛浜鸿嚜鎬鐜嬪紑濮嬶紝涓鐩村彈绉︿汉鐨勬璐燂紝鐧借捣鎷旈儮锛岀剼妤氬浗瀹楀簷锛屾鐜嬪姝荤Е鍥斤紝鑷宠礋鍒嶆椂鍥界伃锛屼粐鎭ㄤ笘浠g疮绉紝鏈缁堝婊旀粩宸ㄦ氮锛屽柗浜戣屽嚭锛涗笁銆傛鍗楀叕蹇呴』鏄悕澹紝鍚﹀垯杩欏彞璇濅篃浼氬け鍘诲姏閲忋備釜浜虹寽娴嬶紝浠栧彲鑳芥槸涓鍚嶅帆甯堬紱鍥涖傚杩欏彞璋惰锛屼釜浜鸿涓猴紝鍙兘鏄悗浜浼墭鐨勶紱鍋囦娇鏈缁堢伃绉︾殑鏄档姘戯紝杩欏彞璇濅篃浼...
  • 姹夋甯璋惰鏂拌В
    绛旓細鍏舵,姹夋甯璋惰浼间箮鏈変竴鏉¢昏緫閾:鍥犱负鈥滃叚涓冧箣鍘勨,瀵艰嚧澶ф眽鍥界涓柇,鎵浠ュぇ姹夊啀娆$粺娌诲ぉ涓嬫椂鏄滃啀鍙楀懡鈥濊涓嶆槸鐖跺瓙鍏勫紵闂寸殑鈥滄墭鍛解濄傚垬绉骞朵笉鏄眽骞冲笣鐨勫悗浠,鍗拌瘉浜嗚繖涓閫昏緫銆 绗笁,姹夋甯濋棶鈥滃畻瀹ゅ瓙瀛,璋佸綋搴旀鑰呪,娼滃彴璇嶅氨鏄滃啀鍙楀懡鈥濈殑涓嶄細鏄嚜宸鐨勫悗浜,鑰屾槸鍏朵粬瀹楀鐨勫垬濮撳瓙瀛欍傚垬绉鏄眽鏅笣涔嬪瓙闀...
  • 椤烘不闂珮鍍:澶ф竻鍛借繍濡備綍,楂樺儳璇村嚭浠涔璋惰,涓ょ櫨骞村悗褰撶湡搴旈獙?
    绛旓細楂樺儳鎵璇寸殑璋惰鏄“鍗佸笣鍦ㄤ綅涔濆笣鍥氾紝杩樻湁涓浣嶅湪骞藉窞”锛岄『娌诲笣浣滀负娓呮湞绗竴涓殗甯濓紝铏界劧鏀跨哗骞冲钩娣℃贰锛屼絾濂芥涔熺畻鏄嫟鍕ゆ伋鎭炽傚湪瀛濆簞鐨囧悗鐨勬満浼氬府鍔╀笅锛屼粬椤哄埄鐨勭户鎵跨殑鐨囦綅锛屼絾鏄湪浠栨參鎱㈡槑浜嬬悊浠ュ悗锛屼粬鍙戠幇鑷繁涓嶈繃鏄悕瀛樺疄浜★紝鐪熸鐨勬湞寤锋潈鍔涘叾瀹炴帉鎻″湪澶氬皵琛殑鎵嬩腑锛屼粬涓轰簡澶哄洖浜嗚嚜宸辩殑...
  • 鍘嗗彶涓婃湁鍝簺涓瑷鎴璋鐨勪簨鎯
    绛旓細姣斿銆婂彶璁奥风Е濮嬬殗鏈邯銆嬩腑璁拌浇鐨勬渶钁楀悕鐨璋惰鈥滀骸绉﹁呰儭涔熲濓紝绉﹀鐨囦互涓鸿繖涓滆儭鈥濇槸鑳′汉锛屾淳澶у皢钂欐伂鍖楀嚮鍖堝ゴ锛屽緛鐢ㄥぇ鎵规皯澶慨绛戦暱鍩庛傝繖鏍风殑浜嬫儏鏄櫧绾搁粦瀛楀啓鍦ㄦ鍙蹭笂鐨勩傛渶鍚庣Е浜′簬鑳′亥锛屼粠鏌愮鎰忎箟涓婁篃绠楁槸搴旇岸锛屾洿鏄鍚庝汉鍞忓槝涓嶅凡銆傜被浼肩殑璋惰锛屽湪涓浗鐨勫巻鍙蹭笂杩樻湁寰堝锛屾瘮濡傛眽浠g殑鈥滃崈閲岃崏...
  • 鍘嗗彶涓婄殑閭d簺鏈夊悕鐨璋惰鏄笉鏄湡鐨?杩樻槸鍚庝汉缂栭犵殑?濡傜Е鏈濈殑浜$Е...
    绛旓細鐧借捣(?鈥斿墠258)锛屼篃鍙叕瀛欒捣锛屾垬鍥芥椂鏈熺Е鍥介兛鍘(浠婇檿瑗块兛鍘夸笢鍖)浜猴紝涓浗鍘嗗彶涓婅憲鍚嶇殑鍐涗簨瀹躲佺粺甯呫 绉﹀浗锛屽師鏉ユ槸鍦板瑗块櫜鐨勪竴涓皬鍥斤紝绉﹀瓭鍏椂鐢ㄥ晢闉呭彉娉曪紝濂犲畾浜嗗浗瀹跺瘜寮虹殑鍩虹煑灏斿悗锛屼笉鏂悜澶栧彂灞曞娍鍔涳紝鍥藉姏寮虹洓銆傜Е鏄帇鏃讹紝浠荤敤鐧借捣涓哄皢銆傜櫧...5759 ...
  • 涓浗鍙や唬澶氶儴棰勮█鏄湡鐨鍚?涓轰綍鏈杩戞墠绐佺劧鍑虹幇杩欎箞澶?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杩樻槸鏈夊緢澶氭瘮杈冩湁鎰忔濈殑棰勮█鐨勶紝鐜板湪鍙互鐪嬩竴鐪嬶紝涓嶈繃鍏蜂綋鏄笉鏄湡鐨锛屽氨鐪嬫垜浠嚜宸辨庝箞鍘荤湅寰呬簡銆備竴涓緢鍑哄悕鐨勯瑷鍙婃帹*鑳*鍥俱嬶紝涓嶇煡閬撲綘浜嗕笉浜嗚В銆傘婃帹*鑳*鍥俱嬫槸涓崕棰勮█涔︿腑鏈涓鸿憲鍚嶇殑濂囦功涔嬩竴锛岀浉浼犳槸鍞愭湞璐炶骞撮棿锛屼袱浣嶉瑷澶у笀鏉庢烦椋庡拰琚佸ぉ缃″鍞愭湞鍙婁互鍚庢湞浠i噸瑕佷簨浠剁殑棰勬祴銆傚叏涔﹀叡...
  • 鍞愬お瀹楀洜涓鍙璋惰鏉浜嗗甫鏈夋瀛楃殑浜,涓轰綍姝﹀垯澶╁彲浠ラ冭繃涓鍔憿?
    绛旓細姝﹀垯澶╀箣鎵浠ヨ兘澶熼冭繃涓鍔紝涓昏鏄洜涓烘墍璋撯滃綋鏈夊コ姝︾帇鑰呪濈殑璋惰█锛屽氨鏄釜缂栭犵殑鏀挎不璋庤█锛屽巻鍙蹭笂浠庢潵娌″彂鐢熻繃锛屾槸鏈変汉涓轰簡涓汉鐨勬斂娌荤洰鐨勮屾晠鎰忕紪閫犵殑锛岀敤鏉ョ硦寮勮佺櫨濮撳拰鍚庝汉鐨勶紝鍙澶氬姞鍒嗘瀽锛屽氨鍙互寰堝噯纭湴鐪嬪嚭鏉ョ鍊傚綋鏃跺攼澶畻鏉庝笘姘戝璇蜂粬鐨勯儴涓嬶紝鐒惰屽洜涓轰竴涓悕瀛楄岃浠栨兂鍒颁簡涓涓浠栧瘽椋熼毦瀹...
  • 扩展阅读:一语成谶正确读法 ... 谶读chen还是读ji ... 一语成谶的读ji还是jie ... 为什么总是抑郁成谶 ... 一语成谶典故 ... 谶语和预言的区别 ... 一语成箴和一语成谶 ... 十大谶语 ... 一语成谶来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