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教师”曾庆祥在一所山村学校快乐奉献

一栋两层楼房,一个袖珍庭院,这就是湖南郴州市桂东县黄洞乡南华小学。这所中国最普通的山村学校,却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
  因为,这里有全国模范教师曾庆祥。

  对于曾庆祥,桂东县委书记王周有过这样精辟的评价:“他将教师工作、教育工作做到了极至。我们认为他是我们桂东县的一品教师。这个一品是的意思。”很快,曾庆祥的“一品教师”这个雅号不胫而走。

  “他做梦都想办一所好学校,一所学生喜欢、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妻子罗绪成眼中的曾庆祥

  桂东县是湖南省海拔的县,人称“湖南西藏”。地处湘赣边的黄洞乡则是这个县的高寒之巅。这个乡的南华片,方圆50余里,包括都辽、东水、高桥三个行政村,则是巅中之巅,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寒冷天气。原先,这3个村各有一所简易小学,按照上世纪末的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这3所小学要撤并成一所寄宿制小学,但因资金等原因,新学校建设一直未启动。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香港“苗圃行动”决定捐建这所小学。当时3个村的干部群众商议,将新学校建在相对适中的高桥村粉屋组一农户的责任田上。可在协商征地时,农户提出的价格让他们难以承受。无奈之下,香港“苗圃行动”成员只好乘车离去。

  见此情景,当时在场的高桥村小学教师曾庆祥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如果失去这个机会,这所寄宿制小学又不知何年何月才得兴建!他擦干泪,一咬牙,抄近路向远去的汽车追去,终于在一个山包上拦住了汽车,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在我家责任田上建,我一分钱不要!”

  曾庆祥家的责任田虽然位置稍偏一些,但比较宽敞,视野也很开阔。“苗圃行动”成员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建校方案很快就确定下来。

  但是,一场风波也在曾庆祥家里发生了。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曾庆祥家总共只4亩多耕地,建学校就用去了3亩多,今后生活怎么办?况且,地里种的后朴等药材都已有一两米高了,三五年后,就会变成一沓沓红花花的票子,现在全部砍掉岂不可惜?情急之下,向来支持他工作的岳父指着曾庆祥的鼻子骂他是“败家子”,妻子罗绪成则一气之下躲回娘家去了。

  其实,罗绪成又何尝不知道丈夫的心事呢?她气的只是丈夫的自作主张。

  从1979年2月担任民办教师起,20多年来他在这3个村的简易小学都担任过教师。但这些学校都只有两间干打垒的房子,一间作教室,一间住教师。师生没有任何活动场地,连广播操也没地方做。学校的简陋一直是他的心病。

  曾庆祥的妻子与他是同村人。丈夫当了民办教师后,妻子心甘情愿把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包下来,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学校缺这少那时,她二话不讲就会送来。

  “他做梦都想建一所好学校,一所学生喜欢、百姓满意的学校。”风波很快平息了,事后妻子这样向别人解释。

  当地干部、群众都说,曾庆祥是举家兴学,他献出的何止是几亩地,而是整个家当。县里还未搞远程教育布点时,曾庆祥夫妻将家里的电视机、DV等全部搬到学校,供师生使用。如今仅剩下的一亩多土地,也全部改种蔬菜,为的是让全校50多生每天能吃上一餐青菜。

  “又何止是全部家当,他家里所有的人,甚至连亲戚也都被卷进办学。”2002年8月新校建成后,全校49名学生全部住校,大的只10岁,学前班的只四五岁,谁来负责一日三餐,管理学生生活?当时3个村联席会议决定,按每月210元工资请一个人。但因为工资太低,而且难兑现,谁都不来,又是曾庆祥的妻子顶上来了,从开始到2006年,4年半没拿一分钱,全是义务劳动。直至2007年,县教育局按每月340元拨款,妻子才算有了一份工资。曾庆祥的两个妻弟跑运输,只要学校有事,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有钱没钱、钱多钱少,他们都会干得漂漂亮亮。

  “孩子放到曾老师那里,就好像进了保险柜”

  ——村民眼中的曾庆祥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让南方许多人春节都没过好。曾庆祥家也无例外,除夕晚上两口子又小争了几句。按惯例,这天他们得给侄儿、侄女、外甥们压岁红包。曾庆祥对妻子说:“今年就免了吧,学校水电全被这场冰雪破坏了,修复得花不少钱哩。”妻子开始不同意。他俩在双方家庭都是老大,平时两人都在学校里忙,不但照应老人的担子全落在弟妹身上,学校有难处时,还隔三差五得到老人及弟妹们的照应,大过年的还不该表示一下?但她又一想,丈夫讲的也对,如果现在不作打算,学校开不了学,岂不误了大事?她硬着头皮向弟妹们解释,压岁钱也就用一张红纸表示。

  从春节头初一起,曾庆祥就忙开了。通往学校的公路,因冰雪塌方30多处,有千余株大树被冰雪压垮,倒在路上。他与都辽村党支书江云飞等人,一个个组一户户人家地做组织发动工作,花了整整10天时间,才将路修通。此时已是2月16日,离开学的时间只有一周,他又急忙与黄光亮老师一起修理水电设施。此时山上旧的冰雪未化,新的冰雪又在不断落下,他们只得先敲掉或撬开冰块,寻找被压坏的水电线路,然后买来器材零件,没日没夜地进行抢修。考虑到冰冻时间太长,不少学生长了冻疮,曾庆祥又和退休教师罗绪尧一起找了许多中草药……

  由于准备充分,虽然遇到了从未见过的冰灾雪害,虽然这里是湖南有名的偏远高寒山区,2月23日,学校还是如期升起了五星红旗,49个孩子一个不少地来到学校。

  “七月秋风起,八月秋风凉,九月冻死懒婆娘”,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俗语。一年四季,这里有三季是寒冷季节,御寒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校不但没空调,连电暖器也用不起,只有一个土办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烘笼。用烘笼一要木炭,二是每天备火,这时曾庆祥家里的60多亩责任山又作贡献了。他的责任山一不搞楠竹低改,二不搞林药间作,除了没时间去侍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任杂树疯长,以便取柴火,烧木炭。村里干部群众初略匡算一下,仅因为每年取柴、烧炭,他家就要少收入上万元。

  生烘笼也很麻烦。只要是冷天,每天晚上10点钟曾庆祥和黄光亮(此前是罗绪尧)两位老师就要轮流生好火种。第二天天不亮,他们便一起进入柴火房,一只一只地为几十只小烘笼分好炭火,并用炭灰盖好。这个过程干得快也要一个多小时,干完活儿,两人都是一头炭灰和汗水。

  在山村的低幼年级寄宿制小学,老师是特别辛苦的,早上5点半钟起床,晚上11点半以后才能上床,夜里还得起床几次照顾学生。如果学生半夜生病,曾庆祥不是背着学生赶十几里路去村卫生所看病,就是将医师请到学校来。在冰冷的冬夜,他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后竟能结成冰块。

  为了应急,原本懂得点土医土药的曾庆祥还努力学习医疗卫生知识,一本《农村合作医疗手册》硬是让他背了下来。只要有机会与乡村医务人员在一起,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还跟着罗绪尧老师学采集中草药。平时听见哪个学生打喷嚏、咳嗽,或看见谁流鼻涕,没精打彩,曾庆祥总要将他拉到身旁仔细询问,必要时给熬碗预防汤,吃一片预防药。

  有一名学生脚肌肉萎缩,根本不能走路,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曾庆祥硬是背了他4年,让他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还坚持用土医土药为他治疗。如今这学生已经能自己走路了。“要是没有曾老师,这个孩子一切都完了”,孩子的父母感激不已。

  高桥一对夫妇在外地打工,就把6岁的儿子交给了学校。因为村里的老人说:“孩子到了曾老师那里,就像进了保险柜,什么事都没有。”

  就是凭着群众的信赖,南华小学所辖的3个村,家家都主动送孩子上学,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年年都是。

  这样做不累吗?在曾庆祥的日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学生是我们教师的一切。理所当然,学生的冷暖、学生的苦乐、学生的成长是我永远的牵挂。”29年来,曾庆祥一直这样鞭策自己。

  “曾老师总是把课堂看成战士的战场一样,每堂课他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

  ——同事这样评价曾庆祥

  这是一堂三年级的科学常识课——《认识大树》。山区举目皆是树,在南华小学周边,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也有不少。如何认识大树呢?曾庆祥将学生带到了一株大柯树下。

  这是一个大热天,师生冒着烈日走了200多米,来到树下,顿时一股凉风袭来,暑气尽消。曾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来到大树下,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凉快。”学生争着回答。“为什么凉快呢?”“因为有好多树枝树叶把太阳遮住了……”这时曾老师告诉学生,我们头顶上这绿油油的一大片,叫“树冠”。他从树冠、树叶、树枝、树干到树根,一一向学生作介绍,然后又从树根到树冠讲解树的各个部分在生长中的作用,随后组织学生测量这棵大树的树围和树冠覆盖的土地面积。测量的结果让孩子们惊讶不已:树围足有5.2米,7个孩子手拉手才将这株树抱住。最后,曾老师用“一片树木就是一座小水库”、“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为题,让学生讨论大树的作用和如何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在人们的印象中,语文、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课,而其他科目常常被忽视。但就算是普通的科学常识课,而且内容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大树,曾庆祥也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其实不止是对科学常识课,南华小学两名教师教四个年级,每个老师要教不同年级的24门课,从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生命与健康常识到音乐、体育、美术等。曾老师对24门课的教材都认真钻研,每门课、每堂课都认真写教案。

  同事黄光亮评价曾庆祥说:“他总是把课堂看成是战士的战场一样,每堂课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

  对每堂课都这样要求,时间上允许吗?

  “时间好办,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会有的。难的是自己总觉得知识不够。别看是教小学中低年级,知识量却非常大,特别是要当好全科型教师要求更高,什么都要懂一点,要成为百科全书。”曾庆祥这样说。

  时间怎么挤呢?曾庆祥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招术,无非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派上用场而已。在村民眼睛里,自从2002年8月南华寄宿制小学创办后,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他自己也说,就是每年除夕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也拿着本子和笔,记录一些教学上用得着的东西。因为大部分时间与学生住在一起,为了方便挑灯学习,他特意买了一个小电筒。“电筒的光线柔和,不会影响学生休息。”曾老师有些得意地说。

  虽然从中师毕业后,他再没有去谋专科、本科的学历,但他却一天也没放松过在职学习。曾庆祥学习的特点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研究。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次他将三年级的十几个孩子带到一条小山溪边,他捡了几颗小石子连续往小山溪里投,所有小石子都沉下去了,然后他才给孩子们出题:怎样才能让小石子浮在水面?后来孩子们分别借助小木板、塑料泡沫、大片树叶等载着小石子浮在水面。在肯定孩子的聪明智慧后,他最后点出了当天作文题:小石子漂流记。曾庆祥说,这样作文,一是让学生有话可写,言之有物,不会畏难;二是学生平日童话故事看得多、听得多,用小石头漂流记做题,给孩子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曾庆祥与黄光亮老师联手写出了《创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他还先后写了20余篇学习心得、经验介绍或理论探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南华片3个村小学,在桂东县原来一直默默无闻,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合办寄宿制小学后,却累创佳绩,不但扬名桂东,而且在郴州市和湖南省都挂上了号。曾老师的教学改革、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市获奖,他辅导的学生罗峰也在市里获得了科技发明三等奖。难能可贵的是,南华片不仅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也达到。以前这里很少有高中生,从2006年起,全部初中毕业生都升入高中、职中,近些年南华还出现了4个大学生。2003年从这里走出去的黄益民同学还成为桂东县的高考文科状元,考上了重点大学。考上大学后他特别感谢母校,感谢曾庆祥老师。他说:“曾老师如父如兄的教育令我终生难忘。如果不是遇到曾老师这样的好教师,我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基础。”

  “我们提倡学习曾庆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农村教师去争做‘一品教师’,做到育人与富民相结合,抢占农村教育的制高点。”

  ——县委书记对曾庆祥的评价

  曾庆祥是江洪的启蒙教师,他说,曾庆祥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

  江洪初中毕业后就回村生产,如今主要做两件事,一件是竹笋加工,另一件是跑运输。都辽村人均有竹林20余亩,过去原竹一根只卖四五元,竹笋也只能卖一两毛钱一斤,因为未通公路,经常是竹笋烂在山上,竹子枯朽在山上。近几年,修了公路,搞了楠竹低改,这个状况才大有改变。江洪说:“曾老师是楠竹低改的促进派,几次向我们父子建议,要抓住机遇,想办法搞楠竹加工、竹笋加工,提高楠竹产品的附加值。”在江洪等人的努力下,如今都辽的竹笋已经走出了国门。

  都辽村曾是郴州市11个县区的第一穷村,进入新世纪时还是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这短短几年却大变样了,不但家家用上了电,水泥公路进了村,进了组,而且200多户人家有100多户成了楠竹种植专业户,还有几十户成了养牛专业户,养的都是杂交良种牛……办这些事的都是曾庆祥的得意门生。谈起这些学生,谈起山村这些年来的变化,曾庆祥心中洋溢着喜悦。

  除了教学,曾庆祥最看重的是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南华山多,竹多,推广楠竹低改和竹药间作,无疑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在推广后朴种植的头两年,曾庆祥不仅到处宣传种后朴的经济意义、环保意义,还带头在责任田里种了一万余株,甚至在学校和家里办了苗圃,廉价为农民提供种苗。他还重点动员一些已走上生产岗位的学生大胆推广,其中20岁的邱德光种了10万株,罗成尧种了5万株,现在种万株以上的达到80余户。一项新技术、新品种不到两年就得到普及,学校和曾庆祥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各村带头做科技示范户、专业户的都是学校原先的优秀学生。

  山区最缺的还是技术。怎么办?曾庆祥的办法是一师多能,一校多用。除了以学校为基地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由老师们自己直接给农民上文化课、普法课、科技课外,他们还从当地实际出发,请湖南农大的专家,市、县科委、科协的科技人员来学校给农民上课。只要与乡里、村里商定要请人讲课,曾庆祥不仅到一个个组(自然村)去请人来听课,而且课前一定会详细了解农民的想法、困难和希望,让授课内容更贴近实际需要。讲课时,他比谁都认真听,认真记笔记,凡有搞不懂的地方,课后还要向讲课人讨教,并留下讲课人的联系电话。他说,讲课的人讲完课就走了,有些问题就要靠我们老师和村里干部帮助解决。

  致富的关键还是培养人。曾庆祥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寻找家乡的美、发现家乡的美,鼓励学生为家乡作贡献。他鼓励学生努力读书,鼓励学生上高中上大学,但他从不以离开农村、远走高飞为目标教育学生。“南华的十万大山将来靠谁去建设,靠谁去管,还不是靠现在的学生?”

  2007年9月,桂东县召开了曾庆祥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县委书记王周动情地说,“曾庆祥把自己的工作与农民致富、农村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我们提倡学习曾庆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农村教师去争做‘一品教师’,做到育人与富民相结合,抢占农村教育的制高点。”

  “只要生活诗意,幸福和快乐就会与你相伴。”

  ——曾庆祥的人生格言

  深夜静悄悄,

  月儿挂树梢,

  小鸟睡着了,

  老师的窗前,

  灯光还在照……

  这是曾庆祥与罗绪尧两位老师合作的一首《月光瑶》,南华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唱。像这样的歌曲这两位老师创作了十几首。

  老师、学生、干部、群众都说,曾庆祥老师会唱歌,爱画画,还喜欢讲故事,不管工作多苦多累,整天都是乐呵呵的。

  “你曾庆祥一介穷光蛋,整天这么傻乐,真是不可理喻。”曾庆祥的一个同学这么说。是呵,当许多人都盖房子、买汽车的时候,曾庆祥不仅没有一间新房,连上世纪70年代盖的6间干打垒房,也因今年那场冰害全部成了危房,不得已拆了3间,还有3间用树支撑着。他有一儿一女,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一年学费和生活费要两万,也靠亲戚资助和东挪西借解决。责任田用来办学了,责任山也用来办学了,微薄的工资有时还要资助学生……

  “你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富起来了,你的乡邻一个又一个富起来了,曾庆祥你有什么呢?”兄弟姊妹们也为曾庆祥一家操心。他们夫妇双方有兄弟姊妹8个,个个都比他们生活好,好几家都搬到县城去住了,其中3家还有汽车。

  “凭你曾庆祥的聪明才智,本来可以比人家更富有,你偏是鬼迷心窍,要当苦行僧。”曾庆祥的岳父也曾经这样骂过他。

  但这几年,岳父岳母和兄弟姊妹都不再责难曾庆祥了,大家还不时对曾庆祥夫妇给予帮助。因为连曾庆祥的妻子罗绪成也说了:“鸭有鸭路,鸡有鸡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庆祥这样活着快乐,你们就让他快乐吧。我就不相信,当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后,我和庆祥会饿死!”

  “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心心相印,我和我老婆就是呀!”曾庆祥这样说,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

  何止家人,与曾庆祥共事的每个老师都与他一条心,都是搭档。人们惊奇地发现,近10年来,不管是创作歌曲,撰写教学论文,曾庆祥都是与他人合作,原来是曾庆祥、罗绪尧,现在是曾庆祥、黄光亮。曾庆祥说:“我们是学习工作共同体,共生共荣,配合得相当默契。我有这么好的搭档,能不快乐,能不幸福?”

  当然,让他最快乐、最幸福的还是看到一个个学生健康成长了,看到乡亲们一家家富起来了,看到学校和老师越来越受到群众的爱戴和信赖了。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在都辽,在南华,曾庆祥徜徉在一种被尊重的氛围里。

  对于自己家庭眼下的困难,曾庆祥和妻子、儿女都十分清楚,两个孩子寒暑假回来也帮着爸妈为学校做事。学校一年四季为学生煮饭烧水的柴火,差不多有一半就是两个孩子打的。在株洲师专读书的儿子曾凡还安慰爸爸妈妈说:“天大的困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过几年我和妹妹先后就业,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扛。”

  采访中,曾庆祥递给我们每人一支白沙烟,笑着说:“你们是难得的贵客,我也就奢侈一回。平日里我抽的是2元1包的经济烟。”他又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幽默地说:“我在用‘规格’接待你们,今天穿了最贵的衣服和鞋子。”他告诉我们,他一辈子未穿过一件50元以上的衣服、30元以上的一双鞋;但他每年却会自费花五六百元订阅报刊,家里的藏书达到了1000余册。曾庆祥自豪地说:“我追求的是诗意的生活。我的人生格言是‘只要生活充满诗意,幸福和快乐就会与你相伴’。我并不是苦行僧。精神产品确实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祝愿曾庆祥永远有诗意的生活。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页

  • 鈥涓鍝佹暀甯鈥鏇惧簡绁ュ湪涓鎵灞辨潙瀛︽牎蹇箰濂夌尞
    绛旓細鍥犱负,杩欓噷鏈夊叏鍥芥ā鑼冩暀甯鏇惧簡绁銆 瀵逛簬鏇惧簡绁,妗備笢鍘垮涔﹁鐜嬪懆鏈夎繃杩欐牱绮捐緹鐨勮瘎浠:鈥滀粬灏嗘暀甯堝伐浣溿佹暀鑲插伐浣滃仛鍒颁簡鏋佽嚦銆傛垜浠涓轰粬鏄垜浠涓滃幙鐨涓鍝佹暀甯銆傝繖涓竴鍝佹槸鐨勬剰鎬濄傗濆緢蹇,鏇惧簡绁ョ殑鈥滀竴鍝佹暀甯堚濊繖涓泤鍙蜂笉鑳岃蛋銆 鈥滀粬鍋氭ⅵ閮芥兂鍔炰竴鎵濂藉鏍,涓鎵瀛︾敓鍠滄銆佽佺櫨濮撴弧鎰忕殑瀛︽牎銆傗 鈥斺斿瀛愮綏缁垚鐪间腑鐨...
  • 鏍规嵁棰佸璇嶅啓浣滄枃600瀛
    绛旓細鏇惧簡绁:浣犱笉鏄湞涓殑涓鍝佸ぇ鍛,涔冩槸灞遍噷鐨涓鍝佹暀甯銆傞亾寰蜂竴鍝,鐭ヨ瘑涓鍝併 浠ヤ竴鍝佺殑鎬佸害鏁欒偛浜嗕竴鍝佺殑瀛︾敓,鐢ㄤ竴鍝佺殑鎵х潃鍒涘姙浜嗕竴鍝佺殑瀛︽牎銆備綘鐨勫瓧鍏搁噷鍙湁鏁欒偛,浣犵殑鎯呮劅閲屾儫鏈夊鐢熴 浣犱翰鎵嬬偣鐕冪殑鐑樼,鐑樻殩浜嗗北閲岀殑鍐ぉ,鐓т寒浜嗗績鐏电殑鑽掑師! 2. 鐭冲搴勫競绗23涓 2007--2008瀛﹀勾 鈥滄劅鍔ㄦ牎鍥濃斺斿鐢熸渶鍠滄鐨勮佸笀璇...
  • 扩展阅读:曾庆祥 教授 ... 曾庆祥 中医 ... 曾庆池 江西 ... 曾庆阳 地理 ... 曾庆东 湖北 ... 曾庆康 清镇 ... 曾庆华 免职 ... 中堂镇长 曾庆云 ... 三亚曾庆泽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