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诗词常识

1.古诗的知识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旧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长江。

江陵——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东1200里。 李白,唐朝,庐山,江西, 李白,唐代,武昌黄鹤楼,湖北。

王安石,宋朝,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源头冰川未端在海拔5400余米。

干流流经青海、 *** 、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所以流经顺序为:《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泊船瓜洲》应试技巧:1.首先要理解诗词在讲什么2.不论它问什么,最好都把它问的那句话用散文化的语言(就是优美一点的现代汉语)译一遍.3.接下来开始解释它问的问题:a如果它问你词语的意思.就要即答该词语的原意,又要答它在诗词中的意思.b如果它问你句子的意思,那你就直译一遍后,还要说它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c如果它问的是表达方式或技巧之类的,就要结合原文答它的好处,比如把……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把作者……的情感更强烈地表达出来。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
2.诗歌鉴赏有哪些基本知识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①渲染 ②衬托 ③含蓄 ④用典 ⑤象征 ⑥移情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⑨对比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二、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2、分析手法类

3、议论类 4、语言风格类

5、行文技巧类 6、其它

四、熟悉几种诗歌语言的类型:

1、平实质朴 2、含蓄隽永

3、清新雅致 4、形象生动 5、绚丽飘逸

五、诗歌的不同风格

1、雄浑 2、豪放 3、沉郁 4、悲慨

5、俊爽 6、冲淡 7、旷达

六、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生活杂感 5、长亭送别

七、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八、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3.诗歌的知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 *** 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 *** 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

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
4.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郭春燕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此为干谒诗。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
5.怎样解析古诗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

  • 鍙よ瘲鏂涓父瑙佺殑鏂囧甯歌瘑
    绛旓細7.鍒濅腑鍙よ瘲璇浣滃搧鐩稿叧鐨勬枃瀛甯歌瘑 銆婅瘲缁忋 鎴戝浗绗竴閮ㄨ瘲姝屾婚泦 鍏305棣 鍒嗕负鈥滈鈥濃滈泤鈥濃滈鈥濅笁涓儴鍒 澶氱敤鈥滆祴鈥濃滄瘮鈥濃滃叴鈥濈殑鎵嬫硶 銆婂叧闆庛(鍏冲叧闆庨笭) 鏄婅瘲缁忋嬮绡 涔熸槸鎴戝浗鏂囧鍙蹭笂绗竴棣栦紭缇庡姩浜恒佸奖鍝嶆繁杩滄儏姝 鍙や唬浜烘皯杩芥眰骞哥鐢熸椿鐨勭編濂芥効鏈 閫夎嚜銆婅瘲缁徛峰懆鍗椼 銆婂悰瀛愪簬褰广 閫夎嚜銆婅瘲缁徛...
  • 瑕佹庝箞鎵嶈兘璇绘噦鍙よ瘲璇鍛
    绛旓細涓銆 璇绘噦璇楀璇 锛堜竴锛 浜嗚В璇楁瓕鍩烘湰甯歌瘑鍜岀粨鏋勭珷娉曞強鍩烘湰鐗圭偣 鍩烘湰甯歌瘑锛氬彜浠h瘲姝屽垎涓鸿瘲銆佽瘝銆佹洸涓夊ぇ绫伙紝鍏朵腑璇楀張鍒嗕负鍙や綋璇鍜岃繎浣撹瘲銆傚彜浣撹瘲鍖呮嫭鍥涜█銆佷簲瑷銆佷竷瑷銆佹潅瑷浠ュ強妤氳緸鍜屼箰搴滆瘲;杩戜綋璇楁槸鐩涜浜庡攼鐨勬牸寰嬭瘲锛屽湪鍙ユ暟銆佸瓧鏁般佸钩浠勩佸浠楃瓑鏂归潰閮芥湁涓ユ牸鐨勮姹傦紝鍖呮嫭寰嬭瘲鍜岀粷鍙;璇嶈悓鐢熶簬鍗楁湞...
  • 鍒濅腑鍙よ瘲鍏告晠鐭ヨ瘑鐐瑰綊绾虫荤粨?
    绛旓細璇枃鍙よ瘲璇閴磋祻涓鐩撮兘鏄冪偣涔熸槸閲嶇偣,璇枃鍙よ瘲閴磋祻鍏告晠寰堝,棰樺瀷涔熸湁寰堝,鎵浠ヤ互涓嬫槸鎴戝垎浜粰澶у鐨勫垵涓彜璇楀吀鏁鐭ヨ瘑鐐瑰綊绾,甯屾湜鍙互甯埌浣! 鍒濅腑鍙よ瘲鍏告晠鐭ヨ瘑鐐瑰綊绾 1鎬鏃х┖鍚熼椈绗涜祴,鍒颁埂缈讳技鐑傛煰浜 銆婇叕涔愬ぉ鎵窞鍒濋㈠腑涓婅璧犮嬪垬绂归敗 鍏告晠:闂荤瑳璧嬧斺旀寚瑗挎檵鍚戠鎵浣滅殑銆婃濇棫璧嬨嬨傚悜绉璺熷祰搴锋槸濂芥湅鍙,宓囧悍...
  • 濡備綍璇绘噦鍙よ瘲璇
    绛旓細棰樼洰鏄瑙h璇楁瓕鐨勯挜鍖,鍙よ瘲璇鐨勭壒鐐规槸鎶掓儏鎬,璇椾汉甯稿父鐢卞伓鐒朵簨浠舵縺鍙戞劅鎯,鍊熸煇涓鍦烘櫙琛ㄧ幇璇椾汉鐨勬墍瑙佹墍鎰熴備粠鍒涗綔鍔ㄦ満涓婅,棰樼洰灏辨槸寮曞彂浣滆呮儏鎬濈殑绔偣,灞曞紑璇楁瓕鍐呭鐨勫紩瀛愯瘲姝岀殑棰樼洰寰寰鐐规槑浜嗚瘲鐨勫唴瀹,瀹氫笅浜嗘劅鎯呭熀璋冦傞槄璇绘椂瑕佹敞鎰忓皢璇楀彞鐨勫唴瀹逛笌璇楁瓕棰樼洰缁撳悎璧锋潵鐞嗚В銆傚鍖楀畫瀵囧噯鐨勩婃槬鏃ョ櫥妤兼褰掋嬩竴璇,浠庨鐩氨...
  • 璇楄瘝鐨鐭ヨ瘑
    绛旓細涓嬮潰鏄皬缂栫粰澶у鏁寸悊鐨勬湁鍏宠瘲姝岀殑鏂囧甯歌瘑锛屾杩庡ぇ瀹舵煡鐪嬨備竴銆佸悕璇嶈В閲 銆婅瘲缁忋嬫槸鎴戝浗绗竴閮ㄨ瘲姝屾婚泦銆傚畠鏀堕泦鑷タ鍛ㄥ垵骞(鍓11涓栫邯)鑷虫槬绉嬩腑鍙(鍓6涓栫邯)澶х害浜旂櫨澶氬勾闂寸殑璇楁瓕305绡囥傘婅瘲缁忋嬩腑鐨勮瘲姝屽湪鏄ョ鏃跺凡娴佷紶浜庝笘锛屽綋鏃剁О涓衡滆瘲鈥濇垨鈥滆瘲涓夌櫨鈥濄傚埌浜嗘眽浠o紝姝﹀笣鏃剁舰榛滅櫨瀹讹紝鐙皧鍎掓湳锛屽洜瀛斿瓙...
  • 鏈夊叧鍙よ瘲璇鐨勬枃鍖甯歌瘑
    绛旓細鍙や唬璇楁瓕鍖呮嫭璇椼佽瘝銆佹洸銆傛寜褰㈠紡鍒嗕负锛氾紙涓锛 鍙や綋璇鍖呮嫭鍙よ瘲锛堝攼浠ュ墠鐨勮瘲姝岋級銆佹杈炪佷箰搴滆瘲銆傗滄瓕鈥濄佲滄瓕琛屸濄佲滃紩鈥濄佲滄洸鈥濄佲滃悷鈥濈瓑鍙よ瘲浣撹鐨勮瘲姝屼篃灞炲彜浣撹瘲銆傚彜浣撹瘲涓嶈瀵逛粭銆佹娂闊碉紝褰㈠紡涓婅緝鑷敱銆傚彜浣撹瘲鐨勫彂灞曡建杩癸細銆婅瘲缁忋嬫杈炴眽璧嬫眽涔愬簻榄忔檵鍗楀寳鏈濇皯姝屽缓瀹夎瘲姝岄櫠璇楃瓑鏂囦汉浜旇█璇楀攼浠...
  • 璇椾笁棣栨枃鍖甯歌瘑
    绛旓細琛ュ厖:浠庡ぇ鍒嗙被涓婄湅,鍙よ瘲璇鍒嗗彜浣撹瘲銆佽繎浣撹瘲銆佽瘝銆佹洸,鑰屽彜浣撹瘲鍙堝垎寰嬭瘲鍜岀粷鍙ャ 濡傛灉鎻愰棶涓彧鏄鍖哄垎涓夐璇楃殑澶х被,閭e墠涓ら鍙璇存槸杩戜綋璇楀嵆鍙,鍖哄埆浜庛婄煶銆嬬殑鍙や綋璇椼 2.璇楁瓕鏂囧寲甯歌瘑 鏈浣0.27鍏/澶╁紑閫氱櫨搴︽枃搴撲細鍛,鍙湪鏂囧簱鏌ョ湅瀹屾暣鍐呭> 鍘熷彂甯冭:jiayoubandian 涓銆佹枃鍖栧父璇1.涓夋暀:鍎掓暀銆侀亾鏁欍...
  • 璇楁瓕鍩烘湰甯歌瘑
    绛旓細2.鍙よ瘲璇鍩虹鐭ヨ瘑鏈変粈涔 璇楁瓕鍒嗕负鍙や綋璇(鍙堢О鈥滃彜椋庘)銆佷粖浣撹瘲(鍙堢О鈥滄牸寰嬭瘲鈥).鍙や綋璇:鍖呮嫭鈥滀粖浣撹瘲鈥濆嚭鐜颁互鍓嶇殑闄も滄杈炩濅互澶栫殑鎵鏈夎瘲浣,涔熷寘鎷滀粖浣撹瘲鈥濆嚭鐜颁互鍚庣殑闄も滀粖浣撹瘲鈥濅互澶栫殑鎵鏈夎瘲浣.鈥滄瓕銆佽銆佸悷鈥濆垎鍒槸鍙や綋璇楃殑涓绉嶄綋瑁.濡傚矐鍙傜殑銆婄櫧闆瓕閫佹鍒ゅ畼褰掍含銆嬨佺櫧灞呮槗鐨勩婄惖鐞惰銆嬨佹潕...
  • 鍙よ瘲璇涓父瑙佺殑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鑺傛棩銆佸湴鐞嗕綅缃1銆佽妭鏃ワ細鍙よ瘲璇涓父鎻愬埌鐨勮妭鏃ユ湁鏄ヨ妭銆佸厓瀹佃妭銆佹竻鏄庤妭銆佺鍗堣妭銆佷腑绉嬭妭銆侀噸闃宠妭绛夛紝濡傘婂厓鏃ャ嬬帇瀹夌煶鐨勭垎绔瑰0涓竴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2銆佸湴鐞嗕綅缃細鍙よ瘲璇嶄腑甯告彁鍒扮殑鍦扮悊浣嶇疆鏈夐暱姹熴侀粍娌炽佹嘲灞便佸崕灞便佽タ婀栫瓑绛夛紝濡傘婇粍楣ゆゼ閫佸瓱娴╃劧涔嬪箍闄点嬫潕鐧界殑鏁呬汉瑗胯緸榛勯工妤硷紝鐑熻姳涓夋湀涓嬫壃宸炪
  • 姊崇悊瀛鍙よ瘲璇鐨勬柟娉
    绛旓細璇昏瘲鏃讹紝濡傛敞閲婁腑鎻愬埌浜嗚瘲浜虹殑閬亣澧冨喌锛岃瘲浜烘墍澶勬湞浠g殑鍥藉娍绛夊啓浣滆儗鏅紝灏遍渶瑕佽仈绯昏繖浜涜儗鏅紝缁煎悎鐞嗚В鎯呮劅銆傜湅棰樻潗锛氳瘲姝屽彲浠ユ寜鐓ч鏉愯繘琛屽垎绫伙紝濡傛濅埂鎬浜鸿瘲銆佸拸鍙叉鍙よ瘲銆侀佸埆璇椼佽竟濉炲緛鎴樿瘲銆佸北姘寸敯鍥瘲绛夛紝姣忕棰樻潗鐨勮瘲姝屼腑甯歌鎯呮劅涓绘棬鐨勬湁闄愮殑锛屼簡瑙h繖浜鐭ヨ瘑锛屾湁鍔╀簬鎴戜滑鐞嗚В璇楁瓕鐨勬儏鎰熶富鏃ㄣ傛垜浠湪...
  • 扩展阅读:学写诗入门基础知识 ... 古代文学常识500个 ... 文学常识100个必考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儿童必学100个常识 ... 古诗100个基本知识 ... 小学必考文学常识 ... 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 诗歌的文体知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