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汉字的历史,急需~也就是说关于汉字的资料 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

\u6709\u5173\u6c49\u5b57\u6765\u5386\u7684\u8d44\u6599 \u6c49\u5b57\u7684\u8d77\u6e90\u548c\u6c49\u5b57\u7684\u6709\u8da3

\u6c49\u5b57\u7684\u7531\u6765\u5c0f\u6545\u4e8b\uff0c\u4f60\u4e86\u89e3\u4e86\u591a\u5c11\u5462

\u6c49\u5b57\u6709\u957f\u8fbe\u6570\u5343\u5e74\u7684\u53d1\u5c55\u548c\u6f14\u53d8\u7684\u5386\u53f2\u8fc7\u7a0b\uff0c\u5927\u81f4\u662f\uff1a\u5546\u4ee3\u4e4b\u524d\u4e3a\u8d77\u6e90\u53f2\uff0c\u6bb7\u5546\u7532\u9aa8\u6587\u4e3a\u6210\u719f\u671f\u3002
\u6b64\u540e\u51fa\u73b0\u4e00\u7cfb\u5217\u6f14\u5316\uff0c\u7279\u522b\u662f\u5230\u4e86\u6c49\u4ee3\uff0c\u96b6\u4e66\u53d6\u4ee3\u5c0f\u7bc6\u6210\u4e3a\u4e3b\u8981\u5b57\u4f53\uff0c\u4e2d\u56fd\u6587\u5b57\u53d1\u5c55\u5386\u53f2\u5c31\u8131\u79bb\u53e4\u6587\u5b57\u9636\u6bb5\u8fdb\u5165\u96b6\u6977\u9636\u6bb5\u3002
\u6977\u4e66\u5230\u968b\u5510\u57fa\u672c\u5b9a\u578b\uff0c\u5728\u5b8b\u671d\u523b\u5370\u7684\u4e66\u7c4d\u4e2d\u88ab\u7f8e\u672f\u5316\u6210\u4e3a\u300c\u5b8b\u4f53\u5b57\u300d\uff0c\u540e\u6709\u6a21\u4eff\u5b8b\u4f53\u5b57\u800c\u6765\u7684\u4eff\u5b8b\u4f53\uff0c\u5927\u4f53\u5c31\u662f\u6211\u4eec\u4eca\u5929\u6240\u7528\u5b57\u4f53\u3002
\u5c11\u6570\u6c11\u65cf\u8bed\u8a00\u6587\u5b57\u591a\uff0c\u53d1\u5c55\u7684\u7c7b\u578b\u4e0d\u4e00\u3002\u60a0\u4e45\u5c81\u6708\u4e2d\uff0c\u5404\u65cf\u4eba\u6c11\u5171\u540c\u521b\u9020\u4e86\u7956\u56fd\u7684\u5353\u8d8a\u7684\u6587\u5b57\u6587\u5316\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386\u53f2\u4e0a\u7528\u8fc7\u7684\u6587\u5b57\uff1a
1\u3001\u7532\u9aa8\u6587
\u7532\u9aa8\u6587\u662f\u4e2d\u56fd\u5df2\u53d1\u73b0\u7684\u53e4\u4ee3\u6587\u5b57\u4e2d\u65f6\u4ee3\u6700\u65e9\u3001\u4f53\u7cfb\u8f83\u4e3a\u5b8c\u6574\u7684\u6587\u5b57\u3002\u7532\u9aa8\u6587\u4e3b\u8981\u6307\u6bb7\u589f\u7532\u9aa8\u6587\uff0c\u53c8\u79f0\u4e3a\u201c\u6bb7\u589f\u6587\u5b57\u201d\u3001\u201c\u6bb7\u5951\u201d\uff0c\u662f\u6bb7\u5546\u65f6\u4ee3\u523b\u5728\u9f9f\u7532\u517d\u9aa8\u4e0a\u7684\u6587\u5b57\u3002
19\u4e16\u7eaa\u672b\u5e74\u5728\u6bb7\u4ee3\u90fd\u57ce\u9057\u5740\u88ab\u4eca\u6cb3\u5357\u5b89\u9633\u5c0f\u5c6f\u53d1\u73b0\uff0c\u7ee7\u627f\u4e86\u9676\u6587\u7684\u9020\u5b57\u65b9\u6cd5\uff0c\u662f\u4e2d\u56fd\u5546\u4ee3\u540e\u671f\uff08\u524d14\uff5e\u524d11\u4e16\u7eaa\uff09\u738b\u5ba4\u7528\u4e8e\u5360\u535c\u8bb0\u4e8b\u800c\u523b\uff08\u6216\u5199\uff09\u5728\u9f9f\u7532\u548c\u517d\u9aa8\u4e0a\u7684\u6587\u5b57\u3002
\u6bb7\u5546\u706d\u4ea1\u5468\u671d\u5174\u8d77\u4e4b\u540e\uff0c\u7532\u9aa8\u6587\u8fd8\u5ef6\u7ef5\u4f7f\u7528\u4e86\u4e00\u6bb5\u65f6\u671f\u3002
2\u3001\u91d1\u6587
\u91d1\u6587\u662f\u6307\u94f8\u523b\u5728\u6bb7\u5468\u9752\u94dc\u5668\u4e0a\u7684\u94ed\u6587\uff0c\u4e5f\u53eb\u949f\u9f0e\u6587\u3002\u5546\u5468\u662f\u9752\u94dc\u5668\u7684\u65f6\u4ee3\uff0c\u9752\u94dc\u5668\u7684\u793c\u5668\u4ee5\u9f0e\u4e3a\u4ee3\u8868\uff0c\u4e50\u5668\u4ee5\u949f\u4e3a\u4ee3\u8868\uff0c\u201c\u949f\u9f0e\u201d\u662f\u9752\u94dc\u5668\u7684\u4ee3\u540d\u8bcd\u3002\u6240\u8c13\u9752\u94dc\uff0c\u5c31\u662f\u94dc\u548c\u9521\u7684\u5408\u91d1\u3002
\u4e2d\u56fd\u5728\u590f\u4ee3\u5c31\u5df2\u8fdb\u5165\u9752\u94dc\u65f6\u4ee3\uff0c\u94dc\u7684\u51b6\u70bc\u548c\u94dc\u5668\u7684\u5236\u9020\u6280\u672f\u5341\u5206\u53d1\u8fbe\u3002\u56e0\u4e3a\u5468\u4ee5\u524d\u628a\u94dc\u4e5f\u53eb\u91d1\uff0c\u6240\u4ee5\u94dc\u5668\u4e0a\u7684\u94ed\u6587\u5c31\u53eb\u4f5c\u201c\u91d1\u6587\u201d\u6216\u201c\u5409\u91d1\u6587\u5b57\u201d\uff1b\u53c8\u56e0\u4e3a\u8fd9\u7c7b\u94dc\u5668\u4ee5\u949f\u9f0e\u4e0a\u7684\u5b57\u6570\u6700\u591a\uff0c\u6240\u4ee5\u8fc7\u53bb\u53c8\u53eb\u4f5c\u201c\u949f\u9f0e\u6587\u201d\u3002
\u91d1\u6587\u5e94\u7528\u7684\u5e74\u4ee3\uff0c\u4e0a\u81ea\u5546\u4ee3\u7684\u65e9\u671f\uff0c\u4e0b\u81f3\u79e6\u706d\u516d\u56fd\uff0c\u7ea61200\u591a\u5e74\u3002\u91d1\u6587\u7684\u5b57\u6570\uff0c\u636e\u5bb9\u5e9a\u300a\u91d1\u6587\u7f16\u300b\u8bb0\u8f7d\uff0c\u5171\u8ba13722\u4e2a\uff0c\u5176\u4e2d\u53ef\u4ee5\u8bc6\u522b\u7684\u5b57\u67092420\u4e2a\u3002
3\u3001\u5c0f\u7bc6
\u5c0f\u7bc6\u662f\u5728\u79e6\u59cb\u7687\u7edf\u4e00\u4e2d\u56fd\u540e\uff08\u524d221\u5e74\uff09\uff0c\u63a8\u884c\u201c\u4e66\u540c\u6587\uff0c\u8f66\u540c\u8f68\u201d\uff0c\u7edf\u4e00\u5ea6\u91cf\u8861\u7684\u653f\u7b56\uff0c\u7531\u5bb0\u76f8\u674e\u65af\u8d1f\u8d23\uff0c\u5728\u79e6\u56fd\u539f\u6765\u4f7f\u7528\u7684\u5927\u7bc6\u7c40\u6587\u7684\u57fa\u7840\u4e0a\uff0c\u8fdb\u884c\u7b80\u5316\uff0c\u53d6\u6d88\u5176\u4ed6\u516d\u56fd\u7684\u5f02\u4f53\u5b57\uff0c\u521b\u5236\u7684\u7edf\u4e00\u6587\u5b57\u6c49\u5b57\u4e66\u5199\u5f62\u5f0f\u3002
\u4e00\u76f4\u5728\u4e2d\u56fd\u6d41\u884c\u5230\u897f\u6c49\u672b\u5e74\uff08\u7ea6\u516c\u51438\u5e74\uff09\uff0c\u624d\u9010\u6e10\u88ab\u96b6\u4e66\u6240\u53d6\u4ee3\u3002\u4f46\u7531\u4e8e\u5176\u5b57\u4f53\u4f18\u7f8e\uff0c\u59cb\u7ec8\u88ab\u4e66\u6cd5\u5bb6\u6240\u9752\u7750\u3002
\u53c8\u56e0\u4e3a\u5176\u7b14\u753b\u590d\u6742\uff0c\u5f62\u5f0f\u5947\u53e4\uff0c\u800c\u4e14\u53ef\u4ee5\u968f\u610f\u6dfb\u52a0\u66f2\u6298\uff0c\u5370\u7ae0\u523b\u5236\u4e0a\uff0c\u5c24\u5176\u662f\u9700\u8981\u9632\u4f2a\u7684\u5b98\u65b9\u5370\u7ae0\uff0c\u4e00\u76f4\u91c7\u7528\u7bc6\u4e66\uff0c\u76f4\u5230\u5c01\u5efa\u738b\u671d\u8986\u706d\uff0c\u8fd1\u4ee3\u65b0\u9632\u4f2a\u6280\u672f\u51fa\u73b0\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2014\u2014\u4e2d\u56fd\u6587\u5b57\u53f2

汉字」是记录汉语(中文)的形意文字。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借用。

汉字一词本身可能为日语传回汉语的回归词,但时代已久。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满文,当时已用汉字一词称呼中国传统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国,因为没有与他国区分的必要,多称呼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为止,台湾负责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汉字这个词,而称之为「国字」,例如《国字标准字形表》等。不过在民间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单位的民间机构,已逐渐使用汉字一词。此外也有「中国字」这样的称呼。

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项:
字根组字:以本身即有意义的869个声母及265个形母的象形字为字根(大陆称部件),组成各种汉字。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义,多个字根合成新义,且空间的配置对字义有影响。(朱邦复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讨此)
兼容并蓄:各语言、各领域应用可以六书基本规则,可贴近自身领域、地域所需组出所需要之字。
书同文:汉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甚至语言,仍可书同文,以文意、字义来互相了解。
独有的文化如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等。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划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可以更精准的表述,以及因应随历史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务,就以字根组合的方式,来细化组出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可以可记载的越来越精密。例如说,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除了舟以外,还有「舨、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这使得记载为文时,只要看一个字,我们就知道指的是那一种「舟」,这样辨识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过来,以组词的方式就还要看过前后文(或短或常)才能判断正确的意义,较缺乏辨识效率,但方便口语沟通(汉字同音字太多,听觉不易辨识,解法一为组词,二为如韩日语数音为一字:「里」发音为海
里 )。
造字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应时代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呎)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港、澳、台等地仍可见到。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四项,「造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划。
书写汉字时,笔划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复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复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
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
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的影响
衍生字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壮字(方块壮字)、古白字(方块白字)、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字喃等文字。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而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假名(仮名)在创制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한자)」。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使用在近几十年来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人名、公司机构名称等均使用韩文书写,不过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均有其对应的汉字名称。

日本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简化了部分汉字(日本新字体),不过文学创作使用的汉字,并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从中文中传入的汉字外,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虽禁止在正式场合下使用汉字,并停止了在中小学中教授汉字,不过汉字在民间仍在继续使用,且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汉字民俗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孔孟好学」谐音字:华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划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全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划,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划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中国,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划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划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汉字艺术

梁启超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组字
汉字历史上是不断在组新字的,目前所见的各种汉字必非一口气完成在某一年代,而是应时代需要渐渐发展成今的面貌。例如:「人」这个字商朝就有了,凹凸这二字则是在唐朝的时候才出现。

此外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用字需求因而组字。例如传统国乐在记谱上会用到减字谱、工字谱,台湾政府各专门机关也有各自的特有用字:如户政用字等等。
组字往往比组词在表意上更有效率,但组字组的太复杂又适逢变成常用字的话,就会衍生简化的努力。
简化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汉字书写复杂;传统印刷更复杂。所以自古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的简字,但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书仍然是用正体字,而虽然活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汉字的结构特性,活版印刷帮助有限。

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中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当中有人坚持汉字的传统,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弃使用汉字。这些鼓吹放弃汉字运动的立论「汉字落后论」,内容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因为汉字不能透过打字机书写,而必须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铅字,也就是说汉字已成为教育及信息化上的瓶颈。就此,许多使用汉字国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本的完全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1月28日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经少量修订后重新发表,一直在中国大陆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于1986年正式宣布废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发布了同《简化字总表》相同的简化字表。

日文、朝鲜文也有各自的汉字简化。
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异体字整理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还有许多异体字。他们是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为历史缘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与“龢”,“秋”与“秌”和“龝”等。
中国大陆于1956年公布整理异体字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恢复了部份异体字。如“於”曾被当作“于”的异体字废除掉,但在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又恢复成为规范字。另外,不同地区对异体字的取舍有所不同,例如:韩国就以汉字各种异体字中最早出现的样式为标准写法。所以,在韩语汉字的标准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帮”、取“畵”而不取“画”。

在台湾,也有所谓的异体字,例如“台”与“台”、“体”与“体”,此外还有数字的异体字:一、二、三、四相对的是:壹、贰、叁、肆(后面这4个用在票据书写用途,以提高人为窜改的困难度)。

神农结绳说

神农时是七八千年前的传说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田、治病,还让人们用结绳记事法来治理社会。

文字起源于结绳,这种说法早已有之。《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神农时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在汉字产生之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后期,绳索不仅是捆物绑兽的工具,而且还是用来记事的工具。所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即此。解放前,我国独龙族还在使用结绳记事。亲朋约会,则双方每天在各自结数相等的绳上解个结,结解完的那天就如约相会。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提醒你不要把这事再忘了,上了年纪的上海等地的南方人往往会说:“你裤带上打个结。”在汉语中把一件事处理完了,叫“了结”。回顾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叫“小结”。这些大概也算是上古的“遗风”吧。

还有结珠记事,即用绳线将不同的贝壳或手做的珠子穿起来,表示各种意义。据说古代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这样记事的。想来,我国的算盘可能就是从“结珠”演化而来的。

此外还有数禾杆、数苞谷米、数豆子等方法。过去农村中也有些不识字的生产队长用“烙洞”之法来记工的。

上述结绳、结物都是利用实物帮助记忆。此即所谓结绳记事。

结绳也可作古代的契券。《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也是以结绳为要约的办法。唐兰先生也说:“在没有文字以前,契券就是绳结。”(唐兰《中国文字学》P50)可见,那种以计数为目的的契券,实际上就是绳结子。

“上古结绳而治”,说的就是用结绳之法来管理部落。部落虽小,但事情不少,既要记录农耕渔猎,也要记录攻战伐异,还要记录祭祀占卜。在此情况下,所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方法,显然已难以应付,于是就出现了与多种刻画、多种系物、多种绳色相结合的综合性的结绳方法。

尽管结绳不是文字,但它所含意义的形象方法对文字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汉字中留下绳形的痕迹。它们有的作为汉字的构字符号,有的成为汉字中的数字。如:“十、廿、卅、百、纪、系”等

  • 鎬ユ眰姹夊瓧鐨勫巻鍙,鎬ラ渶~涔熷氨鏄鍏充簬姹夊瓧鐨勮祫鏂
    绛旓細渚嬪璇,鏈鏃╂捣涓婄殑浜ら氬伐鍏峰氨鍙湁:銆岃垷銆嶄竴绉;浣嗘紨鍖栧埌鐜板湪,闄や簡鑸熶互澶,杩樻湁銆岃埁銆佽墖銆佽埞銆佽埌銆嶇瓑涓嶅悓灏忓ぇ瑙勬ā涓庡舰鍒剁殑銆岃垷銆,杩欎娇寰楄杞戒负鏂囨椂,鍙鐪嬩竴涓瀛,鎴戜滑灏辩煡閬撴寚鐨勬槸閭d竴绉嶃岃垷銆,杩欐牱杈ㄨ瘑鐞嗚В鐨勬晥鐜囬潪甯搁珮;鍙嶈繃鏉,浠ョ粍璇嶇殑鏂瑰紡灏辫繕瑕佺湅杩囧墠鍚庢枃(鎴栫煭鎴栧父)鎵嶈兘鍒ゆ柇姝g‘鐨勬剰涔,杈冪己涔忚鲸璇嗘晥鐜,浣...
  • 姹夎瑷鐨勫巻鍙叉ユ眰銆灏辨槸浠庣敳楠ㄦ枃寮濮,璇存槑杩欑鏂囧瓧鍐嶄粈涔堟椂鍊欎娇鐢ㄣ傜劧鍚...
    绛旓細澶忓晢鍛紝閭i噷浠ュ悗锛屼汉绫诲紑濮嬫枃鏄庯紝灏变竴鐐圭偣灏戜簡銆
  • 姹夊瓧鐨璧锋簮
    绛旓細鐜板瓨鏈鏃╃殑姹夊瓧鐢查鏂囦骇鐢熷湪娈峰晢鏃朵唬锛岃窛浠婂ぇ绾︽湁涓夊崈鍥涚櫨骞鐨勫巻鍙銆傚畠宸叉槸涓绉嶆湁鐫姣旇緝涓ュ瘑浣撶郴鐨勬枃瀛椼傚皬灞殑娈峰鏂囧寲锛屼粎浠庡畠鐩稿綋鍙戣揪鐨勫喍鐐兼妧鏈拰閾滃櫒銆侀櫠鍣ㄣ佺帀鍣ㄤ笂鐨勮壓鏈汗楗扮湅锛屼究鍙互纭畾瀹冨凡鏄珮搴﹀彂杈剧殑鏂囨槑.鎴戜滑瀹屽叏鍙互鎺ㄦ祴锛岀敳楠ㄦ枃浜х敓鐨勬椂浠o紝鎭愭曚笉浼氬鍦ㄤ腑鍗庢皯鏃忕敱钂欐槯璧板悜鏂囨槑鐨勮矾鍙c傛眽瀛楀湪...
  • 姹夊瓧婕斿彉杩囩▼,鎬ユ眰!!
    绛旓細涔熷氨鏄,姹夊瓧褰撶劧涓嶅彲鑳芥槸浠撻涓涓汉鍒涢犲嚭鏉ョ殑,鑰屾槸鐢辫璁稿澶氱殑鍍忎粨棰夎繖鏍风殑浜烘參鎱赴瀵岃捣鏉ョ殑,浠撻鍙笉杩囧湪杩欎簺浜哄綋涓瘮杈冮噸瑕併佽捣鐨勪綔鐢ㄦ瘮杈冨ぇ鑰屽凡銆傛垜浠墍閲嶈鐨勪笉鏄埌搴曟槸涓嶆槸浠撻閫犵殑姹夊瓧,鑰屾槸閫犲瓧杩欎欢浜嬫湰韬殑鎰忎箟銆姹夊瓧鐨鍑虹幇,鏍囧織鐫涓浗鍘嗗彶璧拌繘浜嗙敱鏂囧瓧璁拌浇鐨勬椂浠,鏄巻鍙查暱娌充腑鐨勪竴浠跺ぇ浜,瀵瑰悗涓栦篃鏈夌潃...
  • 鎬ユ眰鍗佷釜姹夊瓧鏉ュ巻
    绛旓細鏂囧瓧鏈鏃╂垚鐔熶簬鍟嗕唬 灏辩洰鍓嶆墍鐭ュ拰鎵瑙佸埌鐨勬鍟嗘枃瀛楄祫鏂欐潵璇达紝鏂囧瓧杞戒綋鐨勯棬绫诲凡缁忓緢澶氥傚綋鏃剁殑鏂囧瓧闄や簡鐢ㄦ瘺绗斾功鍐欏湪绠鍐屼笂涔嬪锛屽叾浠栫殑涓昏鎵嬫灏辨槸鍒诲啓鍦ㄩ緹鐢插吔楠ㄣ侀櫠鍣ㄣ佺帀鐭充笂浠ュ強闄堕摳鍦ㄩ潚閾滃櫒涓娿傚晢浠f枃瀛楄祫鏂欎互娈峰鍗滅敤鐢查鍜岄潚閾滅ぜ鍣ㄤ负涓昏杞戒綋锛屾槸杩勪粖涓烘涓浗鍙戠幇鐨勬渶鏃╃殑鎴愮啛鏂囧瓧銆傛瓏鍚庤锛氬濡堢殑浼...
  • 鏈夋潵鍘嗘晠浜嬬殑姹夊瓧
    绛旓細鍚庡張鍙戝睍鍒扮敤鍒瀛愬湪鏈ㄧ涓婂埢浠ョ鍙蜂綔涓鸿浜嬨傞殢鐫鍘嗗彶鐨勫彂灞曪紝鏂囨槑娓愯繘锛屼簨鎯呯箒鏉傦紝鍚嶇墿绻佸锛岀敤缁撳拰鍒绘湪鐨勬柟娉曪紝杩滀笉鑳介傚簲闇瑕侊紝杩欏氨鏈夊垱閫犳枃瀛楃殑杩垏瑕佹眰銆傞粍甯濇椂鏄笂鍙ゅ彂鏄庡垱閫犺緝澶氱殑鏃舵湡锛岄偅鏃朵笉浠呭彂鏄庝簡鍏昏殨锛岃繕鍙戞槑浜嗚垷銆佽溅銆佸紦椹姐侀暅瀛愬拰鐓 浠撻閫犲瓧楗殑閿呬笌鐢戠瓑锛屽湪杩欎簺鍙戞槑鍒涢犲奖鍝嶄笅锛屼粨棰変篃...
  • 姹夊瓧褰綋婕斿彉鐨勫巻鍙,浠涔堟椂鍊欏摢涓褰綋鍗犱富瀵煎湴浣?
    绛旓細姹夊瓧缁忚繃浜嗕互涓嬫紨鍙樿繃绋嬶細鐢查鏂 鈫 閲戞枃 鈫 灏忕瘑 鈫 闅朵功 鈫 妤蜂功 鈫 琛屼功鈫掕崏涔 锛堝晢锛 锛堝懆锛 锛堢Е锛 锛堟眽锛 锛堥瓘鏅嬶級 锛堥殝鍞愶級鑷瓘鏅嬫シ涔﹀瓧浣撳舰鎴愶紝渚挎垚涓轰富瑕佺殑瀛椾綋锛屼竴鐩村崰涓诲鍦颁綅銆傞噾鏂囨槸鍟嗗懆鏃舵湡鍒诲湪闈掗摐鍣ㄤ笂鐨勬枃瀛楋紝灏嗗皬绡嗙畝鍖栦负闅朵功鐨勬槸绉︿汉绋嬮倛锛岋紝灏嗛毝涔︽敼杩涗负妤蜂功鐨勬槸涓滄檵...
  • 姹夊瓧鐨勫巻鍙,100锝150涓瓧銆傚ソ鎬ユ眰锝
    绛旓細缁撶怀璁℃暟 浠撻閫犲瓧 鐢查鏂囷紙鐢ㄤ簬鍗犲崪锛夐噾鏂囷紙闈掗摐鍣ㄤ笂鐨勯摥鏂囷級澶х瘑锛堝叚鍥芥枃瀛椾笉鍚岋級灏忕瘑锛堢Е缁熶竴鐨勬枃瀛楋級闅朵功 妤蜂功 琛屾シ 琛屼功 鑽変功 灏忚崏 鐙傝崏 绻佷綋瀛 绠浣撳瓧
  • 鎬ユユ!!!鎬ユ眰姹夊瓧鐨婕斿彉銆200~300瀛椼佷笉鑳藉涔熶笉鑳藉皯!
    绛旓細鐢辨鍙煡,鍘嗗彶涓婁换浣曚竴绉嶆柊鐨勫瓧浣,閮芥槸缁忚繃闀挎湡婕斿彉閫愭笎褰㈡垚鐨勩傛讳綋鏉ヨ,妤蜂功褰㈡垚鍚,涓浗鏂囧瓧宸插熀鏈畾鍨(琛ㄤ竴)銆 (琛ㄤ竴:姹夊瓧涔︿綋鐨勬紨鍙) 1鐢查鏂 绉︾粺涓鏂囧瓧鍓,涓浗鐨姹夊瓧,涓嶈浠庡瓧浣撱佸簲鐢ㄨ搴﹁岃█,杩樻槸娣蜂贡鐨勩傚彜鏂囧箍涔夎岃█,鍏跺寘鎷ぇ绡嗗湪鍐呯殑灏忕瘑浠ュ墠鐨勬枃瀛;鐙箟鐨勮,鎸囦腑鍥芥枃瀛楀彶涓婂ぇ绡嗕互鍓嶇殑鏂囧瓧銆傝繖閲...
  • 姹夊瓧鐨鏈鏃╅樁娈垫槸浠涔堟椂鏈?鎬ユ眰鎬ユ眰
    绛旓細鏈夌殑瀛﹁呰涓哄彧鏄埢绗︼紝鏈夌殑璁や负鏄枃瀛椼傝繕鏈変竷鍗冨骞村墠鐨勮殞鍩犲弻澧╅仐鍧锛屽彂鐜630澶氬埢鍒掔鍙凤紝涓板瘜澶氭牱锛屽氨鍚屾湡鍥藉唴澶栨枃鍖栭仐瀛樻潵璇达紝閮藉崄鍒嗙綍瑙侊紝鎯婁汉銆傜鍙风绫讳箣澶氥佸唴瀹逛箣涓板瘜鏄悓鏃舵湡鍏朵粬閬楀潃鎵鏃犳硶姣旀嫙鐨勩傚弻澧╁埢绗︾殑鍔熻兘鍙互鍒嗕负琛ㄦ剰銆佹埑璁般佽鏁颁笁澶х被銆 琚涓哄凡缁忓叿澶囦簡鍘熷鏂囧瓧鐨勬ц川锛屾槸姹夊瓧婧愬ご...
  • 扩展阅读:扫一扫出答案免费 ... 扫一扫二维码 ... 最难十大汉字 ... 笔画最多的汉字前十名 ... 50个超级复杂的汉字 ... 查字典必背口诀 ... 扫题出答案 ... 龖龘纛爨灪麤彠嘂嚻龘靐龖 ... 安全答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