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三昧的经文讲解 佛说般舟三昧经 与 般舟三昧经 有何区别?

\u91ca\u5e38\u5584\u6cd5\u5e08\u5f00\u793a\u822c\u821f\u4e09\u6627\u5728\u4f5b\u6559\u4e2d\u662f\u4ec0\u4e48\u5b9a\u4f4d

\u8fd9\u90e8\u7ecf\u91cc\uff0c\u544a\u8bc9\u8bf8\u4f4d\u83e9\u8428\u4e00\u4e2a\u5b9e\u4fee\u5b9e\u8bc1\u7684\u6cd5\u95e8\uff0c\u582a\u79f0\u6700\u82e6\uff0c\u4e5f\u6700\u5feb\u7684\u6210\u5c31\u6cd5\u95e8\uff0c\u90a3\u5c31\u662f\u822c\u821f\u4e09\u6627\u3002
\u4e16\u5c0a\u66fe\u7ecf\u5728\u300a\u6cd5\u706d\u5c3d\u7ecf\u300b\u4e2d\u6c89\u75db\u5730\u9884\u544a\u672b\u6cd5\u65f6\u4ee3\uff0c\u6b63\u6cd5\u706d\u5c3d\u5730\u60e8\u72b6\uff0c\u5176\u4e2d\uff0c\u9996\u5148\u5931\u4f20\u7684\u4fbf\u662f\u300a\u9996\u695e\u4e25\u7ecf\u300b\uff0c\u5176\u6b21\u4fbf\u662f\u8fd9\u300a\u822c\u821f\u4e09\u6627\u7ecf\u300b\u3002

\u540c\u4e00\u90e8\u7ecf\u5148\u540e\u7ffb\u8bd1\u4e86\u4e24\u6b21\uff1f\uff08\u5176\u4ed6\u7ecf\u4e5f\u6709\u88ab\u540c\u4e00\u4eba\u7ffb\u8bd1\u4e24\u904d\u7684\uff0c\u53ef\u80fd\u89c9\u5f97\u7b2c\u4e00\u6b21\u7ffb\u8bd1\u7684\u4e0d\u591f\u7406\u60f3\uff0c\u91cd\u65b0\u518d\u7ffb\u8bd1\u4e00\u904d\u3002\u6bd4\u5982\u300a\u5927\u4e58\u79bb\u6587\u5b57\u666e\u5149\u660e\u85cf\u7ecf\u300b/\u300a\u5927\u4e58\u904d\u7167\u5149\u660e\u85cf\u65e0\u5b57\u6cd5\u95e8\u7ecf\u300b\uff09 \u4e2a\u4eba\u89c9\u5f97\u300a\u822c\u821f\u4e09\u6627\u7ecf\u300b\u6bd4\u300a\u4f5b\u8bf4\u822c\u821f\u4e09\u6627\u7ecf\u300b\u7ffb\u8bd1\u7684\u66f4\u597d\uff01

释义腾法师 / 讲
兰若 月月 / 文字整理
(师父说,转载时,对他所翻译的白话文、注解不能做任何改动。否则将隐没如来的密义,因为没经过实修的人是不可能发现诸佛密义的。)
录音下载
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
佛叮嘱跋陀和菩萨,如果我们修行的人真的发菩提心想要修行成就,就要严格按照佛陀的教诫,带众实修,精进不退地努力,从而深入禅定,到达三摩地。
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
要在善知识地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信念,发大誓愿,如理如法、持之以恒地行持正法,这样就能深入禅定。
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夹杂和怀疑,哪怕头发丝那么一点点都不留。防止一切散乱,全身心地收敛。这样就能掌握到达三摩地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发菩提心者能超越六道轮回,超过一般修行人、效果比较明显的修行方法。
立一念信是法随所闻念其方宜一念断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进行勿懈怠勿起想有与无
“立一念”强调的是树立起一个正念,正念是正确的观念;“宜一念”是保持一个清净的念头;而“立定信”是建立起坚定的信心,拿定主意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相信般舟三昧行法是佛陀所说的,能够究竟解脱的法门。“随所闻”的“随”是遵从佛陀所讲的客观规律,绝对不是随波逐流,“闻”是要心里明白,掌握佛陀的教法。“念其方”的“念”是应用的意思。即在根本不变的前提下,应用无量的方便法,保持住这一个净念,断除所有的执著、妄想、分别。要有信心,不要怀疑这个能够让我们一生解脱的法门。一定要既发长远心又发勇猛心,如车之两轮,人之两腿,同时并进,不可懈怠。心里不要升起令我们退失大乘菩提心的任何杂念,不要考虑眼前能不能得到利益,亦不要考虑眼前会出现多大的困难和障碍。
勿念进勿念退勿念前勿念后勿念左勿念右 勿念无 勿念有 勿念远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勿念死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 勿念富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勿念好勿念丑勿念恶勿念善勿念嗔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勿念经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勿念识勿念断勿念著勿念空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勿念亲勿念疏勿念憎勿念爱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断诸念 一期念意勿乱
现在所说的“勿念进、退、前、后、左、右、无、有、远、近、痛、痒、饥、渴、寒、热”,指的不仅是方位名词以及所处的地方,不仅是外相上的有无,也说明了在行持中,所出现的“发动现象”,还说明了身体的各种感受,这些都属于“八触”的范围,告诉我们不要执著这些虚妄的感觉,不要攀缘,不要去想。至于“勿念苦、乐、生、老、病、死、身、命、寿、贫、富、贵、贱、色、欲、小、大、长、短、好、丑、恶、善、嗔、喜、坐、起、行、止、经、法、是、非、舍、取、想、识、断、著、空、实、轻、重、难、易、深、浅、广、狭、父、母、妻、子、亲、疏、憎、爱、得、失、成、败、清、浊” 等,所有上面这些,不仅有“八触”的虚受,也说明了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要去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至于“断诸念”,是对所有勿念的总结,要求我们渐次断掉妄想、分别、执著,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空妙有”,“见相离相,见空非空”,即立即破,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期念意勿乱”是说,我们在行持中一定要保持清净的正念,不能有夹杂间断,也不能著到空相上而连佛号都丢掉了,不要现出寂寂无记的呆相,这就是从闻思修的方法。持戒不能亏缺,以戒的方便达到定的效果。
常精进勿懈怠勿岁计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 亲明师 视如佛 执其志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避乡里远亲族弃爱欲履清净行无为 断诸欲 舍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 绝淫色 离众受 勿贪财 多畜积 食知足勿贪味众生命慎勿食衣如法勿绮饰 勿调戏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勿受阴 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为无常为恍惚无常主了本无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 加慈哀 于一切施贫穷济不还是为定菩萨行至要慧起众智
以上是说,我们在不断精进的行持中,一定要保持长远心,要通过各种方便,除掉“财、色、名、食、睡”五盖,去除“贪、嗔、痴、慢、疑”五毒。所有三字诀的内容,说的是我们在行持中对外界一切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要分别、执著,要达到“一相三昧”,在行住坐卧中(比如不要考虑我们是否走累了、该坐着休息了、要住好地方、该换个环境舒畅一下),没有能修之心和所修之境,做到一如,达到“一行三昧”。让六根与六尘断开:让眼根不攀缘色尘,眼不分别色相;让耳根不攀缘声尘,耳不分别声相;让鼻根不攀缘香尘,鼻不分别香气;让舌根不攀缘味尘,舌不分别味道;让身根不攀缘触尘,让八触的感受完全消失;让意根不分别法尘,心念不分散,心不做计较。不著一切断,即不空,不著一切常,即不有。不落断常坑。渐次做到所有的这一切,就是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慧全戒。至此,大乘菩萨行才会逐渐圆满,清净自性本具的智慧逐渐显发,慢慢具足超世间的智慧。
佛告跋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跋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佛陀总结前面的话对跋陀和菩萨说,坚持这样的行法,就能到达三摩地。在较短的时期内见十方佛,知自性中本具的清净法身佛与十方佛无二无别。在座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善男善女,完全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办,不缺戒,身心清净、专注一念,直到明白西方阿弥陀佛就在自性中。当下就能领解佛陀的真义。这样就等于经历了千万亿佛刹。有一个国土叫须摩提,只要不分昼夜,一心专念,经过七天七夜就能在自性中见到它。因为人的生命以七天为一个周期,踩般舟七昼夜色身会得到一定的转化,七天七夜净念相继,杂念自然减少,智慧逐渐现前,极乐世界自然有。就像人在梦中所感受的境界。人在梦中并不分别白天或是夜晚,也不分别梦从哪来。我们不要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思想上设置障碍,导致不能见清净佛国。佛陀开示跋陀和,菩萨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思维。当我们在修持中见到清净佛国的时候,才能知道我们修行的障碍多如大山,重如须弥。不过有一条通往佛国的路,就在我们心中造作,自己掌握,心能清净,心自作佛,不会再有障碍。这样的菩萨不需用求天眼,自然能看透,不需得天耳,自然能听到各种声波的声音。不用神足通,自然能到达十方佛国,在这一期的寿命未尽之前,活着到达净土。就在这个世界,修般舟三昧念佛禅,便能生到实报庄严土。
譬如人闻堕舍利国。有淫女字须门。
复有人闻淫女阿凡和利。
复有人闻优婆洹复作淫女。
时其人未曾见此三女人。闻之淫意即动。是三人皆在罗阅只国同时念。各于梦中到其女边。与共栖宿。觉已各自念之。
比如有人听到堕舍利国,有淫女名叫须门,另一个人听到淫女阿凡和利,还有一人听到淫女优婆洹。当时那些人并没有见到这三个女人,听到她们的名字便起了淫念。这三个人都在罗阅只国同时想念,于是分别在梦中与其想念的那个女人共宿。醒来后都感觉这个事情就跟真的一样。
佛告跋陀和。我持是三女人以为喻。汝持是事为人说经。使解此慧。至不退转地无上正真道。若后得佛号曰善觉。
佛对跋陀和说,我拿这三个女人的故事作为比喻,你用这个例子给人讲经,使人们了解如来真实义,通过实修显出真智慧,到达不退转七地以上菩萨的果位。那时佛就给你授记,号善觉如来。
佛言。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佛说,发菩提心愿生极乐国土的,在娑婆世界,早早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就能生彼极乐,见自性佛。以前,在观想念佛中,见佛后,要心里起这样的观想:我用什么方法生到极乐国土的?就能感得阿弥陀佛告诉你:“想生极乐,只要念我名号,逐渐做到不坐不卧不眠不休,莫间断、莫夹杂,执持名号,就能生实报庄严土。”(比如高峰妙禅师发愿三年不沾床凳,而得禅定。)
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巨亿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菩萨僧中说法不坏色。何以故。色痛痒思想生死识魂神地水火风。世间天上上至梵摩诃梵不坏色。用念佛故得是三昧。
佛说,心念专注就能往生,观想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光明、清净庄严,在大会中给诸上善人说法,佛的紫磨金身金刚不坏,这是因为佛对“色、痛痒、思想、生死识魂神、地水火风、世间、天上、上至梵、摩诃梵”这些人道的感觉和天道的享受不做分别、妄想、执著。由于思想坚固,心业成就,清净音闻而到达三摩地。
佛告跋陀和。是菩萨三昧谁证者。我弟子摩诃迦叶因坻达须真天子。及时知者。有行得者。是为证也。如是跋陀和。欲得见十方诸现在佛者。当一心念其方莫得异想。如是即可得见。譬如人远出到他郡国。念本乡里家室亲族。其人于梦中归到故乡里。见家室亲属。喜共言语。觉为知识说之如是。
佛对跋陀和说,哪位菩萨证得七地以上三昧的境界呢?就是我的弟子摩诃伽叶因坻达须真天子等人,作为代表,及时如法行持到一定的程度,就首先到达三摩地。就是这样,跋陀和菩萨,想要及早见到十方诸佛的人,应当通过各种方便一心一意专念,不要有妄想杂念,这样就能马上见到。比如有人出远门,到别的国家,非常思念家乡的人,于是这人便会在梦中回到家乡,看到亲人,高兴地和他们一起谈心。醒来后把这个梦境说给懂得的人,就如修行成就后,把修行的方法传给信深愿切行精的人。
佛言。菩萨闻佛名字欲得见者。常念其方即得见之。譬如比丘观死人骨。著前观之。有青时有白时。有赤时有黑时。其色无有持来者。是意所想耳。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自在。欲见何方佛即得见。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见。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见其形。若以持镜。若麻油、若净水、水精。于中照自见之。云何宁有影从外入镜麻油水水精中不也。
佛说,发菩提心的人,执持名号想要见佛,经常用方便法一心专念,就能见“真”佛。比如比丘做白骨观时,专心用功,能见到青、白、赤、黑等色彩,这色彩不是谁拿来的,是意念专注的缘故才见到啊!修善法的人就这样靠佛之威力,自由自在的长期定在三昧境界里,想见哪方佛,都能见到。为什么呢?靠佛的力量、禅定的力量以及清净自性的力量,靠这三种力,所以很快就能见到。比如少年人,相貌端正,穿好衣服,想看看自己的形象,如果拿镜子或装一碗麻油,或装净水,或水精,用这些东西照脸,自然会见到啊。难道说有影子从外面跑到镜子里,或麻油、净水、水精中去了吗?
跋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镜麻油水水精净故。自见其影耳。影不从中出。亦不从外入。
跋陀和答道,不是啊,尊敬的佛陀!因为镜子、麻油、水、水精清净的缘故,自然而然现出影子,并不是影子从镜子等处跑出来,也不是从外面跑进去。
佛言善哉。跋陀和。色清净故。所有者清净。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作是念。佛从何所来。我为到何所。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欲处色处无色处。是三处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涅盘。是法无可乐者。设使念为空耳。无所有也。菩萨在三昧中立者。所见如是。
佛说,甚是,跋陀和!恢复自性清净后,自觉周围一切都是清净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如果发现别人的错误,那我们自己早就错了。若能清晰的显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物,那么想见佛,自然就能立马见到。见到佛的时候,心里要自问:是谁在讲经说法?要轻松愉快的马上反应过来。做这样的观想:佛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到那里去?自己要清楚:佛不是从外来,我也没有地方可去啊!心里想: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都是唯心所现,心业成就。我一想就见,心想佛,就自然见到佛,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样,佛即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真正见到自性佛,清净的自性不会有分别想,也不会去执著。如果有妄想执著,就是愚痴心。没有分别妄想执著,就是寂静涅盘。如果意根还在攀缘法尘,则不能解脱。假定能观察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能作如是观,就会明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萨在三昧境界中所证的,就是这样!
佛尔时说偈言:
心者不自知 有心不见心 心起想则痴 无心是涅盘
是法无坚固 常立在于念 以解见空者 一切无想愿
佛那时又做了总结:真心不会做分别想,真心不会去执著,心有妄想,则是愚痴,去除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寂静涅盘。一切法比如一切药,是为治众生一切病而设,病愈不用药。能安住在三昧境界中,靠的就是一心不乱。万法因缘生,缘起而有,毕竟性空,到岸后,就不能再执著所用的方便“舟船”了。这样就断除了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无想,终于完成了自度度人的大愿。
【佛说法灭尽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 僧祐录中失译经人名今附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盘。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侄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咨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侄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为什么《佛说般舟三昧经》先灭】
通过行法后就会体会到为什么《佛说般舟三昧经》先灭。
宣化上人讲,《楞严经》讲了50阴魔,把一切邪魔的面目的揭示得清清楚楚,所以它惊天动地,所以一切阴魔才想办法让它先灭。
同样的道路,《佛说般舟三昧经》把修行的过程和方法说得太过于明明白白,太过于简单,又是乐修、喜修,简单得我们都不相信,而且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安乐,什么都讲究休息,处处以车代步,以为吃苦是受罪,吃不得暂时的苦,认为人不可能7天不用休息,更别说90天了。由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到认为别人也不可,最后怀疑非佛所说。
佛言。痴人自於前世不供养作功德。反自贡高。多行诽谤嫉妬。贪财利故欲求名誉。但欲哗说不信深经。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学。反诽谤是经。言非佛所说。



  • 鑸垷涓夋槯鐨勭粡鏂囪瑙
    绛旓細1. 閲婁箟鑵炬硶甯璁茶В銆鑸垷涓夋槯缁忋嬫椂寮鸿皟锛屽湪杞浇鍏剁炕璇戠殑鐧借瘽鏂囧拰娉ㄨВ鏃讹紝涓嶅緱鍋氫换浣曟敼鍔紝鍚﹀垯灏嗛殣娌″鏉ョ殑瀵嗕箟銆傚洜涓烘湭缁忓疄淇殑浜烘棤娉曞彂鐜拌浣涘瘑涔夈2. 浣涘憡璺嬮檧鍜岃彥钀紝鑻ヤ慨琛屼汉鍙戣彥鎻愬績锛屾杩呴熻幏寰楄埇鑸熶笁鏄э紝搴斾弗鏍兼寜鐓т經闄鏁欒锛屽甫棰嗕紬浜哄疄淇紝绮捐繘涓嶆噲锛屾繁鍏ョ瀹氾紝杈惧埌涓夋懇鍦般3. 浣涘己璋冿紝淇...
  • 鑸垷涓夋槯鐨勭粡鏂囪瑙
    绛旓細鎵鏈変笁瀛楄瘈鐨勫唴瀹,璇寸殑鏄垜浠湪琛屾寔涓澶栫晫涓鍒囩浉(鎴戠浉浜虹浉浼楃敓鐩稿鑰呯浉)涓嶈鍒嗗埆銆佹墽钁,瑕佽揪鍒扳滀竴鐩涓夋槯鈥,鍦ㄨ浣忓潗鍗т腑(姣斿涓嶈鑰冭檻鎴戜滑鏄惁璧扮疮浜嗐佽鍧愮潃浼戞伅浜嗐佽浣忓ソ鍦版柟銆佽鎹釜鐜鑸掔晠涓涓),娌℃湁鑳戒慨涔嬪績鍜屾墍淇箣澧,鍋氬埌涓濡,杈惧埌鈥滀竴琛屼笁鏄р濄傝鍏牴涓庡叚灏樻柇寮:璁╃溂鏍逛笉鏀缂樿壊灏,鐪...
  • 璇锋暀浣涢棬鍚屼慨
    绛旓細鈥鑸垷涓夋槯鈥濅箣鏈剰涓衡滆浣涚幇鍓嶄笁鏄р濓紝鍗充笓蹇冩濆康璇镐經锛屽垯鑳藉叆瀹氳浣涳紝骞舵棤涓瀹氳涔濆崄澶╀腑涓嶇湢甯歌涔嬩弗鏍艰瀹氥傝嫢渚濄婅埇鑸熶笁鏄х粡銆嬩箣缁忔枃鏉ョ湅锛屼節鍗佸ぉ涓笉鐪犲父琛屽彧鏄湪銆堝洓浜嬪搧绗笁銆変腑锛屼經寮绀烘湁鍥涚鍥涗簨娉曡兘鐤惧緱鏄笁鏄э紝鍏朵腑鐨勪竴绉嶈屽凡銆備笉杩囩浉杈冨叾浣欑殑鍑鍦熺粡鍏革紝涔濆崄澶╀腑涓嶇湢甯歌瀹炴槸鏈粡...
  • 淇噣鍦熷康浠涔缁忔枃涓轰富
    绛旓細淇噣鍦熺殑涓昏浠ュ嵃绁栨彁鍊$殑鍑鍦熶簲缁忎竴璁轰负涓,鍒嗗埆涓: 闃垮讥闄缁 鏃犻噺瀵跨粡 瑙傛棤閲忓缁 澶у娍鑷宠彥钀ㄥ康浣涘渾閫氱珷 鏅搐琛屾効鍝(浜旂粡)寰鐢熻(涓璁)闃垮讥闄浣!
  • 浣涢檧鐨勯瑷,鏈硶鏃朵唬涔嬪悗鏄粈涔?
    绛旓細棣栨涓ョ粡銆鑸垷涓夋槯锛屽厛鍖栫伃鍘伙紱鍗佷簩閮ㄧ粡锛屽鍚庡鐏紝灏戒笉澶嶇幇锛屼笉瑙佹枃瀛椼傛矙闂ㄨ瑁燂紝鑷劧鍙樼櫧銆傗斺斻婁經璇存硶鐏敖缁忋嬫敞閲婏細褰撴椂涔熸湁鑿╄惃銆佽緹鏀佺綏姹夋兂鏉ョ浉鏁戯紝浼楅瓟鍗存潵闃绘尃銆侀┍閫愶紝浣夸粬浠兘鏃犳硶璧跺埌銆佺浉浼氥傚張鏈夊0闂讳箻銆佺紭瑙変箻銆佽彥钀ㄤ箻鏍规х殑浼楃敓杩涘叆澶у北鏈夌寰风殑鍦版柟锛屾嘲鐒舵贰娉婏紝鎭畧鏈垎锛屽苟浠ユ...
  • 閲婅喀鐗熷凹浣涚涓栨椂鐨勯瑷 璇存硶鐏敖缁
    绛旓細浜斿崄浜屽勾鍚庯紝棣栨涓ョ粡锛鑸垷涓夋槯锛屽厛鍚庡寲鐏幓銆傚崄浜岄儴缁忚瀵昏幏鍚庡張鍐嶆鍖栫伃銆備笉鍐嶅嚭鐜颁篃涓嶈鏂囧瓧娴佷紶銆備經闂ㄨ瑁熻嚜鐒跺彉鐧(涓嶅啀鏈変經闂)銆傛娉曠伃浜″彲浠ョ敤娌圭伅姣斿柣锛屽皢鐔勭伃涔嬫椂鍏夋槑鏇翠寒锛屼簬鏄悗灏辩唲鐏傛娉曠伃鐘瑰娌圭伅鐏唲鐏偅鏍枫傚湪杩欎箣鍚庡彂鐢熺殑浜嬪緢闅句竴涓灏借銆傚姝や箣鍚庡嚑鍗冧竾骞达紝寮ュ嫆鑿╄惃灏嗕笅涓栨垚浣涖
  • 浣涙暀绮炬繁鐨勯棶棰,浼楃敓鏄湁鏄棤???
    绛旓細闂殑濂斤紒浣犺鈥滀竾娉曞敮蹇冮狅紝涓囩浉鐨嗙敱蹇冪敓鈥濓紝灏氬睘鍒暀澧冪晫锛岃彥钀ㄨ繘淇湁鍥涗釜娆$锛岃棌銆侀氥佸埆銆佸渾锛岃鍦ㄥ渾鏁欐潵璁诧紝搴旇鏄溾滀竾娉曞敮蹇冨彉锛屼竾鐩哥殕鐢卞績鐜扳濄傞犲拰鐢燂紝灏辨湁涓涓绗簡锛屽厛鏈夎繖涓啀鏈夐偅涓紝鑰屼笖鏈変釜鑳介犱笌鎵閫狅紝鑳界敓涓庢墍鐢燂紝杩欏氨涓嶆槸涓鐪熸硶鐣岋紝涓嶆槸涓嶄簩娉曢棬锛屾湁鑳芥墍灏变笉鏄...
  • 浣涙暀鐨勪笁澶缁忔枃鎸囧摢涓夊ぇ
    绛旓細浣涙暀鐨勪笁澶缁忔枃锛氥婂崕涓ョ粡銆嬨婃硶鍗庣粡銆嬨併婃涓ョ粡銆嬨傘婂崕涓ョ粡銆嬶紝鍏风О銆婂ぇ鏂瑰箍浣涘崕涓ョ粡銆嬶紝澶т箻浣涙暀瑕佸吀涔嬩竴锛屾槸閲婅喀鐗熷凹鎴愰亾涔嬪悗锛屼簬鑿╂彁鏍戜笅涓烘枃娈娿佹櫘璐ょ瓑澶ц彥钀ㄦ墍瀹h锛岀粡涓浣涢檧涔嬪洜琛屾灉寰凤紝骞跺紑鏄鹃噸閲嶆棤灏姐佷簨浜嬫棤纰嶄箣濡欐棬銆傘婃硶鍗庣粡銆嬫槸閲婅喀鐗熷凹浣涙櫄骞村湪鐜嬭垗鍩庣伒楣北鎵璇达紝涓哄ぇ涔樹經鏁...
  • 蹇靛摢绉缁忔枃鑳藉鍔犵鍒
    绛旓細浜 鏈鑳滀箣浣涙墍绉拌禐锛岃皳娓呭噣涓嶆柇涔涓夋槯锛屾棤鏈夌瓑姝や笁鏄ц咃紝姝や害浜庢硶鏈鑳滃疂銆傛涓虹湡鐞嗘晠锛屼竴鍒囨湁骞哥銆傚叚 浜庤鍠勪汉涓紝琚О璧炶呮湁鍏汉2锛屾绛夋槸鍥涘弻銆傚郊绛夊杽閫濅箣寮熷瓙锛屾湁鍙椾緵鍏讳环鍊间汉锛屽竷鏂芥绛夋湁澶ф灉锛屾浜﹀儳浼芥渶鑳滃疂銆傛涓虹湡鐞嗘晠锛屼竴鍒囨湁骞哥銆備竷 涓撳康鑰屾寔鍧氬浐蹇冿紝淇″鐬挎槞涔嬫暀鑰咃紝浣...
  • 闃垮讥闄浣涜〃浠涔堟硶?鍏充簬浠栫殑缁忓吀鏈夐偅閮?
    绛旓細銆婇樋寮ラ檧缁忋嬨婃棤閲忓缁忋嬨婅鏃犻噺瀵跨粡銆嬶紝浠ュ強涓ゆ缁忔枃鑺傚綍锛氥婂崕涓ョ粡锛堟櫘璐よ鎰垮搧锛夈嬨婃涓ョ粡锛堝ぇ鍔胯嚦鑿╄惃蹇典經鍦嗛氱珷锛夈嬨備笂杩板悎绉颁负鈥滃噣鍦熶簲缁忊濄傝嫢娆蹭慨瀛﹀噣鍦熸硶闂ㄨ咃紝搴斿綋鍔姏娣卞叆銆傚敮澶х寰峰蹇典經锛屽彂鑿╂彁蹇冧慨鍗佸杽銆備經璇存棤涓婃繁濡欑锛屾祬浜哄綋鍋氭祬娉曠湅銆傚崡鏃犻樋寮ラ檧浣 ...
  • 扩展阅读:圣经讲解全套 ... 般舟三昧念佛视频 ... 妙莲老和尚般舟三昧 ... 般若三昧经全文及详文 ... 般舟三昧念佛的步法 ... 般舟三昧白话文 ... 全部圣经讲解 ... 行般舟的示范视频 ... 适合修般舟三昧的人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