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上一篇:核舟记知识整理2 核舟记重点字词

\u8bf7\u95ee\u8c01\u77e5\u9053\u6838\u821f\u8bb0\u7684\u77e5\u8bc6\u68b3\u7406

\u300a\u6838\u821f\u8bb0\u300b\u77e5\u8bc6\u68b3\u7406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作者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和雕刻人的高超境界。

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奇巧,特殊的技艺。 以:介词,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为:做。动词。这里指雕刻。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余:我。 木:树木。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每样事物具有(每样事物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贻:赠。 尝:曾经。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左右。 轩敞:宽敞、明亮。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兴:起 石青糁之:用青绿色颜料涂在刻的字上。 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髯,两腮的胡须。 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两膝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绝类弥勒:极象弥勒佛。绝,特别;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像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袒:裸露。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卧右膝:卧倒右膝。 诎:通“屈”,弯曲。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椎髻:束成椎形发髻。 衡:同“横”。 攀:扳着。 若:好像。 执:拿。 若......然:好像....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那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其,那。端,正。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五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甫,通“父”,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了了:清楚明白。 墨:黑。 篆章:篆字图章。 丹:红色。 通:全。 为人五:即为五人,雕刻了五个人。 并:连词,和。 有:通假字,通“又”。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编辑本段字解
器皿(mǐn) 核舟记
罔(wǎng) 贻(yí) 高可二黍(shǔ)许箬(ruò) 篷 执(zhí) 石青糁(sǎn)之 髯(rán) 不属(shǔ) 诎(qū) 椎(zhuī)髻(jì) 天启壬(rén) 戌(xū) 舟尾横卧一楫(j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一.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二.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1.如有所语(说话) 2.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三.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髯:胡子。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许:左右。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 今意:简单,容易。
四.状语后置
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弯曲)
1.词类活用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形容词,梳着椎形发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3.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4.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没有;无。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5.定语后置句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船的3个部分,分别为,船舱。船头,船尾。 《虞初新志》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题目解说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分段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第一段总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艺的特点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第五段总述。“灵巧”照应“奇巧”,核舟体积小,内容丰富赞叹核舟技艺巧夺天工(王叔远的精湛技术,构思巧妙)。
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较】 (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打比方】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观点)。
生动传神的语言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神情不属。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文题背景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拓展:新核舟记
明代名篇《核舟记》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高深、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动,读起来感人至深。王叔远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为之神牵梦绕,不断复制和再创造。核舟这一巧技在现代又得到发扬广大,新核舟记不但在技艺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更贴近了时代。欣赏新核舟记,对于深刻理解名篇《核舟记》很有帮助,同时通过欣赏实物、图片、影像等可以使读者在整体上全面读懂《核舟记》。 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记》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 杨洪武核舟《南湖红船》
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 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也是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逝世30周年、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何叔衡诞辰130周年、陈潭秋诞辰110周年、邓恩铭诞辰105周年和李达逝世40周年,因此,2006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嘉兴南湖画舫长16米、宽3米,分前、中、后三舱,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核舟虽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也按画舫的行止,刻制了前中后三舱,宽敞的舱室、舱顶瓦楞线、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出来。为增强艺术效果,前舱顶还精刻了党旗、后舱顶刻制了和平鸽。船舱两旁分别刻制小窗5扇,共10扇,每扇小窗都能开启。小核舟的舱顶、舱壁、小窗等都刻制了精美的花纹,把核舟装扮得富丽堂皇。船头坐4人,毛泽东坐在船头右侧,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何叔衡侧身靠近毛泽东讨论着;董必武还坐在船头左侧,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睛,犹如身临其境。打开前舱两旁的小窗,临窗而坐的是陈潭秋、王尽美;坐在中舱两旁小窗前的是邓恩铭、刘仁静和李汉俊、包惠僧。船尾右侧是一位船工,正在用力 杨洪武核舟《南湖红船》
摇橹;左侧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她一面照料会务、烧水沏茶;一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为会议做好保卫工作。王会悟左手提壶、右手端杯,神态自然。壶上的花草纹理似隐似现。核舟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按照当时参加党一大的人物肖像写真刻制的,人物虽不足2毫米,但都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核舟船底刻一大党纲98字,题款7字,共105字。字是按竖式书写阴刻的,填成黑色,笔画细如毫丝,一行一行的小字好似船行时荡漾起的涟漪。此外,为真实再现南湖画舫的全面,在核舟“红船”后面也拖一小舟。小舟长2.3厘米,高1.1厘米,宽1.0厘米。舟顶分为两层,箬篷顶周边雕刻着精美的文饰,两侧透雕的篷壁玲珑剔透、精巧可人。小舟底部刻的是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呼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共23个字。大舟与小舟之间用一条链环联接,也是用核材精刻而成的。 整个“南湖红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舱室4、壶2、杯皿2、书籍文件5、橹、炉、小桌各1、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均都一一俱足。
编辑本段文章结构模式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此文体类似于现代说明文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第一段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五段,详述核舟之“奇巧”。【(2)介绍船体大小,结构布局。(3、4)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5)船背的题名、篆章和着色】按照空间顺序细致说明。第六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 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文学常识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学法指导
(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 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想结合的笔法。
(3)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 本文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髯( )衣褶( )诎( )楫(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阅读
七、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学法指导
(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 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想结合的笔法。
(3)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 本文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积累运用

  • 鏂囪█鏂囧彜鍏告枃鍖栧父璇
    绛旓細2銆佽佸ぇ涓轰集,鑰佷簩涓轰徊, 鑰佷笁涓鐩村埌鍊掓暟绗簩閮界О涓哄彅, 鏈灏忕殑鍙仛瀛c 3. 蹇呬慨涓夋枃瑷鏂囬噸鐐鐭ヨ瘑鏁寸悊鍜屽彜浠f枃鍖栧父璇 楂樹腑璇枃蹇呬慨3鏂囪█鐭ヨ瘑褰掔撼 銆婂浜...鑺辨簮璁般嬭繖鏍风殑璇楀墠搴忔枃)銆傞櫎浠ヤ笂涓ょ瘒,鎴戜滑瀛﹀埌鐨勮繕鏈夈婂渤闃虫ゼ璁般嬨婇唹缈佷涵璁般嬨婃弧浜曟父璁般嬨鏍歌垷璁銆嬬瓑銆 6.浼 璁拌堪涓汉鐢熷钩浜嬭抗鐨勬枃绔犮備竴鑸潵璇...
  • 姹2014/2015瀛﹀勾搴︾涓瀛︽湡鍏勾绾ц鏂囨暀瀛︾洰鏍囦笌璇勪环(浜)楂樺垎鎮祻100...
    绛旓細,闅忕潃瀛︾敓骞撮緞鐨勫闀垮拰鐭ヨ瘑闅惧害鐨勫鍔,鍔犱笂鐜板湪鏍规嵁璇炬敼鐨勭簿绁炲鏁欏鐩爣杩涜鐨勮皟鏁,...;姝ゅ,杩樿鑳岃銆鏍歌垷璁銆绗簩鑷崇鍥涙(266瀛),鎬昏涓1082瀛椼2銆佸″鎺㈢┒寮忕殑瀛︿範,寮冪粷鈥滃~楦...鏁寸悊澶嶄範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涓涓変簲涓冧節璐拌倖闄嗘墥鎷,銆傞潚鐜夋鍏冨涓滈...
  • 鍒濅竴鏂囪█鏂囧熀纭
    绛旓細3. 鍒濅竴鏂囪█鏂鐭ヨ瘑鏁寸悊 鎴戝崌鍒濅簩,鎴戝彲浠ュ憡璇変綘涓浜涖 鍙や粖寮備箟: 榫岄緤:鍙:鍋氫簨灏忓績璋ㄦ厧,杩囧垎鎷樿皑銆 浠:鑲剰 鍙互:鍙:鍙互鍑熴 浠:瀵规煇浜嬭〃璧炲悓銆 娑...(浠婂ぉ涓嬩笁鍒嗐婂嚭甯堣〃銆) 2銆佸垎閰,鍒嗙粰銆(蹇呬互鍒嗕汉銆婃浌鍒胯鎴樸) 3銆侀暱搴﹀崟浣嶃 (闀跨害鍏垎鏈夊銆鏍歌垷璁銆) 4銆乫猫n,鑱屽垎,鏈垎銆(蹇犻櫅涓嬩箣鑱屽垎涔...
  • 姹2014/2015瀛﹀勾搴︾涓瀛︽湡鍏勾绾ц鏂囨暀瀛︾洰鏍囦笌璇勪环(浜)楂樺垎鎮祻100...
    绛旓細鎴戞暀浣
  • 扩展阅读:每日工作日志表 ... 王叔远核舟真实图片 ... 学生实训日志40篇 ... 教师日志100篇通用版 ... 一天一写的日记 ... 核舟记课件全国一等奖 ... 日志大全 正能量 励志 ... 工地施工日志100篇简洁版 ... 万能实习日志100篇通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