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唐代诗人是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谁

\u6587\u7ae0\u5408\u4e3a\u65f6\u800c\u8457\uff0c\u6b4c\u8bd7\u5408\u4e3a\u4e8b\u800c\u4f5c\u3002\u8be5\u5178\u6545\u7684\u4f5c\u8005\u662f\uff08 \uff09\u3002 A. \u674e\u7ec5 B. \u767d\u5c45\u6613 C.\u5143\u7a39 D.\u5f20\u7c4d

\u4f60\u597d\uff0c\u8fd9\u9898\u9009B\u3002\u89e3\u6790\uff1a\u6b64\u53e5\u51fa\u81ea\u65b0\u4e50\u5e9c\u8fd0\u52a8\u5021\u5bfc\u8005\u767d\u5c45\u6613\u3002
\u201c\u6587\u7ae0\u5408\u4e3a\u65f6\u800c\u8457\uff0c\u6b4c\u8bd7\u5408\u4e3a\u4e8b\u800c\u4f5c\u3002\u201d\u8861\u91cf\u4e00\u4e2a\u65f6\u4ee3\u7684\u6587\u827a\u6210\u5c31\u6700\u7ec8\u8981\u770b\u4f5c\u54c1\uff0c\u800c\u4f1f\u5927\u7684\u4f5c\u54c1\u4e00\u5b9a\u662f\u4f53\u73b0\u4e86\u5bf9\u4e2a\u4f53\u3001\u6c11\u65cf\u3001\u56fd\u5bb6\u547d\u8fd0\u7684\u6700\u6df1\u523b\u628a\u63e1\u3002\u4f5c\u54c1\u662f\u6587\u827a\u5de5\u4f5c\u8005\u5b89\u8eab\u7acb\u547d\u7684\u6839\u672c\uff0c\u4e5f\u662f\u6587\u827a\u7e41\u8363\u53d1\u5c55\u7684\u6807\u5fd7\u3002

\u7b54\u6848\uff1a\u767d\u5c45\u6613
\u63d0\u51fa \u6b64\u53e3\u53f7\u7684\u80cc\u666f\u662f\uff1a\u4ed6\u5728\u300a\u4e0e\u5143\u4e5d\u4e66\u300b\u4e2d\u8bf4\uff1a\u201c\u81ea\u767b\u671d\u6765\uff0c\u5e74\u9f7f\u6e10\u957f\uff0c\u9605\u4e8b\u6e10\u591a\uff0c\u6bcf\u4e0e\u4eba\u8a00\uff0c\u591a\u8be2\u65f6\u52a1\uff0c\u6bcf\u8bfb\u4e66\u53f2\uff0c\u591a\u6c42\u7406\u9053\uff0c\u59cb\u77e5\u6587\u7ae0\u5408\u4e3a\u65f6\u800c\u8457\uff0c\u6b4c\u8bd7\u5408\u4e3a\u4e8b\u800c\u4f5c\u3002\u201d
\u201c\u6587\u7ae0\u5408\u4e3a\u65f6\u800c\u8457\uff0c\u6b4c\u8bd7\u5408\u4e3a\u4e8b\u800c\u4f5c\u201d\u8fd9\u91cc\u5305\u542b\u4e24\u65b9\u9762\u7684\u610f\u601d\uff1a\u4e00\u65b9\u9762\u662f\u53cd\u6620\u65f6\u4e8b\uff0c\u4e5f\u5c31\u662f\u300a\u79e6\u4e2d\u541f\u5e8f\u300b\u6240\u8c13\u201c\u8d1e\u5143\u3001\u5143\u548c\u4e4b\u9645\uff0c\u4e88\u5728\u957f\u5b89\uff0c\u95fb\u89c1\u4e4b\u95f4\uff0c\u6709\u8db3\u60b2\u8005\uff0c\u56e0\u76f4\u6b4c\u5176\u4e8b\u201d\u3002\u53e6\u4e00\u65b9\u9762\u662f\u4e3a\u73b0\u5b9e\u800c\u4f5c\uff0c\u4e5f\u5c31\u662f\u300a\u4e0e\u5143\u4e5d\u4e66\u300b\u6240\u8c13\u201c\u88e8\u8865\u65f6\u9619\u201d\u3002\u53cd\u6620\u7684\u4e8b\u60c5\u4e0d\u4e00\u5b9a\u662f\u65f6\u4e8b\uff0c\u4f46\u76ee\u7684\u662f\u4e3a\u4e86\u73b0\u5b9e\u3002\u675c\u752b\u4e00\u751f\u5199\u4e86\u8bb8\u591a\u9762\u5bf9\u73b0\u5b9e\u3001\u8bbd\u8c15\u65f6\u4e8b\u7684\u4f5c\u54c1\uff0c\u4f46\u4ed6\u6ca1\u6709\u63d0\u51fa\u4e3a\u65f6\u4e8b\u800c\u4f5c\u7684\u4e3b\u5f20\u3002\u767d\u5c45\u6613\u7ee7\u627f\u4e86\u6c49\u4e50\u5e9c\u201c\u7f18\u4e8b\u800c\u53d1\u201d\u7684\u73b0\u5b9e\u4e3b\u4e49\u7cbe\u795e\uff0c\u4ece\u4e2d\u5510\u7684\u793e\u4f1a\u73b0\u5b9e\u51fa\u53d1\uff0c\u63d0\u51fa\u201c\u6587\u7ae0\u5408\u4e3a\u65f6\u800c\u8457\uff0c\u6b4c\u8bd7\u5408\u4e3a\u4e8b\u800c\u4f5c\u201d\u7684\u4e3b\u5f20\uff0c\u662f\u5bf9\u73b0\u5b9e\u4e3b\u4e49\u8bd7\u6b4c\u7406\u8bba\u7684\u4e00\u5927\u8d21\u732e\u3002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己。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

扩展阅读:原文翻译及赏析 ... 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然后以四合为家 崤函为宫 ... 文起八代之衰是谁 ... 提出文章合不时而作 ... ai生成器文章 ... 文言翻译转换 ... 白居易文章合为事而作诗歌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