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不宜当宰相办公文秘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病危,齐桓公请教他谁可以继任宰相。当说到管仲的好友鲍叔牙时,管仲说:“鲍子处事过于精细,是非过于分明。在他眼里,满朝文武没有好人。所以不宜当宰相。”管仲死后,实在无人可任,桓公还是让鲍叔牙当了宰相。尽管他兢兢业业,可是国家治理并不景气,时间不长,他就积劳成疾而死。
  管仲,作为一代政治家,不但有雄才大略,精于治国之道,而且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有了他的辅佐,齐桓公方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从他关于鲍叔牙不宜当宰相的议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鲍叔牙是非分明,嫉恶如仇,这种品德是很可贵的。但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不够的,还应该再深一步,区分一下是与非、善与恶的分量。在一个人身上,有是有非、有善有恶,首先要弄清的是是与善是主要的呢,还是非与恶是主要的。一个好人,在偶然间也有可能干出错事甚至坏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像管仲那样“贵轻重,慎权衡”,决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把好人误认成坏人。管仲说的在鲍叔牙眼里“满朝文武没有好人”,就是指他没有划清这个界限。作为宰相,这就不可能与大家团结共事,统领大家治理好国家。
  鲍叔牙在荐人上是有功的。没有他的推荐,管仲就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在用人之长,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他却是欠缺的。也许由于过多地看了人的短处吧,他对什么人都不敢放心大胆地去用。因此,朝中上下暮气沉沉,失去了管仲在位时那种人人奋发向上的局面。
  鲍叔牙作为一个国家重臣,是廉洁的,他心甘情愿地在管仲下面从事管仲需要他做的事情。但他对人的要求过严,以为自己做到的事情,别人也应该全部做到。这样的结果是使自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据说,最近一位从专业岗位上提拔的领导干部,为人廉洁正直,但当他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一些人身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时,乃“拂袖而去”,重新回到了专业岗位上。这位同志就没有想到,如果大家都同他一样廉洁奉公,那还要他这个领导干部做什么呢?领导干部的任务之一,不就是领导大家逐步革除这些弊端吗?
  管仲是一位贤相,不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认为当予则予,当取则取。当予则予不为滥,当取则取不为贪。管仲一生为治理齐国立了大功,受过多次封赏,他都安然受之。齐国群众对此也是谅解的,《史记》中记载的“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就是明证。当然,管仲的做法,也许不足为训,这里不过是借以说明洁身自好不等于贤相,而贤相不等于拒收一切封赏的道理罢了。

  • 椴嶅彅鐗欎笉瀹滃綋瀹扮浉鍔炲叕鏂囩
    绛旓細绠′徊璇达細鈥滈矋瀛愬浜嬭繃浜庣簿缁嗭紝鏄潪杩囦簬鍒嗘槑銆傚湪浠栫溂閲岋紝婊℃湞鏂囨娌℃湁濂戒汉銆傛墍浠涓嶅疁褰撳鐩銆傗濈浠叉鍚庯紝瀹炲湪鏃犱汉鍙换锛屾鍏繕鏄椴嶅彅鐗褰撲簡瀹扮浉銆傚敖绠′粬鍏㈠參涓氫笟锛屽彲鏄浗瀹舵不鐞嗗苟涓嶆櫙姘旓紝鏃堕棿涓嶉暱锛屼粬灏辩Н鍔虫垚鐤捐屾銆
  • 扩展阅读:管仲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 ... 鲍叔牙到底有多可怕 ... 新泰市汶南镇鲍叔牙故里 ... 鲍叔牙与管仲简短典故 ... 鲍叔牙荐管仲的寓意 ... 文言文翻译转换器 ... 是谁推荐管仲当宰相的暗语 ... 鲍叔牙荐管仲翻译全文 ...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