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翻译及原文

《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

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下篇: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翻译:

上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

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

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

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中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

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

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

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下篇:秦国兼并了诸侯,崤山以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头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横行天下。

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锁不住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

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

秦君之间互相不信任,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位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

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崤山以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

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位居王位者的德行。

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

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在覆亡前夕没有做出挽救的措施。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年幼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

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上篇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

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仍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

《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

但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 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绉﹀吋璇镐警灞变笢涓夊崄浣欓儭锛屼慨娲ュ叧锛屾嵁闄╁锛岀籍鐢插叺鑰屽畧涔嬨傜劧闄堟秹鐜囨暎涔变箣浼楁暟鐧撅紝濂嬭噦澶у懠锛屼笉鐢ㄥ紦鎴熶箣鍏碉紝閴忚扮櫧姊冿紝鏈涘眿鑰岄锛屾í琛屽ぉ涓嬨傜Е浜洪樆闄╀笉瀹堬紝鍏虫涓嶉棴锛岄暱鎴熶笉鍒猴紝寮哄缉涓嶅皠銆傛甯堟繁鍏ワ紝鎴樹簬楦块棬锛屾浘鏃犺棭绡变箣闅俱備簬鏄北涓滆渚苟璧凤紝璞繆鐩哥珛銆傜Е浣跨珷閭...
  • 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涓瀵逛竴缈昏瘧娉ㄩ噴
    绛旓細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涓瀵逛竴缈昏瘧娉ㄩ噴濡備笅: 銆婅繃绉﹁銆嬪師鏂 绉﹀瓭鍏嵁宕ゅ嚱涔嬪浐,鎷ラ泹宸炰箣鍦,鍚涜嚕鍥哄畧浠ョ鍛ㄥ,鏈夊腑鍗峰ぉ涓,鍖呬妇瀹囧唴,鍥婃嫭鍥涙捣涔嬫剰,骞跺悶鍏崚涔嬪績銆傚綋鏄椂涔,鍟嗗悰浣愪箣,鍐呯珛娉曞害,鍔¤曠粐,淇畧鎴樹箣鍏;澶栬繛琛¤屾枟璇镐警銆備簬鏄Е浜烘嫳鎵嬭屽彇瑗挎渤涔嬪銆 瀛濆叕鏃㈡病,鎯犳枃銆佹銆佹槶瑗勮挋鏁呬笟,鍥犻仐绛,鍗楀彇姹変腑,瑗夸妇...
  • 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2018-04-18 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2018-01-24 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5 2007-12-26 銆婅繃绉﹁銆嬬殑鍏ㄦ枃缈昏瘧 2012-06-11 杩囩Е璁虹炕璇 33 2010-02-05 璐捐皧銆婅繃绉﹁銆嬩腑缈昏瘧 8 2006-07-10 杩囩Е璁哄叏鏂囩炕璇 943 2006-03-16 鎴戞兂鐭ラ亾璐捐皧鐨勩婅繃绉﹁銆嬬殑鍘熸枃鍜岀炕璇 213 鏇村绫讳技闂 > 涓...
  • 銆杩囩Е璁銆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濡備笅锛氬師鏂囷細绉﹀吋璇镐警灞变笢涓夊崄浣欓儭锛屼慨娲ュ叧锛屾嵁闄╁锛岀籍鐢插叺鑰屽畧涔嬨傜劧闄堟秹鐜囨暎涔变箣浼楁暟鐧撅紝濂嬭噦澶у懠锛屼笉鐢ㄥ紦鎴熶箣鍏碉紝閴忚扮櫧姊冿紝鏈涘眿鑰岄锛屾í琛屽ぉ涓嬨傜Е浜洪樆闄╀笉瀹堬紝鍏虫涓嶉棴锛岄暱鎴熶笉鍒猴紝寮哄缉涓嶅皠銆傛甯堟繁鍏ワ紝鎴樹簬楦块棬锛屾浘鏃犺棭绡变箣闅俱備簬鏄北涓滆渚苟璧凤紝璞繆鐩哥珛銆傜Е浣跨珷閭...
  • 楂樹簩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銆杩囩Е璁銆鍘熸枃鍜缈昏瘧:: 銆婅繃绉﹁銆嬪師鏂:绉﹀瓭鍏嵁鑲村嚱涔嬪浐,鎷ラ泹宸炰箣鍦,鍚涜嚕鍥哄畧浠ョ鍛ㄥ,鏈夊腑鍗峰ぉ涓,鍖呬妇瀹囧唴,鍥婃嫭鍥涙捣涔嬫剰,骞跺悶鍏崚涔嬪績銆傚綋鏄椂涔,鍟嗗悰浣愪箣,鍐呯珛娉曞害,鍔¤曠粐,淇畧鎴樹箣鍏,澶栬繛琛¤屾枟璇镐警銆備簬鏄Е浜烘嫳鎵嬭屽彇瑗挎渤涔嬪銆 瀛濆叕鏃㈡病,鎯犳枃銆佹銆佹槶瑗勮挋鏁呬笟,鍥犻仐绛,鍗楀彇姹変腑,瑗夸妇宸磋渶,涓滃壊鑶...
  • 楂樹腑璇枃蹇呬慨鍥涙枃瑷鏂団斺 杩囩Е璁(璐捐皧)鐨缈昏瘧鏄粈涔?甯繖鍐欏嚭鏉鐧惧害...
    绛旓細銆杩囩Е璁哄師鏂銆戠Е瀛濆叕鎹搐鍑戒箣鍥,鎷ラ泹宸炰箣鍦,鍚涜嚕鍥哄畧浠ョ鍛ㄥ,鏈夊腑鍗峰ぉ涓,鍖呬妇瀹囧唴,鍥婃嫭鍥涙捣涔嬫剰,骞跺悶鍏崚涔嬪績.褰撴槸鏃朵篃,鍟嗗悰浣愪箣,鍐呯珛娉曞害,鍔¤曠粐,淇畧鎴樹箣鍏,澶栬繛琛¤屾枟璇镐警.浜庢槸绉︿汉鎷辨墜鑰屽彇瑗挎渤涔嬪. 銆缈昏瘧銆戠Е瀛濆叕鍗犳嵁鑲村北,鍑借胺鍏抽偅鏍烽櫓鍥虹殑鍦版柟(鍏抽殬),鎷ユ湁闆嶅窞涓甯﹂偅鏍疯窘闃旂殑鍦版柟,(绉﹀浗鐨)鍥藉悰...
  • 璋佹湁璐惧疁鐨<杩囩Е璁>鐨鍘熸枃鍜缈昏瘧?璋㈣阿锝烇綖锝
    绛旓細璋佹湁璐惧疁鐨<杩囩Е璁>鐨鍘熸枃鍜缈昏瘧?璋㈣阿锝烇綖锝  鎴戞潵绛 2涓洖绛 #璇濋# 鍔冲姩鑺傜函绾庡共璐с,绛変綘鐪!鍖垮悕鐢ㄦ埛 2007-06-10 灞曞紑鍏ㄩ儴 銆愬師鏂囥 绉﹀瓭鍏嵁鑲村嚱涔嬪浐,鎷ラ泹宸炰箣鍦,鍚涜嚕鍥哄畧浠ョ鍛ㄥ,鏈夊腑鍗峰ぉ涓嬨佸寘涓惧畤鍐呫佸泭鎷洓娴蜂箣鎰,骞跺悶鍏崚涔嬪績銆傚綋鏄椂涔,鍟嗗悰浣愪箣,鍐呯珛娉曞害,鍔¤曠粐,淇畧鎴樹箣鍏;...
  • 杩囩Е璁鐨鍘熸枃銆缈昏瘧鍙璧忔瀽缈昏瘧
    绛旓細2銆鍘熸枃鏉ュ锛氫竴澶綔闅捐屼竷搴欓毘,韬浜烘墜,涓哄ぉ涓嬬瑧.鈥曗曟眽路璐捐皧銆杩囩Е璁銆3銆佽В鏋愶細锛1锛変竴澶,涓涓垗鍗,杩欓噷鎸囬檲鑳滃惔骞胯捣涔.涓冨簷,鐨囧鐨勫畻搴,杩欓噷涓冨簷闅充唬鎸囨斂鏉冪殑鍨帀.锛2锛夊師鍥狅細鎵ф斂鑰呬粊涔変笉鏂,姘戝績灏藉け,澶╀笅鏍煎眬鍥犺屾敼鍙.鍘熸枃鈥滀竴澶綔闅捐屼竷搴欓毘,韬浜烘墜,涓哄ぉ涓嬬瑧鑰,浣曚篃?浠佷箟涓嶆柦鑰...
  • 璐捐皧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鍘熸枃鍙婄炕璇锛氱Е骞舵捣鍐咃紝鍏艰渚紝鍗楅潰绉板笣锛屼互鍏诲洓娴枫傚ぉ涓嬩箣澹紝鏂愮劧鍚戦銆傝嫢鏄咃紝浣曚篃锛熸洶锛氳繎鍙や箣鏃犵帇鑰呬箙鐭c傚懆瀹ゅ崙寰紝浜旈湼鏃㈡病锛屼护涓嶈浜庡ぉ涓嬨傝渚姏鏀匡紝寮哄噷寮憋紝浼楁毚瀵★紝鍏甸潻涓嶄紤锛屽+姘戠舰寮娿備粖绉﹀崡闈㈣岀帇澶╀笅锛屾槸涓婃湁澶╁瓙涔熴傛棦鍏冨厓涔嬫皯锛屽唨寰楀畨鍏舵у懡锛岃帿涓嶈櫄蹇冭屼话涓娿傚綋姝や箣鏃讹紝...
  • 楂樹簩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杩囩Е璁哄師鏂囧強缈昏瘧 绉﹀瓭鍏嵁宕ゅ嚱涔嬪浐锛屾嫢闆嶅窞涔嬪湴锛屽悰鑷e浐瀹堜互绐ュ懆瀹わ紝鏈夊腑鍗峰ぉ涓嬶紝鍖呬妇瀹囧唴锛屽泭鎷洓娴蜂箣鎰忥紝骞跺悶鍏崚涔嬪績銆傚綋鏄椂涔燂紝鍟嗗悰浣愪箣锛屽唴绔嬫硶搴︼紝鍔¤曠粐锛屼慨瀹堟垬涔嬪叿锛屽杩炶 鑰屾枟璇镐警銆備簬鏄Е浜烘嫳鎵嬭屽彇瑗挎渤涔嬪銆傚瓭鍏棦娌★紝鎯犳枃銆佹銆佹槶瑗勮挋鏁呬笟锛屽洜閬楃瓥锛屽崡鍙栨眽涓紝瑗夸妇宸淬佽渶锛屼笢鍓...
  • 扩展阅读:《过秦论》原文 ... 《鸿门宴》翻译及原文 ... 贾谊《过秦论》原文 ... 过秦论古诗原文 ... 过秦论中篇原文及翻译 ... 《过秦论》高中原文 ... 过秦论原文注音版全文 ... 过秦论的全篇完整翻译 ... 过秦论 上 译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