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叶·卡尔·西奥多出生于哪里


德莱叶·卡尔·西奥多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CarlTheodorDreyer,1889年2月3日-1968年3月20日),丹麦电影导演,生于哥本哈根。丹麦艺术电影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导演了23部影片。,(多数是默片,最后四部影片是有声片);他写的剧本拍成了49部电影。
中文名:德莱叶·卡尔·西奥多
外文名:CarlTheodorDreyer
国籍:丹麦
出生地:哥本哈根
出生日期:1889年2月3日
逝世日期:1968年3月20日
职业:导演
主要成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代表作品:《圣女贞德蒙难记》《吸血鬼》《诺言》
个人生平
德莱叶影响了很多导演,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电影大师,例如罗伯特·布列松、拉斯·冯·特里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1919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总统》,片中,德莱叶运用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等艺术手段。随后摄制的影片《撒旦的日记》分为4段:基督受难;中世纪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法国大革命和1918年芬兰的反革命运动。他以这部影片证实:不公正的根源是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偏执性。1928年,他在法国拍摄了《圣女贞德受难》,这部影片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这位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占领军折磨的民族英雄的斗争和牺牲,被表现为一种对进步的道德因素同教会和国家的惨无人道的法规之间的冲突的象征。影片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严谨,寓意明确,注重角色的外形与内心刻画。纳粹占领丹麦期间,德莱叶拍摄了其最卓越的影片之一《愤怒的日子》,本片叙述了17世纪发生的一宗有关妖术的案件,其情节之奇特让人惊叹,含有很深的寓意。1955年拍摄了影片《诺言》,并因本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影片表现出一种寻神派的倾向以及对所谓“奇迹”的一种耶稣化的、神秘主义的理解。
创作历程
《诺言》德莱叶在Nordisk公司的工作范围很广,从剪辑、编剧到技术指导。剪辑部的工作使他获益匪浅,后来他成了该部门的主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问及是否有意执导一部电影。德莱叶欣然接受了,他将KarlEmilFranzos的小说改编为一部老式情节剧——《审判长》。
德莱叶是以他的第七部长片《主人》(MasteroftheHouse)引起兴业制片厂注意的,这部影片1925年在法国轰动上映,大获成功。兴业和德莱叶签下优厚合约,允诺他随心所欲地自主拍片。摆在德莱叶面前可供选择的有几个历史题材,包括法国著名的梅第奇王太后和玛丽·安托万王后的几个故事,但德莱叶最终选择了数年前被罗马天主教廷平反的“圣女贞德”。
追求完美的德莱叶对待任何细节都十分严苛,他钻进故纸堆里深研中世纪的历史知识,影片所用道具、服装的设计、场景的搭建是一个冗长的过程,剧组的美工师是凭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CabinetofDr.Caligari)名扬天下的赫曼·沃姆(HermannWarm),沃姆为《圣女贞德》(ThePassionofJoanofArc)建造的缩微城堡景观大概是当时欧洲最巨大、最奢侈的布景。外墙坚固厚实,需要支撑浩繁的照明设备及工作人员,内墙是装在轨道上可以灵活移动的。《圣女贞德》最后耗资近1000万法郎,成为当时法国最昂贵的影片之一。
德莱叶在片中采用的手法大胆,最著名的便是贞德大量的面部特写镜头,导演后来陈述自己对人脸的迷恋,认为电影中需要对脸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十分夸张的摄影角度和超快剪辑,平均每个镜头只有4秒钟,远远超过那个年代的平均程度。这些技术上的特别处理把贞德从彷徨恐惧到慷慨负难的心理演变外化,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女英雄真实的灵魂。
然而,种种因素造成了《圣女贞德》的票房大败。虽然事实上德莱叶并没有想花千万法郎拍一部所谓的“艺术片”,但在发行上却被定位为曲高和寡的艺术片。从商业上看,在无声电影时代的末期花费巨资拍默片本就是错误的投资行为(影片开拍时好莱坞还没有发明有声技术),虽说刚刚诞生的有声片还极不成熟,但却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观众的兴趣,默片走向衰亡已然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再加上有评论家鼓噪丹麦人不可能拍好法国的民族英雄,最终《圣女贞德》的票房收入非常惨淡。
兴业制片厂同时承受着《拿破仑》和《圣女贞德》两部巨片的失败,与德莱叶的片约刚刚履行一部,就无力再继续下去。
20年代末风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在随后的几年影响了德莱叶,这类影片往往打着艺术探索的旗号,根本难以从市场上收回投资,所以创作者都需要自筹资金,像让·考克多和雷内·克莱尔的背后都有贵族世家支持。德莱叶找到一个狂热爱好电影的贵族尼古拉斯·德·冈兹堡男爵投了一小笔钱,拍摄带有超现实色彩的《吸血鬼》(Vampyr)。
各种吸血鬼故事在欧洲流传上百年,德莱叶的影片主要是基于作家勒法努(SheridanLeFanu)的小说《吸血鬼卡米拉》(Carmilla)改编。为了改变《圣女贞德》“失败”的风格和避免被人讥笑为“圣徒导演”,德莱叶在《吸血鬼》(Vampyr)里完全放弃了大特写、快速剪辑的热烈风格,更加偏向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片中贯穿的情绪也变得冷静、疏离。
投资人冈兹堡男爵同时担纲主角,其他演员也多为业余,和《圣女贞德》一样,拍摄又持续了足足一年。名义上这是德莱叶的第一部有声片——实际上采用的还是默片形式,除了少数地方出现了几次口齿不清的对话。由于影片是德国投资,在法国拍摄,为了兼顾各方,必须拍英语、德语、法语三个不同语言的版本。不可能找到那么多同时掌握了这三门语言的演员,所以这也是尽可能减少开口说话的原因之一。《吸血鬼》一片当然是后期配音,一旦有演员讲话的场景,都会一式一样拍上三遍,为的是模拟三种语言发音的口形。
从《圣女贞德》到《吸血鬼》,为德莱叶掌镜的一直是鲁道夫·马特(RudolphMate)。《吸血鬼》大部分时间仍采用德莱叶擅长的室内剧形式,少量外景一律在清晨薄雾笼罩下拍摄,这为画面带来了特殊的朦胧灰暗效果,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影片开场,喜欢探究神秘文化的艾伦·格雷四处漫游,走到一家旅店投宿,这组镜头在拍摄时间上也是最早,摄影师马特在灯光上的失误却成就了一段影史佳话。观看样片的时候,德莱叶发现这段戏发灰的色调正是他追求的理想状态,按理说,正常情况反而是拍不出这样效果的,他和马特决定将错就错,每次都在摄影机镜头的上方挂上一盏蒙上黑纱的灯,就这样一路拍了下来,真是“弄拙成巧”。
影片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段落是对主人公噩梦的描绘,可以说德莱叶使电影观念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作品年表
进入电影界
1912年在哥本哈根的北欧电影公司工作,曾担任字幕说明撰写员、剪辑员、编剧。
1919年开始做电影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大总统》ThePresident利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和特写镜头。
成名
1921年他拍摄的影片《撒旦的日记》BladeafSatansbog受到争议,他表达了“不公正的根源是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偏执性”,不少人认为此片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芬兰1918年的工人革命作了歪曲。
1925年《主人》(MasteroftheHouse)。这部影片是德莱叶的第七部长片,在法国轰动上映,大获成功。引起Sociétégénéraledesfilms制片厂注意,制片厂和德莱叶签下优厚合约,允诺他随心所欲地自主拍片。德莱叶最终决定拍摄圣女贞德的故事。
1927年,《圣女贞德的受难》ThePassionofJoanofArc完成。这部影片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佳影片之一,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影片,在内容上和导演摄影技术上都有新的探索。
远离电影
1932年一个狂热爱好电影的贵族JulianWest男爵给德莱叶投了一小笔钱,拍摄带有超现实色彩的《吸血鬼》Vampyr-DerTraumdesAllanGrey,但事实证明,《吸血鬼》是德莱叶电影生涯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他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疾病,在欧洲再也找不到任何投资人,德莱叶黯然回到丹麦,重操旧业做记者去了。从此放弃电影事业达10年之久。
成熟期
1943年《愤怒的日子》Vredensdag(此时正值纳粹占领丹麦),德莱叶重返影坛,拍摄了丹麦当时最著名的故事片《愤怒的日子》,其情节之奇特让人惊叹,含有很深的寓意。剧本根据H.W.强生的长篇小说改编,取材于发生在挪威17世纪的一桩“女妖案”的传说。
1955年《诺言》Ordet,剧本根据丹麦作家K.蒙克的神话剧改编,本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
40-50年代,德莱叶还对丹麦纪录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拍摄的纪录片有《支援母亲们》(1942)、《丹麦农村教堂》(1947)、《托尔瓦尔德森》(l949)、《斯托尔斯特粤姆大桥》(1950)、《城堡里的城堡》(1954)等。
《葛楚》Gertrud(1964),德莱叶最后一部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认奖。
特点
《葛楚》哲思
德莱叶电影在20年代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哲人气质,他将电影当作自己思考人生的工具。他的电影中充满了宗教意识和哲学思考,他信奉上帝但反对教条化的宗教,他的电影多解析人在宗教信仰和个人欲望方面的困惑;他的电影具有先验主义的色彩,反映了他朴素的人文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像德莱叶这样的思想性占主要地位的电影还不多。
题材
他对神秘主义、人类心理世界、伦理问题等题材有偏好。
电影语言
德莱叶的创作表明他具有高深的电影专业修养,善于使各艺术要素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为了最充分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特别是默片时期)、富于联想的蒙太奇。德莱叶创作后期,镜头稳定,风格内敛,显得沉静而孤独。
反商业
德莱叶的电影对纯粹影像的追求到了几近苛求的地步,他以精益求精而著称,造成他一再延宕拍摄时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他与想赚钱的制片方的冲突。他的影片的票房总是呈低迷状态。德莱叶是一位违背所谓时代精神的大师,是一位叛逆者,或者说是一位殉道者。
影像
德莱叶电影的布景十分考究;比如喜欢在拍摄真实外景的时候,充分展现大自然的美,在他的镜头里,一草一木都显得生气勃勃;在室内景方面,德莱叶很注意布光,人物造型尤其是面部的光线美若雕塑。
佳作评析
《圣女贞德的审判》
LaPassiondeJeanned'Arc(1928)
经典:法兰西民族女英雄贞德的故事自电影诞生以来多次被搬上银幕。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阿根廷甚至日本在电影早期都拍摄过圣女贞德的故事片。然而没有一部在艺术的独创性和对电影艺术史的贡献方面能与本片相比。影片在电影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和风格特性,整部给人以强力的震撼和视觉冲击,而音乐以弥撒曲和圣咏为主,表达了悲悯和救赎的主题。影片融和了表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叙事风格,以大量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造型突出了双方立场的对立和不可调和性。
特色:在长达110分钟的放映时间内,几乎全部是特写和大特写,对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细致到了极点。对此导演德莱叶的解释是:人的面部表情才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人物灵魂世界的深层探索,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宗教色彩,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的这一创造性的实践,堪称空前也可谓绝后。有评论家称其为“电影史上探索人的灵魂的密度最大的一部影片”,不是没有道理。
人本主义:技术上的特别处理把贞德从彷徨恐惧到慷慨负难的心理演变外化,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女英雄真实的灵魂。把贞德作为一个“人”而不是“英雄”来做真实的表现。在这里,贞德有坚定的信仰,也有彷徨和挣扎;她有过怯懦和退缩,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拥抱死亡。如此客观评判一位英雄,使影片闪烁着耀眼的人性之光。
关于这个版本:本片于1928年4月21日在哥本哈根的PaladsTeatret剧院首映。据CharlesTesson说这是唯一一个经过公众放映的完整版本。在巴黎,虽然有过一些小规模的放映活动,但由于民族主义者的示威抗议,直到10月25日,人们才得以在CinemaMaricaux欣赏到这部影片。法国人对这部影片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大家不相信一位外国的非基督徒导演能够真正向人们展示圣女贞德的秘密。何况Dreyer用的是美国的影星。尽管不能阻止影片的制作,教庭的教皇仍然对其作了一些删节,而政府的审查更是把它改的面目全非。这些改变并没有征得Dreyer的同意。这些改变“如此严重以至于观众只能看到一部烦人的基督教会宣传片,其中Rouen火刑的那一段更是变得难看得可怜。”1928年12月6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圣女贞德的审判》原版的负片,只留下一些残存的拷贝。Dreyer也几乎被这场灾难击垮。但是,Dreyer还是想出了一个尽管不是太完美的方法。追求完美主义的他,一贯以强迫演员重拍而著名。结果,Dreyer竟然奇迹般的重新拍摄出了一个全新的版本。Dreyer和剪辑师MargueriteBeauge用一个旧版的拷贝作比较,让这个新的负片几乎和原版每个镜头都吻合,而且很多地方都一模一样。尽管如此,Dreyer当然还是难免有所失望。然而不久,这个负片遭受了相同的命运。1929年,在G.M.deBoulogne-Billancout的实验室,又一场大火让这个负片也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个版本的拷贝越来越少,而第二个版本的更是凤毛麟角。这部默片时代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似乎难逃厄运了。1951年,法国电影史学家LoDuca在Gaumont工作室的屋顶发现了一个保存极为完好的负片,后被认定为Dreyer拍摄的第二版本。原来此片在1929年的大火中并没有被吞噬。不幸的是,Duca在母带上进行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剪辑。Duca这一版本流传了很多年,同时也备受Dreyer愤怒的指责。丹麦电影学院的ArnieKrogh接手准备从所有现有版本中制作出一个“最佳猜测”版。他主要用的是从荷兰运来的一个第二版本的拷贝以及一个馆藏于伦敦的国家电影资料馆的版本。伦敦版的拷贝比原版丢失了近190个镜头以及一大堆的字幕。尽管如此,这个版本里却隐藏了一些从未在其他版发现的镜头,这些镜头到底属于不属于原版,当时无人可以解答。30年过去,终于在1981年,挪威Oslo外一家名叫KikemarkSykehus的精神诊所中,一位工人在打扫衣橱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些胶片盒。它们被送到挪威电影学院,却在那里被搁置了三年而无人问津。直到被打开时,大家才发现里面不但有《圣女贞德的审判》的原版拷贝,而且还有丹麦审查员在原封的纸上加盖的印章以及日期:1928年。这个印章表示该拷贝没有任何改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整保存且未经任何修改的原版。这个版本直接寄到哥本哈根,而且丹麦审查局不要求对此片进行任何修改。
制作:追求完美的德莱叶对待任何细节都十分严苛,他深入典籍中研究中世纪的历史知识,影片所用道具、服装的设计、场景的搭建是一个冗长的过程,剧组的美工师是凭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CabinetofDr.Caligari)名扬天下的赫曼·沃姆(HermannWarm),沃姆为《圣女贞德》建造的缩微城堡景观大概是当时欧洲最巨大、最奢侈的布景。在当年简陋的摄影条件下摄影师RudolphMaté却拍出了令人震撼和经典的画面,强力的造型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取向,场景的凝重和静默代表了一种宗教感和宿命感。整部片子的布光充满了艺术的完美性和造型的完美,如同古典派的肖像油画,鲜活反映了人物的个性。
票房:种种因素造成了《圣女贞德的受难》的票房大败。签约公司单方面解除了和德莱叶的合约。
意外:世界戏剧大师——“残酷戏剧”的代表人物安托宁·阿尔托AntoninArtaud在片中饰演同情贞德的僧侣。这可能是我们唯一能一睹大师风采的电影影像。
《吸血鬼》
Vampyr-DerTraumdesAllanGrey(1932)
吸血鬼的传说在西方流传已久,德莱叶主要基于作家勒法努(SheridanLeFanu)的小说《吸血鬼卡米拉》(Carmilla)改编。
投资人JulianWest男爵同时担纲主角,其他演员也多为业余。为了改变《圣女贞德》的商业失败和避免被人讥笑为“圣徒导演”,德莱叶在《吸血鬼》里在影像上做了彻底的自我颠覆,他完全放弃了大特写、快速剪辑的强烈风格,反而偏向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片中贯穿的情绪也变得冷静、疏离。和《圣女贞德》一样,影片拍摄时间也持续了足足一年。同样遭遇商业失败,但多年之后此片被誉为影史上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
《愤怒的日子》
Vredensdag(1943)
德莱叶43年的异色之作,被认为是继《圣女贞德的审判》之后德莱叶最出色的一部作品,有宿命论色彩,人物刻画极为细腻。
因为影片内容包含了乱伦和中世纪的火刑等场面,五年后才获准在美国上映。
《诺言》
Ordet(1955)
德莱叶对宗教与信任的一次个人的阐释,古典而优美。根据卡基.芒克的戏剧改编。
此片获得195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55年哥本哈根Bodil奖、1956年金球奖、1957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诺言》是德莱叶风格的集大成者,也是他心中“最合谐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像安哲罗普洛斯、特吕弗等著名导演。安哲罗普洛斯自述看完德莱叶的《诺言》“兴奋了三天,好象病了一场,但很幸福。恰似第一次听维瓦尔蒂的双‘曼陀铃协奏曲’”。他感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事情。
《盖特尔德》
Gertrud(1964)
这是德莱尔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他已75岁,影片的风格尽显静谧和超脱,影片探讨了女性生存的问题,结局出人意料,因为带有悲观的宿命意识。
曾遭到首映观众的排斥。1965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认奖。
影片多采用中景长镜头,尽量避免移动和外景。
作品年表
Gertrud/葛楚(1964)
Ordet/词语/诺言(1955)
Denedefrgen/TheyCaughttheFerry(1948)
Kampenmodkrften/TheStruggleAgainstCancer/抗癌(1947)
Vredensdag/复仇之日(1943)
Mdrehjlpen/GoodMothers/贤妻良母(1942)
Vampyr-DerTraumdesAllanGrey/吸血鬼(1932)
PassiondeJeanned'Arc,La/圣女贞德蒙难记/贞德的激情(默片)(1928)
Duskalredinhustru/MasteroftheHouse/一家之主(1925)
DieGezeichneten/LoveOneAnother/ElskerHverandre/标号人(1922)
Dervarengang/OnceUponaTime/逝去的时光(1922)
BladeafSatansbog/LeavesfromSatan'sBook/撒旦日记(1921)
ThePresident/Prsidenten/总统(1919)
人物评价
德莱叶·卡尔·西奥多与创造影像圣境的布莱松和体悟电影禅境的小津安二郎共同建构了电影史上一种独特的风格——超验的影像风格。(《江南时报》评)
作为导演的德德莱叶·卡尔·西奥多更像是一个孤独的传道者,内心坚定地继续着自己的艺术理念,默默将丹麦艺术电影传播到全世界。(时光网评)


  • 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鍑虹敓浜庡摢閲
    绛旓細鍗″皵路瑗垮ゥ澶毬峰痉鑾卞彾(CarlTheodorDreyer,1889骞2鏈3鏃-1968骞3鏈20鏃),涓归害鐢靛奖瀵兼紨,鐢熶簬鍝ユ湰鍝堟牴銆備腹楹﹁壓鏈數褰卞垱濮嬩汉涔嬩竴銆備竴鐢熷叡瀵兼紨浜23閮ㄥ奖鐗囥,(澶氭暟鏄粯鐗,鏈鍚庡洓閮ㄥ奖鐗囨槸鏈夊0鐗);浠栧啓鐨勫墽鏈媿鎴愪簡49閮ㄧ數褰便備腑鏂囧悕: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澶栨枃鍚:CarlTheodorDreyer鍥界睄:涓归害鍑虹敓鍦:鍝ユ湰鍝堟牴鍑虹敓鏃ユ湡:1889骞2...
  • 寰疯幈鍙鐨勭數褰卞唴瀹圭畝浠
    绛旓細鍗″皵路瑗垮ゥ澶毬峰痉鑾卞彾锛杩欎綅1889骞2鏈3鏃ュ嚭鐢熶簬鍝ユ湰鍝堟牴鐨勪腹楹︾數褰卞法鍖锛屼互鍏舵澃鍑虹殑鑹烘湳璐$尞鍦ㄧ數褰卞彶涓婄暀涓嬩簡娣卞埢鐨勫嵃璁般備粬琚皧绉颁负涓归害鑹烘湳鐢靛奖鐨勫厛椹变箣涓锛屼竴鐢熷垱浣滀簡23閮ㄥ奖鐗囷紝鍏朵腑鍖呮嫭29閮ㄩ粯鐗囧拰鏈鍚庡洓閮ㄦ湁澹扮墖銆備粬鐨勭數褰变綔鍝佷赴瀵屽鏍凤紝涓斿奖鍝嶅姏娣辫繙锛屼粬鐨勫墽鏈鏀圭紪鎴49閮ㄧ數褰憋紝瀵瑰悗鏉ョ殑璁稿瀵兼紨锛...
  • 鍗″皵路寰疯幈鍙璇勪环
    绛旓細鍦涓归害鐢靛奖鍙蹭笂锛屽崱灏斅疯タ濂ュ路寰疯幈鍙舵槸涓浣嶆棤鍙簤璁殑澶у笀銆備粬鐨勪綔鍝併婂湥濂宠礊寰峰彈闅捐銆嬫槸1928骞寸殑鏉颁綔锛岃繖閮ㄥ奖鐗囧洜鍏舵繁鍏ュ墫鏋愪汉绫荤伒榄傜殑娣卞害锛岃嚦浠婁粛琚皧涓虹數褰卞彶涓婄殑鐟板疂銆傚畠鍦ㄧ數褰辫壓鏈鍩熺嫭鏍戜竴甯滐紝鏃犱汉鑳藉強鍏剁粡鍏稿湴浣嶃傚痉鑾卞彾鐨勬墠鍗庝笌鐢靛奖鐣岀殑涓や綅澶у笀鈥斺斿竷鑾辨澗鍜屽皬娲ュ畨浜岄儙鈥斺斿叡鍚屽閫犱簡涓绉...
  • 涓归害鐨勭ぞ浼
    绛旓細绔ヨ瘽浣滃瀹夊緬鐢熺殑鏂囧浣滃搧杈惧埌涓栫晫鏂囧鐨勯《宄帮紝涓归害绱犳湁鈥滅璇濈帇鍥解濅箣绉銆1975骞村紑濮嬬殑鍥介檯绔ヨ瘽鐢靛奖鑺傛瘡涓ゅ勾鍦ㄥ畨寰掔敓鐨勬晠涔℃鐧诲鍩庯紙Odense锛変妇琛屼竴娆★紝涓浗鍔ㄧ敾鐗囥婄墽绗涖嬩簬1979骞磋幏绗3灞婇噾璐ㄥ銆傚痉鑾卞彾路鍗″皵路瑗垮ゥ澶欳arl Theodor Dreyer锛屼腹楹︾數褰卞ぇ甯堬紝涓归害鑹烘湳鐢靛奖鍒涘浜轰箣涓銆傚痉鑾卞彾褰卞搷浜嗗悗鏉ュ緢澶氬婕旓紝...
  • 鎰ゆ掍箣鏃ュ熀鏈祫鏂
    绛旓細鎰ゆ掍箣鏃ワ紝鍙堝悕鍗ч緳钘忚檸锛屾槸涓閮ㄥ叿鏈夋繁鍒诲墽鎯呯殑鐢靛奖浣滃搧銆傝繖閮ㄤ綔鍝佺殑鑻辨枃鍚嶇О涓篤redensdag锛屼腑鏂囧悕绉板悓鏍峰紩浜烘繁鎬濄傚畠浜1943骞11鏈13鏃ラ娆″彂琛岋紝鏍囧織鐫閭d釜鏃朵唬鐨勭數褰辫壓鏈張澧炴坊浜嗕竴鎶圭嫭鐗圭殑鑹插僵銆傚婕旂殑鎵嶅崕鍦ㄣ婃劋鎬掍箣鏃ャ嬩腑寰楀埌浜嗗厖鍒嗙殑灞曠幇锛岀敱涓归害鐢靛奖澶у笀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路Dreyer鎵у锛屼粬鐨勫尃蹇冪嫭...
  • AxelMadsen浜虹墿绠浠
    绛旓細AxelMadsen澶栨枃鍚嶏細AxelMadsen鑱屼笟锛氭紨鍛樹唬琛ㄤ綔鍝侊細銆婁富甯嬪悎浣滀汉鐗╋細鍗″皵路瑗垮ゥ澶路寰疯幈鍙
  • 鍦eコ璐炲痉钂欓毦璁板熀鏈俊鎭
    绛旓細杩欓儴鐢靛奖鏄敱鍗″皵路瑗垮ゥ澶路寰疯幈鍙鎵у锛屼粬涓嶄粎鎷呬换缂栧墽锛岃繕涓嶫oseph Delteil鍏卞悓鍒涗綔浜嗗墽鏈備富婕旈樀瀹瑰寘鎷帥鍒╀簹路娉曞ゥ搴锋秴钂傘佸畨鎵樺崡路闃垮皵鎵樺拰 Andr茅 Berley锛屼粬浠殑绮炬箾琛ㄦ紨涓哄奖鐗囧鑹蹭笉灏戙傜數褰辩殑绫诲瀷涓板瘜澶氭牱锛岃瀺鍚堜簡浼犺銆佺姱缃佸墽鎯呭拰鍘嗗彶鍏冪礌锛屼负瑙備紬鍛堢幇浜嗕竴娈垫繁鍒荤殑鍘嗗彶鏁呬簨銆傚奖鐗囩殑鍒朵綔鍦版槸娉曞浗锛岃繖...
  • 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浣滃搧骞磋〃
    绛旓細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鍦20涓栫邯鍒濆紑濮嬩簡浠栫殑鐢靛奖鐢熸动銆1912骞达紝浠栧湪鍝ユ湰鍝堟牴鐨勫寳娆х數褰卞叕鍙告媴浠昏繃瀛楀箷鎾板啓鍛樸佸壀杈戝憳鍜岀紪鍓с1919骞达紝浠栧紑濮嬩簡瀵兼紨鐢熸动锛岀涓閮ㄦ晠浜嬬墖銆婂ぇ鎬荤粺銆嬶紙The President锛夊氨灞曠幇浜嗕粬瀵逛簬钂欏お濂囧拰鐗瑰啓闀滃ご鐨勫ù鐔熻繍鐢ㄣ20骞翠唬锛屼粬鐨勪綔鍝併婃拻鏃︾殑鏃ヨ銆嬶紙Blade af Satan's Bog锛1921锛...
  • 鎰ゆ掍箣鏃ョ殑鍩烘湰璧勬枡
    绛旓細鍚嶇О: Vredensdag涓枃鍚嶇О: 鎰ゆ掍箣鏃ュ彂琛屾椂闂: 1943骞11鏈13鏃ュ婕: 寰疯幈鍙堵峰崱灏斅疯タ濂ュ Carl Theodor Dreyer璇█: 涓归害璇墖闀: 93 min鍙戣鍏徃锛欳able Video
  • 鍥藉鍗氱墿棣:涓归害Denmark(娆ф床)
    绛旓細瀹夊緬鐢熴佺幓灏斻佸厠灏旀伜閮皵銆佽开鍐呮.绛変汉鐨勫悕瀛楋紝濡傚悓鏄熻景鑸棯鑰鍦涓归害鐨勬枃鍖栧ぉ绌轰腑銆傚崱灏斅疯タ濂ュ路寰疯幈鍙剁殑鐢靛奖鑹烘湳锛屽挨鍏舵槸銆婅瑷銆嬬瓑浣滃搧锛屽奖鍝嶄簡涓栫晫鐢靛奖鍙层傝屽崱浼β峰竷閲屾.鐨勫皬璇达紝濡傘婅蛋鍑洪潪娲层嬶紝鍒欏皢涓归害鐨勭敓娲荤編瀛︿紶鎾嚦鍏ㄧ悆銆備腹楹︼紝涓涓皢绔ヨ瘽涓庣幇瀹炲畬缇庤瀺鍚堢殑鍥藉锛岀瓑寰呯潃浣犵殑鎺㈠鍜屼綋楠屻
  • 扩展阅读:伊夫·克莱因 ... 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 ... 爱德华·西奥多·盖恩 ... 艾莉为什么恨乔尔 ... 西奥多·德莱塞 ... 科林费斯为什么黄暴帝 ... 艾琳莫里亚蒂黑白照片 ... 西奥多诺特外貌 ... 为什么叫奥布莱恩杯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