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是什么东东? web2.0是什么意思

WEB2.0\u65f6\u4ee3\u7684\u5177\u4f53\u542b\u4e49\u662f\u4ec0\u4e48\uff1f

Web2.0\u662f\u4ee5Flickr\u300143Things.com\u7b49\u7f51\u7ad9\u4e3a\u4ee3\u8868\uff0c\u4ee5Blog\u3001TAG\u3001SNS\u3001RSS\u3001wiki\u7b49\u793e\u4f1a\u8f6f\u4ef6\u7684\u5e94\u7528\u4e3a\u6838\u5fc3\uff0c\u4f9d\u636e\u516d\u5ea6\u5206\u9694\u3001xml\u3001ajax\u7b49\u65b0\u7406\u8bba\u548c\u6280\u672f\u5b9e\u73b0\u7684\u4e92\u8054\u7f51\u65b0\u4e00\u4ee3\u6a21\u5f0f\u3002\u201d Blog\u2014\u2014\u535a\u5ba2/\u7f51\u5fd7\uff1aBlog\u7684\u5168\u540d\u5e94\u8be5\u662fWeb log\uff0c\u540e\u6765\u7f29\u5199\u4e3aBlog\u3002Blog\u662f\u4e00\u4e2a\u6613\u4e8e\u4f7f\u7528\u7684\u7f51\u7ad9\uff0c\u60a8\u53ef\u4ee5\u5728\u5176\u4e2d\u8fc5\u901f\u53d1\u5e03\u60f3\u6cd5\u3001\u4e0e\u4ed6\u4eba\u4ea4\u6d41\u4ee5\u53ca\u4ece\u4e8b\u5176\u4ed6\u6d3b\u52a8\u3002\u6240\u6709\u8fd9\u4e00\u5207\u90fd\u662f\u514d\u8d39\u7684\u3002 RSS\u2014\u2014\u7ad9\u70b9\u6458\u8981\uff1aRSS\u662f\u7ad9\u70b9\u7528\u6765\u548c\u5176\u4ed6\u7ad9\u70b9\u4e4b\u95f4\u5171\u4eab\u5185\u5bb9\u7684\u4e00\u79cd\u7b80\u6613\u65b9\u5f0f\uff08\u4e5f\u53eb\u805a\u5408\u5185\u5bb9\uff09\u7684\u6280\u672f\u3002\u6700\u521d\u6e90\u81ea\u6d4f\u89c8\u5668\u201c\u65b0\u95fb\u9891\u9053\u201d\u7684\u6280\u672f\uff0c\u73b0\u5728\u901a\u5e38\u88ab\u7528\u4e8e\u65b0\u95fb\u548c\u5176\u4ed6\u6309\u987a\u5e8f\u6392\u5217\u7684\u7f51\u7ad9\uff0c\u4f8b\u5982Blog\u3002 WIKI\u2014\u2014\u767e\u79d1\u5168\u4e66\uff1aWiki--\u4e00\u79cd\u591a\u4eba\u534f\u4f5c\u7684\u5199\u4f5c\u5de5\u5177\u3002Wiki\u7ad9\u70b9\u53ef\u4ee5\u6709\u591a\u4eba\uff08\u751a\u81f3\u4efb\u4f55\u8bbf\u95ee\u8005\uff09\u7ef4\u62a4\uff0c\u6bcf\u4e2a\u4eba\u90fd\u53ef\u4ee5\u53d1\u8868\u81ea\u5df1\u7684\u610f\u89c1\uff0c\u6216\u8005\u5bf9\u5171\u540c\u7684\u4e3b\u9898\u8fdb\u884c\u6269\u5c55\u6216\u8005\u63a2\u8ba8\u3002 Wiki\u6307\u4e00\u79cd\u8d85\u6587\u672c\u7cfb\u7edf\u3002\u8fd9\u79cd\u8d85\u6587\u672c\u7cfb\u7edf\u652f\u6301\u9762\u5411\u793e\u7fa4\u7684\u534f\u4f5c\u5f0f\u5199\u4f5c\uff0c\u540c\u65f6\u4e5f\u5305\u62ec\u4e00\u7ec4\u652f\u6301\u8fd9\u79cd\u5199\u4f5c\u7684\u8f85\u52a9\u5de5\u5177\u3002 \u7f51\u6458\uff1a\u201c\u7f51\u6458\u201d\u53c8\u540d\u201c\u7f51\u9875\u4e66\u7b7e\u201d\uff0c\u8d77\u6e90\u4e8e\u4e00\u5bb6\u53eb\u505aDel.icio.us\u7684\u7f8e\u56fd\u7f51\u7ad9\u81ea2003\u5e74\u5f00\u59cb\u63d0\u4f9b\u7684\u4e00\u9879\u53eb\u505a\u201c\u793e\u4f1a\u5316\u4e66\u7b7e\u201d\uff08Social Bookmarks\uff09\u7684\u7f51\u7edc\u670d\u52a1\uff0c\u7f51\u53cb\u4eec\u79f0\u4e4b\u4e3a\u201c\u7f8e\u5473\u4e66\u7b7e\u201d\uff08Delicious\u5728\u82f1\u6587\u4e2d\u7684\u610f\u601d\u5c31\u662f\u201c\u7f8e\u5473\u7684\uff1b\u6709\u8da3\u7684\u201d\uff09\u3002 SNS\u2014\u2014\u793e\u4f1a\u7f51\u7edc\uff1aSocial Network Sofwaret\uff0c\u793e\u4f1a\u6027\u7f51\u7edc\u8f6f\u4ef6\uff0c\u4f9d\u636e\u516d\u5ea6\u7406\u8bba\uff0c\u4ee5\u8ba4\u8bc6\u670b\u53cb\u7684\u670b\u53cb\u4e3a\u57fa\u7840\uff0c\u6269\u5c55\u81ea\u5df1\u7684\u4eba\u8109\u3002 P2P\u2014\u2014\u5bf9\u7b49\u8054\u7f51\uff1aP2P\u662fpeer-to-peer\u7684\u7f29\u5199\uff0cpeer\u5728\u82f1\u8bed\u91cc\u6709\u201c\uff08\u5730\u4f4d\u3001\u80fd\u529b\u7b49\uff09\u540c\u7b49\u8005\u201d\u3001\u201c\u540c\u4e8b\u201d\u548c\u201c\u4f19\u4f34\u201d\u7b49\u610f\u4e49\u3002\u8fd9\u6837\u4e00\u6765\uff0cP2P\u4e5f\u5c31\u53ef\u4ee5\u7406\u89e3\u4e3a\u201c\u4f19\u4f34\u5bf9\u4f19\u4f34\u201d\u3001\u201c\u70b9\u5bf9\u70b9\u201d\u7684\u610f\u601d\uff0c\u6216\u79f0\u4e3a\u5bf9\u7b49\u8054\u7f51\u3002\u76ee\u524d\u4eba\u4eec\u8ba4\u4e3a\u5176\u5728\u52a0\u5f3a\u7f51\u7edc\u4e0a\u4eba\u7684\u4ea4\u6d41\u3001\u6587\u4ef6\u4ea4\u6362\u3001\u5206\u5e03\u8ba1\u7b97\u7b49\u65b9\u9762\u5927\u6709\u524d\u9014\u3002 IM\u2014\u2014\u5373\u65f6\u901a\u8baf\uff1a\u5373\u65f6\u901a\u8baf\uff08Instant Messenger\uff0c\u7b80\u79f0IM\uff09\u8f6f\u4ef6\u53ef\u4ee5\u8bf4\u662f\u76ee\u524d\u6211\u56fd\u4e0a\u7f51\u7528\u6237\u4f7f\u7528\u7387\u6700\u9ad8\u7684\u8f6f\u4ef6\u3002\u804a\u5929\u4e00\u76f4\u662f\u7f51\u6c11\u4eec\u4e0a\u7f51\u7684\u4e3b\u8981\u6d3b\u52a8\u4e4b\u4e00\uff0c\u7f51\u4e0a\u804a\u5929\u7684\u4e3b\u8981\u5de5\u5177\u5df2\u7ecf\u4ece\u521d\u671f\u7684\u804a\u5929\u5ba4\u3001\u8bba\u575b\u53d8\u4e3a\u4ee5MSN\u3001QQ\u4e3a\u4ee3\u8868\u7684\u5373\u65f6\u901a\u8baf\u8f6f\u4ef6\u3002 RSS\u4e3a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uff08\u7b80\u6613\u4f9b\u7a3f\uff09\u7684\u7f29\u5199\uff0c\u662f\u67d0\u4e00\u7ad9\u70b9\u7528\u6765\u548c\u5176\u5b83\u7ad9\u70b9\u4e4b\u95f4\u5171\u4eab\u5185\u5bb9\u7684\u4e00\u79cd\u7b80\u6613\u65b9\u5f0f\uff0c\u4e5f\u53eb\u805a\u5408\u5185\u5bb9\u3002\u7f51\u7edc\u7528\u6237\u53ef\u4ee5\u5728\u5ba2\u6237\u7aef\u501f\u52a9\u4e8e\u652f\u6301RSS\u7684\u65b0\u95fb\u805a\u5408\u5de5\u5177\u8f6f\u4ef6\uff08\u4f8b\u5982SharpReader NewzCrawler\u3001FeedDemon RSSReader\uff09\uff0c\u5728\u4e0d\u6253\u5f00\u7f51\u7ad9\u5185\u5bb9\u9875\u9762\u7684\u60c5\u51b5\u4e0b\u9605\u8bfb\u652f\u6301RSS\u8f93\u51fa\u7684\u7f51\u7ad9\u5185\u5bb9\u3002\u53ef\u89c1\uff0c\u7f51\u7ad9\u63d0\u4f9bRSS\u8f93\u51fa\uff0c\u6709\u5229\u4e8e\u8ba9\u7528\u6237\u53d1\u73b0\u7f51\u7ad9\u5185\u5bb9\u7684\u66f4\u65b0\u3002\u5728\u9ad8\u901f\u9ad8\u8d28\u9ad8\u6548\u6210\u4e3a\u4e3b\u6d41\u547c\u58f0\u7684\u4e92\u8054\u7f51\u65f6\u4ee3\uff0cRSS\u65e0\u7591\u63a8\u52a8\u4e86\u7f51\u4e0a\u4fe1\u606f\u7684\u4f20\u64ad\uff0c\u63d0\u51fa\u4e86\u53e6\u4e00\u79cd\u770b\u4e16\u754c\u7684\u65b9\u5f0f\u3002 RSS\uff0c\u539f\u610f\u662f\u628a\u7f51\u7ad9\u5185\u5bb9\u5982\u6807\u9898\u3001\u94fe\u63a5\u3001\u90e8\u5206\u5185\u6587\u751a\u81f3\u5168\u6587\u8f6c\u6362\u4e3a\u53ef\u5ef6\u4f38\u6807\u793a\u8bed\u8a00(XML\uff1a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u7684\u683c\u5f0f\uff0c\u4ee5\u5411\u5176\u5b83\u7f51\u7ad9\u4f9b\u7a3f\uff0c\u4f7f\u7528\u8005\u53ef\u4ee5\u7528\u4e00\u822c\u7684\u6d4f\u89c8\u5668\u89c2\u770b\uff0c\u4e5f\u53ef\u4ee5\u7528\u7279\u6b8a\u7684\u201c\u9605\u8bfb\u5668\u201d\u8f6f\u4ef6\u6765\u9605\u8bfb\u3002

\u4ec0\u4e48\u662f web3.0 ? \u548c web1.0\u548cweb2.0\u6709\u4ec0\u4e48\u533a\u522b\uff1f

WEB2.0概念诠释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总之,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应用:
1、 Blog(from wiki)
历史:
Blog一词本起源于 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1997年由 Jorn Barger所提出。在1998年, infosift 的编辑Jesse J. Garrett (http://www.jjg.net),将一些类似blog的网站收集起来,寄给Cameron Barrett。 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许多人亦陆续将blog的URL给Cameron,慢慢的,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1999年,Brigitte Eaton (http://www.eatonweb.com)成立一个weblog 目录,收集她所知道的blog站。1999年,Peter Merholz (http://www.peterme.com)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但是,blog 真正开始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在1999年6月,当时Pitas开始提供免费的weblog服务,紧接着8月,Pyra lab推出了现在的blogger.com。blogger.com 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说明,以及能通过FTP直接将blog发表在个人网站上的功能,这带给使用者很大的方便。目前已经有了很多Blog托管服务商(BSP),业内人士对其盈利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Blog的特点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操作管理用语,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一个blog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archives),或是卷宗(fonds)。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blog的写作者(blogger),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creator),也是其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Blog大量采用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技术,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0规范。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blog,确知该blog作者最近的更新。对Blog作者来说,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

对知识管理和创造而言,blog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对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blog写作既接续了汉语笔记文学的优秀传统,更充分鼓励了个人表达。从交往形态考察,网志空间(blogosphere)设定了积极的读者、作者、编者互动转换关系,“言者互重,阅者相惜 ”。

2、 Tag (from blogbus)
什么是Tag?
Tag(标签)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您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然后您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与Technorati的合作,把您的Tag发送到全球Blog空间,和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
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可以让您看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Blog空间,一个热点实时播报的新闻台。Tag为您提供前所未有的网络新体验……
当然,您也可以简单地把一个Tag(标签)理解为一个日志分类,但是Tag和分类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首先,分类是您在写日志之前就定好的,而Tag是在您写完日志之后再添加的;
其次,您可以同时为一篇日志贴上好几个Tag(标签),方便自己随时查找,而原先一篇日志只能有一个分类;
再次,当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Tag之后,您可以看看自己在Blog中最经常写的是哪些话题;
最后,您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和自己使用了一样的Tag(标签),进而找到和您志趣相投的Blogger。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您写了一篇到西湖旅游的日志,原来您都是把这一类的日志放到自己的“驴行天下”分类下,但是有了Tag之后,您可以给这篇日志同时加上“旅游”、“杭州”、“西湖”、“驴行天下”等几个Tag,当浏览者点击其中任何一个Tag,他都可以看到您的这篇日志。同时您自己也可以通过点击这几个Tag,看看究竟有谁最近也去了杭州旅游,或许你们还可以交流一下旅游心得,成为下一次出游的伙伴呢!

3、 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SNS网站,就是依据六度理论建立的网站,帮你运营朋友圈的朋友。

4、 RSS(from wiki)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起源于网景通讯公司的推"Push"技术,将订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讯协同格式(Protocol)。RSS可以是以下三个解释的其中一个: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整合)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Site Summary
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
但其实这三个解释都是指同一种Syndication的技术。

目前RSS规范的主要版本有0.91、1.0和2.0。

0.91版和1.0版完全不同,风格不同,制定标准的人也不同。0.91版和2.0版一脉相承。1.0版更靠拢XML标准。

RSS目前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世界多数知名新闻社网站都提供RSS订阅支持。

5、 Wiki(from wiki)
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之意。在这里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系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於一种人类知识的网路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用某个领域的知识。
Wiki起源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著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体系统。
Wiki的历史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本身,还是相关软体系统的特性,都还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新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是同内容管理系统密切相关的。
Wiki的特点
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麼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於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以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内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或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来访者清楚观察得到。
由於Wiki的自组织,可增长以及可观察的特点,使Wiki本身也成为一个网路研究的对象。对Wiki的研究也许能够让人们对网路的认识更加深入

理论和技术:
1、 六度关系理论
目前流行的“六度分隔”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米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的,这个理论可以通俗地阐述为: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成为人际关系世界中无可否认而又令人震惊的特征,许多社会学上的深入研究也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这一特征不只是特例,在一般情形下也存在。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瓦茨教授领导的EMAIL试验也再次证明了这一人际关系世界中惊人的规律。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六十亿人怎么可能真的构成如此紧密的相互关联呢?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

2、 Xml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标记是指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信息符号,通过此种标记,计算机之间可以处理包含各种信息的文章等。如何定义这些标记,既可以选择国际通用的标记语言,比如HTML,也可以使用象XML这样由相关人士自由决定的标记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可扩展性。XML是从SGML中简化修改出来的。它主要用到的有XML、XSL和XPath等。

3、 AJAX
Ajax并不是一种技术。它实际上是几种已经在各自领域大行其道技术的强强结合。Ajax混合了:
* 基于XHTML/CSS
* 由DOM(Document Object Model)实现动态显示与交互
* 通过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处理
* 使用JavaScript整合上述技术

直观一点的说Ajax能够实现不刷新浏览器窗口(当然更不用安装额外的插件)而满足用户的操作,现在一些看上去很Cool的网站,很多是用这项技术实现的,其中包括:orkut、Gmail、Google Group、Google Suggest、Google Maps、Flickr、A9.com等。2SIMPLE的Co-mment系统虽然没有用到XML/XSLT,其理念已经暗合容Ajax,实现了不刷新网页提供动态内给用户。

现有的产品:
Wiki百科、Wallop 、yahoo360 、openbc 、 cyworld 、43things 、 flickr、 del.icio.us、 cragslist 、glob 、客齐集、 friendster 、 linkin 、UU通 、 优友 、 天际网 、爱米网 、linkist 、新浪点点通、skype、亿友、cyworld

现在说说web2.0的具体应用。

历史很重要。对一个技术的学习也应当从历史出发,通过其在时间形成历史的流变,得以知晓现状,甚至能够预知未来。

那Web 1.0是什么呢?

他们说,记得静态HTML的WWW时代么?

(那个时代的WWW应用、人们的Web体验、对社会的影响如何?)

那么动态HTML和静态HTML下的Web相比,是多少版本?1.5?对了,他们是真这么叫的。

(在效果和影响上,与1.0相比,扩展和加深多少?)

要呈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端的程序,应用户的请求,取出数据,加上事先设计的模板,动态的生成Html代码,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那里。

他是1.0系列,应为用户在浏览器中所见和Web 1.0一样,它有0.5的升级,因为数据不是事先制作并发布,而是动态生成,和用户的需要交互生成。

那好,在加0.5,到Web 2.0,变化是在哪里呢?

(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和改变的,会继续朝着什么方向改变互联网和社会呢?)

更新:关于各个版本的差别,看看亚马逊的例子。

事情没有那么幸运,Web 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服务的一个称呼。所以,我们无法说,Web 2.0是什么,但是可以说,那些是Web 2.0。

WikiPedia的Web 2.0条目下列出了这些条件:

* CSS 和语义相关的 XHTML 标记
* AJAX 技术
* Syndication of data in RSS/ATOM
* Aggregation of RSS/ATOM data
* 简洁而有意义的 URLs
* 支持发布为 weblog
* RESTian (preferred) 或者 XML Webservice APIs
* 一些社会性网络元素

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 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
*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
* 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

(以上内容引用自英文版维基百科)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其中谈到的几个要素,大家还是公认的。

- 基于RSS/ATOM/RDF/FOAF等XML数据的同步、聚合和迁移。

数据不再和页面和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 2.0的很重要特征。这也是为什么Blog是Web 2.0的代表的原因。在网志上,常主角的是相互独立的一则则的网志。

独立,然后有物理表现。现在,就能让他们活跃起来。透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能被自由的组合,被各种应用程序,不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等呈现和处理。

(更新:参看商业周刊的All Your Info in One Place)

当然,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 社会性因素。

内容跟着人走,内容又能够被用户自由的组合,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

此外还有标签以及建立在开放标签系统之上的Folksonomy。

- 第三个公认的因素是开放API,这个技术性稍强些,得另花时间研习,可以先看看例子:amazon、flickr、google map等。

(Web 2.0是个大筐,装了好多东西)

从Web应用的产品/服务生产者角度来说,该如何创建Web 2.0的产品呢?

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么几点,一个是微内容(这里有定义),一个是用户个体。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之外,还可以考虑社群内的分享以及提供API。

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

对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

我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 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

用户个体。对于Web 1.0的典型产品/服务来说,用户没有具体的面貌、个性,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的代名词而已。但是对于Web2.0的产品和服务来说,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人。Web 2.0所服务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如同幽灵般的概念。并且,这个人的具体性,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

如何为这个具体的个体服务,是Web 2.0设计的起点。

因此,一类可以被称作Web 2.0的产品/服务将是这样:

服务于用户个体的微内容的收集、创建、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等的平台。

这是表。

里呢,恐怕就设计到好些人提到的,微内容的XML表现;微内容的聚合;微内容的迁移;社会性关系的维护;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其质,是否就是开源、参与、个人价值、草根、合作等等?

Web2.0是许多方面起头并进又相互牵连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Web2.0意味着什么呢?

他们说Web2.0阶段,Web是一个平台,或者说,Web正在变得可编程,可以执行的Web应用。野心家们设想这个它的终极目标是Web OS。

Web 1.0时候,Web只是一个针对人的阅读的发布平台,Web由一个个的超文本链接而成。现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Web不仅仅是Html文档的天下,它成了交互的场所。

Web 2.0 Conference网站的横幅引用Jeff Bezos的话说“Web 1.0 is making the internet for people,web 2.0 is making the internet better for computers”。

具体来讲,他们说Web成为一个开发环境,借助Web服务提供的编程接口,网站成了软件构件。

这些,就是Web Service的目标吧,信息孤岛通过这些Web Service的对话,能够被自由构建成适合不同应用的建筑来。

一些例子: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的编程接口衍生出的各种应用。

为什么要开放APIs,这涉及到集市中的商业方面的技术策略。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是什么呢?

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网站服务之间,同时还体现在用户和Web之间在浏览器上的交互。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味书签的收藏中Web2.0和AJAX如此相关的一个原因。

在Web页面上使用桌面程序有的那些便利,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这恐怕也是Web可编程的一个方面,Web页面不再是标记和内容混合那样的简单,它就是一个可以编程的地方(是这样理解吧?)

有人反对说,AJAX的使用对搜索引擎不友好,只有Web 1.0的站长才关心这个事情吧,在Web 2.0时候,站长应该关心的是用户参与的便利、用户的自由度,至于搜索,有RSS/ATOM/RDF等,更本用不着操心,Google不是已经顺应这个趋势,让大家主动提交了么?

可编程的第三个方面,是否在于Web应用和桌面应用之间的无缝连接趋势的出现?类似这里说的“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

......

自己不是专业开发人员,对Web OS的学习就点到为止,下次换个方向,否则我非头大不可。

---------------------

cathayan和Live21说Web 2.0其实思路很古老,就是internet 1.0的回归。

Live21那里提到“关于概念的炒做应该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了”。

提到概念炒作,我还真见到过,今天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作为WEB 2.0的BSP的字眼,好笑得很。

不过,我真想说明,在目前中文Blog空间内能查阅到的学习、探讨Web 2.0的资料都不是炒作,因为包括我在内,大家都没有任何商业背景(注意,新闻报道中的那些Web 2.0除外)。

[Web 2.0是个历史学的概念,而非是个技术性的概念,它是对Web发展历史断代的成果。对这个概念的梳理,能帮助我更好的把握互联网正在发生的技术与文化。]

中文网志圈谈论的Web 2.0内容摘要:

-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个是, web应用的数据格式开始逐渐出现了交换“标准”...这些标准...更加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处理...能帮助人更好地过滤和定制化信息。其次,更多的服务将以web service的形式来提供,...这使得web 服务可以被互相集成, 从而诞生更多新的服务...人的重要性被提高了。过去web更多注重在信息提供, 而现在的越来越多的应用更加关注人,也就是所谓“社会性”。此外web的可用性改进正在被越来越重视...”[老冒:朝web 2.0泼点冷水]

- “RSS逐渐成为在线内容提供服务的标准发行平台。Blog以及user-generated内容的兴起。My Yahoo提供的RSS整合型服务。同时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些发展中领域,其中包括搜索技术,个性化,User-Generated内容(包括 blog,评论,图像和声音),音乐,短视频和Accessibility(易访问性)”[Owen:Mary Meeker新作 - 关于Digital World的发展报告的摘取]

- “我们谈论的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读写的网络,这种可读写的网络表现于用户是一种双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说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Push”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的“Two- Way 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对于Web服务的开发者来说,Web2.0带来的理念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以及可用性。”[Owen:BaCKpACK-体验可读写的Web服务]

- “web 2.0是一种可以被分发的信息概述,web文档被格式化成了web数据。我们不会再看到不同旧地信息,现在我们所注意到是一种聚合、再混合内容的工具。”[songzhen:也说Web 2.0的翻译]

- “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到:如果基于传统的HTML,同样的功能实现将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数据的再生产和交换成本是很高的。所以:RSS这个标准最终要的贡献就是使得互联网的大部分网站变得可编程:类似的例子还有Blog中的:TrackBack Ping等机制,这些机制都是依赖XML/RPC实现的。当初为Lucene设计一个RSS/XML的接口也是为了这个初衷,它使得全文检索服务可以轻松的嵌入到各种应用中,通过关键词将各种内容之间实现更丰富的关联(Well Referenced)。”[车东:RSS,简单协议使得互联网可编程]

-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聚合(通常来说,更好的聚合应该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很显然应该成为新一代或者说web2.0架构的核心之一。还有,你会重新发现,恰好是分散带动了聚合,聚合促进了分散,通过聚合的思维,互联网的网络状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密集,web2.0就变得越来越有趣味,它将web1.0时代的硕大节点即门户网站不断消解,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网络图谱。”[Horse:rss,聚合的无数可能]

- “新的web2.0网站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建设”。[Horse:Web 2.0这个词]

- Keso:Web 1.0与Web 2.0的区别

-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门户,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但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门户是只读的,它带有某种锁定的性质。你可以离开门户,但你无法带走门户的内容。Bloglines则完全不同,你觉得它好用,就会继续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欢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导出你的OPML,到另一个 RSS订阅网站,或者干脆用客户端软件浏览同样的内容。所以,像Bloglines这样的网站,是可写的,你可以导入,也可以导出。就像你对信息拥有选择权,对服务提供商也同样拥有选择权,没有人可以锁定你,主动权在你自己手上。”[Keso:再说信息选择权]

-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等Web 2.0服务,通过开放API获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并借助外部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更多大公司也加入到开放API的潮流中,Google、Yahoo!、Amazon、Skype。Google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开放API,很快就产生了大量的创造,大大扩充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开放API]

- “归纳:web1.0天天谈门户,web2.0谈个人化;web1.0谈内容,web2.0谈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谈服务;web1.0谈密闭、大而全,web2.0大家谈开放、谈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会性网络;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么呢。。。”[van_wuchanghua:发现了N.HOOLYWOOD,我还知道你今年夏天要干什么]

- “我认为Web2.0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性: 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读与写并存的表达方式. 社会化的联合方式.标准化的创作方式. 便捷化的体验方式.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WIKI——百科全书: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网摘:“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SN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P2P——对等联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IM——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RSS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供稿)的缩写,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SharpReader NewzCrawler、FeedDemon RSSReader),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可见,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在高速高质高效成为主流呼声的互联网时代,RSS无疑推动了网上信息的传播,提出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RSS,原意是把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换为可延伸标示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格式,以向其它网站供稿,使用者可以用一般的浏览器观看,也可以用特殊的“阅读器”软件来阅读。



  • WEB2.0鏄粈涔堜笢涓?
    绛旓細Web2.0,鏄浉瀵筗eb1.0(2003骞翠互鍓嶇殑浜掕仈缃戞ā寮)鐨勬柊鐨勪竴绫讳簰鑱旂綉搴旂敤鐨勭粺绉,鏄竴娆′粠鏍稿績鍐呭鍒板閮ㄥ簲鐢ㄧ殑闈╁懡銆傜敱Web1.0鍗曠函閫氳繃缃戠粶娴忚鍣ㄦ祻瑙坔tml缃戦〉妯″紡鍚戝唴瀹规洿涓板瘜銆佽仈绯绘ф洿寮恒佸伐鍏锋ф洿寮虹殑Web2.0浜掕仈缃戞ā寮忕殑鍙戝睍宸茬粡鎴愪负浜掕仈缃戞柊鐨勫彂灞曡秼鍔裤 Web1.0鍒癢eb2.0鐨勮浆鍙,鍏蜂綋鐨勮,浠庢ā寮忎笂鏄崟绾殑鈥滆鈥濆悜鈥...
  • BLOG鏄粈涔堜笢涓鍟婅繕鏈塎SN??
    绛旓細BLOG鏄疻EB2.0姒傚康鐨勪唬琛ㄤ箣涓銆鏄彁渚涘鎴风綉涓婄殑涓涓釜浜虹┖闂锛屽埆浜哄彲浠ョ湅浣犺嚜宸辩殑BLOG銆備綘鍙互鍦ㄤ笂闈㈠啓鏃ヨ锛屽彂璧疯璁猴紝杞浇濂界殑鏂囩珷绛夌瓑锛屼綔鐢ㄥ緢澶х殑銆
  • 鏃ユ湰p绔欐彃鐢-鏃ユ湰鎻掔敾缃戠珯Pixiv鏄庝箞鐏捣鏉ョ殑?
    绛旓細p绔,鍗砅ixiv,鏂板叴鐨勬棩鏈悓浜虹敾銆佹彃鐢讳綔鍝佸垎浜珯鐐广傞噰鐢ㄤ簡web2.0鐨勬柟寮,姣忎釜鍙備笌鑰呴兘鏈夎嚜宸辩殑涓婚〉骞跺彲浠ュ浣滃搧璇勪环鎵撳垎銆俻ixiv鏄竴涓富瑕佺敱鏃ユ湰鑹烘湳瀹舵墍缁勬垚鐨勮櫄鎷熺ぞ缇,涓讳綋涓虹敱pixiv鑲′唤鍒舵湁闄愬叕鍙告墍杩愯惀鐨勪负鎻掔敾鑹烘湳鐗瑰寲鐨勭ぞ浜ょ綉缁滄湇鍔$綉绔檃绔欌擜cfun寮瑰箷瑙嗛缃,绠绉癆绔,鏄腑鍥藉ぇ闄嗙涓瀹跺脊骞曡棰戠綉绔,浠ヨ棰戜负杞戒綋,...
  • JBoss Web鍜 Tomcat鐨勫尯鍒
    绛旓細Tomcat 鏈嶅姟鍣ㄦ槸涓涓厤璐圭殑寮鏀炬簮浠g爜鐨Web 搴旂敤鏈嶅姟鍣紝鎶鏈厛杩涖佹ц兘绋冲畾锛岃屼笖鍏嶈垂锛屽洜鑰屾繁鍙桱ava 鐖卞ソ鑰呯殑鍠滅埍骞跺緱鍒颁簡閮ㄥ垎杞欢寮鍙戝晢鐨勮鍙傚叾杩愯鏃跺崰鐢ㄧ殑绯荤粺璧勬簮灏忥紝鎵╁睍鎬уソ锛屼笖鏀寔璐熻浇骞宠 涓庨偖浠舵湇鍔$瓑寮鍙戝簲鐢ㄧ郴缁熷父鐢ㄧ殑鍔熻兘銆備綔涓轰竴涓皬鍨嬬殑杞 閲忕骇搴旂敤鏈嶅姟鍣紝Tomcat鍦ㄤ腑灏忓瀷绯荤粺鍜屽苟鍙戣闂...
  • 鎬庢牱鎺ㄥ箍缃戠珯鏄渶鏈夋晥鐜囩殑
    绛旓細浜烘皵鎸囨暟:[4鍒哴鍦Web2.0鏃舵湡娌′汉鑳界帺寰楄繃闂ㄦ埛,鍑粭鍏跺浐鏈夌殑搴炲ぇ鐢ㄦ埛璧勬簮鍜屽奖鍝嶅姏,浠ユ涓烘牴搴曟彁鍗囧崥瀹㈢殑浜烘皵鍑犱箮灏辨槸鈥滄槗濡傚弽鎺屸濄傚洜姝も滄悳鐙愬崥瀹⑩濊櫧鏈姠鍗犲厛鏈轰絾浠嶇柧閫熺Н绱簡涓嶈彶鐨勪汉姘斻 鏂囩珷璐ㄩ噺:[4.5鍒哴鈥滄悳鐙愬崥瀹⑩濈殑璐㈢粡绫绘枃绔犺繕鏄瘮鎷熸湁璐ㄩ噺鐨,杩欎笌浼楀鑲″潧楂樻墜椹绘墡鍦ㄦ鏈夎帿澶у叧绯汇傛澶,鎼滅嫄鐨勬儏鎰熴...
  • 鍒板簳浠涔鏄柊濯掍綋钀ラ攢
    绛旓細鍦web2.0杩欎釜甯︽湁宸ㄥぇ闈╂柊鎺柦鐨勬椂浠i噷,钀ラ攢绛栧垝涔熷凡缁忎骇鐢熶簡宸ㄥぇ鐨勬敼鍙,浜掕仈缃戝凡缁忚繘鍏ヤ簡鏂颁紶濯掍紶鎾殑鏃朵唬,骞朵笖鍑虹幇浜嗗崥瀹丼NS銆丷SS銆乄IKI绛夌瓑鏂板叴鐨勫獟浣,鎬讳綋鏉ヨ,鏂板獟浣撹惀閿鏄熀浜庣壒瀹氫骇鍝佺殑姒傚康璇夋眰鍜岄棶棰樼殑鍒嗘瀽,閽堝娑堣垂鑰呯殑蹇冪悊寮曞鐨勪竴绉嶈惀閿妯″紡,閫氳繃鍊熷姪濯掍綋鍜岃垎璁虹殑浼犳挱,鏉ヤ績浣挎秷璐硅呭浼佷笟鐨...
  • 鏂板獟浣撹惀閿鏂瑰紡鏈夊摢浜
    绛旓細鐥呮瘨钀ラ攢銆備簨浠惰惀閿銆傚彛纰戣惀閿銆傞ゥ楗胯惀閿銆傛柊濯掍綋钀ラ攢鏄寚鍒╃敤鏂板獟浣撳钩鍙拌繘琛岃惀閿鐨勬柟寮忋傚湪web2.0甯︽潵宸ㄥぇ闈╂柊鐨勬椂浠o紝钀ラ攢鏂瑰紡涔熷甫鏉ュ彉闈╋紝娌熼氭с佸樊寮傛с佸垱閫犳с佸叧鑱旀э紝浣撻獙鎬с佷簰鑱旂綉宸茬粡杩涘叆鏂板獟浣撲紶鎾椂浠c傚苟涓斿嚭鐜颁簡缃戠粶鏉傚織銆佸崥瀹㈢瓑杩欎簺鏂板獟浣撱
  • 甯歌Web鍓嶇鎶鏈箣闂寸殑鍏崇郴,浣犱簡瑙e灏
    绛旓細鏈鍚庝竴涓涓滀笢锛屽畠绠楀緱涓婃槸web2.0鎬濇兂鐨勫績銆侫JAX=CSS+HTML+JS+XML+DOM+XSLT+XMLHTTP銆傛槸鎸囦竴绉嶅垱寤轰氦浜掑紡缃戦〉搴旂敤鐨勭綉椤靛紑鍙戞妧鏈侫JAX涓嶆槸涓绉嶅崟涓鐨勬柊鎶鏈紝鑰屾槸鏈夋満鍦板埄鐢ㄤ簡涓绯诲垪鐩稿叧鐨勬妧鏈傚湪 2005骞达紝Google 閫氳繃鍏 Google Suggest 浣 AJAX 鍙樺緱娴佽璧锋潵銆侴oogle Suggest 浣跨敤 AJAX 鍒涢犲嚭...
  • 缃戦〉UTF-8涓枃涔辩爜闂瑙e喅鏂规硶
    绛旓細鏈夎澶氭湅鍙嬮棶杩囨垜,涓轰粈涔堝湪ASP閲屾寚瀹氫簡codepage涓65001杩樼粡甯告樉绀轰贡鐮.澧ㄥ姩鍦ㄨ繖閲屽皢杩欎釜闂璇︾粏瑙i噴涓涓,浠ュ厤寰堝鏈嬪弸鍐嶈蛋寮矾,鐢氳嚦鎺掓枼UTF-8.濡傛灉浣犺繕涓嶇煡閬揢TF-8鏄粈涔堜笢涓,閭f墠瀛愬缓璁綘鍏堝幓鎼滅储涓涓婾TF-8鐨勭浉鍏宠祫鏂欏惂.UTF-8缂栫爜涔嬫墍浠ヨ瓒婃潵瓒婂鐨勪汉鎺ュ彈鐢氳嚦鍠滄,鑲畾鏄湁閬撶悊鐨,鍦WEB2.0鐩涜鐨...
  • 鍥惧彿鏄粈涔鎰忔
    绛旓細闂涓冿細璐村惂閲岄潰璇村浘鐗囩殑ID鍜孭鍙鏄粈涔鎰忔濓紵 p绔 鍏ㄥ悕鏄痯ixiv Pixiv锛屾柊鍏寸殑鏃ユ湰鍚屼汉鐢汇佹彃鐢讳綔鍝佸垎浜珯鐐癸紝閲囩敤浜web2.0鐨勬柟寮忥紝姣忎釜鍙備笌鑰呴兘鏈夎嚜宸辩殑涓婚〉骞跺彲浠ュ浣滃搧璇勪环鎵撳垎銆傚師鍥剧墖鏉ヨ嚜P绔 瀵瑰簲鐨処D鍙 鍜 鍥剧墖鍙风爜 闂鍏細CAD鍥惧彿浠涔堟剰鎬 鍥惧彿灏辨槸鍥剧焊缂栧彿銆備竴鑸敤浜庡垎杈ㄨ繖鏄粈涔堢绫荤殑绗...
  • 扩展阅读:在线免费货源网站网页版 ... web3.0原力元宇宙下载 ... web3.0下载安装 ... web3.0官方下载中文版 ... seo短视频网页入口营销 ... ebay欧洲站网址 ... 国外免费源码共享网站 ... 苹果手机web3.0在哪下载 ... web3.0怎么赚钱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