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看时间

问题一:古代的人用什么看时间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见图)、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问题二:古代的人是用哪三种方法看时间?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0

问题三:古代人如何看时间 在古代,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根据昼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种计时的方法。
古代计时制度 中国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上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以日出、日入为作息的标准时间,就相当于把一天分为两部分,这是天然的不等时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对白昼各个不同时刻定有专门名称,例如旦、大采、大蚀、中日、昃、小蚀、小采、莫(暮)、夕等。后来,在夜间有五更五点剖狈īo即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并形成敲梆报时的习惯。等时法:西周时代,为了计量时间,根据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把一天分为十二个等长的时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来表示。另一种等时制是把一天均分为一百等分,即百刻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时法,其产生年代尚无定论,但关于百刻计时的资料,既有文字记载,也有出土文物印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指出“昼夜百刻”,东汉马融注解《尧典》时说:“古制刻漏昼长六十刻,夜短氖?泰r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这里所讲古制,当指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汉以后历代都将十二辰和百刻配合使用。但一百和十二不可通约,因此,各个朝代的配合方案常有改变。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古代守时工具 其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埃及水钟。
机械钟 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作水运浑象(见漏水转浑天仪),能显示恒星出没、中天等天象,与室外天象完全相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动的机械钟。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所制的水运浑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两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每辰自动击钟。这是张衡水运浑象的改良型机械钟。宋元佑年间,苏颂和韩公廉等共同创造水运仪象台。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灯漏。明代詹希元造五轮沙漏。这些机械钟具有完整的齿轮系、凸轮和擒纵机构。欧洲的机械钟开始于十四世纪,此后盛行了约四百年。
摆钟 1582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6~1657年,荷兰惠更斯把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1673年,惠更斯采用摆轮-油丝系统,造出一种便于携带的钟表。1735年,英国哈里森首次制造出航海钟,解决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航海定位问题。1896年,法国吉尧姆研制低膨胀系数的合金钢,造出精度极高的天文摆钟。如果把钟装入真空牟Aд帜讴o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恒温,即为天文摆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见天文时计)。
古代测时工具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

问题四:古代用什么记时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的计时法
我国古代,人们还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穿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问题五:古人是怎么看时间的?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

问题六:古代用什么计算时间 古代用于计算时间的工具:
1.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漏刻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3.沙漏
史料记载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浑天仪
浑天仪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5.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佑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

问题七:中国古代怎么看时间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珐制的圆盘组成。
漏壶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根据史书记载,周代时已有漏壶,到春秋时期,漏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初期的漏壶只有一只壶,人们在壶中装上一枝有刻度的木箭。当水从壶底的小孔漏出时,壶中水位下降,木箭会随之下沉,观测刻箭上的水位,便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问题八:古代用什么物品代替说时间 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用不了。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严格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

一时辰就是2个小时。 天色计时法 地支计时法 现代计时法 夜半 子时 23点--01点 鸡鸣 丑时 01点--03点 平旦 寅时 03点--05点 日出 卯时 05点--07点 食时 辰时 07点--09点 隅中 巳时 09点--11点 日中 午时 11点--13点 日i 未时 13点--15点 晡时 申时 15点--17点 日入 酉时 17点--19点 黄昏 戌时 19点--21点 人定 亥时 21点--23点
古人的其它计时工具有:
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问题九:古代看时间的叫什么 漏刻、日晷是古代的计时方法(工具)。
干支是古代的计时方式。
而打更是古代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打更的人则称为更夫。
以上,供参考。

问题十:古代的时间是怎样的?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 鍙や唬浜鐪嬫椂闂鐨勬柟娉
    绛旓細鍙や唬浜哄彲浠ョ敤鈥滃湱琛ㄢ濄佲滄椂杈扳濄佲滈閽熲濄佲滄矙婕忊濄佲滅伀璁℃椂鈥濄佲滅儧鍏夎鏃垛濈瓑鏂规硶鏉ョ湅鏃堕棿銆1銆佸湱琛ㄣ傚湱琛ㄧ洿绔嬩簬骞冲湴涓婃祴鏃ュ奖鐨勬爣鏉嗗拰鐭虫煴锛屽彨鍋氳〃锛涙鍗楁鍖楁柟鍚戝钩鏀剧殑娴嬪畾琛ㄥ奖闀垮害鐨勫埢鏉匡紝鍙仛鍦傚綋澶槼鐓х潃琛ㄧ殑鏃跺欙紝鍦笂鍑虹幇浜嗚〃鐨勫奖瀛愶紝鏍规嵁褰卞瓙鐨勬柟鍚戝拰闀垮害锛屽氨鑳借鍑烘椂闂淬2銆佹椂杈般傛妸...
  • 鍙や唬浜烘庝箞鐪嬫椂闂 鍙や汉鍒ゆ柇鏃堕棿濡欐嫑澶
    绛旓細1銆鏃ユ櫡銆傛棩鏅锋槸鍒╃敤澶槼鎶曞皠鐨勫奖瀛愮殑鏂瑰悜鏉ュ垽鏂椂闂寸殑锛屽畠搴曞骇閫氬父鍛堝渾褰紝澶栧洿涓鍦堝埢涓婃椂闂达紝骞跺湪鍦嗗績绔嬭捣涓鏍规瀛愩傚綋澶槼鐓у皠鍒版棩鏅蜂笂鏃讹紝鍦嗗績妫嶅瓙鐨勫奖瀛愬氨瀵瑰簲浜嗗簳搴х殑鏃堕棿銆2銆鍦〃銆鍦〃鍜屾棩鏅蜂竴鏍凤紝涔熸槸鍒╃敤澶槼鐨勫奖瀛鏉ョ湅鏃堕棿銆傚畠鏄珛璧蜂竴涓潌瀛愬湪鍦颁笂锛岄氳繃娴嬮噺鏉嗗瓙褰卞瓙鐨勯暱搴︽潵璁$畻鐩稿簲鐨勬椂闂淬
  • 鍙や唬浜洪兘娌℃湁琛,鎬庝箞鐪嬫椂闂鐨?
    绛旓細1銆琛ㄥ湱 寰堜箙寰堜箙浠ュ墠锛屼汉浠彂鐜板北鐭炽佹灄鏈ㄧ瓑鐗╁湪闃冲厜鐓ц涓嬩細鎶曞皠鍑哄奖瀛愶紝鏈夎仾鏄庝汉灏卞彂鐜帮紝杩欎簺褰卞瓙绔熺劧鏈夌潃涓瀹氱殑鍙樺寲瑙勫緥锛屽彲浠ョ敤鏉ヨ娴嬫椂闂达紝渚垮湪骞冲湴涓婄珛涓鏍圭珫鐩寸殑绔垮瓙鏉ヨ瀵熷奖瀛愮殑鍙樺寲锛岃繖鏍圭灏辫鍙仛鈥斺旇〃銆傚悗鏉ュ彂鐜版鍗堟椂鐨勮〃褰辨绘槸鎶曞悜姝e寳鏂瑰悜锛屽氨鐢ㄧ煶鏉垮仛鐨勫昂瀛愬钩閾哄湪鍦伴潰涓婏紝涓庣珛琛ㄥ瀭鐩...
  • 涓浗鍙や唬娴嬮噺鏃堕棿鐨勫伐鍏锋湁鍝簺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娴嬮噺鏃堕棿鐨勫伐鍏锋湁锛氬湱琛ㄣ佸埢婕忋佹矙婕忋佹按杩愭祽澶╀华銆佹按杩愪华璞″彴銆佸ぇ鏄庣伅婕忕瓑绛銆備竴銆佸湱琛 鍦〃鍙堢О锛鏃ユ櫡锛屾棩瑙勩傚湱琛ㄤ腑鐨勨滆〃鈥濇槸涓鏍瑰瀭鐩寸珛鍦ㄥ湴闈㈢殑鏍囩鎴栫煶鏌憋紱鈥滃湱鈥濇槸浠庤〃鐨勮窡鑴氫笂浠ユ按骞充綅缃几鍚戝寳鏂圭殑涓鏉$煶鏉裤傛瘡褰澶槼杞埌姝e崡鏂瑰悜鐨勬椂鍊欙紝琛ㄥ奖灏辫惤鍦ㄥ湱闈笂銆傞噺鍑鸿〃褰辩殑闀垮害锛屽氨鍙互...
  • 鍙や唬浜鐪嬫椂闂鐨勬柟娉
    绛旓細1.澶槼锛氬彜浠f棩鍑鸿屼綔锛屾棩钀借屾伅锛屽氨鏄氳繃鐪嬪ぉ涓婄殑澶槼鏉ュ垽鏂椂闂达紝澶槼鍦ㄥご椤朵笂灏辨槸涓崍锛屽お闃充笅灞变簡灏辨槸鍒版櫄涓婏紝杩欐牱鐨勬柟娉曞緢绮楃暐锛屼笉鐭ラ亾鍏蜂綋鐨勪竴浜涙椂闂淬2.鏃ユ櫡锛屽拰鎴戜滑鐜板湪鐨勯挓琛ㄥ緢鐩镐技锛屾槸鐢辨寚閽堝拰鍦嗙洏缁勬垚锛屼絾瀹冪殑鎸囬拡鏄摐鍒剁殑锛屽渾鐩樻槸鐭冲ご鍒朵綔鐨勩傛棩鏅锋槸鍒╃敤澶槼鐓у皠褰卞瓙鐨勯暱鐭拰鏂瑰悜鏉ュ垽鏂...
  • 鍙や唬浜烘庝箞鐪嬫椂闂?
    绛旓細闄や簡娴嬪奖绔匡紝閾鍦〃涔熸槸甯歌鐨勫彜浠h娴嬪ぉ璞$殑浠櫒銆傚湪鍗椾含鐨勭传閲戝北澶╂枃鍙板拰鍖椾含鐨勫彜澶╂枃鍙帮紝澶у閮借兘澶熺湅鍒伴摐鍦〃銆傛槑鏈濈殑閮畧鏁缓浜嗗叓灏洪珮琛紝灏辨槸涓轰簡鑾峰緱鏇寸簿纭殑褰遍暱锛屽熷姪杩欑鏇撮暱銆佹洿澶х殑鍦〃锛屽綋鏃跺凡缁忓彲浠ユ妸褰遍暱娴嬮噺鍋氬緱闈炲父绮剧‘銆2銆佹椂闂村叿璞¤浆鍖 闄や簡鐢ㄥ奖闀挎潵鍒ゆ柇鏃堕棿涔嬪锛屽彜浜鸿繕浼氭兂鍚勭鍚勬牱...
  • 鍙や唬鐢ㄤ粈涔堢湅鏃堕棿
    绛旓細闂涓:鍙や唬鐨勪汉鐢ㄤ粈涔堢湅鏃堕棿 鍦ㄥ巻鍙茶繘绋嬩腑,鎴戜滑鐨勭鍏堝湪涓嶅悓鐨勬椂鏈熷彂鏄庡拰鍒堕犱簡鍚勭閫傚簲褰撴椂绀句細缁忔祹鍙戝睍鍜屼汉浠敓娲婚渶姹傜殑璁℃椂鍣ㄣ傚叾涓富瑕佹湁鍦〃銆佹棩鏅銆佹紡鍒(瑙佸浘)銆佹満姊拌鏃跺櫒绛夈 鍦〃 鍦〃鏄垜鍥芥渶鍙よ佺殑涓绉嶈鏃跺櫒,鍙や唬鍏哥睄銆婂懆绀笺嬩腑灏辨湁鍏充簬浣跨敤鍦熷湱鐨勮杞,鍙鍦〃鐨勫巻鍙茬浉褰撲箙杩溿傚湱琛ㄦ槸鍒╃敤澶槼灏勫奖鐨...
  • 鍙や唬浜烘庝箞鐪嬫椂闂
    绛旓細鏃ユ櫡鈥濆拰鈥滄紡鈥濇潵鐭ラ亾鏃堕棿銆1銆佹棩鏅锋槸浠澶槼褰卞瓙绉诲姩锛屽搴斾簬鏅烽潰涓婄殑鍒诲害鏉ヨ鏃躲傛棩鏅风殑涓昏閮ㄤ欢鏄敱涓鏍规櫡閽堝拰鍒绘湁鍒荤嚎鐨勬櫡闈㈢粍鎴愶紝闅忕潃澶槼鍦ㄥぉ绌鸿繍琛岋紝鏅烽拡鐨勬姇褰卞儚閽熻〃鐨勬寚閽堜竴鏍峰湪鏅烽潰涓婄Щ鍔紝灏卞彲浠ユ寚绀烘椂杈般2銆佹紡鏄互婊存按涓鸿鏃讹紝鐢卞洓鍙洓姘寸殑閾滃6缁勫悎锛屼粠涓婅屼笅浜掔浉杩斁銆備笂涓夊彧搴曚笅鏈...
  • 1.娴嬮噺鏃堕棿鐨勫伐鍏锋槸( )鍜( )銆2.鍙や唬浜轰滑鏄埄鐢( )鏉ユ祴鏃堕棿銆
    绛旓細鏄垜鍥藉彜浠e埄鐢ㄦ棩褰辨祴寰楁椂鍒荤殑鍙堜竴绉嶈鏃朵华鍣ㄣ傞氬父鐢遍摐鍒剁殑鎸囬拡鍜岀煶鍒剁殑鍦嗙洏缁勬垚銆傞摐鍒剁殑鎸囬拡鍙仛鈥滄櫡閽堚濓紝 鐭冲埗鐨勫渾鐩樺彨鍋氣滄櫡闈⑩濄備娇鐢ㄦ椂锛岃瀵熸棩褰辨姇鍦ㄧ洏涓婄殑浣嶇疆锛屽氨鑳藉垎杈ㄥ嚭涓嶅悓鐨勬椂闂淬鏃ユ櫡鐨勮鏃剁簿搴﹁兘鍑嗙‘鍒板埢锛15鍒嗛挓锛夈傛紡澹讹紙婕忓埢锛夊嵆鐢ㄤ竴涓湪澹跺簳鎴栭潬杩戝簳閮ㄥ嚳鏈夊皬瀛旂殑鐩涙按宸ュ叿锛...
  • 鍙や唬浜烘庝箞娴鏃堕棿
    绛旓細2銆佹湀鏅 鏄笌鏃ユ櫡鐩镐技锛岀敤鏉ユ寚绀烘椂闂寸殑宸ュ叿銆傛渶鍩烘湰鐨勬湀鏅锋槸涓庢棩鏅风浉鍚岀殑锛屼絾鍙湁鍦ㄦ弧鏈堢殑澶滄櫄鎵嶈兘姝g‘鐨勬樉绀烘椂闂淬傝屽洜涓烘湀鍑烘椂闂村钩鍧囨瘡澶╁欢杩48鍒嗛挓锛屽洜姝ゅ亣璁炬湁瓒冲鐨勬湀鍏夎兘璇诲嚭鏃堕棿锛屾弧鏈堜箣鍚庢寚绀虹殑鏃堕棿姣忓ぉ骞冲潎浼氬揩48鍒嗛挓銆傚洜姝わ紝鍦ㄦ弧鏈堝墠鎴栧悗涓涓槦鏈燂紝鏈堟櫡鎸囩ず鐨勬椂闂翠細涓庡疄闄呯殑鐩稿樊5灏忔椂鍙36鍒嗛挓銆
  • 扩展阅读:古代时间长短的叫法 ... 时间古代年时间叫法 ... 古代平民怎么看时间 ... 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 ... 古代24个时间的叫法 ... 古代时间的叫法对照表 ... 古代晚上怎么看时辰 ... 24小时的古代时刻表 ... 古代人靠什么知道时间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