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堂教学与教师核心素养”教师培训会心得

        2018年12月24日,我有幸参加2018年北流市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会,会上主要由来自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级教师张广录给我们做讲座培训。从张老师的培训讲座可知,张老师是一位实至名归的教师培训专家。

        会上,张老师主要从五个方面给我们分析和指明成长之路。第一,职业定位。佐藤学说教师必须兼备“工匠性”和“专家性”。张老师则强调了老师要有“匠人气质”、“匠人精神”。第二,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张老师强调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是和学生相互成长、相互成就的过程。第三,转型期教师的成长,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第四,成长的能量库,读书。读书的方式有两种:休闲式读书,挖矿式读书。这里强调了深度阅读的重要性。第五,成长的战场,课堂。下面我从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和成长的能量库——读书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

        我在特岗语文教师的路上行走了三年多,途中有困难有困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语文老师是个搬运工”,这句话仿佛说的就是我自己。每每拿到课文,只能照搬教参、教案,或者别人的课件去上课,极其缺少自己的思考,自己也无从思考,无从入手,根本不知道语文课该教什么,每一堂课该关注什么。渐渐地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在会上,张老师提出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他说,语文不是研究语言的,那是语言学家干的事,语文是研究语言运用的,是教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是的,这正是新课标里对语文的定位:语文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便是语文课该做的事。那么,语言背后是什么?是语言的思维模式,语文课的教学要实现这几步: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欣赏能力,文化内涵。其中,语言的学习是基础,思维和欣赏是桥梁,文化内涵是目标。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我开始尝试通过自学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试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开始阅读一些名师的著作,如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钱梦龙的《经典课例品读》,叶嘉莹的《诗词十七讲》等,还有教学杂志《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等。阅读专著的过程是艰苦的,读到能理解之处,心里大喜,读到晦涩不懂之处,常常失落想放弃,因而总是读读停停,精神来了便写写读书笔记,坚持了几天,累了又懒惰几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尤其是精力的付出。本已是下班时间,休息时间,自己依然撑着一个疲惫的躯体在继续学习,很辛苦,但很充实。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不辞辛苦,朝着目标前进吧。

        成长的能量库——读书。

        培训会上,张老师指出读书的两种方式:休闲式读书和挖矿式读书。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都是休闲式读书,而在研究上,专业成长的路上更需要的是挖矿式读书,即深度阅读。回想自己多年来的阅读不就是休闲式读书吗?其他的小说、社科类的、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倒读了一些,但是在专业成长上的阅读比较少,深度阅读常常坚持不下来。成长是一个付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应该构建自己的能量库和材料库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是知识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语文老师。既然我开始了语文教学探索之路,那我就应该坚持不懈,把手上的专业书籍好好读,深读。会上,张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例一,《阿Q正传》里小尼姑骂阿Q“断子绝孙的阿Q”,为什么这样骂?表面看是人物的对话语言,其背后隐藏着作品内在的情节必然性。这里告知了我们读书还要从后往前读的重要性。例二,小学语文“外貌描写”案例,这个案例很精彩,完全实现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从这两个例子,我似乎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两个半小时的培训会,虽说没有醍醐灌顶,但却有些东西如新鲜的血液般注入了我的脑子里、思想里。身为语文老师,不能得过且过,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趁着年轻要有奋斗力。

  • 鍚鈥璇惧爞鏁欏涓庢暀甯堟牳蹇冪礌鍏鈥濇暀甯堝煿璁細蹇冨緱
    绛旓細鏇鍚杩囪繖涔堜竴鍙ヨ瘽鈥滆鏂鑰佸笀鏄釜鎼繍宸モ濓紝杩欏彞璇濅豢浣涜鐨勫氨鏄垜鑷繁銆傛瘡姣忔嬁鍒拌鏂囷紝鍙兘鐓ф惉鏁欏弬銆佹暀妗堬紝鎴栬呭埆浜虹殑璇句欢鍘涓婅锛屾瀬鍏剁己灏戣嚜宸辩殑鎬濊冿紝鑷繁涔熸棤浠庢濊冿紝鏃犱粠鍏ユ墜锛屾牴鏈笉鐭ラ亾璇枃璇捐鏁浠涔堬紝姣忎竴鍫傝璇ュ叧娉ㄤ粈涔堛傛笎娓愬湴鎴戞剰璇嗗埌浜嗚嚜宸辩殑鍗辨満銆傚湪浼氫笂锛屽紶鑰佸笀鎻愬嚭浜嗗悇瀛︾鐨鏍稿績绱犲吇锛...
  • 扩展阅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 ... 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 浅谈双减下的有效课堂 ... 教师必备十大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 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方案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 ...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