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有哪些

\u9187\u94a0\u7684\u5316\u5b66\u6027\u8d28

\u9187\u94a0\u662f\u5f3a\u78b1\uff0c\u81ea\u7136\u53ef\u4ee5\u7ed3\u5408\u6c22\u539f\u5b50\uff0c\u5931\u53bb\u6c22\u539f\u5b50\uff0c\u5c11\u4e86\u4e00\u4e2a\u6b63\u7535\u81ea\u7136\u5e26\u8d1f\u7535\u3002\u6bd4\u5982CH3CHO\uff0c\u9187\u94a0\u8bfe\u593a\u53d6CH3\u4e0a\u7684\u6c22\u539f\u5b50\uff0c\u8fd9\u6837\u5c31\u5f62\u6210\u4e86¯CH2CHO\u3002

\u7269\u7406\u6027\u8d28/\u9187
\u4f4e\u7ea7\u7684\u4e00\u5143\u9971\u548c\u9187\u4e3a\u65e0\u8272\u4e2d\u6027\u6db2\u4f53\uff0c\u5177\u6709\u7279\u6b8a\u7684\u6c14\u5473\u548c\u8f9b\u8fa3\u5473\u9053\u3002\u6c34\u4e0e\u9187\u5747\u5177\u6709\u7f9f\u57fa\uff0c\u5f7c\u6b64\u53ef\u4ee5\u5f62\u6210\u6c22\u952e\uff0c\u6839\u636e\u76f8\u4f3c\u76f8\u6eb6\u7684\u539f\u5219\uff0c\u7532\u9187\u3001\u4e59\u9187\u548c\u4e19\u9187\u53ef\u4e0e\u6c34\u4ee5\u4efb\u610f\u6bd4\u4f8b\u6df7\u6eb6\uff0c4\uff5e11\u4e2a\u78b3\u7684\u9187\u4e3a\u6cb9\u72b6\u6db2\u4f53\uff0c\u4ec5\u53ef\u90e8\u5206\u5730\u6eb6\u4e8e\u6c34\uff1b\u9ad8\u7ea7\u9187\u4e3a\u65e0\u81ed\u3001\u65e0\u5473\u7684\u56fa\u4f53\uff0c\u4e0d\u6eb6\u4e8e\u6c34\u3002\u968f\u7740\u76f8\u5bf9\u5206\u5b50\u8d28\u91cf\u7684\u589e\u5927\uff0c\u70f7\u57fa\u5bf9\u6574\u4e2a\u5206\u5b50\u7684\u5f71\u54cd\u4e5f\u8d8a\u6765\u8d8a\u5927\uff0c\u4ece\u800c\u4f7f\u9ad8\u7ea7\u9187\u7684\u7269\u7406\u6027\u8d28\u4e0e\u70f7\u70c3\u8fd1\u4f3c\u3002\u4e00\u5143\u9971\u548c\u9187\u7684\u5bc6\u5ea6\u867d\u6bd4\u76f8\u5e94\u7684\u70f7\u70c3\u5927\uff0c\u4f46\u4ecd\u6bd4\u6c34\u8f7b\u3002\u9187\u7684\u6cb8\u70b9\u968f\u76f8\u5bf9\u5206\u5b50\u8d28\u91cf\u7684\u589e\u5927\u800c\u5347\u9ad8\uff0c\u5728\u540c\u7cfb\u5217\u4e2d\uff0c\u5c11\u4e8e10\u4e2a\u78b3\u539f\u5b50\u7684\u76f8\u90bb\u4e24\u4e2a\u9187\u7684\u6cb8\u70b9\u5dee\u4e3a18\uff5e20\u2103\uff0c\u9ad8\u4e8e10\u4e2a\u78b3\u539f\u5b50\u8005\uff0c\u6cb8\u70b9\u5dee\u8f83\u5c0f\u3002\u652f\u94fe\u9187\u7684\u6cb8\u70b9\u603b\u6bd4\u76f8\u540c\u78b3\u539f\u5b50\u6570\u7684\u76f4\u94fe\u9187\u4f4e
\u5316\u5b66\u6027\u8d28
\u9187\u7684\u9178\u6027\u548c\u78b1\u6027
\u9187\u7f9f\u57fa\u7684\u6c27\u4e0a\u6709\u4e24\u5bf9\u5b64\u5bf9\u7535\u5b50\uff0c\u6c27\u80fd\u5229\u7528\u5b64\u5bf9\u7535\u5b50\u4e0e\u8d28\u5b50\u7ed3\u5408\u3002\u6240\u4ee5\u9187\u5177\u6709\u78b1\u6027\u3002\u5728\u9187\u7f9f\u57fa\u4e2d\uff0c\u7531\u4e8e\u6c27\u7684\u7535\u8d1f\u6027\u5927\u4e8e\u6c22\u7684\u7535\u8d1f\u6027\uff0c\u56e0\u6b64\u6c27\u548c\u6c22\u5171\u7528\u7684\u7535\u5b50\u5bf9\u504f\u5411\u4e8e\u6c27\uff0c\u6c22\u8868\u73b0\u51fa\u4e00\u5b9a\u7684\u6d3b\u6027\uff0c\u6240\u4ee5\u9187\u4e5f\u5177\u6709\u9178\u6027\u3002\u9187\u7684\u9178\u6027\u548c\u78b1\u6027\u4e0e\u548c\u6c27\u76f8\u8fde\u7684\u70c3\u57fa\u7684\u7535\u5b50\u6548\u5e94\u76f8\u5173\uff0c\u70c3\u57fa\u7684\u5438\u7535\u5b50\u80fd\u529b\u8d8a\u5f3a\uff0c\u9187\u7684\u78b1\u6027\u8d8a\u5f31\uff0c\u9178\u6027\u8d8a\u5f3a\u3002\u76f8\u53cd\uff0c\u70c3\u57fa\u7684\u7ed9\u7535\u5b50\u80fd\u529b\u8d8a\u5f3a\uff0c\u9187\u7684\u78b1\u6027\u8d8a\u5f3a\uff0c\u9178\u6027\u8d8a\u5f31\u3002\u70c3\u57fa\u7684\u7a7a\u95f4\u4f4d\u963b\u5bf9\u9187\u7684\u9178\u78b1\u6027\u4e5f\u6709\u5f71\u54cd\uff0c\u56e0\u6b64\u5206\u6790\u70c3\u57fa\u7684\u7535\u5b50\u6548\u5e94\u548c\u7a7a\u95f4\u4f4d\u963b\u5f71\u54cd\u662f\u5341\u5206\u91cd\u8981\u7684\u3002

一、醇羟基中氢的反应
  醇的反应
  在醇分子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强,故与氧原子相连的键有极性:
但碳氧键的可极化性并不强,所以,在水溶液中不能形成碳正离子和羟基负离子。可是由于碳、氧、氢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在反应中有碳氧键和氢氧键断裂的两种可能。可以把醇看成是烷基化的水,即水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烷基取代了的产物。因此可以设想它应该有与水相似的性质。例如,水可以离解出氢离子(氢离子浓度为1×10-7 mol�6�1L-1),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醇与金属钠反应也可发生氢氧键的断裂,放出氢气,并生成与氢氧化钠类似的产物,称为醇化钠或醇钠:但该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慢,说明醇是比水弱的酸。碳的电负性比氧弱,碳氧键电子偏向氧,因此烷基是给电子基团,与水相比,羟基中的氢难以电离(氢离子浓度为1×10-9 mol�6�1L-1),即烷氧负离子的碱性比羟基负离子强,所以,醇钠加入水中,全部水解,马上得回醇和氢氧化钠:因为强碱与“酸”相遇,“酸”把质子给予强碱。虽然如此,在工业上制甲醇钠或乙醇钠还是用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想法把水除去,使平衡有利于醇钠一方。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形成共沸混合物,如苯、乙醇、水可形成共沸混合物,将水带走转移平衡。所谓共沸混合物,如几种沸点不同而又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它们在蒸馏过程不能一一分开,而是得到具有最低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低)或最高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高)的馏出物,这些馏出物组成与溶液组成相同,沸点也一直恒定,直到蒸完,冷凝后的液体,称为共沸混合物。如乙醇-苯-水组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4.9℃(乙醇18.5%,苯74%,水7.5%),苯-乙醇组成二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8.3℃(乙醇32.4%,苯67.6%)。如乙醇中含有少量的水,由于乙醇-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78℃(乙醇95.57%,水4.43%),不能通过蒸馏方法除去,可计算加入比形成乙醇-苯-水三元共沸混合物稍过量的苯,将水除去,过量苯与乙醇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除去,剩下为无水乙醇。醇钠的醇溶液,可通过上述去水方法得到。醇钠及其类似物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试剂,并常作为碱使用。根据在气相下研究一系列醇的酸性次序是:(CH3)3CCH2OH>(CH)3COH>(CH3)2CHOH>CH3CH2OH>CH3OH>H2O说明烷基是吸电子基团,但在液相中测定醇的酸性次序正好相反,CH3OH>RCH2OH>R2CHOH>R3COH这解释为醇在气态,分子处于隔离状态,烷基吸电子是反映了分子内在的本质;但在液相中有溶剂化作用,R3CO-由于R3C体积大,溶剂化作用小,而RCH2O-体积小,溶剂化作用大。RCH2O-溶剂化作用大、稳定,因此RCH2OH中的质子易于离解,酸性大;R3CO-溶剂化作用小,不如RCH2O-稳定,因此R3COH中质子不易离解,酸性校一般pKa值是在液相测定的,根据各类醇酸性的大小顺序,因此认为烷基是给电子的。各类醇的其轭酸在水中酸性的强弱,也由它们的共轭酸在水中的稳定性来决定,共轭酸的空间位阻小,与水形成氢键而溶剂化的程度愈大,这个共轭酸就稳定,质子不易离去,酸性就较低。如空间位阻大,溶剂化作用小,质子易离去,酸性强。习题9-6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由大到小排列成序:CH3CH2C≡CH,CH3CH2CH2CH3
习题9-7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二、碳氧键断裂——羟基被置换
  1.与氢卤酸反应氢卤酸与醇反应生成卤代烷,反应中醇羟基被卤离子取代:ROH+HX→RX+H2O
  醇羟基不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需要酸的帮助,使羟基质子化后以水的形式易于离去。由于卤离子的亲核能力I->Br ->Cl-,故氢卤酸的反应性HI>HBr>HCl。各种醇的反应性3°>2°>1°。举例如下:CH3(CH2)3OH+HI(57% )→CH3(CH2)3I+H2O 氢碘酸是强酸,一级醇很易与它反应;氢溴酸的酸性较氢碘酸弱,因此需硫酸增强酸性;也可用溴化钠和硫酸代替氢溴酸,这是从一级醇制卤代烷的最常用的方法;浓盐酸的酸性更弱一些,需用氯化锌与其混合使用,称卢卡斯(Lucas)试剂,氯化锌是强的路易斯酸,其作用与质子酸类似。三级醇易反应,只需浓盐酸在室温振荡即可反应,氢溴酸在低温也能与三级醇进行反应。如用氯化氢、溴化氢气体在0℃通过三级醇,反应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这是制三级卤代烷的常用方法,除非极敏感的化合物,一般可避免发生重排。氢卤酸与大多数一级醇按SN2机制进行反应:
氢卤酸与大多数二级、三级醇按SN1机制进行反应:习题9-8请提出一个用HCl-ZnCl2与一级醇(SN2)、三级醇(SN1)的反应机制。如果按SN1机制反应,就有重排产物产生,如2-戊醇与溴氢酸反应有86%2-溴戊烷与14%3-溴戊烷;异丁醇在氢溴酸与硫酸中加热反应,有80%异丁基溴与20%三级丁基溴,新戊醇由于β位位阻太大,得到的是重排产物2-甲基-2-溴丁烷。邻基参与效应
  当有光活性的赤型的β-溴代醇(i)用浓氢溴酸处理,得内消旋的二溴化物(ii),如有光活性的苏型的β-溴代醇(iii)用浓氢溴酸处理,得外消旋体二溴化物(iv)、(v):
  当(iii)形成(iv)时,两个手性碳构型均不变,当(iii)形成(v)时,两个手性碳构型均发生转化。这是因为β位的溴参与醇羟基的反应,这种相邻基团在排除离去基团时所作的帮助,称为邻基参与效应。当分子内要形成一个缺电子的碳正离子(除碳外,还可包括氧与氮)时,相邻基团作为一个内部的亲核试剂向这个反应中心的碳进攻,帮助离去基团离去,这样形成了中间体环正离子,然后外部的亲核试剂进攻,形成产物,相邻基团可以通过环正离子迁移到离去基团的碳上,这时两个手性碳的构型均转化,如相邻基团仍回到原来位置,两个手性碳的构型均不变:
邻基参与效应,可以从上述的立体化学表现出来,也可以从反应速率(特别快)表现出来,因为相邻基团的空间位置合适,而且是分子内的反应,因此容易发生反应,比分子间的反应快。习题9-9请说明有光活性的赤-3-溴-2-丁醇和氢溴酸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习题9-10完成下列反应:CH3CH2CH=CHCH2Br混合物,请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习题 9-12预测下列二组醇与氢溴酸进行SN1反应的相对速率:习题9-13 2-环丁基-2-丙醇与HCl反应得1,1-二甲基-2-氯环戊烷;而2-环丙基-2-丙醇与HCl反应得2-环丙基-2-氯丙烷而不是1,1-二甲基-2-氯环丁烷,请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2.与卤化磷反应:醇与卤化磷反应生成卤代烷
3CH3CH2OH+PBr3→3CH3CH2Br+H3PO3
  反应过程如下:
CH3CH2OH+PBr3→CH3CH2OPBr2+HBr醇羟基是一个不好的离去基团,与三溴化磷作用形成CH3CH2OPBr2,Br-进攻烷基的碳原子-OPBr2作为离去基团离去。-OPBr2中还有两个溴原子,可继续与醇发生反应。碘代烷可由三碘化磷与醇制备,但通常三碘化磷是用红磷与碘代替,将醇、红磷和碘放在一起加热,先生成三碘化磷,再与醇进行反应:
 氯代烷常用五氯化磷与醇反应制备:
CH3CH2OH+PCl5→CH3CH2Cl+HCl+POCl3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三溴化磷与一级醇、β位有支链的一级醇、二级醇生成相应溴代烷,在用二级醇及有些易发生重排反应的一级醇时温度需低于0℃,以避免重排。红磷与碘常用于一级醇制相应碘代烷。习题9-14请写明下列醇转化为相应卤代烷的试剂及反应条件:
3.与亚硫酰氯反应若用亚硫酰氯和醇反应,可直接得到氯代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两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这些气体都离开了反应体系,这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该反应不仅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而且不生成其它副产物。一般用过量的亚硫酰氯并保持微沸,是一个很好的制氯代烷的方法:亚硫酰氯bp79℃反应机制如下: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先生成氯代亚硫酸酯,然后分解为紧密离子对,Cl-作为离去基因(-OSOCl)中的一部分,向碳正离子正面进攻,即“内返”,得到构型保持的产物氯代烷。在低温时,可以分离出该中间产物氯代亚硫酸酯,经加热分解成氯代烷和二氧化硫。这说明上述反应机制与实际相符,而且取代犹如在分子内进行的,所以叫它分子内取代,以SNi表示(SubstitutionNucleophilic internal),不过这种取代较少。经过反应,原羟基所在的碳原子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构型,只是氯原子占据了羟基所在的位置。但在醇和亚硫酰氯的混合液中加入弱亲核试剂吡啶,即会发生构型的转化,因为中间产物氯代亚硫酸酯以及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均可和吡啶反应分别生成下列产物:
  上述二产物都含有“自由”的氯负离子,它可从碳氧键的背面向碳原子进攻,从而使该碳原子的构型发生转化:
  三级胺(R3N)和吡啶一样可对此反应起催化作用,因为有利于氯离子的形成:
亚硫酰氯和吡啶,常用于一级醇,β位有侧链的一级醇、二级醇制相应的氯代烷,此试剂有很多优点,因此是常用的方法。亚硫酰溴因不稳定而很难得,故不用它制溴代烷。习题9-15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
三、氢氧键断裂与酯的形式
醇与含氧无机酸或有机酸及它们的酰氯和酸酐反应,都生成酯,酯相当于醇和酸的两种分子间失去一分子水,并相互结合成为一个分子,如下式所示:  在上列反应过程中,是醇分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酸或其衍生物的带正电荷部分,而后醇分子的氢氧键断裂,例如:
  对甲苯磺酰氯(TsCl)是由对甲苯磺酸(TsOH)与五氯化磷或亚硫酰氯作用制得:
  醇羟基必须在酸或路易斯酸催化下才可进行取代反应,而苯磺酸酯中酸根部分是很好的离去基团,因此这类酯比醇容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如:
这样将一级或二级醇通过形成磺酸酯再转为卤代烷,纯度很好。上述反应醇羟基所连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磺化一步构型不变,与卤离子反应一步构型转化,二步最终得到构型转化的产物。1-丁醇-1-d中由于H与D的差别很小,所以光活性的差别也很小,只有[α]D=0.5°。  习题9-16由苯、甲苯以及必要的有机及无机试剂合成:的甲醇溶液)制成对甲苯磺酸二级丁酯,然后用碱水解,得(S)-(+)-2-化学过程,并加以解释。
四、醇的氧化  一级醇及二级醇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可以被氧化成醛、酮或酸;三级醇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不易被氧化,如在酸性条件下,易脱水成烯,然后碳碳键氧化断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  1.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氧化  醇不为冷、稀、中性的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所氧化,一级醇、二级醇在比较强烈的条件下(如加热)可被氧化。一级醇生成羧酸钾盐,溶于水,并有二氧化锰沉淀析出,中和后可得羧酸:
  二级醇可氧化为酮:
  在二级醇用高锰酸钾氧化为酮时,易进一步氧化使碳碳键断裂,故很少用于合成酮。  三级醇在中性、碱性条件下不易为高锰酸钾氧化,在酸性条件下,则能脱水成烯,再发生碳碳键断裂,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如:
  高锰酸钾与硫酸锰在碱性条件下可制得二氧化锰,新制的二氧化锰可将β碳上为不饱和键的一级醇、二级醇氧化为相应的醛和酮,不饱和键可不受影响:
2KMnO4+3MnSO4+4NaOH→5MnO2↓+K2SO4+2Na2SO4+2H2O
CH2=CHCH2OH→CH2=CHCHO
丙烯醛
HOCH2CH2CH=CHCH2OH→HOCH2CH2CH=CHCHO
  2.用铬酸氧化
  可作为氧化剂的铬酸形式有:Na2Cr2O7与40%~50%硫酸混合液、CrO3的冰醋酸溶液、CrO3与吡啶的络合物等  一级醇常用Na2Cr2O7与40%~50%硫酸混合液氧化,先得醛,醛进一步氧化为酸,如:
  如控制合适的氧化条件,在氧化成醛后立即从反应体系中蒸出,可避免进一步被氧化为酸,反应需在低于醇的沸点,高于醛的沸点温度下进行,如:
  将丙醇滴加到温度为~75℃的Na2Cr2O7,H2SO4,H2O的溶液中,一旦生成丙醛,就被蒸馏出来。这种反应产率不高,因为总有一部分醛氧化为酸。醛的沸点低于100℃才能用此法,因此此法用途是非常有限的。  二级醇常用上述几种铬酸氧化剂氧化,酮在此条件下比较稳定。因此是比较有用的方法。
  用铬酐(CrO3)与吡啶形成的铬酐-双吡啶络合物是吸潮性红色结晶,称沙瑞特(Sarrett,L.H.)试剂,可使一级醇氧化为醛,二级醇氧化为酮,产率很高,因为吡啶是碱性的,对在酸中不稳定的醇是一种很好的氧化剂,反应一般在二氯甲烷中于25℃左右进行。如:
  分子中有双键、叁键,氧化时不受影响。  不饱和的二级醇也可用琼斯(Jones)试剂氧化成相应的酮而双键不受影响,该试剂是把铬酐溶于稀硫酸中,然后滴加到要被氧化的醇的丙酮溶液中,反应在15~20℃进行,可得较高产率的酮,如:
  醇与铬酸的反应机制,认为如下所示:
  上述的水作为碱。也可以不是外来的碱,而是通过环状机制,把一个H+传给氧的:
其余的醇也被氧化:R2CHOH+Cr(IV)→R2COH+Cr(III)
R2COH+Cr(VI)→R2C=O+Cr(V)
  最终将 Cr(VI)还原为 Cr(III)。  如用过量铬酸并反应条件强烈,双键也被氧化成酮或酸。  3.用硝酸氧化  一级醇能在稀硝酸中氧化为酸。二级醇、三级醇需在较浓的硝酸中氧化,同时碳碳键断裂,成为小分子的酸。环醇氧化,碳碳键断裂成为二元酸:
  4.欧芬脑尔(Oppenauer,R.V)氧化法  另一种有选择性的氧化醇的方法叫做欧芬脑尔氧化法,即在碱如三级丁醇铝或异丙醇铝的存在下,二级醇和丙酮(或甲乙酮、环己酮)一起反应(有时需加入苯或甲苯做溶剂),醇把两个氢原子转移给丙酮,醇变成酮,丙酮被还原成异丙醇。该反应的特点是,只在醇和酮之间发生氢原子的转移,而不涉及分子的其它部分。所以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其它对酸不稳定的基团时,利用此法较为适宜。因此该法也是由一个不饱和二级醇制备不饱和酮的有效方法。  
醇铝可用下法制备:
  反应举例如下:
  该反应是通过一个环状中间体进行的。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故也可由酮制醇(参看10.16,4)。为使上一反应向生成酮的方向进行,需加入大量的丙酮。使(i)尽可能与丙酮络合,将丙酮还原为异丙醇;而其逆反应则需加大量异丙醇,同时把产生的丙酮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使用上述氧化法一级醇虽也可氧化成相应的醛,但效果并不太好,因在碱存在下,生成的醛常易进行羟醛缩合反应。  5.用费兹纳-莫发特试剂氧化  一级醇在近来发现的费兹纳(Pfitzner,K.E.)及莫发特(Moffatt,J.G.)试剂的作用下,可以得到产率非常高的醛。这个试剂是二甲亚砜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英文名叫dicyclohexyl carbodiimide,简称为DC是二
取代脲的失水产物: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失水剂。如对硝基苯甲醇,用这个试剂在磷酸作用下,得到92%产率的对硝基苯甲醛:
  反应过程如下:
在这个反应中,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接受一分子水,变为脲的衍生物,而二甲亚砜变为二甲硫醚。  这个氧化剂也可用于氧化二级醇。  在进行氧化反应时,必须注意许多有机物与强氧化剂接触时,会发生强烈的爆炸,因此在使用高锰酸钾、高氯酸以及类似氧化剂进行反应时,一定要在溶剂中进行,因为溶剂可使放出的大量热消散,减缓反应速率。
五、醇的脱氢
  一级醇、二级醇可以在脱氢试剂的作用下,失去氢形成羰基化合物,醇的脱氢一般用于工业生产,常用铜或铜铬氧化物等作脱氢剂,在300℃下使醇蒸气通过催化剂即可生成醛或酮。  此外Pd等也可作脱氢试剂
醇除以上所讨论的各种反应外,也像水一样,和干燥剂如氯化钙可形成结晶醇。例如甲醇和乙醇与氯化钙作用,分别形成CaCl2�6�14CH3OH和CaCl2�6�16C2H5OH。因此乙醇溶液不能用氯化钙干燥。  
</B>

  • 閱囩殑鍖栧鎬ц川
    绛旓細閱囩殑鍖栧鎬ц川鏈夐吀鎬с佹憾瑙fс佸弽搴旀с佹哀鍖栧拰杩樺師銆侀啔鍖栧弽搴斻佽劚姘村弽搴銆1銆侀吀鎬 閱囩殑閰告ф瘮姘村急锛屽畠涓庣⒈閲戝睘鐨勫弽搴旈熷害姣旀按鎱紱鍏跺叡杞⒈鐑锋哀鍩猴紙RO鈥曪級鐨纰辨姣擮H鈥曞己銆傜敱浜嶰-H閿腑姘㈠師瀛愬甫姝g數锛岄唶鏈夐吀鎬э紝鍙笌娲绘臣閲戝睘鍙嶅簲锛汣-O閿腑姘у師瀛愬甫璐熺數锛岄唶鏈夌⒈鎬э紝鍙笌鏃犳満閰稿弽搴斻2銆佹憾瑙f 浣...
  • 閱囩殑鍖栧鎬ц川
    绛旓細閱囩殑鍖栧鎬ц川鏄細1銆侀吀鎬э紱2銆佽繕鍘熸э紱3銆侀叝鍖栧弽搴旓紱4銆佷笌姘㈠崵閰稿弽搴銆傞唶锛屾湁鏈哄寲鍚堢墿鐨勪竴澶х被锛屾槸鑴傝偑鐑冦佽剛鐜儍鎴栬姵棣欑儍渚ч摼涓殑姘㈠師瀛愯缇熷熀鍙栦唬鑰屾垚鐨勫寲鍚堢墿銆備竴鑸墍鎸囩殑閱囷紝缇熷熀鏄笌涓涓ケ鍜岀殑sp3鏉傚寲鐨勭⒊鍘熷瓙鐩歌繛銆傞吀鎬э紙涓嶈兘绉颁箣涓洪吀锛屼笉鑳戒娇閰哥⒈鎸囩ず鍓傚彉鑹诧紝涔熶笉涓庣⒈鍙嶅簲锛屼篃鍙鍏朵笉...
  • 閱囩殑鍖栧鎬ц川
    绛旓細鍥涖侀唶鐨勬哀鍖栦竴绾ч唶鍙婁簩绾ч唶鐨勯唶缇熷熀鐩歌繛鐨勭⒊鍘熷瓙涓婃湁姘紝鍙互琚哀鍖栨垚閱涖侀叜鎴栭吀锛涗笁绾ч唶鐨勯唶缇熷熀鐩歌繛鐨勭⒊鍘熷瓙涓婃病鏈夋阿锛屼笉鏄撹姘у寲锛屽鍦閰告鏉′欢涓嬶紝鏄撹劚姘存垚鐑紝鐒跺悗纰崇⒊閿哀鍖栨柇瑁傦紝褰㈡垚灏忓垎瀛愬寲鍚堢墿銆1锛庣敤楂橀敯閰搁捑鎴栦簩姘у寲閿版哀鍖栭唶涓嶄负鍐枫佺█銆佷腑鎬х殑楂橀敯閰搁捑鐨勬按婧舵恫鎵姘у寲锛屼竴绾ч唶銆佷簩...
  • 閱囩殑鍖栧鎬ц川鍙婃柟绋嬪紡
    绛旓細1銆侀吀鎬э紙涓嶈兘绉颁箣涓洪吀锛屼笉鑳戒娇閰哥⒈鎸囩ず鍓傚彉鑹诧紝涔熶笉涓庣⒈鍙嶅簲锛屼篃鍙鍏朵笉鍏烽吀鎬э級涔欓唶鍒嗗瓙涓惈鏈夋瀬鍖栫殑姘ф阿閿紝鐢电鏃剁敓鎴愮兎姘у熀璐熺瀛愬拰璐ㄥ瓙銆侰H3CH2OH鈫掞紙鍙嗭級CH3CH?O- + H+ 鍥犱负涔欓唶鍙互鐢电鍑烘瀬灏戦噺鐨勬阿绂诲瓙锛屾墍浠ュ叾鍙兘涓庡皯閲忛噾灞烇紙涓昏鏄⒈閲戝睘锛夊弽搴旂敓鎴愬搴旂殑閱囬噾灞炰互鍙婃阿姘旓細2CH3CH2OH ...
  • 閱囩殑鍖栧鎬ц川鏄粈涔?
    绛旓細閱囩緹鍩虹殑姘т笂鏈変袱瀵瑰瀵圭數瀛愶紝姘ц兘鍒╃敤瀛ゅ鐢靛瓙涓庤川瀛愮粨鍚堛鎵浠ラ唶鍏锋湁纰辨銆傚湪閱囩緹鍩轰腑锛岀敱浜庢哀鐨勭數璐熸уぇ浜庢阿鐨勭數璐熸э紝鍥犳姘у拰姘㈠叡鐢ㄧ殑鐢靛瓙瀵瑰亸鍚戜簬姘э紝姘㈣〃鐜板嚭涓瀹氱殑娲绘э紝鎵浠ラ唶涔熷叿鏈閰告銆傞唶鐨勯吀鎬у拰纰辨т笌鍜屾哀鐩歌繛鐨勭儍鍩虹殑鐢靛瓙鏁堝簲鐩稿叧锛岀儍鍩虹殑鍚哥數瀛愯兘鍔涜秺寮猴紝閱囩殑纰辨ц秺寮憋紝閰告ц秺寮恒傜浉鍙...
  • 閱囩殑鎬ц川鏄粈涔
    绛旓細鍙互閮ㄥ垎婧朵簬姘达紝鐢查唶銆佷箼閱囥佷笝閱囬兘甯︽湁閰掑懗锛屼竵閱囧紑濮嬪埌鍗佷竴閱囨湁涓嶆剦蹇殑姘斿懗锛屼簩鍏冮唶鍜屽鍏冮唶閮藉叿鏈夌敎鍛筹紝閱囩殑娌哥偣姣斿惈鍚屾暟纰冲師瀛愮殑鐑风儍銆佸崵浠g兎楂橈紝鍦ㄥ悓绯诲垪涓唶鐨勬哺鐐逛篃鏄殢鐫纰冲師瀛愭暟鐨勫鍔犺屾湁瑙勫緥鍦颁笂鍗囥2銆佸寲瀛︽ц川锛氶唶鍙互涓庨噾灞炲彂鐢熺疆鎹㈠弽搴旓紝閱囦笌缇ч吀鍙戠敓閰寲鍙嶅簲锛岄唶鑴辨按鐢熸垚鐑儍銆
  • 閱,閰氶啗缇ч吀鐨勫寲瀛︽ц川鐨勬柟绋嬪紡
    绛旓細1.閱囩殑閰告2CH3CH2OH+2Na鈫2CH3CH2ONa+H2鈫戙2.閱囩殑杩樺師鎬2CH3CH2OH+O2鈫2CH3CHO+2H2O銆3.閰氭湁閰哥殑鎬ц川锛2C6H6OH+2Na == 2C6H6ONa + H2锛 C6H6OH+NaOH == C6H6ONa+H2O锛孋6H6OH+Na2CO3 == C6H6ONa +NaHCO3銆4.缇ч吀鐨勫寲瀛︽ц川锛氬湪缇ч吀鍒嗗瓙涓紝缇у熀纰冲師瀛愪互sp2鏉傚寲杞ㄩ亾鍒嗗埆涓庣儍鍩哄拰涓や釜姘...
  • 閱鏈夊摢浜鎬ц川?
    绛旓細閫氬父鎰忎箟涓婃硾鎸囩殑閱锛屾槸鎸囩緹鍩轰笌涓涓剛鑲棌鐑冨熀鐩歌繛鑰屾垚鐨勫寲鍚堢墿锛涚緹鍩轰笌鑻幆鐩歌繛锛屽垯鐢变簬鍖栧鎬ц川涓庢櫘閫氱殑閱囨湁鎵涓嶅悓鑰屽垎绫讳负閰氾紱缇熷熀涓巗p2鏉傚寲鐨勫弻閿⒊鍘熷瓙鐩歌繛锛屽睘鐑唶绫伙紝璇ョ被鍖栧悎鐗╃敱浜庝細浜掑彉寮傛瀯涓洪啗锛堝彧鏈変箼鐑唶鑳藉彉涔欓啗锛夋垨閰紝鍥犳澶у鏃犳硶绋冲畾瀛樺湪銆傚湪鏈夋満鍖栧涓紝閰氱被鍖栧悎鐗╋紙鑻辫锛歱henol...
  • 閱囧拰閰鐨勫寲瀛︽ц川鏈変粈涔堜笉鍚?
    绛旓細閰氬拰閱囬兘鏄湁鏈哄寲鍚堢墿锛屼絾瀹冧滑鍦ㄥ寲瀛︾粨鏋勫拰鎬ц川涓婃湁涓浜涢噸瑕佺殑鍖哄埆銆1.缁撴瀯宸紓锛氶厷鍒嗗瓙涓惈鏈変竴涓垨澶氫釜缇熷熀锛-OH锛夊姛鑳藉洟锛岃岄唶鍒嗗瓙鍒欐槸纰抽摼涓婄殑涓涓垨澶氫釜纰冲師瀛愪笂杩炴帴鐫缇熷熀銆傞厷鐨勭緹鍩虹洿鎺ヨ繛鎺ュ埌鑺抽鐜笂锛岃岄唶鐨勭緹鍩鸿繛鎺ュ埌鑴傝偑鎴栫幆鐘剁⒊閾句笂銆2.閰哥⒈鎬у樊寮傦細閰氬叿鏈夊急閰告锛屽洜涓虹緹鍩哄彲浠ラ噴鏀...
  • 閱,閰,閱,缇ч吀,閰鐨勫寲瀛︽ц川
    绛旓細鑳介挔鍙嶅簲寰楀埌姘㈡皵 閰氱緹鍩轰娇鑻幆鎬ц川鏇存椿娉硷紝鑻幆涓婃槗鍙戠敓鍙栦唬锛岄厷缇熷熀鍦ㄨ嫰鐜笂鏄偦瀵逛綅瀹氫綅鍩 鑳戒笌缇ч吀鍙戠敓閰寲 5銆傜晶閰革紝瀹樿兘鍥紝缇у熀 鍏锋湁閰告锛堜竴鑸吀鎬у己浜庣⒊閰革級 鑳戒笌閽犲弽搴斿緱鍒版阿姘 涓嶈兘琚繕鍘熸垚閱涳紙娉ㄦ剰鏄滀笉鑳解濓級 鑳戒笌閱囧彂鐢閰寲鍙嶅簲 6銆傞叝锛屽畼鑳藉洟锛岄叝鍩 鑳藉彂鐢熸按瑙e緱鍒伴吀鍜岄唶 ...
  • 扩展阅读:醇的化学通式 ... 醇的通式 ... 醇的基本通式 ... 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 ... 醇的七大反应 ... 醇的化学方程式大全 ... 关于醇的所有方程式 ... 醇用于人名好不好 ... 醇的消去反应方程式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