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简介

姓名:李嘉蔚 学号16020520034

【嵌牛导读】:随着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一些有关不可计算数比如蔡廷常数之类的问题也受到了很多关注,而这最有名的莫过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了,关于它的证明是什么思路呢?我找到了证明并大概表达了证明的思想。

【嵌牛鼻子】:素数,素数乘积,形式符号,形式系统,命题,哥德尔编码,哥德尔数,递归可计算,元数学。

【嵌牛提问】:哥德尔编码与哥德尔数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证明的大概思想是什么?(忽略细节吧)

【嵌牛正文】:

主要就是用了个哥德尔编码,把命题都变成素数编码,再变成这些素数的乘积(哥德尔数),这样每一个命题与哥德尔数就一一对应,再用哥德尔编码构造一个命题:“该命题(这个命题自身(涉及自指))不可被证明”。

于是人类可以看出这是个真命题(用所谓的元数学证明),但在该形式系统内不可证明。

2 + 3 = 5 这个表达式属于数学(算术),完全是由初等算术的符号构建的。另一方面, ‘2 + 3 = 5’是一个算术公式 这样一个命题却是对所展示的表达式做出的某种宣称。这个命题并不表达某种算术事实,也不属于算术的形式语言;它属于元数学,因为它将某个算术符号串定性为一个公式。下面的语句也属于元数学: 如果符号‘=’用于算术公式,则这个符号的左右两边都应是数字表式。 这个命题给在算术公式中使用某个算术符号规定了一个必要条件,即如果算术公式含有这个符号的话,必须要有什么样的结构。 再考虑下面三个公式: x  =  x 0 = 0 0  ≠  0 它们都属于数学,因为每一个都是完全用数学符号构建出来的。但是命题 ‘x’是一个变量。 属于元数学,因为它将某种算术符号定性为归属于一类特定的符号(即变量类)。同样,下面的语句也属于元数学: 公式‘0 = 0’可从公式‘x  =  x’导出,只要用数字‘0’代入变量‘x’。 这个命题规定了用什么样的方法就能从一个数学公式得到另一个公式,因而描述了两个公式如何相互发生关联。相似地,命题 ‘0  ≠  0’不是形式系统X的定理。

也属于元数学,因为它说的是某个公式无法从指定的形式演算的公理中导出,因而对这个系统来讲所给出的公式与公理之间不存在某种关系。最后,下面的命题也属于元数学: 形式系统X是一致的。 (即是说,不可能从系统X的公理推出形式上矛盾的公式——例如,公式‘0 = 0’和公式‘0  ≠  0’)。这个命题显然是关于一个形式演算系统的,它宣告说一对特定类型的公式,和构成这个演算的公理的公式之间,某种特定关系不能成立。

命题逻辑(常叫做“命题演算”)的词汇(或“原始符号”

列表)是极为简单的。它由变量和常量符号构成。变量可用命题

代入,因而称作“命题变量”。它们是字母“ ”,“ ”,



p q

r ”,等等。而常量符号,或者是“命题联接符”或者是标点符

号。命题联接符是:

“~”,它是“非”的缩写(称为“波折号”);



∨ ”,它是“或者”的缩写;



⊃ ”,它是“如果…那么…”的缩写;

“•”,它是“与”的缩写。

标点符号则分别是左和右圆括号“(”和“)”。

形成规则通常用于将原始符号组合成被称为“公式”的命题

形式。每一个命题变量也被视为一个公式。而且,如果字母“ ”

代表一个公式,那么它的形式否定,即

S

~ (S)也是一个公式。

固定符号 哥德尔数 通常含义

~                    1                  非

∨                    2              或

⊃ 3 如果…那么…

∃ 4 存在一个…

= 5 等于

0 6 零

s 7 …的直接后继

( 8 标点

) 9 标点

, 10 标点

+ 11 加

× 12 乘

( ∃ x ) ( x = s y )

↓ ↓ ↓ ↓ ↓ ↓ ↓ ↓ ↓ ↓

8 4 13 9 8 13 5 7 17 9

然而关键是要给这个公式赋予唯一的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

的序列。幸好这样做并不困难。我们约定将这个公式联系到唯

一的一个数,它是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头十个素数的乘积,其中

每一个素数各加一个对应于相应符号的哥德尔数的指数。所以

与此公式相对应的哥德尔数是

2^8*3^4*……*23^17*29^9

让我们将这个非常大的数设为m。类似地,每一个基本符

号组成的有限序列,特别是每一个公式,都有一个唯一的哥德

尔数,它可写为与其符号个数相等的一系列按顺序的素数的乘

积,其中每一个素数各加一个等于其对应的符号的哥德尔数的

指数。

考虑一 个简单的公式“~(0 = 0)”,它表达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即零不

等于它自己。现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元数学命题:这个公式的

第一个符号是“~”。如果通过哥德尔编码,元数学判断确实能

被忠实地映射到整数的集合及其性质上去,那么这个真实的命 题一定会映射为一个真的数论命题。这个数论命题到底是哪一

个?为了寻求答案,首先需要这个公式的哥德尔数—即 2^1*3^8*……*11^6*13^9,我们将称其为“a”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一个更为复杂的元数学命题:“具有哥德尔数 x 的公式序列是哥德尔数为 z 的公式(在 PM 中)的证

明”。借助于元数学的算术化,这个关于某些字符串之间排列

关系的命题,通过一个关于两个数 x 和 z 之间纯数字关系的命

题而被映照到数论之中。

稍想一下我们就会认识到,在证明

的哥德尔数 k 和结论的哥德尔数 n 之间有确定的,但并不意味

着是简单的算术关系。)我们将用缩写“dem(x, z)”来表示

整数 x 和 z 之间的算术关系。之所以选择小写的字符串

“dem”,是为了提醒我们这个数论关系所对应的元数学关

系——即“哥德尔数为 x 的公式序列是哥德尔数为 z 的公式在

PM 中的证明(demonstration)”。

注意,“dem”所指的数量关系,隐含地依赖于所有的公

理和 PM 的演绎规则。如果我们多少动了一下 PM,则“证明”

也多少有所变动,因而也会映射为一个多少有所不同的数量关

系,但是仍会非常相似于 dem,并且也会像 dem 在 PM 中所起

的作用一样在变化后的系统中起作用。

哥德尔在他的论文中用了极大的努力使读者相信“dem(x,

z)”是数 x 和 z 之间的原始递归关系,并且从这个事实(这一

点我们就此接受下来)出发,通过哥德尔对应引理,在 PM 中

有一个形式符号组成的公式表达了这个关系。我们用缩写“Dem(x, z)”来指此公式,之所以用大写“D”,表明它是

形式化的公式。

此处要小心地看到,“dem(2, 5)”虽说是关于整数 2 和

5 的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但显然是假的,因为 2 不会是任何证

明的哥德尔数,而 5 也不会是一个完整公式的哥德尔数),它

的形式对应物“Dem(ss0, sssss0)”却仅仅是PM的一个字符

串,因此严格地说既不为真也不为假,而是无意义的。28 但是

哥德尔的对应引理再次进入视野,它为我们保证,任何时候当

数论述语 dem ( x, z )为真时,形式为 Dem ( sss…sss0,

sss…sss0)的字符串是(PM的)一个定理,式中第一个串中的



s”个数为x,第二个串中的“s”个数为z。

在 PM 中公式“Dem(x, z)”的存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关

键的信息:具有“某甲用了 PM 的规则,证明出某乙”形式的

真的元数学命题,被忠实地反映在 PM 的定理之中。同样,每一个具有形式“某甲用了 PM 的规则,没有证明出某乙”的真

的元数学命题,都被忠实的映照为 PM 的具有形式“~Dem

(sss…sss0, sss…sss0)”的定理,和往常一样,串中各有适当

数量的“s”。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多亏了哥德尔映射,PM 可

被视为具有精确谈论自身的能力。

在陈述哥德尔证明的关键点之前,还需要了解最后一个特

殊概念及相应的记号。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正如在前几页看

到的,公式“(∃x)(x = sy)”的哥德尔数 m 十分巨大,其中

有一个变量(y)的哥德尔数是 17。假如我们在此公式中用 m

替换哥德尔数为 17 的变量 y。结果是得到一个极长的公式

“(∃ x)(x = sss…sss0)”,其中串中有(m + 1)个“s”。

(翻成汉语,这个新的 PM 字符串的意思是存在一个数 x 是 m

的直接后继,或更简短地说 m 有一个后继。)

这个长长的公式本身又有一个哥德尔数,当然这个数非常

大,但不管它有多大,原则上讲它的计算方法相当直截了当。

先不管其计算的细节或精确的结果,我们可以一种毫不含糊的

元数学方式简单地刻画出这个结果数:它是在一个哥德尔数为

m的公式中,用m本身去替换其中哥德尔数为 17 的变量而得到

的新公式的哥德尔数。这一刻画,唯一地确定了一个作为数m

和 17 的函数的正整数。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将一个字符串的哥德尔数代入

这个字符串本身(然后取结果的哥德尔数)这么个看似绕圈子

的概念是哥德尔关键性的想法之一,他也付出极大的努力来使

读者确信这个函数是直接可计算的,因而是原始递归的,并在

对应引理的适用范围之内。我们将用记号“sub(x, 17, x)”来

代表新哥德尔数,它是老哥德尔数x的函数。尽管说起来有些绕

舌,我们还是可以准确地讲出这个数是什么:它是取一个哥德

尔数是x的公式,其中凡是有变量y出现的地方均用数x的数字替

换而得到的新公式的哥德尔数。

哥德尔表明(1)如何构造PM的一个公式G,使其表达以

下元数学命题:“使用PM的规则,公式G不可证”。34 因而从

字面上看,这个公式讲的是它自身不可证明。在某种程度上,

G是模仿理查德悖论构造的。在理查德悖论中,表述“理查德

性质”是和某一数n相联系的,从而构造出“n是理查德数”这

样的命题。在哥德尔的论证中,公式G同样地和某一数g——即

它本身的哥德尔数——相联系,并且G是这样构造出来的,其

意思是说“具有哥德尔数g的公式是不可证明的”。

接着哥德尔证明,(2)G是可证明的,当且仅当它的否定

形式~G是可证明的。证明中的这一步也还是模仿理查德悖论

中的步骤,那里证明的是n是理查德数当且仅当n不是理查德

数。然而,如果一个公式及其否定都是形式可证明的,那么PM

就是不一致的。反过来,假设PM是一致的,则G和~G两者都

不可能从PM的公理中形式推导出来。简言之,如果PM一致,

则G是一个形式不可判定的公式。

然后哥德尔表明,(3)尽管 G 是形式不可证明的,它却

是真的算术公式。G 之为真,是在下述意义上说的,即它声称没有整数会

具有哥德尔所定义的某种算术性质——正如哥德尔所证明的那

样。

步骤(4)进而表明,由于 G 是真的,又是形式上不可判

定的(在 PM 中),因此 PM 肯定是不完全的。换句话说,我

们不能用 PM 的公理和规则导出所有的算术真理。而且,哥德

尔进一步证明,PM 是在本质上不完全的:即使用附加的公理

(或规则)来扩大 PM,使真公式 G 在增强了的演算中成为形

式可推导的,也会有另一个用完全类似的方式构造出的真公式

G’,而 G’在增强的演算中是形式不可判定的。不用说,如果进

一步增强这个已经增强了的演算系统,使之能够导出 G’,却又

会引出了另一个在这个双重增强的演算中不可判定的公式 G”—

—如此等等,以至无穷。这就是所谓“在本质上不完全”的含

义。

在步骤(5)中,哥德尔描述了怎样构造一个 PM 的公式

A,它所表达的元数学命题是:“PM 是一致的”;并且证明公

式“A G”在 PM 中是形式可证明的。最后,他表明公式 A 在

PM 中是不可证明的,并从而得出推论,PM 的一致性是无法用

任何系列的逻辑推理来证明的,只要这些推理是可以被镜照在

PM 本身组成的形式演绎系统中。

哥德尔所证明的是,这个公式的某个特例是形式不可证明

的。为了构造这个特例,我们从公式(1)开始:

~(∃x)Dem(x, Sub(y, 17, y)) (1)

这个公式属于PM,但有一个元数学解释。问题是这个解

释是什么?读者应该还记得表达式“Sub(y, 17, y)”是表示一

个数。这个数,是在哥德尔数为y的公式中,用y的数字代入哥

德尔数为 17 的变量(即所有字母“y”的地方)而得到的公式

的哥德尔数。36 由此,公式(1)显然表达了元数学命题:“哥

德尔数为sub(y, 17, y)的公式不可证明”。尽管这是个挑逗人

的命题,但仍然是未封口的、不明确的,因为它仍然包含变量“

y”。为了使其确定下来,我们需要将变量换成一个数字。应

该选什么数?这里且看哥德尔怎么做。

因为公式(1)属于 PM,它有一个从原则上讲可计算的

(很大的)哥德尔数。幸运的是,我们(哥德尔也一样)不需

要进行实际的计算,而可简单地将其值用字母“n”来表示。下

一步,我们用数 n(更准确地说,是用数 n 的数字,我们乐于

将这个数字写为“n”,就象当我们写“17”时,知道我们实际

上是指“sssssssssssssssss0”)替换在公式(1)中变量“y”的

每一次出现。这样做,将产生一个新的公式,我们将其称为

“G”:

~(∃x)Dem(x, Sub(n, 17, n)) (G)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公式。因为它是公式(1)的一个特

例,因此其元数学意义就是:“哥德尔数为 sub(n, 17, n)的公

式是不可证明的”。现在由于其中不再有(未量化的)变量,

G 的意义是确定的。

公式G属于PM,因此肯定对应于一个哥德尔数g。g的值是

多少?稍想一下就会知道g = sub(n, 17, n)。37 要知道为什

么,只需要回想一下,sub(n, 17, n)是当我们在哥德尔数为n的公式中用n(它的数字)替换哥德尔数为 17 的变量(即



y”)而得到的公式的哥德尔数。但公式G正是如此而获得

的!也就是说,我们从哥德尔数为n的公式出发;然后我们用n

的数字替换其中所有的“y”,这样一来,sub(n, 17, n)就成

为了G的哥德尔数。

现在我们一定会回想到 G 是下列元数学命题在 PM 中的镜

像:“哥德尔数为 g 的公式是不可证明的”。而这就表明公式

G 在 PM 中所表达的元数学命题是:“公式 G 是不可证明

的”。总之一句话,可构建 PM 公式 G,它断言其自身不是 PM

的定理。

(ii)我们现在来到第二步——即证明G事实上并不是PM

的一个定理。哥德尔对这一点的论证类似于理查德悖论的建

构,但是避开了错误的推理。38 他的论证相对来说是顺畅的。

它证明如果公式 G 是可证的,则它的否定形式(即公式

“(∃ x)Dem(x, Sub(n, 17, n))”,其解释为“在PM中存

在G的一个证明”)也是可证的;反过来,如果G的否定形式是

可证的,则G本身也是可证的。因而我们得到:G可证,当且仅

当,~G可证。39 正如我们早前注意到的,如果一个公式及其否定形式都可从某个形式演算中推导出来,那么这个演算就不是

一致的。转过来,我们可以推论说如果PM是一致的形式演算系

统,则公式G及其否定形式均不可证。简言之,如果PM一致,

则G是形式不可判定的。

后面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情况可以表明这个结果的深

刻含义。因为,虽然在 PM 是一致的条件下,公式 G 不可判

定,然而通过元数学推理却能够证明 G 是真的。(当然或者 G

或者~G 肯定有一个是真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关于数的一对对立

的判断;肯定其中有一个为真有一个为假,问题是哪个为真哪

个为假。)

不难看出 G 所说的为真。的确,正如我们早些时观察到

的,G 说的是“没有 G 的 PM 证明”。(这至少是 G 的元数学

解释;当在数论层次上时,G 所说的仅仅是不存在与数 sub(n,

17, n)有某种关系(即“dem”关系)的数 x。为了相信 G 为

真,仅考虑前一种解释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刚才证明了 G 在

PM 中是不可判定的,特别是 G 在 PM 中没有证明。而这一

点,回想一下,恰恰就是 G 所说的!所以 G 所说的是真理。读

者应该细心地体会到,这里我们不是通过从形式系统的公理和

规则形式地进行推导,而是通过元数学论证证明了一个数论的

真命题。

(iv)现在我们要提醒读者注意在讨论命题演算时引进的

“完全性”概念。在那里曾提到,一个演绎系统被称作是“完

全的”,如果每一个能够在此系统内表示的真命题都是可以用

演绎规则从公理中推导出来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即不是每

一个系统中可表示的真命题都是可推导的,那么这个系统就被

称作“不完全的”。由于我们刚好表明G是PM的真公式但又是 在PM中形式不可推导的,因而PM是一个不完全的系统,当然

假定的前提是PM是一致的。41

而且,PM 的问题比人们最初想到的还糟,因为它不仅是

不完全的,而且是实质上不完全的:即使将 G 加上作为一条新

的公理,扩大了的系统仍然不足以形式地获得所有的算术真

理。原因在于,如果最初的公理集这样扩大之后,在扩大了的

系统中可以构建另一个是真的而又是不可判定的公式。这个公

式会涉及到一个更复杂一些的数论关系——比如说 dem’(x,

z)——因为新的系统增加了一个公理,因此新系统“可证性”

的概念会比 PM 中要复杂一些。在新系统中构造不可判定的公

式,只要仿效哥德尔在 PM 自身中确定一个真的却不可判定的

公式的方法就行了。不管初始的系统扩充多少次,这个产生不

可判定公式的方法均可以使用。它同样也不实质性地依赖于罗

素和怀特海的形式演算系统的特点。不管将何种系统作为起

点,只要那个系统是完全形式化的,只要它含有确定整数基本

性质的公理并包括加法和乘法,此方法都适用。

这就迫使我们认识到形式公理演绎系统能力的一个根本局

限性。和先前的信念相反,对算术真理的广袤天地,是无法通

过一次性地设定一组公理和演绎规则,从中形式地推出每一个真算术命题而建立起整体系统的秩序的。对任何倾向于相信数

学的实质就是纯形式公理演绎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个令人震撼

的发现。

(v)我们终于接近哥德尔令人惊奇的智力交响乐的尾声

了。我们跟踪了他为其元数学命题奠定基础的各个步骤,这个

命题是:“如果 PM 是一致的,则它是不完全的”。但是,也

可以证明这个条件命题作为一体时可用 PM 中一个可证公式来

表示。

很容易构建这个关键性的公式。我们在第五章曾说过,元

数学命题“PM 是一致的”,等价于说“至少有一个 PM 的公式

在 PM 中是不可证的”。通过哥德尔映射将此元数学命题映射

到数的范畴,这对应于数论命题“至少存在一个 y,没有一个 x

能和它构成 dem 关系”。也可以说,“某数 y 具有这样一种性

质,即没有 x 能使关系 dem(x, y)成立”。这样我们就可以将

其翻成 PM 的形式:

(∃y)~(∃x)Dem(x, y) (A)

我们可以重述 A 的元数学解释如下:“至少存在一个公式

(其哥德尔数为 y),无法提出任何公式序列(其哥德尔数为

x)以构成 PM 中对它的证明”。

因此,公式 A 代表了元数学命题“如果 PM 一致,则它是不完全的。

将前面讲的归拢在一起,结论就是条件命题“如果 PM 一

致,则它是不完全的”在 PM 中可以表示成公式:

(∃ ∃ y)~( x)Dem(x, y) ⊃ ~(∃ x)Dem(x, Sub(n,

17, n))

这就是证明,真有人想弄清细节的话,可以弄个纸质版的看下,电子版的看的话就是这么难受🤓。

  • 涓嶅畬澶鎬瀹氱悊
    绛旓細涓嶅畬澶鎬瀹氱悊鏄簱灏旂壒路鍝ュ痉灏(Kurt Friedrich Gödel)浜1931骞璇佹槑骞跺彂琛ㄧ殑涓ゆ潯瀹氱悊銆備换浣曡嚜娲界殑褰㈠紡绯荤粺锛屽彧瑕佽暣鍚毊浜氳绠楁湳鍏悊锛屽氨鍙互鍦ㄥ叾涓瀯閫犲湪浣撶郴涓笉鑳借璇佹槑鐨勭湡鍛介锛屽洜姝ら氳繃鎺ㄧ悊婕旂粠涓嶈兘寰楀埌鎵鏈夌湡鍛介銆傚叧浜庢暟瀛﹀拰鎴戜滑鐨勫畤瀹欙紝鎬荤殑鏉ヨ锛屾湁涓浜涙繁灞傛鐨勫熀鏈湡鐞嗭紝鎴戜滑姘歌繙鏃犳硶鎻紑銆
  •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瀹氱悊
    绛旓細棣栧厛锛鍝ュ痉灏绗竴涓嶅畬澶囧畾鐞濡傚悓涓鎶婇攼鍒╃殑鍓戯紝鍒虹牬浜嗕换浣曡嚜娲藉苟鍖呭惈鐨簹璇虹畻鏈叕鐞嗙殑褰㈠紡绯荤粺銆傚畠鐨勬牳蹇冭鐐规槸锛屽叾涓繀鐒跺瓨鍦ㄤ竴浜涙棤娉曞湪绯荤粺鍐呰幏寰璇佹槑鐨勭湡鐞嗭紝鎰忓懗鐫杩欎簺绯荤粺骞堕潪鍏ㄨ兘銆傚畠浠棤娉曞悓鏃舵嫢鏈夊畬澶囨э紝鍗宠兘璇佹槑鎵鏈夌湡鍛介锛屼篃鏃犳硶璇佹槑鎵鏈変吉鍛介銆傝繖灏卞儚璇曞浘鍦ㄨ嚜鐒舵暟鐨勯鍩熶腑寤虹珛涓搴у潥涓嶅彲鎽х殑閫昏緫...
  •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瀹氱悊璇佹槑
    绛旓細Berry's Paradox寮曞彂鐨勮繖绉嶆兂娉曚績鎴愪簡Boolos鍦1989骞村Gödel's First Incompleteness Theorem锛鍝ュ痉灏绗竴涓嶅畬澶囧畾鐞锛夌殑涓涓緝鍝ュ痉灏斿湪浜屽崄涓栫邯鍒濈殑璁烘枃鏇翠负绠鐭殑璇佹槑锛岃繖涔熸槸杩欑瘒鏂囩珷鎯宠澶ф浠嬬粛鐨勩傚湪涓瀹氭剰涔変笂锛岃繖涓瘉鏄庣殑鎬濇兂灏辨槸灏咮erry Paradox鐨勬瀯閫犳柟娉曟惉鍒颁簡棰樹腑鐨勫叕鐞嗙郴缁熶腑锛涜孊oolos...
  • 璇︾粏浠嬬粛鏁板涓瓑鈥鍝ュ痉灏斾笉瀹屽鎬瀹氱悊鈥
    绛旓細褰撶劧杩欐牱鍋氱殑缁撴灉锛 鏂扮殑姣嶄綋绯诲張浜х敓浜嗕笉鍙伩鍏嶇殑鐭涚浘銆傛鐗规捣闂細 灏辫繖鏍蜂竴灞備竴灞傚湴鍖呬笅鍘伙紝浠ヨ嚧浜庢棤绌凤紝鏄惁灏 鍙伩鍏嶄簡鐭涚浘锛 (涓)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鎬瀹氱悊娴呴噴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鎬у畾鐞嗙殑鎻愬嚭鍜璇佹槑灏辨槸涓轰簡瑙e喅 鎬鐗规捣涓婅堪鐚滄兂锛屽畠鎸囧嚭锛氫娇鐢ㄥ眰灞傚寤舵硶鎵╁紶 褰㈠紡閫昏緫浣撶郴骞朵笉鑳芥竻闄ゅ叾鎬诲拰鐨勭煕鐩撅紒 鍝ュ痉灏旀渶...
  •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瀹氱悊璇佹槑绠浠
    绛旓細銆愬祵鐗涘璇汇:闅忕潃璁$畻鏈虹瀛﹀挨鍏舵槸浜哄伐鏅鸿兘鐨勫彂灞,鍚勭鏂扮悊璁哄眰鍑轰笉绌,涓浜涙湁鍏充笉鍙绠楁暟姣斿钄″环甯告暟涔嬬被鐨勯棶棰樹篃鍙楀埌浜嗗緢澶氬叧娉,鑰岃繖鏈鏈夊悕鐨勮帿杩囦簬鍝ュ痉灏斾笉瀹屽瀹氱悊浜,鍏充簬瀹冪殑璇佹槑鏄粈涔堟濊矾鍛?鎴戞壘鍒颁簡璇佹槑骞跺ぇ姒傝〃杈句簡璇佹槑鐨勬濇兂銆傘愬祵鐗涢蓟瀛愩:绱犳暟,绱犳暟涔樼Н,褰㈠紡绗﹀彿,褰㈠紡绯荤粺,鍛介,鍝ュ痉灏旂紪鐮,鍝ュ痉灏旀暟,...
  • 鑳藉惁璇︾粏浠嬬粛涓涓嬧鍝ュ痉灏斾笉瀹屽鎬瀹氱悊鈥?
    绛旓細鍝ュ痉灏斾笉瀹屽鎬у畾鐞嗘祬閲 瑕佺悊瑙鍝ュ痉灏斿畾鐞锛屽厛寰楃悊瑙i泦鐨勬蹇点(涓) 闆嗗悎 鈥滈泦鍚堚濇垨闆嗙殑鎻忚堪锛氶泦杩欎釜姒傚康锛屾槸涓嶅彲 浠ョ簿纭畾涔夌殑鏁板鍩烘湰姒傚康涔嬩竴锛屾晠鍙兘浣 鎻忚堪锛氬嚒鍏锋湁鏌愮鐗规畩鎬ц川瀵硅薄鐨勬眹闆嗭紝鍏 鎬诲悎琚О涓洪泦銆備緥锛氫竴缁勬暟(鍙兘鏄棤闄愮殑)锛屼竴缇や汉锛屼竴鏍 楦¤泲銆傚湪浣滄暟瀛︿笂鍏蜂綋鐮旂┒鏃讹紝缁勬垚闆嗙殑...
  • 鍝ュ痉灏斾笉瀹屽叏鎬瀹氱悊
    绛旓細鍝ュ痉灏旇瘉鏄绗竴涓嶅畬鍏ㄦ瀹氱悊鐨勬濊矾鏄紝鍏堝湪褰㈠紡绯荤粺涓瀯閫犱竴涓懡棰楶锛岃繖涓懡棰樺舰濡傗淧鍦ㄧ郴缁熶腑涓嶅彲璇佲濓紝杩涜屾寚鍑猴紝杩欎釜鍛介P鍜屽畠鐨勫惁瀹氾箒 P閮戒笉鏄郴缁熺殑瀹氱悊锛屽嵆杩欎釜鍛介鍦ㄧ郴缁熶腑鏄笉鍙垽瀹氱殑銆備緷鐓х粡鍏搁昏緫锛屼换浣曚竴涓懡棰橈紝鎴栬呬负鐪燂紝鎴栬呬负鍋囷紝浜岃呭繀灞呭叾涓锛屼簩鑰呭彧灞呭叾涓锛屽嵆鍛介鍜屽懡棰樼殑鍚﹀畾蹇...
  • 璇蜂互閫氫織鏄撴噦鐨勬柟寮浠嬬粛涓涓嬧鍝ュ痉灏斾笉瀹屽叏鎬瀹氱悊鈥
    绛旓細绗簩涓嶅畬澶鎬у畾鐞嗘槸绗竴瀹氱悊鐨勪竴涓帹璁:鈥滀换浣曠浉瀹圭殑褰㈠紡浣撶郴涓嶈兘鐢ㄤ簬璇佹槑瀹冩湰韬殑鐩稿鎬р 濡傛灉娌℃湁鐩稿叧鐨勭煡璇嗗熀纭,瑕佺悊瑙h繖涓畾鐞嗙湡鐨勬槸姣旇緝闅俱傝嚦浜庤瘉鏄庡氨鏇翠笉瀹规槗鐪嬫噦浜嗐傛垜鍋风偣鎳,璺宠繃杩欎簺鐩存帴浠嬬粛鍏舵剰涔夊惂銆 鍝ュ痉灏斿畾鐞鏄竴闃堕昏緫鐨勫畾鐞,鍦ㄥ舰寮忛昏緫涓,鏁板鍛介鍙婂叾璇佹槑閮芥槸鐢ㄤ竴绉嶇鍙疯瑷鎻忚堪鐨,鍦ㄨ繖閲屾垜浠...
  • 鍝ュ痉灏斿畾鐞嗗畾鐞鍙婃剰涔
    绛旓細鍝ュ痉灏斿畾鐞鐢变袱涓叧閿儴鍒嗙粍鎴愶紝鍏朵腑绗竴涓嶅畬澶鎬у畾鐞嗗挨涓哄叧閿紝涓斿父甯稿紩鍙戣瑙c傝瀹氱悊鐨勪竴涓増鏈槓杩板涓嬶細濡傛灉涓涓舰寮忕悊璁篢鍖呭惈浜嗘暟璁轰笖鏃犵煕鐩撅紝閭d箞T蹇呯劧瀛樺湪鏃犳硶鍦ㄨ鐞嗚鍐呴儴璇佹槑鎴栧惁瀹氱殑鍛介銆 浠讳綍瓒冲寮哄ぇ鐨勩佸寘鍚嚜鐒舵暟姒傚康鐨勭浉瀹规暟瀛﹀舰寮忓寲鐞嗚锛屾棤娉曞湪鑷韩鍐呰瘉鏄庡叾涓鑷存с傚浜庣己涔忚儗鏅煡璇嗙殑浜...
  • 2021-01-22 鐜颁唬鏁板鎴愭灉鈥斺鍝ュ痉灏斾笉瀹屽叏鎬瀹氱悊
    绛旓細鍝ュ痉灏斾笉瀹屽瀹氱悊鐮村潖浜嗗笇灏斾集鐗硅鍒掔殑鍝插浼佸浘銆傚ぇ鍗峰笇灏斾集鐗规彁鍑猴紝鍍忓疄鍒嗘瀽閭f牱杈冧负澶嶆潅鐨勪綋绯荤殑鍏煎鎬э紝鍙互鐢ㄨ緝涓虹畝鍗曠殑浣撶郴涓殑鎵嬫鏉ヨ瘉鏄庛傛渶缁堬紝鍏ㄩ儴鏁板鐨勫吋瀹规ч兘鍙互褰掔粨涓哄熀鏈畻鏈殑鍏煎鎬с備絾鍝ュ痉灏旂殑绗簩鏉瀹氱悊璇佹槑浜嗗熀鏈畻鏈殑鍏煎鎬т笉鑳藉湪鑷韩鍐呴儴璇佹槑锛屽洜姝ゅ綋鐒跺氨涓嶈兘鐢ㄦ潵璇佹槑姣斿畠鏇村己鐨...
  • 扩展阅读:绯色的不在证明免费观看 ... 哥德尔定理证明 原文 ... 不完备定理太可怕了 ... 绯色不在证明普通话 ... 电视剧身份的证明简介 ... 哥德巴赫最终证明 ... 绯色的不在场证明国语 ... 不完备定理证明过程 ... 哥德巴赫猜想内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