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故事. 求一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故事

\u6c42\u4e00\u7bc7\u5c0f\u5b66\u4e00\u5e74\u7ea7\u7684\u6570\u5b66\u6559\u5b66\u6545\u4e8b. 100\u2014\u2014200\u5b57\u4e4b\u95f4\uff0c\u5728\u7ebf\u6c42\u52a9

\u70b9\u9519\u7684\u5c0f\u6570\u70b9
\u5b66\u4e60\u6570\u5b66\u4e0d\u4ec5\u89e3\u9898\u601d\u8def\u8981\u6b63\u786e,\u5177\u4f53\u89e3\u9898\u8fc7\u7a0b\u4e5f\u4e0d\u80fd\u51fa\u9519,\u5dee\u4e4b\u6beb\u5398,\u5f80\u5f80\u5931\u4e4b\u5343\u91cc.
\u7f8e\u56fd\u829d\u52a0\u54e5\u4e00\u4e2a\u9760\u517b\u8001\u91d1\u751f\u6d3b\u7684\u8001\u592a\u592a,\u5728\u533b\u9662\u65bd\u884c\u4e00\u6b21\u5c0f\u624b\u672f\u540e\u56de\u5bb6.\u4e24\u661f\u671f\u540e,\u5979\u63a5\u5230\u533b\u9662\u5bc4\u6765\u7684\u4e00\u5f20\u5e10\u5355,\u6b3e\u6570\u662f63440\u7f8e\u5143.\u5979\u770b\u5230\u504c\u5927\u7684\u6570\u5b57,\u4e0d\u7981\u5927\u60ca\u5931\u8272,\u9a87\u5f97\u5fc3\u810f\u75c5\u731d\u53d1,\u5012\u5730\u8eab\u4ea1.\u540e\u6765,\u6709\u4eba\u5411\u533b\u9662\u4e00\u6838\u5bf9,\u539f\u6765\u662f\u7535\u8111\u628a\u5c0f\u6570\u70b9\u7684\u4f4d\u7f6e\u653e\u9519\u4e86,\u5b9e\u9645\u4e0a\u53ea\u9700\u8981\u4ed863.44\u7f8e\u5143.
\u70b9\u9519\u4e00\u4e2a\u5c0f\u6570\u70b9,\u7adf\u8981\u4e86\u4e00\u6761\u4eba\u547d.\u6b63\u5982\u725b\u987f\u6240\u8bf4:"\u5728\u6570\u5b66\u4e2d,\u6700\u5fae\u5c0f\u7684\u8bef\u5dee\u4e5f\u4e0d\u80fd\u5ffd\u7565.

\u9ad8\u65af\u5ff5\u5c0f\u5b66\u7684\u65f6\u5019\uff0c\u6709\u4e00\u6b21\u5728\u8001\u5e08\u6559\u5b8c\u52a0\u6cd5\u540e\uff0c\u56e0\u4e3a\u8001\u5e08\u60f3\u8981\u4f11\u606f\uff0c\u6240\u4ee5\u4fbf\u51fa\u4e86\u4e00\u9053\u9898\u76ee\u8981\u540c\u5b66\u4eec\u7b97\u7b97\u770b\uff0c\u9898\u76ee\u662f\uff1a

1+2+3+ ..... +97+98+99+100 = ?

\u8001\u5e08\u5fc3\u91cc\u6b63\u60f3\uff0c\u8fd9\u4e0b\u5b50\u5c0f\u670b\u53cb\u4e00\u5b9a\u8981\u7b97\u5230\u4e0b\u8bfe\u4e86\u5427\uff01\u6b63\u8981\u501f\u53e3\u51fa\u53bb\u65f6\uff0c\u5374\u88ab \u9ad8\u65af\u53eb\u4f4f\u4e86\uff01\uff01 \u539f\u6765\u5440\uff0c\u9ad8\u65af\u5df2\u7ecf\u7b97\u51fa\u6765\u4e86\uff0c\u5c0f\u670b\u53cb\u4f60\u53ef\u77e5\u9053\u4ed6\u662f\u5982\u4f55\u7b97\u7684\u5417\uff1f

\u9ad8\u65af\u544a\u8bc9\u5927\u5bb6\u4ed6\u662f\u5982\u4f55\u7b97\u51fa\u7684\uff1a\u628a 1\u52a0 \u81f3 100 \u4e0e 100 \u52a0\u81f3 1 \u6392\u6210\u4e24\u6392\u76f8\u52a0\uff0c\u4e5f\u5c31\u662f\u8bf4\uff1a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u5171\u6709\u4e00\u767e\u4e2a101\u76f8\u52a0\uff0c\u4f46\u7b97\u5f0f\u91cd\u590d\u4e86\u4e24\u6b21\uff0c\u6240\u4ee5\u628a10100 \u9664\u4ee5 2\u4fbf\u5f97\u5230\u7b54\u6848\u7b49\u4e8e

\u4ece\u6b64\u4ee5\u540e\u9ad8\u65af\u5c0f\u5b66\u7684\u5b66\u4e60\u8fc7\u7a0b\u65e9\u5df2\u7ecf\u8d85\u8d8a\u4e86\u5176\u5b83\u7684\u540c\u5b66\uff0c\u4e5f\u56e0\u6b64\u5960\u5b9a\u4e86\u4ed6\u4ee5\u540e\u7684\u6570\u5b66\u57fa\u7840\uff0c\u66f4\u8ba9\u4ed6\u6210\u4e3a\u2014\u2014\u6570\u5b66\u5929\u624d\uff01

1、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3、数学优秀小故事: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 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 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建明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该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这里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生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智斗猪八戒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这样,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为人善良,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她来到郭家村,开了一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建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请教。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便宜,你们是永远也吃不到这顿免费饭菜的。”“难道我们吃二、三十年,还吃不到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我们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我们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因为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免费钣菜吗?”
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欢。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
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例如在一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上课了,我出示了如下所示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有学生就举手说:“有9个圆,去掉了3个,又拿来了4个圆,现在有几个圆?列式是9-3+4=10”。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难道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平庸告终?正在这时我听到我班高萌同学说:“老师,我能编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只听高萌同学说:“有一天,妈妈买来了9个桔子,被我吃掉了3个,爸爸回来又买回4个桔子,现在我家有几个桔子?列式是9-3+4=10”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的、有编小鸡吃米的故事的、有编玩玻璃珠输赢故事的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乡下孩子》,是一篇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讲述的是乡下的孩子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地成长。

当教到第二、三段: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我正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小节,说说乡下孩子玩些什么?话刚说完,就看到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一位小朋友说:“乡下的孩子他们玩捉蝴蝶编故事、用草叶吹歌曲。”又有一个小朋友说:“他们还去挖野菜喂小猪、逮小鱼喂小猫呢呢。”

我顺势引导:你们瞧,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灵巧的双手,多么聪明能干的孩子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小节,感受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同学们开始认真朗读起来。刚读完,一只小手悄悄地举起来,又缩了回去。哦,是平时很胆小的徐子凯。我就走到他身旁小声地问:“徐子凯,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他红着脸站起来,用害怕的眼神看着我,轻轻地说:“老师,我觉得书上说的还不够,图上还有许多小动物。我觉得也能编几句。”

是呀,小狗、大公鸡、大白鹅、小猪……还真不少呢!我微笑着点点头,表扬:“你真细心!”

“老师,我在乡下长大的。暑假里我还经常和小伙伴去捉蚂蚱,喂奶奶家养的母鸡呢……”许多孩子听了,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是呀,何不让孩子们也来说一说呢。

我话音一转:接下来,老师让大家当一回“小诗人”,也来学着编一编……还没说完,徐子凯就兴奋起来:“老师我想好了一句,我先说……”

“逮几只蚂蚱,填饱了小鸡的肚皮”

接着,许多小手举起来了……

“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大白鹅。”

“捉一只蝴蝶,能做成精美的标本。”

“采一束野花,装扮了妈妈的房间”

“老师还能说:采一束野花,能做成漂亮的花环。”

……

大家正说着,赵天明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老师,昨天我回去问妈妈小时侯玩什么?她说夏天的晚上,他们几个经常到草丛中、花丛中捉萤火虫玩,放在瓶子里晚上可以照亮。”

可以编一句“捉几只萤火虫,点亮了我的小屋”

……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就说开了。

孩子的想像是丰富的。教学时,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遨游太空,这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一天,爸爸想考考三个儿子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儿子们叫到面前,说:“儿子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100元给他。”
爸爸首先写出:23456。大儿子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爸爸摇了摇头,说:“儿子,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爸爸又写出:130567。二儿子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爸爸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120034。三儿子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100元给你们呀!”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23456。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130567。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

  • 灏忓涓骞寸骇鏁板鏁呬簨(涓夌瘒)
    绛旓細銆愮瘒涓銆灏忓涓骞寸骇鏁板鏁呬簨 浼犺鍙ゅ笇鑵婄殑鍥界帇锛屾兂鍒朵竴椤朵笌娉板皵鐨勭帇鍐犱竴妯′竴鏍风殑绾噾鐜嬪啝锛屼究鍙涓浣嶉珮鏄庣殑棣栭グ鍖狅紝鍚戜粬璇存槑浜嗘棬鎰忥紝骞跺鏁拌浠栫О璧颁簡榛勯噾銆傝繃浜嗕竴娈垫椂闂翠箣鍚庯紝棣栭グ鍖犲鏈熷皢鐜嬪啝浜ゆ潵锛屽琛ㄩ噾纰ц緣鐓岋紝纭疄涓庢嘲灏旂殑鐜嬪啝瀹屽叏鐩稿悓锛岄噸閲忎篃鎭板鍙栬蛋鐨勯粍閲戙傚浗鐜嬫寜鐓ц嚜宸卞師鍏堢殑璁歌锛岀粰浜嗛楗...
  • 灏忓涓骞寸骇鏁板灏鏁呬簨涓夌瘒
    绛旓細鏁板瓧濞冨▋鈥0鈥濈殑鑴告定寰楅氱孩锛屼激蹇冪殑鍝簡璧锋潵銆傝繖鏃讹紝鏁板瓧濞冨▋鈥1鈥濅竴鎶婃媺杩団0鈥濊锛氣滃埆闅捐繃锛屾垜浠咯鍚堝湪涓璧锋瘮浠栧ぇ銆傗濊繖鏃垛1鈥濆拰鈥0鈥濆苟鎺掔珯鍦ㄤ竴璧峰氨鎴愪簡鈥10鈥濓紝鈥9鈥濈湅鍒颁簡锛屼笉濂芥剰鎬濆湴浣庝笅浜嗗ご銆灏忓涓骞寸骇鏁板灏鏁呬簨绡囦簩 鍏垝鍘昏姳鏋滃北鎵炬偀绌猴紝澶у湥涓嶅湪瀹躲傚皬鐚村瓙浠儹鎯呭湴鎷涘緟鍏垝...
  • 姹傜粰涓骞寸骇灏忔湅鍙嬭鐨勬暟瀛灏鏁呬簨,濡:鍙や汉鏁版暟鐨勬柟娉
    绛旓細2銆7宀侀偅骞达紝灏忛珮鏂笂灏忓浜嗐傛暀甯堝悕瀛楀彨甯冪壒绾筹紝鏄綋鍦板皬鏈夊悕姘旂殑鈥鏁板瀹垛濄傝繖浣嶆潵鑷煄甯傜殑闈掑勾鏁欏笀锛屾昏涓轰埂涓嬬殑瀛╁瓙閮芥槸绗ㄨ泲锛岃嚜宸辩殑鎵嶅崕鏃犳硶鏂藉睍銆備笁骞寸骇鐨涓娆℃暟瀛﹁涓婏紝甯冪壒绾冲瀛╁瓙浠張鍙戜簡涓閫氳劸姘旓紝鐒跺悗锛屽湪榛戞澘涓婂啓涓嬩簡涓涓暱闀跨殑绠楀紡锛81297+81495+81693+鈥︹+100701+100899=锛熲滃搰锛佽繖...
  • 灏忓涓骞寸骇瓒e懗鏁板鏁呬簨銆愪笁绡囥戝垎浜
    绛旓細闀挎柟褰㈡媿浜嗕竴涓嬭嚜宸辩殑闀胯竟,鍙d腑蹇靛康鏈夎瘝,鈥滃彉鐭,鍙樼煭,鍙樼煭銆傗濆ぇ瀹剁湅瑙侀暱鏂瑰舰鐨勯暱杈逛竴鐐圭偣鏀剁缉,褰撶缉鍒板拰鐭竟鐩哥瓑鏃,灏卞彉鎴愪负姝f柟褰簡銆 灏忓己鍦ㄦ鏂瑰舰涓婃壘鍒颁袱鏉″杈圭殑涓偣,鐒跺悗杩炴帴涓や腑鐐圭敾浜嗕竴鏉$嚎銆備粬璇:鈥滀互杩欐潯绾夸负杞存妸姝f柟褰㈢殑鍙冲崐杈圭炕鍙180掳,鍙互浣垮乏鍙充袱鍗婅竟閲嶅悎銆鏁板涓,鎶婂叿鏈夎繖鏍锋ц川鐨勫浘...
  • 灏忓涓骞寸骇鏁板鏁呬簨(浜旂瘒)
    绛旓細灏忓涓骞寸骇鏁板鏁呬簨绡囦竴 楂樻柉蹇靛皬瀛︾殑鏃跺,鏈変竴娆″湪鑰佸笀鏁欏畬鍔犳硶鍚,鍥犱负鑰佸笀鎯宠浼戞伅,鎵浠ヤ究鍑轰簡涓閬撻鐩鍚屽浠畻绠楃湅,棰樼洰鏄:1+2+3+鈥︹+97+98+99+100=?鑰佸笀蹇冮噷姝f兂,杩欎笅瀛愬皬鏈嬪弸涓瀹氳绠楀埌涓嬭浜嗗惂!姝h鍊熷彛鍑哄幓鏃,鍗磋楂樻柉鍙綇浜!!鍘熸潵鍛,楂樻柉宸茬粡绠楀嚭鏉ヤ簡,灏忔湅鍙嬩綘鍙煡閬撲粬鏄浣曠畻鐨勫悧? 楂...
  • 鏁板灏鏁呬簨涓骞寸骇涓嬪唽
    绛旓細F. 涓骞寸骇鐨勬暟瀛灏鏁呬簨 灏忔槑涔版潵8涓嫻鏋,閫佺粰灏忕孩2涓,灏忓垰3涓,姹傚皬鏄庤繕鍓╁灏戜釜 G. 鍐涓绡鍏充簬灏忓涓骞寸骇鏁板鐨勫皬鏁呬簨 鎴鐨勬暟瀛︽暀瀛灏忔晠浜 鎴戞槸鍦ㄧゥ浜戠ゥ鍩庨晣涓涓潩鍖哄鏍′换鏁,鎷呬换鐨勪簲骞寸骇鏁板鏁欏宸ヤ綔,鑱槑鐨勫鐢熶竴鏁欏熀鏈笂鑳芥帉鎻,褰撶劧杩欐牱鐨勫鐢熷湪鎴戠殑鐝噷鏋佸皯,鍛靛懙!涓嶈繃鎰熻寰堝畨鎱;鎺ュ彈鑳藉姏杈冨急鐨勫鐢,...
  • 灏忓涓骞寸骇鐨勬暟瀛︽晠浜鏈変粈涔
    绛旓細灏忓涓骞寸骇鐨勬暟瀛︽晠浜鏈変粈涔  鎴戞潵绛 1涓洖绛 #鐑# 鏌垮瓙鑴辨订鏂规硶鏈夊摢浜?鍐犵鏁4H 2018-02-05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117涓禐 鐭ラ亾灏忔湁寤烘爲绛斾富 鍥炵瓟閲:134 閲囩撼鐜:100% 甯姪鐨勪汉:36.6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灞曞紑鍏ㄩ儴 1銆佽湕鐗涗綍鏃剁埇涓婁簳?涓鍙湕鐗涗笉灏忓績鎺夎繘浜嗕竴鍙f灟浜曢噷銆傚畠瓒村湪浜曞簳鍝簡璧锋潵銆
  • 涓骞寸骇鍜鏁板鏈夊叧鐨勫皬鏁呬簨
    绛旓細涓骞寸骇鍜鏁板鏈夊叧鐨勫皬鏁呬簨 灏忕唺鐨勫濡堢敓鐥呬簡,涓轰簡鑳芥專閽辨浛濡堝娌荤梾,灏忕唺姣忓ぉ澶╀笉浜氨璧峰簥涓嬫渤鎹曢奔,璧舵棭甯傚埌鑿滃満鍗栭奔. 涓澶,灏忕唺鍒氭憜濂介奔鎽,鐙愮嫺銆侀粦鐙楀拰鑰佺嫾灏辨潵浜.灏忕唺瑙佹湁椤惧鍏変复,鎬ュ繖鎷涘懠:鈥滀拱楸煎悧,鎴戣繖楸煎垰鎹曟潵鐨,鏂伴矞鐫鍛!鈥濈嫄鐙歌竟缈诲紕鐫楸艰竟闂:鈥滆繖涔堟柊椴滅殑楸,澶氬皯閽变竴鍗冨厠?鈥濆皬鐔婃弧鑴稿爢绗:鈥滀究...
  • 涓骞寸骇鐨勬暟瀛灏鏁呬簨30瀛
    绛旓細1銆佺尨瀛愭崬甯斤細涓缇ょ尨瀛愬湪浜曟梺鐜╋紝涓闃甸灏嗕竴鍙尨瀛愮殑甯藉瓙鍚瑰埌浜曢噷锛屼粬鎷涘懠鏉18涓皬浼欎即锛屼粠浜曚笂鏂圭殑鏉句笂涓涓帴涓涓幓鎹炲附瀛愶紝鏈4鍙尨瀛愭病鏈変笂鏍戯紝灏辨崬鐫浜嗗附瀛愶紝闂細鏄嚑鍙尨瀛愪笂鏍戜笅浜曟帴鍦ㄤ竴璧锋妸甯藉瓙鎹炰笂鏉ョ殑锛2銆佷竴鍏冮挶鍝噷鍘讳簡锛氫笁浜轰綇鏃呭簵锛屾瘡浜烘瘡澶╃殑浠锋牸鏄崄鍏冿紝姣忎汉浠樹簡鍗佸厓閽憋紝...
  • 姹備竴绡囧皬瀛︿竴骞寸骇鐨勬暟瀛︽暀瀛︽晠浜.
    绛旓細1銆侀珮鏂骇鏁板皬鏈嬪弸浠綘浠彲鐭ラ亾鏁板澶╂墠楂樻柉灏忔椂鍊鐨勬晠浜鍚?楂樻柉鍦灏忓浜骞寸骇鏃,鏈変竴娆¤佸笀鏁欏畬鍔犳硶鍚庢兂浼戞伅涓涓,鎵浠ヤ究鍑轰簡涓閬撻鐩姹傚鐢熺畻绠楃湅,棰樼洰鏄: 1+2+3+4鈥︹︹+96+97+98+99+100=? 鏈互涓哄鐢熶滑蹇呯劧浼氬畨闈欏ソ涓闃靛瓙,姝h鎵惧熷彛鍑哄幓鏃,鍗磋楂樻柉鍙綇浜!鍘熸潵鍛,楂樻柉宸茬粡绠楀嚭鏉ヤ簡,灏忔湅鍙嬩綘鍙煡閬...
  • 扩展阅读:儿童数学报一年级 ... 小学公式一览表 ... 简单数学报大全 ... 三下数学所有公式 ... 小学生数学报2024年 ... 小学数学38道母题 ... 一年级思维题50道 ... 数学报简单又漂亮字少 ... 数学报一年级简单又好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