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化常识

1.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要怎么积累
文化常识对应的大方向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掌握。2017版新课标中也多次提及“传统文化”“文化常识”,要求“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对应在考试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道3分选择题。文化常识的记忆功夫应当在平时,不建议拿文化常识清单去背诵,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个人在教学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积累,每题4个,碰到即列入应当掌握的范围,同时,每个文化常识都是可以辐射其他知识点的,这方面强烈推荐王力先生的一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空余翻看,权威准确,内容涵盖广,可以积累很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来历本身也很有趣。
3. 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识
古文化常识一、年龄称谓1、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3、不惑之年:指四十岁4、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6、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二、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三、有关官职的问题1、词语(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关于史书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 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共两部)(5)断代史: 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

(共二十多部) 说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 )《诗 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作者不详)(2 )《孙 子 兵 法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3 )《国 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5 )《左 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6 )《史 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司马迁)(7 )《汉 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东汉?班固)(8 )《 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作者不详)(9 )《离 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战国?屈原)(10)《狂 人 日 记 》: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

(现代?鲁迅)(11)屈 原:我国第一位诗人。 (战国) (12)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东晋)(13)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南北朝)(14)陆 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南宋)。
4. 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天文历法,因为古代使用干支纪念法,当然现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

(很不幸的是现代很多小人拿此来算命欺骗老百姓)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什么是五行 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冲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

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
5. 有哪些高中生该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直接称名01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以示自谦,并表示对对方敬重。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用于叙述或作传。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02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柳宗元的字。称号03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与字、号的根本区别是: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字、号大多自己取。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

称谥号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号。起于周代,秦代废,汉代复行,历代相沿至清。

如齐宣王的“宣”、汉武帝的“武”,诸葛亮的“忠武”、欧阳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谥,为民间所加,始于汉代。

如陶渊明谥“靖节”。称庙号、年号05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称为“太宗”。西汉之初承袭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训,新即位的皇帝为刚去世的皇帝议立庙号(汉高祖并非庙号。

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此后历代沿袭此制至清代灭亡。

年号是古代帝王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633为表示自己统治纪年而定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数次改年号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前后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历代君王称谓:夏、商称名,如禹、启、汤;自周至隋,多称谥号,如周厉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汉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称斋名06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称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称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龄称聊斋先生,梁启超称饮冰室主人等。

称籍贯07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亦为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称郡望08如韩愈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昌黎先生。

称官名09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称爵名10如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所以后人称其为武侯;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魏徵曾封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遂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12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

谦称13(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
6.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 楂樹腑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鍙鏂囧寲甯歌瘑涓銆佸勾榫勭О璋1銆佸姞鍐:鎸囩敺瀛愪簩鍗佸瞾(鍙堚滃急鍐犫)2銆佽岀珛涔嬪勾:鎸囦笁鍗佸瞾 3銆佷笉鎯戜箣骞:鎸囧洓鍗佸瞾4銆佺煡鍛戒箣骞:鎸囦簲鍗佸瞾(鍙堚滅煡澶╁懡鈥濄佲滃崐鐧锯)5銆佽姳鐢蹭箣骞:鎸囧叚鍗佸瞾 6銆佸彜绋涔嬪勾:鎸囦竷鍗佸瞾 7銆佽勮嬩箣骞:鎸囧叓銆佷節鍗佸瞾 浜屻鍙や唬涓昏鑺傛棩(01)鍏冩棩:姝f湀鍒濅竴,涓骞村紑濮嬨 (02)浜烘棩:姝f湀鍒濅竷,涓诲皬瀛┿
  • 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併婂乏浼犮嬫垜鍥界涓閮ㄥ彊浜嬭灏界殑缂栧勾浣撳彶涔︼紝鐩镐紶鏄槬绉嬫湯骞撮瞾鍥藉彶瀹樺乏涓樻槑鎵浣溿傚叏绉般婃槬绉嬪乏姘忎紶銆嬶紝鍒О銆婂乏姘忔槬绉嬨嬶紝鍜屻婂叕缇婁紶銆嬨婅胺姊佷紶銆嬪悎绉扳滄槬绉嬩笁浼犫濄2銆佹檵渚佺Е浼 鍒嗗埆鎸囨檵鏂囧叕鍜岀Е绌嗗叕銆傚懆鏈濇椂鏈燂紝鍙楀垎灏佽渚殑鐖典綅鍏辨湁浜旂瓑锛屽垎鍒负鍏佷警銆佷集銆佸瓙銆佺敺锛岀敱姝ゅ彲瑙佸綋鏃舵檵鍥界殑绾у埆...
  • 楂樿冭鏂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鎬濈淮瀵煎浘
    绛旓細楂樿冭鏂囪瘯鍗蜂腑缁忓父浼氱敤鍒扮殑鏂囧寲甯歌瘑姹囨: 1.鈥滃洓涔︹:銆婂ぇ瀛︺嬨併婁腑搴搞嬨併婅璇嬨併婂瓱瀛愩 2.鈥滀簲缁忊:銆婂彶璁般嬨併婂皻涔︺嬨併婄ぜ璁般嬨併婃槗璁般嬨併婃槬绉嬨 3.鈥滃洓鍙测:銆婂彶璁般嬨併婃眽涔︺嬨併婂悗姹変功銆嬨併婁笁鍥藉織銆 4.鈥滃洓搴撯:缁忋佸彶銆佸瓙銆侀泦 5.銆婅瘲缁忋嬪叚涔:鍑ゃ侀泤銆侀銆佽祴銆佹瘮銆佸叴 6.鍏...
  • 鏂囪█鏂100涓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浜)鍙や唬鍒О:1.妗戞:瀹朵埂 2.宸惧讣:濡囧コ 3.椤荤湁:鐢峰瓙 4.楦块泚:涔︿俊 5.绀剧ǚ:鍥藉 6.姹楅潚:鍙插唽 7.杞╄緯:绁栧浗 8.鈥滀笁灏衡:娉曞緥9.璋︾О:鈶犺嚜绉:鎰氥侀剻銆佹暈銆佸崙銆佺獌銆佽嚕銆佷粏 鈶″笣鐜嬭嚜绉:瀛ゃ佸銆佷笉璋 鈶㈣涔︿汉鑷О:灏忕敓銆佹櫄鐢熴佹櫄瀛 鈶e叾瀹:鍦ㄤ笅銆佸皬鍙佽佹溄銆佸銆佽佺撼绛10.鏁О:鈶犵О甯濈帇:涓囧瞾銆佸湥涓...
  • 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鏈夊摢浜?
    绛旓細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鏈夛細1.绗竴閮ㄨ瘝鍏告槸锛氬皵闆呫2.绗竴閮ㄥぇ鐧剧鍏ㄤ功鏄細姘镐箰澶у吀銆3.绗竴閮ㄨ瘲姝屾婚泦鏄細璇楃粡銆4.绗竴浣嶅コ璇椾汉鏄細钄$惏锛堟枃濮級銆5.绗竴閮ㄧ邯浼犱綋閫氬彶锛氬彶璁般6.绗竴閮ㄦ枃閫夛細鏄槑鏂囬夈7.绗竴閮ㄥ瓧鍏革細璇存枃瑙e瓧銆8.绗竴閮ㄧ璇濋泦锛氬北娴风粡銆9.绗竴閮ㄦ枃瑷蹇椾汉灏忚闆嗭細涓栬...
  • 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鏈夊摢浜?
    绛旓細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鏈夊涓嬶細1銆佸垵鍞愬洓鏉帮細鐜嬪媰銆佹潹鐐佸崲鐓ч偦銆侀獑瀹剧帇銆2銆佷笁鍥斤細榄忋佽渶銆佸惔銆3銆佸洓澶у彜鍏稿悕钁楋細銆婄孩妤兼ⅵ銆嬨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嬨併婃按娴掋嬨併婅タ娓歌銆嬨4銆佸洓澶ф皯闂翠紶璇达細銆婄墰閮庣粐濂炽嬨併婃灞变集涓庣鑻卞彴銆嬨併婂瓱濮滃コ銆嬨併婄櫧铔囦紶銆嬨5銆佷笘鐣屽洓澶х煭绡囧皬璇村法鍖狅細濂戣瘍澶佽帿娉婃銆侀┈鍏...
  • 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楂樹腑蹇呴』鎺屾彙鐨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濡備笅锛氬ぉ鏂囧湴鐞嗐傝繖鍖呮嫭闃撮槼瀛﹁銆佹槦瀹裤佷簲琛屻佷簩鍗佸洓鑺傛皵锛屼互鍙婂彜浠e湴鐞嗗父璇嗗鈥滄睙鈥濇寚闀挎睙锛屾渤鎸囬粍娌崇瓑銆傚彜浠e畼鍒躲傚涓夌渷鍏儴鍒躲佺涓惧埗锛屼互鍙婂悇涓湞浠g殑瀹樺埗锛屽鏄庢竻涓や唬鐨勫叚閮ㄥ皻涔︾瓑銆傚彜浠gぜ浠傚寘鎷畻娉曠ぜ浠佸濮荤ぜ浠佷抚钁ぜ浠瓑銆傜涓惧埗搴︺傚彜浠g殑绉戜妇鑰冭瘯鍒跺害锛屽寘鎷璇...
  • 楂樿冨父鑰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鍙や唬鏂囧寲甯歌瘑鏄寚鍙や唬绉拌皳涔犳儻銆佸巻娉曘佽妭姘斻佽亴瀹樺畾浣嶃佸湴鐞嗐佺ぜ浠佸彜浠i煶寰嬨佺涓惧埗搴︺佸畻娉曠瓑鏂囧寲鍐呭鐨勭粺绉般傞珮鑰冨父鑰冩枃鍖栧父璇嗕负锛1銆佸垵鍞愬洓鏉帮細鐜嬪媰銆佹潹鐐佸崲鐓ч偦銆侀獑瀹剧帇銆2銆佷笁鍥斤細榄忋佽渶銆佸惔銆3銆佸洓澶у彜鍏稿悕钁楋細銆婄孩妤兼ⅵ銆嬨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嬨併婃按娴掋嬨併婅タ娓歌銆嬨4銆佸洓澶ф皯闂翠紶璇达細銆婄墰閮庣粐濂炽...
  • 楂樹腑璇枃鍙や唬涓ц懍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1. 涓ц懍鏂囧寲甯歌瘑 涓ц懍鏂囧寲甯歌瘑 1.鍦ㄤ腑鍥,浼犵粺鐨勪抚钁範淇楁湁鍝簺 浠紡1.鍋滃案浠紡:浠栬绉诲埌姝e眿鏄庨棿鐨勭伒搴婁笂,鍦ㄤ翰灞炰滑鐨勫畧鎶や笅搴﹁繃鐢熷懡涓渶鍚庣殑鏃跺埢,杩欏彨鍋"鎸轰抚"銆 2.鎶ヤ抚浠紡:鎶ヤ抚鍙互璇存槸浜烘鍚庣殑绗竴绉嶄华寮忎簡,瀹冪敤鍙戜俊鍙风殑鏂瑰紡鎶婃湁浜洪濅笘鐨勬秷鎭憡璇変翰鍙嬪拰鏉戜汉銆 3.鎷涢瓊銆侀侀瓊浠紡:瀹㈡鍦ㄤ粬涔$殑榄傞瓌,鎵...
  • 涓浗浼犵粺鏂囧寲甯歌瘑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佸悆鍠濈帺涔愶細ch墨 h膿 w谩n l猫 閲婁箟锛氬悆鍠濅笢瑗匡紝鐜╄嶄韩涔愩傛硾鎸囦竴鍛宠拷姹傜墿璐ㄤ韩鍙椼2銆佺惔妫嬩功鐢伙細q铆n q铆 sh奴 hu脿 閲婁箟锛氬脊鐞淬佷笅妫嬨佷功娉曘佺粯鐢汇傛硾鎸囧悇绉嶆枃鑹虹壒闀裤3銆佺瑪澧ㄧ焊鐮氾細b菒 m貌 zh菒 y脿n 閲婁箟锛氫腑鍥界嫭鏈夌殑鏂囦功宸ュ叿銆4銆佸敱蹇靛仛鎵擄細ch脿ng ni脿n zu貌 d菐 閲婁箟锛氭垙鏇茶〃婕旂殑鍥涚鑹烘湳...
  • 扩展阅读:高中文化常识大全汇总 ... 高中古文常识必考大全 ... 古代文学常识500个 ... 高中文化常识3000个 ... 古代常识知识大全 ... 语文古代常识高中 ... 500个古代文化常识 ...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