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别人说,现代汉语百分之七十的词汇源于明治维新后的近代日本,而且越是学术性的,高科技的,引用的

没有那么多

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这是许多网友纠结的问题。这并不是像日本人所说的因为“中国人自卑”,而是日本人自卑。他们拿不出什么来说事,只能纠缠于汉语中的所谓“日语外来词”。加之一些中国人,特别是一些学者或公众人物,推波助澜,一次次污蔑中国人民“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汉语中有多少日语外来词,张嘴胡说八道。
对此,有网友曾经作了个生动的比喻:“别人借给某人1000元钱,该人还了10元钱,还说离开了这10元钱,别人没法活了。”确实是这样,日本人还拼命证明这“10元钱”是他挣来的,不是中国人借给他的,所以离开了那“10元钱”,就没法活了。但是,“离开了那‘10元钱’”和“别人就没法活了”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日本人这样的心态,用我们上海话说,就是“穷瘪三没钱还惯派头(装阔)[1]”,是自卑的表现。日本人没知识没头脑,难道咱们那些学者或公众人物,甚至教授,也同样没知识没头脑?可他们还自诩“有文化”、“有知识”、“有头脑”,道貌岸然、喋喋不休地“教育”别人。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汉语中的所谓“日语外来词”问题,本来应该是个很平常的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据1984年出版《汉语外来语词典》收录注明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共878个,不足收录的汉语外来语的8.8%;[2]而汉字汉词在日本被广泛采用,“从《说文解字》的九千三百文,到《康熙字典》的四万九千多字,几乎全部行用于日本。近年诸桥辙次博士作《大汉和辞典》共四万九千多字,五十二万余语汇。新村出作《新苑》附日本国字表,就是日本人自造、中国没有的汉字,通共才一百三十四字,占日本所用汉字的百分之零点二”。[3]这里的反差是十分巨大的。
可不知为什么,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彬彬教授,在《上海文学》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的文章,轻率的断言:“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4]该文后来被广泛的转载引用,意思也被无限放大了,被夸大到了“据现代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中,有70%来自日本。”[5]从王彬彬教授所说的“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扩大到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整个科学领域。还有人夸张到了“现代汉语70%词汇是从日本输入的,现在中国人说话、写字,用得基本都是日本外来语。”又扩大到了整个语言领域。王彬彬一个毫无根据的说法,被无限放大了。2013年8月9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电视台“晓说”节目中称:“大家只要看到双字词,基本上就从日本引进的。所以今天的现代汉语大家用的,有大量的词,超过一半双字词,都是日本引进的。”这纯粹是没有常识的胡说八道了。
我们且不说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收录的外来词,绝大多数是双字词,日语外来词不足8.8%,仅从日本人实藤惠秀先生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看,实藤惠秀先生也承认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超过日语外来词。[6]那么如果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已经超过了一半,英语外来词又超过日语外来词,这个算术就无法算了。况且,汉语中还有其它外来词,如俄语的、法语的、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的等等,算下来远远超过了百分之一百了。如果不是脑袋被枪打过了的,即使是个小学生,都会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这算怎么回事呢?请高晓松解释解释。
其实根本就不必去纠结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从上面可以看到,日语中采用的汉字汉词远远大于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离开了汉字汉词,日本人根本就无法说话,也根本无法成文,那些“松下”、“山里”、“田里”、“井边”、“河边”的姓名都无法取了,日本人只能编号了,就连“日本国”这国名也只能“唵嘛呢叭咪吽”[7]了!对于汉语中那么区区几个日语外来词,在数量上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概率学认为,小于5%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一般可以忽略,而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就照最近新加坡学者和日本人所说的有2000个,也不足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56000余条词汇的3.6%,不少所谓“日语外来词”,可以用汉语固有词汇替代,更何况汉语词汇一词多义,根本就不足以影响汉语的使用。可偏偏有那么些人拿这来说事,还在那里“头皮发麻”、“毛骨悚然”。那咱就来探讨一下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日语外来词?是不是离开了中国人无法说话了,以正本清源。否则,我们把先人创造的词汇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我们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必须先说明的是,有些学者的论文以某句句子来考察日语外来词所占的比重,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将所有现在认为是“日语外来词”的组成一句句子,那占有量就是100%;我们也可以完全回避所谓的“日语外来词”组成一句句子,比如“你吃饭了吗?”,那占有量就是0。同样,用我们年轻时期电视上日剧较多,常常使用日剧中的词语,来说明日剧几乎不存在的今天,日词“易受到青年人的青睐”、“更有市场”,也是不恰当的。
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个日语外来词(日语借词)?据《汉语外来语词典》收录注明源于日语的词语共878个,其中包括了“奥巴桑”(老太太)、“吉地”(木屐)、“加答儿”(粘膜炎)、运転手(司机)、覚书(备忘录)等等汉语并不使用的词汇[8]。而日本实藤惠秀先生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称,共收集到844条日语借词词汇[9],并非像网络上所说的“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而且不少词源自中国古汉语,《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有194条日语外来词源自于中国古汉语[10],并非完全是日本人的创作。更有不少是明清以后由中国输入日本的,被误认为是日语外来词了。
沈国威教授在《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之研究——序说》中承认,据日本学者近年研究,在《汉语外来语词典》中的日语外来词中,有44条词汇是明清以后的汉译西书中曾频繁使用过的。根据其考证,还有43条词汇(其中15条重复),也曾在《英华大词典》中出现过[11],完全是由中国输入日本的。沈国威认为,据他整理,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在1600条左右[12]。但他并没有公布这1600条左右的日语借词。不知是否包括了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汇。
另外,日本目白大学陈力卫教授在他的《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中也提到了电气、电报、电信、铁道、工业等11个词是由中文进入日语的新词,其中7个与沈国威的重复。[13]而意大利学者马西尼在他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一书中收录了19世纪中国书刊上所发现的新词500条,其中另有48个被认为是从中国进入日本的新词。[14]因此,在《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有124个词不应该被认为是汉语的日语外来词。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还会有更多的被误认为日语外来词的词汇被确定为汉语词汇。
实藤惠秀先生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中,引用了许多梁启超先生等认为是日语外来词的词汇,如“化学”、“物理”、“银行”、“资本”、“民主”、“自由”、“权利”、“义务”等等,现在经学者研究,都是日本从中国引入的新词(不是中国古典词语)。书上引用梁启超先生对新词的注释及若虚在《评中国著译界》中所言:“翻开新书一看,十有八九是东洋的来路货”,这只说明当时中国人对新词不了解,误以为是日语外来词了,并不能说明这些词真的不是中国的。再有,如“主人翁”一词,[15]中国古代就有了,唐代刘禹锡的《纥那曲词》就有:“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清代采蘅子的《虫鸣漫录》中有:“成婚三日,壻竟执簿入肆,按籍而稽,居然自作主人翁矣。”这里词义并没有变化,而《汉语外来语词典》中将“主人翁”改为了“主人公”,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了。
1958年邵荣芬在《中国语文》1958年第7号上就发表了《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文章,列举了服从、希望、记录、命名、破产、解放、假设、交易、作用、算术、绝对、试验、宿舍、新闻、材料等,都是中国固有词汇原有的含义,而军事、法则、关系、刑法、交流、供给、消化、相对等,都是中国古语,只是日本人将意思略加变化。郑奠也在《中国语文》总68期上撰文,指出王立达的《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中把“权利”、“文法”、“历史”、“伦理”、“心理”、“积极”诸词误认成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了。实藤惠秀先生也承认了这些,还包括“化学”一词。[16]因此,这30个词应该从日语外来词中除去。
豆丁网上有篇厦门大学顾江萍同学的博士论文《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该文通过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对20世纪初期的汉语词典的筛选甄别,对过去政文、奏章、散文、笔记等原始文献的耙梳整理,并阅读改革开放以来的报刊、书籍进行收集这四条途径,收集到不重复日语借词共2250条。
从该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仅占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56000余条词汇的4%,并非现代汉语中70%都是日本外来词,“离开了日语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必须说明的是,顾江萍的论文中并没有将《汉语外来语词典》中那些现在根本不用的日本外来词剔除,而且还将1915年版《辞源》等中的“八线”、“保佐人”、“并等”、“并制”、“不都合”[17]等现代汉语中根本不用,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连1984年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都舍弃不用的词条,都算在她收集到的2250条日语借词中去了。可以说顾江萍同学从近代汉语的犄角旮旯中将曾经出现过,现在根本不用的词汇都已收录在囊中了,应该是十分全面完整的。
沈国威教授在其《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用》中查实,1915年版的《辞源》和1931年版的《辞源》续编中共有336条日源词和33条日本参照词(包括了“并等”、“并制”、“不都合”等词汇),[18]可保留到现在的仅剩65条,占17.6%。看来顾江萍同学确实是将现在不用的许多词也算在日语借词中了。
而且,在65条词条中,沈国威教授仍保留了代用教员(代课教师)、代用学校、支店(分号、分店)、膵(胰)等现在也已不用的词。还有,“算术”一词应该不能算日源词,中国古代就有“九章算术”,“算术”一词的意思并没有变;“味素”和“探检”也应该去掉,现在汉语中是“味精”和“探险”。那么从《辞源》来看,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汉语中的日源词下降了约85%,中国人不仅没有不能说话、写作,而且说话更流畅、写作也更便利,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连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日本,这样的事实不就是给那些“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的谎言者一记最响亮的耳光吗?!
对于这2250条日语借词,顾江萍的博士论文按“日常生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类来统计,三类各有词语879、1022、349条。再按23个具体学科来划分,数量最多的学科是经济、法律、医学,分别达到311条、129条、124条。[19]
我查阅了1994年9月出版的、由梁小民等主编的《经济学大辞典》,共收录了名词、术语4288条词目。如果按顾江萍统计,那么在经济学中的日语外来词,咱且不论是否还保留到现在,仅占7.25%。即使把顾江萍同学统计的1022条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日语外来词全算在经济学头上,也仅占23.8%。而那套《社会科学系列大词典》计划出版10种之多,且不包括哲学。1022条“社会科学”的日语外来词,还不足汉语社会科学名词、术语的3%,远远达不到王彬彬教授所说的70%。看来1998年王彬彬教授在《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中,将事实大大地夸大了。
是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中,有70%来自日本”呢?我手头有本1996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共收录名词8264条。那么仅仅《物理学》一个科目,“自然科学”的349条日语外来词,也不论是否还保留到现在,只占物理学名词的4.22%,更不要说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畴的标准科学名词(非正规和同义词咱就不算了),足有数十万条,区区349条日语外来词,更是不足1‰,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说“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中,有70%来自日本”这样的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是哪个现代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的?他能算“语言学家”吗?!
现代汉语中真有70%以上的日语外来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汉语中还有大量的其它外来词,数量远远超过了日语外来词。苏州大学曹炜教授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曹炜教授认为:“世界各国的语言中数英语的开放程度最高,直接或间接吸收的外来词为世界各国语言之最,即便如此,英语词汇中也有将近一半是本民族传承词;汉语的开放程度与英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难道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的汉语发展到了现代,竟然是以直接或间接吸收外来词得以形成眼前的状态的,这着实让人难以认同。”[20]胡裕树在其《现代汉语》中也认为:“在吸收外来词方面,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结构方式的复杂性,直接借用的外来词在汉语中的比重较小。”[21]至于高名凯、刘正琰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所说的:“在汉语和日语的融合过程中,现代汉语就吸收了许许多多日语的词汇成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成分。”意大利学者马西尼就已经提出批评:“研究现代汉语的一些学者,他们一味的强调后面这段过程,对于那些进入汉语的日语新词,他们以为是借自日本的。而事实是,这类词汇中有好多是由中国传至日本的,几十年后才又回到了中国。”[22]况且,高名凯、刘正琰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只列举了450个“日语外来词”[23],并非真正“许许多多”。
有人会说现代汉语中有70%的日语外来词,是指汉语中的常用词,指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中有70%是日语外来词。关于这,曹炜教授的研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曹炜教授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确定的3051个常用词研究查实,现代汉语的3051个最常见的词汇中的1011个甲级词首见年代在清代出现的为83个,占8.21%;在“五四”后出现的为187个,占18.49%;而1968个乙级词首见年代在清代出现的为146个,占7.42%;在“五四”后出现的为506个,占25.71%;还有72个词《汉语大词典》未予收录。[24]总计这2979个最常见的词汇中只有不足31%的词汇首次出现在清代及以后,才有可能是日语外来语,当然也可能是其它外来语或中国人自创的新词,而本民族传承词占69%强。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最常见的词汇中,有近70%的词汇是汉语固有词汇。那么,所谓的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的说法,便无法成立了。
有人认为,由“~化、反~、~主义、泛~、~作用、~式、~炎、~社会、~法、~性、~的、~物语、~界、~问题、~型、~时代、~率、~腺、超~、~阶级、~感、~论、~线、~学、~点、~观”这26个词构成的新词,应该算日语外来词,[25]最近有人提出由~屋、~族等构成的新词,也应该算日语外来词,这样算下来,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就有“许许多多”了。但这样的理由是说不通的。我在“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之谬论”一文中就举了“哲学”这词的例子,该词显然是用有“睿智”之义的汉字“哲”和词尾“学”构成的新词,而“学”这个词尾在中国古代就常常用来与其它的词组合构成学科名称,如“玄学”、“理学”等等。在明末清初及晚清,中国学者和西方人士合作,也创作了诸如“数学”、“化学”、“植物学”等现代学科名称,并为日本人所采用。如果按照上述观点,那么日本人用汉字“哲”和词尾“学”构成的新学科名称——“哲学”,应该属于日本引进的汉语词汇,而不是中国引进的日语词汇。非但如此,凡是日本人以词尾“学”构成的新的学科名称,如美学、经济学等等,也都应该属于日本引进的汉语词汇。可持上述观点的却把“哲学”等又归结为日本外来词,这就产生了无法解释的矛盾。
我再举个例子,如现在中国流行的新词——“科学发展观”,按照上面的观点,应该算是从日语中借来的词。但事实上日语中压根就没这个词,又怎么去借呢?难道咱胡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用了日本人的观点、借了日语外来词?笑话!这样的说法根本就不能成立。况且,像“~的”、“~学”、“~界”、“~论”等,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样的用法,怎么能算日本人的呢?!《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的”都是日语外来词?开玩笑吧!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中的“黄洋界”是不是也算日语外来词呢?春秋战国时期荀子的“天论”、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张仲景的“伤寒论”、三国时期杨泉的“物理论”等等,都是日语外来词?那时候日本连字都没有,哪来什么“日语外来词”呢?瞎扯淡!太厚颜无耻了吧!应该是像“哲学”、“美学”、“积极的”、“消极的”等等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的,都算作汉语固有词汇才对。而那些鼓吹“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的又不承认这点,他们的逻辑就是这么的自相矛盾。
用上述“构词法”来认定日语外来词,是十分不妥的。因为这“构词法”是汉语固有的,而不是日语的。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所谓的“日语外来词”,都符合汉语构词法,所以无法分辨它究竟是汉语词汇,还是日语词汇;而那些不符合汉语构词法,一看就知道是日语词汇的词,都被淘汰了。如果用“构词法”来认定,那么那些所谓的“日语外来词”,都应该是汉语词汇了。
纠正高晓松的一个错误,“警察”一词出自《金史》,[26]并非日本人创造的,日本人只不过把“警察”这词用在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的名称上了。“~屋”的用法中国过去就有,如著名的“三味书屋”,其横匾还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不可能受日本的影响。这里的“屋”是指“空间较小的特定场所”。无论是日本的“花屋”、“本屋”,还是中国的“咖啡屋”、“西饼屋”等,还是这个意思,并非“店铺”的意思,[27]所以,以“~屋”来认定日语外来词,是不能成立的,否则“三味书屋”也成“日语外来词”了。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丕森(OttoJespersen)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许多语言混杂当中各种各样的成分仍然是很清楚的,并且可以分开的,就好象是一副扑克牌还能挑出红桃、黑桃等一样;但在英语和斯堪的那维亚的情况下,我们却有一种更微妙的、更密切的混杂,很像把一块糖放在一杯茶中,几分钟以后,就很难说哪是茶、哪是糖了。”[28]汉语和日语外来词的情况也正是这样,这些词汇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真正要说清楚哪些是汉语词汇、哪些是日语外来词,是十分困难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的“机关”这词,有几个意思:1.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2.用机械控制的:机关布景;3.办理事务的部门;4.周密而巧妙的计谋。在这四个意思中,只有3.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义)”,其余3个都是汉语固有词汇的意思,那么把“机关”这个词认为是“日语外来词”,把其余3个汉语固有词汇意思的词全混淆成“日语外来词”了。
又如“关系”这词,1.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2.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3.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4.泛指原因、条件等;5.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6.关联;牵涉。这6个意思中,仅1.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其余都是汉语词汇的意思,但仍认为“关系”这词是“日语外来词”。算术上有个“四舍五入”,民主上还讲个“少数服从多数”,咋日本人的一个扩展用法,把汉语词汇自身的几个用法全盖过了,汉语固有词汇就变成“日语外来词”了呢?
有人会说词语就是这样的,但我有反例。比如“简单”一词,不是汉语固有词汇,应该算所谓的“日语外来词”吧。汉语中“简单”一词有三个意思:1.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2.平凡;3.草率;而日语只有1.这一个意思。那么“简单”这词被用到汉语中后,又扩展了二个意思,按照上面“机关”这词的理由,“简单”应该算作汉语词汇,咋还是“日语外来词”呢?
有些汉语固有词汇到了日本,如革命、共和、经济、社会等,词义发生了变化,回到中国变成了“日语外来词”。但一些日语词汇来到中国,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却仍认为是“日语外来词”。比如“取缔”,日语的意思为“管束、监督、管理”,而汉语的意思为“明令取消或禁止”,意思完全不同,但仍认为是“日语外来词”。又如“劳动者”,是日本人用汉语词汇“劳动”和“者”组合成的一个新词,意思为“工人”;但现在汉语中“劳动者”的意思为“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有时专指参加体力劳动的人。”涵义比日语广泛得多,但也还是“日语外来词”,等等,反正有人说“是”就是“是”,没有任何规矩。
关于“共和”一词,对译英语的“republic”,一般认为始见于1886年的《和英英和语林集成》,[29]1891年冈本监辅所撰《墨西哥记》,有“共和政治”一词;而中国首先使用“共和”一词的为章太炎,于1903年。但我发现,1880年黄遵宪在《朝鲜策略书》上已经使用了“共和”一词,曰:“盖其民主之国,共和为政……”。[30]这里的“共和”应该对应“republic”,不但早于章太炎的1903年,也早于日本1886年的《和英英和语林集成》,应为首先使用。由于黄遵宪1877年任中国驻日参赞官,与日本脱不了干系,所以无法确认是他首先使用了“共和”一词的新概念。
一般认为,是中国留日学生翻译日本著作,才将“日语外来词”带入汉语之中的。中国首先翻译日本书籍为1899年樊炳清翻译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樊炳清不是留日学生),大量翻译日本书籍则是20世纪后的事了,“在1902-1903年间,留日学生翻译之风大盛”,[31]那么可以认为中国在19世纪出现的新词并不是日语外来词,而日本在19世纪将大量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书籍运回日本,日本翻译西方著作应受中国的影响。但是,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余记》(1889年)和黄遵宪的《日本国志》(1890年)中出现的新词仍被认为是“日语外来词”,理由是他们的文章介绍日本,所以他们使用的新词“肯定”受日本影响
但为什么日本运回了那么多中国翻译的书籍,他们创造的新词就不受中国的影响呢?!道理讲不通吧!总而言之,日本人千方百计地把汉语词汇算作他们的,而中国人则把汉语词汇往外推,恨不得把所有的现代汉语词汇都算作日本的,于是乎,王彬彬、高晓松等人就有了“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了”一说。转载之天涯,

  • 鏄ㄥぉ鍚埆浜鸿,鐜颁唬姹夎鐧惧垎涔涓冨崄鐨勮瘝姹囨簮浜庢槑娌荤淮鏂板悗鐨勮繎浠f棩鏈,鑰屼笖...
    绛旓細鑰屼笖涓嶅皯璇嶆簮鑷腑鍥藉彜姹夎,銆婃眽璇鏉ヨ璇嶅吀銆嬩腑鏈194鏉℃棩璇鏉ヨ瘝婧愯嚜浜庝腑鍥藉彜姹夎[10],骞堕潪瀹屽叏鏄棩鏈浜鐨勫垱浣溿傛洿鏈変笉灏戞槸鏄庢竻浠ュ悗鐢变腑鍥借緭鍏ユ棩鏈殑,琚璁や负鏄棩璇鏉ヨ瘝浜嗐傛矆鍥藉▉鏁欐巿鍦ㄣ鐜颁唬姹夎涓殑鏃ヨ鍊熻瘝涔嬬爺绌垛斺斿簭璇淬嬩腑鎵胯,鎹棩鏈鑰呰繎骞寸爺绌,鍦ㄣ婃眽璇鏉ヨ璇嶅吀銆嬩腑鐨勬棩璇鏉ヨ瘝涓,鏈44鏉¤瘝姹...
  • 鏄ㄥぉ鍚埆浜鸿,鐜颁唬姹夎鐧惧垎涔涓冨崄鐨勮瘝姹囨簮浜庢槑娌荤淮鏂板悗鐨勮繎浠f棩鏈,鑰屼笖...
    绛旓細70%杩欎釜姣斾緥鎴栬澶珮锛屸滆秺鏄鏈х殑锛岄珮绉戞妧鐨勶紝寮曠敤鐨勮瘝姹囦篃灏辫秺澶氣濅篃涓嶅噯纭備絾鏄鐜颁唬姹夎璇嶆眹鏈夋瀬澶ф瘮渚嬫槸鏉ヨ嚜浜庤繎浠f棩鏈紝杩欏嵈鏄簨瀹炪備富瑕佹潵璇达紝鏀挎不瀛︾殑涓撴湁鍚嶈瘝銆佺ぞ浼氬鐨勪笓鏈夊悕璇嶃佸熀纭鑷劧瀛︾鐨勪笓鏈夊悕璇嶏紝杩欐柟闈㈢殑鏍稿績璇嶆眹鏈夋瀬澶ф瘮渚嬫槸鍜岄犺瘝銆傚埆璇翠綘涓剧殑渚嬪瓙锛屸滅瀛︹濊繖涓瘝鏈韩灏辨槸...
  • 鐜颁唬姹夎璇嶈鐧惧垎涔涓冨叓鍗侀兘鏄粠鏃ユ湰寮曡繘鐨?
    绛旓細杩欐槸涓埃瑷锛岄敊鐨勶紝杩欑璇存硶鏈鍏堣捣婧愪簬涓涓棩鏈患鑹猴紝鐒跺悗浠ヨ浼犺锛屾棩鏈惞寰椾粈涔堥锛屽浗鍐呰惀閿鍙疯窡鐫鍚癸紝涓嶇鐪熷亣锛岃繖涔熸槸褰卞搷鍥藉唴姣旇緝骞跨殑涓绉嶉敊璇鐭ワ紝鐪嬩綘璇勮琚偣璧炵殑閭d釜鍥炵瓟灏辩煡閬擄紝杩欑璋h█褰卞搷澶氬箍銆傞鍏堬紝鏃ユ湰甯哥敤姹夊瓧涓ゅ崈澶氾紝鑰屼腑鍥芥眽瀛楁湁鍗佷竾锛屾棩甯搁氱敤姹夊瓧瀹為檯鏃犳硶浼伴噺锛屾寜閫氱敤姹夊瓧鏉ョ畻鏄900...
  • 鏅氳瘽鏄庢牱褰㈡垚鍜岀粺涓鐨?
    绛旓細鐜颁唬姹夎鏍囧噯璇户鎵夸簬濮嬩簬鍖楀畫銆佸畾鍛戒簬鍏冩槑鐨勨滃畼璇濃濅綋绯汇傗滃浗璇濅竴璇嶆槸娓呮湞鏈勾鎻愬嚭鏉ョ殑銆傚惔姹濈憾琚涓烘槸鏈鏃╂彁鍒板浗璇繖涓悕绉扮殑瀛﹁呫1909骞达紙瀹g粺鍏冨勾锛夛紝璧勬斂闄㈣鍛樻睙璋︽寮忔彁鍑烘妸瀹樿瘽瀹氬悕涓衡滃浗璇濄傚悓骞达紝娓呮湞鏀垮簻璁剧珛浜嗏滃浗璇紪瀹″鍛樹細鈥濓紱灏嗗綋鏃堕氱敤鐨勫畼璇濇寮忓懡鍚嶄负鍥借銆傝繖鏄眽璇爣鍑嗚棣...
  • 涓冧笅璇枃鏈熸湯澶嶄範璇曞嵎涓
    绛旓細鏁存磥鍦颁功鍐欏湪鐢板瓧鏍煎唴锛屾爣鐐硅鍗犳牸銆傦紙2鍒嗭級璇讳功鐮翠竾鍗凤紝涓嬬瑪濡傛湁绁炪2锛庨夊嚭鍔犵偣瀛楁敞闊抽敊璇渶澶氱殑涓椤癸紙锛夛紙2鍒嗭級A.瀵傚锛坙i谩o锛夎摝鍦帮紙m霉锛夈灞遍簱锛坙霉锛変级浠冿紙l铆n伞锛塀.鐟熺缉锛坰猫锛夈濡▽锛坺h贸u锛夎崵鑿滐紙y奴n锛夋棤鍨狅紙y铆n锛塁.閰濋吙锛坙i脿n伞锛夈榛勬檿锛坹霉n锛夈婢勬竻锛坈h茅n伞锛夈宸ュ昂锛...
  • 鐜颁唬姹夎涓嬪唽鑱旂郴绛旀鍝噷鏈
    绛旓細鈶у嵆浣垮仛瓒呯骇鏄庢槦鐨勭洰鏍囪揪涓嶅埌,楂樼骇鐨勪笟浣欑埍濂,涔熷彲姣斾竴鑸浜鎷ユ湁浜嗚緝鍏呭疄鐨勪汉鐢.鈥滄嫢鏈夆濇湰韬惈鏈夊姩浣滃凡瀹炵幇鐨勬剰鎬,涓嶅繀鍔犫滀簡鈥.鏉ユ簮锛(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5f3810100fqto.html) - 鐜颁唬姹夎璇惧悗绛旀5绔燺缂ョ缂榑鏂版氮鍗氬 鈥滆娉曗濇濊冨拰缁冧範鍥 鍥涖佹寚鍑轰笅闈㈠彞瀛愪腑瀹氳鐨勭煭璇...
  • 澶у鐢鐜颁唬姹夎澶嶄範璧勬枡
    绛旓細2.璇粹滄眽瀛楁槸鎰忛煶鏂囧瓧鈥濆涓嶅锛熻璇存槑鐞嗙敱銆備笉瀹屽叏姝g‘銆傛眽瀛楀熀鏈槸涓绉嶈〃鎰忔枃瀛楋紝姹夊瓧缁濆ぇ澶氭暟鏄粠闊充箟鍏ユ墜鐨勶紝鍏肩敤琛ㄩ煶鍜岃〃鎰忕殑鏂规硶銆傝繖涓娉曞彧鑳藉姹夊瓧涓殑閮ㄥ垎褰㈠0瀛楄岃█锛岀害鐧惧垎涔鍏崄鐨勫舰澹板瓧瀛楀彲浠ヨ璁や负鏄剰闊冲瓧锛屽鏌戙侀サ銆佽亞銆佺彞绛夈傝薄褰㈠瓧銆佹寚浜嬪瓧銆佷細鎰忓瓧绛夐兘鏄粠鎰忎箟鍏ユ墜鍒涢犲嚭鏉...
  • 骞胯タ澶у涓浗璇█鏂囧鑰冪爺缁忛獙鍒嗕韩?
    绛旓細(3)灏嗗彜浠f眽璇拰鐜颁唬姹夎鐩哥粨鍚堛傚緢澶浜璁や负鎴戜滑鐜板湪娌″繀瑕佸涔犲彜浠f眽璇繖浜涜佸彜钁c佹棫绾稿爢閲岄潰鐨勪笢瑗裤備絾鏄垜浠殑璇█鏄湁婧愬ご銆佹湁鏍圭殑,鎴戜滑鏃ュ父浣跨敤鐨勮瑷鏄敱涓婂彜姹夎銆佷腑鍙ゆ眽璇佽繎浠f眽璇竴姝ユ鍙戝睍鑰屾潵鐨勩傝闊炽佽瘝姹囥佽娉曡繖浜涘綋涓緢澶氶兘鍙互鍙戠幇鍙や唬姹夎鐨勫奖瀛,鍥犳闇瑕佸叏闈㈡妸鎻°佹暣浣撲簡瑙c傞渶瑕佸煎緱涓鎻愮殑灏辨槸...
  • 鏅氳瘽鏄互浠涔堜綔涓烘爣鍑嗙殑???
    绛旓細锛堜竷锛夌菠鏂硅█ 绮ゆ柟瑷浠ュ箍宸炶瘽涓轰唬琛紝浣跨敤浜哄彛鍗犳眽鏃忔讳汉鍙g殑鐧惧垎涔浜斿乏鍙筹紝鍒嗗竷鍦ㄥ箍涓溿佸箍瑗夸袱鐪併傛牴鎹垜鍥藉浗鎯锛屾眽璇鏂硅█浼氬湪涓涓浉褰撻暱鐨勬椂鏈熷唴涓庢皯鏃忓叡鍚岃骞跺瓨銆傛帹骞挎櫘閫氳瘽骞朵笉鏄绔嬪嵆绂佹鍜屾秷鐏柟瑷銆備絾瀹炶返宸茬粡骞跺皢缁х画璇佹槑锛屾帹骞挎櫘閫氳瘽瀵逛簬鍥藉鐨勭粺涓銆傛皯鏃忕殑鍥㈢粨銆傜ぞ浼氱殑杩涙鍜屾枃鍖栫殑绻佽崳鏈夐澶...
  • 鍊惧惉鏄粈涔堟剰?
    绛旓細闂涓:鍊惧惉鏄粈涔堟剰鎬 銆愯瘝鐩:鍊惧惉 銆愬彂闊炽:q墨ng t墨ng 銆愯瘝鎬с:鍔ㄨ瘝 銆愰噴涔夈:缁嗗績鍦板惉鍙(澶氱敤浜庝笂瀵逛笅)鈥曗鐜颁唬姹夎璇嶅吀 绗簲鐗 鍊惧惉:灏辨槸鍑姪鍚鍣ㄥ畼鎺ュ彈瑷璇俊鎭,杩涜岄氳繃鎬濈淮娲诲姩杈惧埌璁ょ煡銆佺悊瑙g殑鍏ㄨ繃绋嬨 銆愯繎涔夎瘝銆:鑱嗗惉 銆愯瘝鎰忔帰婧愩:鎸囦晶鑰宠屽惉銆 (1)銆婄ぜ璁・鏇茬ぜ涓娿:鈥滀笉鍊惧惉銆傗(2...
  • 扩展阅读:回族语言翻译器 ... 中文转泰语 ... 中文翻越南语翻译器 ... 《我要上你》完整版 ... 在线文字转语音 ... 《情不自禁》完整版 ... 《妈妈你真棒》电影观后感 ... 朝鲜语翻译器 ... 高情商一句话让对方记住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