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文问题 关于语文古文的问题

\u5173\u4e8e\u8bed\u6587\u53e4\u6587\u95ee\u9898

\u6211\u505a\u7684\u65f6\u5019\u8fd9\u7bc7\u662f\u53eb\u300a\u5e08\u65f7\u8bba\u5b66\u300b\u7684\uff0c\u4e0d\u8fc7\u90fd\u4e00\u6837\u3002
\u66ae\uff1a\u665a\u7684\u610f\u601d\u3002
\u5b70\u4e0e\uff1a\u6bd4\u2026\u2026\u600e\u4e48\u6837\u3002
\u4f55\uff1a\u4e3a\u4ec0\u4e48\u3002

\u8bf4\u660e\u7684\u9053\u7406\uff1a
1\u3001\u65e0\u8bba\u662f\u4eba\u751f\u7684\u4ec0\u4e48\u9636\u6bb5\uff0c\u5b66\u4e60\u90fd\u4f1a\u5e26\u6765\u76ca\u5904\uff1b
2\u3001\u5b66\u4e60\u8981\u8d81\u65e9\u3002

\u5efa\u8bae\u5148\u8981\u5b66\u73b0\u4ee3\u6c49\u8bed\uff0c\u5426\u5219\u5f04\u4e0d\u6e05\u53e4\u6587\u3002
\u5b9a\u8bed\u662f\u6307\u4fee\u9970\u8bed\uff0c\u4e00\u822c\u6709\u201c\u7684\u201d\u5b57\uff0c\u5982\uff0c\u7ea2\u7684\u82f9\u679c\uff0c\u7ea2\u7684\u5c31\u662f\u5b9a\u8bed\u3002
\u5bbe\u8bed\u662f\u6307\u8c13\u8bed\u63cf\u8ff0\u7684\u5bf9\u8c61\uff0c\u4f8b\u5982\uff1a\u6211\u662f\u4eba\uff0c\u4eba\u5c31\u662f\u5bbe\u8bed\uff0c\u6211\u662f\u4e3b\u8bed\uff0c\u5bbe\u8bed\u5c31\u50cf\u662f\u4e3b\u4eba\u8bf7\u6765\u7684\u5bbe\u5ba2\u3002
\u5b9a\u8bed\u3001\u72b6\u8bed\u3001\u8865\u8bed\u3001\u662f\u679d\u53f6\u6210\u5206\uff0c
\u4e3b\u8c13\u5bbe\u662f\u4e3b\u5e72\u6210\u5206\u3002
\u53e3\u8bc0\uff1a\u4e3b\u8c13\u5bbe\uff0c\u5b9a\u72b6\u8865\uff0c\u4e3b\u5e72\u679d\u53f6\u5206\u6e05\u695a\u3002
\u5b9a\u8bed\u5e38\u5728\u4e3b\u5bbe\u524d\uff0c\u8c13\u524d\u72b6\u8bed\u8c13\u540e\u8865\u3002
\u201c\u7684\u201d\u5b9a\u201c\u5730\u201d\u72b6\u201c\u5f97\u201d\u540e\u8865\u3002
\u5730\u5b57\uff0c\u5e38\u5e38\u662f\u72b6\u8bed\u7684\u6807\u5fd7\u3002
\u5f97\u5b57\uff0c\u5e38\u5e38\u662f\u8865\u8bed\u7684\u6807\u5fd7\u3002\u8dd1\u5f97\u5feb\uff0c\u5feb\u662f\u8865\u8bed\uff0c\u8865\u5145\u8bf4\u660e\u8dd1\u7684\u7a0b\u5ea6\u3002

谁说没有三峡啊 郦道元的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经查证并无“怡然自得”版本,纯属误传,是本文的成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应该对吧!!!!!!!!!!!!!!!

标题: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近体诗
题材:咏怀诗
格律:五言律诗

[编辑本段]【原文】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编辑本段]【题解】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编辑本段]【注释】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国:国都,即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下。
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②恨别:悲恨离别。
③烽火:这里指战争。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值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④搔:用手指轻抓。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⑤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胜:能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⑥白头:白发。
⑦城:指长安城。
⑧浑:简直。
[编辑本段]【译文】
国都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鸟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远处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编辑本段]【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编辑本段]歌曲:春望
歌曲:春望
歌手:张艾嘉
专辑:《童年》
春望歌词:
无所事事的面对着窗外
寒风吹走了我们的记忆
冬天已去冬天已去
春天在遥远里向我们招手
依然是清晨里微弱的阳光
依然是冰雪里永恒的希望
冬天已去冬天已去
春天在睡梦里向我们招手
你再不要忘记神话里的童年的幻想
你再不要忘记那甜蜜的成长
你再不要忘记母亲怀里童谣的歌唱
有一天它将会再回到你身旁

艺人介绍

张艾嘉 ,1953年7月21日生,祖籍山西五台,生于台湾,曾名张爱嘉。毕业于美国学校。经历丰富,头衔众多。她是杰出的全能女艺人,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突出的女性导演、编剧、制片。曾荣获两届台湾金马奖影后、一届香港金像奖影后、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目中的“张姐”,她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 从影三十多年来主演过近百部电影。步入八十年代后,张艾嘉减少幕前演出,醉心于幕后工作,所执导的电影得到行内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渔》《今天不回家》荣获多个电影奖项。

1《桃花源记》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 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2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3爱莲说 (宋)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9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1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3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思想感情: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 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写作手法:
这首诗 虚 实 结合 情 景 理 相融.
名句简析:
'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说"的"鸡鸣见日升'' 的景象象征诗人所向往的革命事业力量非凡,前程似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
这是作者登高所感,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曙,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读者以向上的启示>
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极言塔高。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中的“闻说”是“听说”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另外,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还提到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攀。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飘荡的云再也挡不住视线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三、四
旬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自缘”的“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这两句乍听起来,作者像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本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能看清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坚信变法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国家强盛。所以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实行变法,任凭保守派怎么反对,他始终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动摇。
总之,全诗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愧是名作。
[编辑本段]【体裁】
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
听说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编辑本段]【注释】
全诗解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编辑本段]【鉴赏】
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飞来峰在浙江绍兴城外宝林山上,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以"浮云"为喻,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编辑本段]【简评】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眺,诗人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1《桃花源记》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 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2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3爱莲说 (宋)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9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1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好像没学过《三峡》所以没有

  • 闂鏂囪█鏂
    绛旓細鎷栧欢 涓変釜鏈堛 6. 璇枃鏂囪█鏂囬棶棰 銆婇唹缈佷涵璁般 1.鐓у簲:鏁呰嚜鍙锋洶鈥滈唹缈佲濅篃 2.鈥滈唹缈佷箣鎰忎笉鍦ㄩ厭,鍦ㄤ箮灞辨按涔嬮棿涔熴傗 3.鈥滈唹缈佷箣鎰忎笉鍦ㄩ厭,鍦ㄤ箮灞辨按涔嬮棿涔熴傗 4.鈥滆嚦浜庤礋鑰呮瓕浜庢粊,琛岃呬紤浜庢爲,鍓嶈呭懠,鍚庤呭簲,浼涘伝鎻愭惡,寰鏉ヨ屼笉缁濊,婊佷汉娓 涔熴傗 5.鈥.涓存邯鑰屾笖,婧繁鑰岄奔鑲;閰挎硥涓洪厭,娉夐鑰...
  • 銆鏂囪█鏂涓ゅ垯銆嬫彁鍑虹殑闂
    绛旓細1. 鏂囪█鏂涓ゅ垯锛 涓锛氥1銆戝锛坰h煤锛変负姹濓紙r菙锛夊鐭ヤ箮銆2銆戜负鏄叾鏅猴紙zh矛锛夊紬鑻ヤ笌浜岋細12223涓夛細銆愬寮堛戙1銆戦氳繃锛氬叏鍥 鍠勶細鎿呴暱 寮堬細涓嬫 璇诧細鏁欏 鎬濇彺锛氬紩銆佹媺 淇憋細涓璧枫2銆戣鏂囪杩颁簡涓や釜浜鸿窡寮堢瀛︿笅鍥存锛屼竴浜猴紙涓撳績鑷村織锛屾儫寮堢涔嬩负鍚級锛屼竴浜猴紙铏藉惉涔嬶紝涓蹇冧互涓烘湁楦块箘...
  • 璇枃鍙よ瘲鏂閴磋祻绛旈濂楄矾鍙婄瓟棰樻妧宸
    绛旓細瑙g瓟鎻愮ず:鎰忓鏄寚璇椾汉涓昏鎯呮剰鍜岃浜嬬墿鐨勫舰銆佺姘粹棁鈼囪瀺鍚庢墍浜х敓鐨勮壓鏈鐣屻傜敱浜庤繖绉嶈壓鏈鐣屾墍灞曠ず鐨勭編鐨勬剰鍛,寰寰瓒呭嚭浜嗚瘲浣滅殑鍘熸剰,瀹冩棦浣撶幇浜嗚瘲鈥滆█鍦ㄦ銆佹剰鍦ㄥ郊鈥濈殑鍩烘湰鐗圭偣,鍙堝叿鏈夆滆█灏借屾剰鏃犵┓鈥濈殑鑹烘湳鏁堟灉,鏁呰屾剰澧冧篃灏辨垚浜嗚瘲璇嶉壌璧忎腑鐨勬牳蹇闂銆 绛旈瑕佺偣: 鈶犳壘鍑鸿瘲涓殑鎰忚薄銆 鈶″睍寮鑱旀兂鍜屾兂璞,...
  • 鏂囪█鏂绛旈鎶宸у姟姹
    绛旓細绗竴姝:涓涓瓧涓涓瓧鐨勭炕璇戝嚭鏉ョ浜屾:浠涔堝掕鍙ュ晩浠涔堢殑,浣嶇疆鎹㈣繃鏉ョ涓夋:鏈変粈涔堢渷鐣ヤ簡,姣斿鐪佺暐浜嗕富璇晩,瀹捐鍟婁箣绫荤殑,浜涘嚭鏉ョ鍥涙:鐒跺悗瑙夊緱寰堟,灏卞啓鐨勫ソ涓浜,姣斿鎴戜竴涓彞瀛愮炕璇戝嚭鏉ユ槸浠栬:xxxxxx灏卞彲浠ユ崲涓,浠栬:xxxxxx杩欏彧鏄釜渚嬪瓙鐒跺悗鏂囪█缈昏瘧涓鍏辨湁8 9涓楠,鍏堣杩4姝,灏卞ソ浜,鍒颁簡鍒濅笁鑰佸笀...
  • 5.鍙よ瘲鏂闃呰鏁欏鏈夊摢浜闂鍜屽绛
    绛旓細鍐嶅缁煎悎缁冧範锛屽紩鈥滃紑蹇冭緸鍏糕濊繘璇惧爞锛岃缃瘝鍙ョ悊瑙c佽鏂囨濊矾銆佽〃鎯呰揪鎰忕瓑涓绯诲垪闂鐢卞鐢熼棷鍏筹紝浼樿儨鑰呭嵆璇勪负鈥璇枃涔嬫槦鈥濓紝瀵逛簬宸╁浐鐞嗚В鐭ヨ瘑銆佹椿璺冨鐢熺殑鎬濈淮銆佹彁鍗囦汉鏂囩礌璐ㄧ殑鏁堟灉涔熺粷涓嶉婁簬鈥滈娴疯嫤缁冣濄傛讳箣锛屽闂箣閬擄紝璐佃兘鑷緱銆傗滆嚜寰椾箣锛屽垯灞呬箣瀹夛紱灞呬箣瀹夛紝鍒欒祫涔嬫繁锛涜祫涔嬫繁锛屽垯鍙栦箣宸﹀彸閫㈠叾...
  • 鏂囪█鏂閿欒鍘熷洜
    绛旓細鍙ゆ枃浠婅瘧甯歌鐨勯敊璇湁浠ヤ笅鍑犵: 1.鍥犱笉浜嗚В瀛楄瘝鍚箟閫犳垚鐨勮璇 鐢变簬涓嶆槑鐢ㄥ瓧閫氬亣,鍙や粖瀛椼佽瘝鐨勬湰涔夊拰寮曠敵涔夈佸彜涔変笌浠婁箟銆佸崟闊宠瘝涓庡闊宠瘝绛夊瓧璇闂鑰岄犳垚鐨勮璇,鍦鏂囪█鏂浠婅瘧鐨勯敊璇腑鍗犲緢澶ф瘮閲嶃備緥濡: (1) 榻愬浗铏借灏,鍚句綍鐖变竴鐗涖(銆婇綈妗撴檵鏂囦箣浜嬨) (2) 鍏堝笣涓嶄互鑷e崙閯,鐚ヨ嚜鏋夊眻,涓夐【鑷d簬鑽夊簮涔...
  • 璇枃涓鍙ゆ枃鐨闂
    绛旓細涓 锛堜竴锛変綔浠嬭瘝鏃讹紝闄よ〃琚姩澶栭兘璇讳綔w猫i锛屽彲璇戜綔鈥滆鈥濄佲滃鈥濄佲滅粰鈥濄佲滄浛鈥濄佲滃綋鈥濓紝鈥滀负浜嗏濄佲滃洜涓衡濈瓑銆傚锛氣憼鑸屼竴鍚愯屼簩铏敖涓烘墍鍚//灞卞肠涓烘櫞闆墍娲楋紙w茅i锛岃銆傦級鈶′笉瓒充负澶栦汉閬撲篃銆傦紙w猫i鈥滃悜鈥濃滃鈥濓級鈶负妤氶犱簯姊箣姊般傦紙w猫i锛屸滅粰鈥濓級鈶d负鍏舵潵涔燂紝鑷h缂氫竴浜鸿繃...
  • 鍒濅腑鏂囪█鏂鑰冩煡鍝簺棰樺瀷
    绛旓細璇尯鎻愰啋渚 鏂囪█鏂闃呰(鐢)闃呰涓嬫枃,鍥炵瓟闂銆 銆婇唹缈佷涵璁般 鈶犵幆婊佺殕灞变篃銆傚叾瑗垮崡璇稿嘲,鏋楀銆 5. 鍒濅腑璇枃璇█杩愮敤鐨勯鍨嬫湁鍝簺 涓銆佺Н绱瀷 1.鎴愯绉疮 渚:鎴戝浗鐨勬垚璇,鏈夎澶氭潵鑷鍙ゆ枃(鎴栧瘬瑷)涓,濡傗滆鐤惧繉鍖烩濆氨鍑轰簬銆婃墎楣婅钄℃鍏嬨傝浣犱粠璇昏繃鐨鍙よ瘲鏂(鎴栧瘬瑷)涓妇鍑轰笁渚,骞朵笖璇村嚭浣滆呭拰鍑哄(鎴...
  • 浜岄亾璇枃鍙ゆ枃闂
    绛旓細浜岄亾璇枃鍙ゆ枃闂 1.)鍒樼閿$殑<闄嬪閾>涓粠鍝4涓柟闈㈣〃鐜颁簡闄嬪涓嶉檵?鏂囧熬寮曠敤瀛斿瓙鐨勮瘽鏈変粈涔堜綔鐢?鏈変汉璁や负杩欑瘒鏂囩珷鍙嶆槧浜嗕綔鑰呮秷鏋侀伩涓栫殑蹇冩,浣犲悓鎰忚繖绉嶇湅娉曞悧?涓轰粈涔?2.)<缁濆彞>鏉滅敨姹熺ⅶ楦熼剧櫧,灞遍潚鑺辨... 1.)鍒樼閿$殑 <闄嬪閾>涓粠鍝4涓柟闈㈣〃鐜颁簡闄嬪涓嶉檵?鏂囧熬寮曠敤瀛斿瓙鐨勮瘽鏈変粈涔堜綔鐢?鏈変汉璁や负杩欑瘒...
  • 璇枃鍙ゆ枃鐨勭枒闂
    绛旓細1.鍦ㄥ彜浠f眽璇腑锛屼粙璇嶇粨鏋勪竴鑸仛鍙ュ瓙鐨勭姸璇紝鐘惰搴旇鍦ㄥ姩璇嶇殑鍓嶉潰锛屼慨楗板姩璇嶏紙璋撹锛夛紝鑰屽彜姹夎涓粡甯稿皢浠嬭瘝缁撴瀯浣嶄簬鍔ㄨ瘝涔嬪悗锛岃繖灏辨槸浠嬭瘝缁撴瀯鍚庣疆锛屼篃绉扮姸璇悗缃.鎵浠ョ涓鍙ョ殑姝e父椤哄簭鏄細鈥滃悰瀛愬崥瀛﹁屽繁鏃ュ弬鐪併傗濊繖閲岀殑鈥滀箮鈥濇槸涓涓姘旇瘝锛屽彉鎴愭甯哥殑鍙互鍘绘帀銆2杩欎釜寰堢畝鍗曪紝閫掕繘锛屽氨鏄〃鐜板悗闈㈡瘮...
  • 扩展阅读:教师考试常识3000题 ... 语文问题大全 ... 语文常识归纳大全 ... 语文必背的100个常识 ... 幼儿园语文测试100题 ... 语文常识题库4000题 ... 《初中文言文》 ... 儿童百科常识1000题 ... 语文古文赏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