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感悟和收获

  • 木兰诗,从军归来,从家人的反应与木兰的表现,感悟到什么情感
    答:对镜梳妆表现出木兰的女子柔情,公开身份后看到战友惊讶表现的忍俊不禁,都反映了木兰对生活的热爱及凯旋的自豪。家人热情接待可看出亲人对木兰思念满足后的激动高兴。但愿符合文题吧╭(╯ε╰)╮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
    答:(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木兰诗》是一...
  • 背木兰诗写日记
    答:“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今天我一定要把《木兰诗》给背下来。原本我也只是这一个想法而已,却没想到我从背《木兰诗》中得到了许多感悟。《木兰诗》讲诉了一个有勇气、孝顺的女孩替父出征的故事。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
  •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答:【 #教案# 导语】《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
  • 木兰诗木兰的人物形象
    答:在家中,木兰也是一个体贴入微的女儿,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感受。3、智慧过人的女性形象:木兰代父从军,需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机巧,成功地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并在战场上木兰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上。《木兰诗》的作者是郭茂倩。
  • 木兰诗怎么写课堂总结
    答:课堂总结:第一环节:导入。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 适合中学生朗诵比赛的经典名篇
    答:《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句更是广为流传。《木兰诗》(南北朝·佚名),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勇敢、忠诚和孝道的崇尚。诗歌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
  • 《木兰诗》翻译和注释
    答:《木兰诗》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下面是其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木兰诗/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精选
    答:《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
  •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
    答:《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

  • 网友评论:

    雍霭19117815946: 读木兰诗后的感想?? -
    27535耿夜 : 《木兰诗》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

    雍霭19117815946: 木兰诗的三个体会 -
    27535耿夜 :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三个体会如下: 1.她既是一个云须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2.在国家需要的时侯,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3.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供参考.

    雍霭19117815946: 读完木兰诗后的感悟30字 -
    27535耿夜 : 读后感: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希望你满意……!

    雍霭19117815946: 读木兰诗后的感想?急用,读木兰诗的启示或经验或感受! -
    27535耿夜 :[答案] 《木兰诗》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

    雍霭19117815946: 读木兰诗有感 -
    27535耿夜 : 读《木兰诗》有感 在我看来,《木兰诗》的精神内涵就在于对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肯定.对于像木兰那样的巾帼英雄的赞美.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男尊女卑的现实.我们还应该学习木兰舍小家为大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舍身精神.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我一提到"花木兰",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的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聪明的智慧和勇敢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个方面,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边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忠诚,孝敬和勇敢的表现. 学习完了,使我也要向花木兰学习她的坚强,勇敢.

    雍霭19117815946: 急求《木兰诗》的心得体会 -
    27535耿夜 :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雍霭19117815946: 《木兰诗》读后感 尽量多丫丫 -
    27535耿夜 :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

    雍霭19117815946: 《木兰诗》学习心得,200字左右 -
    27535耿夜 : 花木兰,西汉初毫人.木兰,原姓魏、名木栾.父魏应.文帝时,匈奴南侵,木兰家乡深受其害.为抵抗其侵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后被追谥为孝烈. 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南宋程大昌根据白居易"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

    雍霭19117815946: 读文言文“木兰诗”后的感悟50字 -
    27535耿夜 : 木兰以区区女子之身,奔赴战场,为国效劳,功勋卓著,不慕名利,其精神可嘉,其行为可敬!虽男子亦难企及,非智慧、技艺一流之辈难能堪当也!余自思之,若为女儿身,可有木兰之才智耶?其才非一日可成,其艺非一日可就,自知木兰自小必有良师教之,高人助之,不然以弱女子之躯,岂可驰骋沙场十二年?是可谓,真人不露相之辈也!

    雍霭19117815946: 读了木兰诗有什么感想?
    27535耿夜 :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热搜:木兰诗原文的全文 \\ 木兰诗的感受和感悟 \\ 《木兰诗》读后感 \\ 木兰诗给我们的启示 \\ 木兰诗的收获总结 \\ 木兰诗赏析与感悟 \\ 木兰诗心得体会 \\ 读木兰诗有感800字作文 \\ 木兰诗的启示20字 \\ 《木兰诗》的道理 \\ 木兰诗感悟50字 \\ 木兰诗的感悟 \\ 木兰诗的感受和理解 \\ 《木兰诗》原文版 \\ 木兰诗好文感悟100字 \\ 木兰诗读书笔记摘抄 \\ 木兰诗初步感受和理解 \\ 木兰诗读后感400字 \\ 《木兰诗》翻译及原文 \\ 木兰诗的感想与收获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