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有三仄尾之忌吗

  • 写格律诗可否用“三仄尾”和“三平尾”
    答:有人做过统计,在全唐诗里,五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256句,约占1%;七言格律诗中犯“三平尾”的共87句,约占0.2%,这说明古人是很避讳“三平尾”的,最好不用! 我个人的看法: 对于三仄尾,初学者最好先学律诗正格,不宜先学拗律。实在无法规避,可用上面两法拗救,不算出格。 对于...
  • 什么是唐诗的三仄尾?格律诗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吗?
    答:因为格律诗中非常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也会追求音律美,而三仄尾就会妨碍到音律美的出现,所以一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要避免实用三仄尾,因为三仄尾出现之后,会导致格律诗中的句子影响押韵,同时也会对音律产生妨碍作用,但是也不是说格律诗中不能出现三仄尾,还是说格律诗中使用三仄尾会影响到押...
  • 对联也要忌三平尾吗?
    答: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
  • 潮平两岸阔,平平仄仄仄,三个仄犯孤平没有
    答:这叫“三仄尾”,不是孤平,你需要搞清什么叫“孤平”。常见的“孤平”,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的情形...
  • 七绝中起句三平尾,承句三仄尾是否属于救拗
    答:近体诗格律中的一条规则是对句必须押韵,而且都是平声韵结尾。也就是说“七绝”不可能出现对句三仄尾的情况。如果出句形成了“三平尾”,那么在不出律的情况下,肯定是“平起平收”律句的第五字使用了平声——如果是“仄起平收”,句子本身失替,连律句都算不上了,更不要谈格律诗了。即“平平...
  • 写格律诗可否用“三仄尾”和“三平尾
    答:可以用,但要慎用。下边是关于三平尾的说法,也可通用于三仄尾。三平尾并无特别美感,是否用它,全看是否切合诗境。至于有人特意用三平尾而“追求高古格调”,这个属个人偏好,就不好说了。古体诗在音调搭配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则,所以出现几率较高。便在格律诗中,三平尾亦非禁忌,只是韵句尾部...
  • 问一个七言律诗拗救的问题
    答:但三平尾实属格律诗大忌,所以很少有人使用。总之,“⊙仄⊙平平仄仄”的各种变体除了刚刚说过的这些式样外,我自己没见过其他的了,在讲格律的书中也没读到过,就把前面已知的这几种告诉你。其实说白了,这一句式大家无论如何都必须承认是正确的,只有“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 对联的九大禁忌
    答:“依法修行可入道”就是三仄尾,若将“可”改为“能”这样就避免了三仄尾,治疗了上联的硬伤。 下联容易出现三平尾,是必须要避免的。 4、忌孤平和孤仄 以前讲过这个问题,这里再强调一下。一般来讲,在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孤平和孤仄的权威解...
  • 诗词基础知识(转载)
    答:律诗的每句每个字都有平仄要求,而且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也不能失粘、失对,这些都是律诗的重点知识,暂时先不讲。【七绝】:是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这四个句子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近体七绝第一二四句每句尾字要求押韵,或者二四句尾字要求...
  • 急问这个对联怎么对啊!有什么讲究什么吗?
    答: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

  • 网友评论:

    桓斧13591046169: 对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
    64581游逄 : 对联的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

    桓斧13591046169: 对联的禁忌“尾三仄”和尾三平”是什么意思?请详解! -
    64581游逄 : 忌三仄尾/三平尾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桓斧13591046169: 七言绝句的4种平仄格式,里面哪里几个字是万万不能变的? -
    64581游逄 : 除了三句尾字平仄不变,即第二、四句韵脚须为平声,第三句尾字须为仄声外. 其余均可视所采用的格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但变化时须满足格律诗原则,须顾及“忌讳”,不可犯“三平调”,“孤平”等忌.

    桓斧13591046169: 问一个七言律诗拗救的问题 -
    64581游逄 : 拗救虽然千变万化,为格律诗提供了很多路数,也增加了趣味,但你这一句这两种变法实在难得搞.“⊙仄⊙平平仄仄”一句,大家公认的拗救也就是五六字颠倒,且在此情况下第三字使用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桓斧13591046169: 古人写诗词是怎么记住平仄的,难道是有个小册子吗 -
    64581游逄 : 一、 如果你说的是格律诗平仄的话,这个不需要记就应该会的,只要知道格律诗规则:交替、相对、粘、忌三仄尾、忌三平尾、奇数句仄声收尾,偶数句押韵就可以了.例:七言律诗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第二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桓斧13591046169: 什么是“三平尾”? -
    64581游逄 :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

    桓斧13591046169: 一幅好的对联,要切记这九个禁忌 -
    64581游逄 :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 思重...

    桓斧13591046169: 什么是“三平尾”? -
    64581游逄 :[答案]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困难的...

    桓斧13591046169: 关于对联的禁忌 -
    64581游逄 : 在对联的创作或赏析中,比较常见有以下几种重要的禁忌需要留意:1.忌上重下轻 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势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例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 下联就显得弱了许多.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

    桓斧13591046169: 古人写诗词是否记忆平仄字? -
    64581游逄 : 古人一般不用记,因为古代的四声里平上去入,不是平的就是仄,就好像我们现在对阴平阳平上去轻五声一样,认字就能懂.不过古人有时也必须依据韵谱,因为也有地区方言与今古音的差异.我们现在觉得麻烦主要是因为今古音有很大的变化.但也不用刻意的记每一个字,因为大多数字的平仄没有变化,主要把入声字搞清楚,就扫清一大块障碍了,写诗词在音韵上碰到的追大难题就是入声字的识别,如果你的方言里没有入声字,就只能依靠查韵谱,以及平日里留心了.

    热搜:对联忌三仄尾三平尾 \\ 对联可以三仄尾吗 \\ 律诗不避三仄尾 \\ 对联允许三仄尾吗 \\ 对联忌讳三仄尾吗 \\ 对联有三平尾的说法吗 \\ 对联三仄尾行吗 \\ 格律诗三仄尾可以吗 \\ 对联中的三仄三平 \\ 三仄尾的诗句 \\ 三平尾和三仄尾是什么意思 \\ 律诗三平头三仄头 \\ 不与荐算不算三仄尾 \\ 三仄尾 三平尾病句举例 \\ 七绝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 什么叫三仄尾 \\ 三仄尾可以救吗 \\ 律诗三仄尾 \\ 对联禁忌有哪些 \\ 什么是三仄尾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