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荐算不算三仄尾

  • 五七言诗的格律。
    答:, 三仄尾,即句末连用三个仄声也被认为是一种忌讳,但事实上该句式在唐诗中即出现甚多,故似亦可不考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七言诗格律五言诗格律的要求以上已经讲毕。七言诗只须在五言诗格式的每一句之前加上两字,并保证该七字句仍然符合五言诗句中平仄两两相间的规律即可。由此,七言诗的四种基本...
  • 关于律对仗,如何才能学会
    答:其一,关于三仄尾。我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提出三仄尾的禁忌,反正直到共和国初年,王力的时代里,还依然没有这种禁忌。古人更是完全没有三仄尾禁忌的观念,比如被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的沈荃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
  • 第五讲 张抃《题衡阳泗州寺》
    答:所以这里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三仄尾”和“三平尾”的问题,所谓“三仄尾”和“三平尾”指格律诗每句诗的结尾三字不能全是平或者全是仄。而“三平头”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如果可以避免当然尽量避免,以不害意为第一原则。 本诗采用入声较多,下面我们更进一步用四声来标识本诗的音韵。 一水悠悠百粤通,...
  • 10分钟轻松掌握格律诗平仄格式
    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果首句是仄起押韵句,由于不能犯”三平尾”,就只能是”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之相对,就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且最后一个字是仄,便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所以只能是”仄仄仄平平”。整诗的格式就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请教,关于对联音韵平仄的问题。
    答:一忌:三平,三仄尾!对联不允许出现三平或者三仄尾!这样必然因为语调的不和谐影响格律!如,天连海岸线!这样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 马到人成功22111!这个就的三平 二忌:孤平孤仄;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不允许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个平音或者仄音!这个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同声落脚 ...
  •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六答案
    答:因为从平仄上看,第一联失对,第一、二联失粘,第三句出现三仄尾,第四句出现三平调;从对仗上看,中间两联都未形成对仗。这都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因而是一首古体诗。 人 定 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这是一首格律诗,...
  •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一课对子歌用歌来编该怎么编
    答: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3、对联在格律上还有几个禁忌,即几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三平尾或三仄尾,孤平或孤仄,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义相对等等。1赞·35,619浏览2020-10-23qq音乐歌曲下载位置-2021官方免费下载,让生活充满音乐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广告淘宝网儿童音乐-做工精致...
  • 对联有哪些特点举例子并分析
    答:得成于忍不生心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谈。总的来看,对联在平仄协调方面是有讲究的,写作对联不能不讲平仄。如果说,字 数相等、词性与概念相当、语法结构与节奏相称,赋予了对联整齐美、严谨美、对衬美、结构美、节奏美等审美特征的话, 那么,平仄...
  • 律诗是什么?
    答:二、律诗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
  • 大暑节气,赏析司马光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答:尾联,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上句“夜半客”,三仄尾,但因是典故,可不算错。“如何”二字,道出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却苦于无人举荐自己的无奈。诗人运用王莽与甄丰的典故,希望能得到君王重用,实现理想。全诗一气呵成,选取物象之精准,意象之深美,用典之自然,无疑使之成为大暑季节最美的一...

  • 网友评论:

    李性15770624764: 律诗三仄尾算不算错? -
    3945正琰 : 这个许多人还在争议,但我个人认为并不出律,因为唐诗中就有很多是三仄尾的,如“潮平两岸阔”、“星临万户动”等,而李白杜甫也有“相看两不厌”、“欲陈济世策”这样的三仄尾句子,而唐朝的科举考的主要就是诗,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格律,如果三仄尾算出律的话,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还在用?可见在当时三仄尾根本就不算出律,当然对句怎么救拗是另一码事了.

    李性15770624764: 请问五言绝句第一句能不能用平平仄仄仄 -
    3945正琰 : 可以用.这句的关键在于三仄尾是否合规.关于三仄尾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不算忌.也有一种看法认为应该对应三平尾的说法也该算是忌,但首字须是平音,可救过. 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平平仄仄仄”都是合规的. 当然,这是律绝的说法.要是古绝,规矩宽松,原本也没这些说法.

    李性15770624764: 律诗、绝句中后三字为三连仄,可以吗? -
    3945正琰 : 三仄尾是诗词术语,一般是指一句诗中后三字为仄声的话便为三仄尾. 对于“三仄尾”是否合律,仍在争论中,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读唐诗,唐人是并不绝对避“三仄尾”的,即使到清代,虽对律诗格律要求严,但认为“平平仄仄仄”是拗律...

    李性15770624764: 什么是“三平尾”? -
    3945正琰 :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近体诗要求一句之中要平仄错落,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符合平仄要求是...

    李性15770624764: “不”可以作平声读么? -
    3945正琰 : 不字有平仄两读,这里在去声字“是”前,的确应读阳平,不算三仄尾.

    李性15770624764: 律诗的平仄拗救的几个问题中,请高人帮助 -
    3945正琰 : 1、关于对句互救只三种,【七言出句三拗,对句三救】、【五字互救】、【罕救格】、叫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 这种拗救只适用七言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它联式不适用.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调或三仄脚. 2、相粘指的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出句之间,,拗救指的是同一联.3、(1)LZ理解错了,对句,“无”字,即救本句“寂”字,又救出句,“五”字、、、怎么是四拗三救?、、(2) 可以、如果出现特拗句,对,粘规则显然不合适、、一般的拗救,对粘是可以的,

    李性15770624764: 诗词格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这样算不算出律? -
    3945正琰 : 近体诗格律有几个比较大的禁忌,第一个就是犯孤平,第二个就是三平尾和三仄尾. 古人的诗作之中也不是百分之百符合格律,但是三平尾和孤平出现的很少,相对来说,三仄尾偶尔会有人使用. 你的这个例子,第二联也就是第三句第四句,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第三句犯三仄尾,第四句犯三平尾,都是近体诗非常忌讳的. 更改方案如下,根据一三五不论的规则,将第三个字的平仄更改,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句连在一起,就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个就是五言绝句仄起不入韵格式的标准平仄公式.

    李性15770624764: 七绝中起句三平尾,承句三仄尾是否属于救拗 -
    3945正琰 : 七绝基本都是押平韵,是不是本来想问“起句三仄尾,承句三平尾”是否属于拗救?如是,是有人提出这种救法,但还没形成定论.当然,七绝也有少量仄韵诗,你这问法也属同理. 三平尾的总结,还是清代王士祯所为,他做这总结也不是赞同,细品来倒是讽刺居多.倒是当代这一点上格外看重,不明其因.个人觉得这一点应该顺其自然,要看具体情境.如“夜静春山空”,其实就很好听,绝对不比“夜静夏山空”难听,或者应该这样说,有“春山空”这样的三平尾后,那个“夜”位置的字就不宜放平声.

    李性15770624764: 对对联有什么讲究吗? -
    3945正琰 : 对联的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

    李性15770624764: 对联押韵对平仄有何要求? -
    3945正琰 : 真正的对联,是要有平仄的.三字对联,可以是平平仄,也可用平仄仄,但不能用三仄尾,第一字可不要平仄,但第三字必须是仄起平落. 对联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其中上联末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热搜:律诗不避三仄尾 \\ 格律诗三仄尾可以吗 \\ 对联平仄对照表 \\ 对联三仄尾行吗 \\ 对联忌三仄尾三平尾 \\ 对联允许三仄尾吗 \\ 对联忌讳三仄尾吗 \\ 三仄尾是大忌吗 \\ 对联平仄口诀一览表 \\ 三仄尾 三平尾病句举例 \\ 对联中的三仄三平 \\ 三仄尾合律吗 \\ 什么是三平尾或三仄尾 \\ 对联有三平尾的说法吗 \\ 七言有三仄尾之忌吗 \\ 三平尾救三仄尾 \\ 逼仄意思解释 \\ 什么是三仄尾 \\ 三仄尾可以救吗 \\ 三仄尾拗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