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对音乐的贡献

  • 聂耳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答: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但两位音乐家的创作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总的来说,聂耳和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鼓舞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冼星海的生平和贡献
    答: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
  • 冼星海创作了哪些音乐作品
    答:《风悔唤》等作品展现了冼星海的音乐才华。3. 在巴黎期间,冼星海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和交响诗《阿曼该尔达》。4. 1940年在苏联,冼星海继续他的创作活动,创作了《朔拿大》等作品。5. 除了上述作品,冼星海还为多部影片配乐,包括《...
  • 冼星海音乐创作的贡献是什么?
    答: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传统,创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感人的民族风格和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其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 ...
  • 冼星海代表作有哪些
    答: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人物事迹 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曲家的作品要让人民接受就必须采用人民熟悉的音乐语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 冼星海创作了什么歌?
    答:和《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5. 冼星海的一些著名歌曲作品包括《拓荒歌》、《牺盟大合唱》、《虚消小孤女》、《心头恨》、《杨柳枝词》、《夜半歌声》等。6. 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 请问,<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以及作品新颖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特别是《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音乐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从渔村走进音乐的殿堂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
  • 为什么称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
    答: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 冼星海创作了哪些脍炙人口的歌曲?
    答:,广东番禺人,生于贫苦渔民的家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先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及《到敌人后方去》等近500首歌曲。充分表达了东方人巨大的热烈感情,唱出了抗战救国的心声,成为中华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响亮的号角!
  • 为什么称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
    答:但是,任何打击也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决心。1930年初,他到法国半工半读。后来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我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关头。富有爱国热情的冼星海一回到上海,就立刻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他创作的《我们要抵抗》、《战歌》、《救国...

  • 网友评论: 热搜: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特征 \\ 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 冼星海的历史贡献 \\ 冼星海的贡献 \\ 冼星海名言警句 \\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2000字论文 \\ 冼星海对中国音乐的贡献 \\ 黄河大合唱800字音乐鉴赏 \\ 冼星海著名音乐作品 \\ 冼星海在音乐史上的贡献 \\ 冼星海说过的名言 \\ 黄河大合唱第一章借鉴了民歌中 \\ 冼星海对中国的贡献 \\ 《音乐家冼星海》观后感 \\ 简述冼星海的艺术成就 \\ 冼星海的贡献与影响 \\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800字 \\ 冼星海的名言 \\ 冼星海的作品国歌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