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游说齐王的四个步骤

  •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章 翻译
    答: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尹士听说孟子这...
  • 《孟子》之仁义礼智与四心
    答:一个普通人拥有这“四端”,可以成为一个仁人,就像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一个有这四心却认为自己不行的人,那就是自暴自弃的人。一个君王拥有这四心,就可以成为一个行王道、施仁政的仁君。孟子从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一事件中得出齐王具备了“保民而王”的某种可能,于是力劝齐王...
  •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为什么会“变乎色”
    答:” 孟子说:“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齐国恐怕就有希望了!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曰:“可得闻与?” 齐王说:“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曰:“不若与人。” 齐王说:“不...
  • 3.为什么齐王“笑而不语”,孟子又是怎么做的?
    答:齐王”笑而不语“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孟子问了五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齐宣王以动武的方式实现自己愿望之说,孟子在这里抓住时机,进行反驳。孟子开篇就问齐宣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宣王早已领教孟子的厉害,笑而不语,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于他。孟子大智慧,当然早已猜到宣王的想法,所以欲...
  • 齐国的故事
    答:齐国是周朝的 诸侯国之一,先为 姜姓,后为 妫姓,首封之君是 姜太公。 齐桓公是 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出现于西周初年,当时 周武王为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姜太公)于营丘建立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称 吕氏齐国,史称 吕齐。公元前391年, 田成子四世孙 田和迁逐 齐康公,并于前386...
  • 邹忌向齐王孟子向梁惠王进言用了什么办法
    答:邹忌向齐王孟子向梁惠王进言用了类比的方法。具体情境为:他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侍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翻译赏析
    答:在通晓了儒家学说以后,去游说服事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国,魏惠王不信他那一套,认为他的话迂曲玄远,空疏而不切实际。在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敌军,削弱了敌国;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致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
  • 《孟子》浅议——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答:所以说,孟子最后问他:咱们两个,是谁把关系搞僵了?客人以为,是假寐的孟子伤了他真诚的心;事实却是,这位 客人完全不在乎孟子的意愿,只想将齐王的意愿强加给孟子 ,而破坏了两人的关系。这里没有详细记录那客人是怎么劝的孟子,以孟子的反映和前几节齐王的话语,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以便于理解:客人...
  • 《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答:齐宣王问:“汤放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几个?孟子回答”:“以前有过这样的。”他说:“我杀了自己的国君可以吗?”他说:“贼仁德的人叫做贼,贼义的人叫残,残暴的人,是的一个人。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没有听说杀你呢。”齐人伐燕,胜利的。宣王问:“有人告诉我不要用,有人说我取...
  • 「浅析系列」《孟子》(公孙丑下)第四节
    答:说明(第二段):第二段,其实来说是为第四段与齐王会面交谈所做的准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来考核边境长官的说辞。赏析:孟子在前半段举了“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的例子,的确与这小小的边境长官没有太大的关系,是一个关乎国家的“民生”问题。侧引:作为一个拥有社会属性的人类而言...

  • 网友评论: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游说齐王施行王道分为几步 -
    18116平典 :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怎样劝说齐王的?过程 -
    18116平典 : 首先,齐王是主张武力征服天下的,而孟子去的目的是劝他施行仁政. 孟子拜见齐王先引入话题,从“武力征讨”向“统一天下”来过渡,这是前几段,然后又说齐王“不忍牛觳觫”是有君子的美德,齐王当然就高兴了,也就有些看不起那些认...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是如何向齐王言乐的 -
    18116平典 : 首先引入了一个齐王感兴趣的话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接着话题一转由“谈乐而言乐”,紧接着直切正题,通过正反对照说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呼滢13287528589: 缘木求鱼 中 孟子如何说服齐王 -
    18116平典 : 缘木求鱼: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道理很简单 靠打仗强大是不现实的 使国家强大必须依靠仁政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怎么巧劝齐宣王?
    18116平典 : 有一回,孟子去见齐宣王,想劝齐王作为一 国之君,要切实负责,把国家治理好,而不应该 只图自己享受快乐.但要这样去向宣王说教, 是会引起反感的.所以,他一见...

    呼滢13287528589: 《庄暴见孟子》一文中的问题
    18116平典 : 这则故事中,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在论辩中,孟子总是居高临下,自处于主动地位,向对方节节进逼,使听者不能不被他说服、辩倒,从而顺从地接受他的意见.像作战一样,孟子一方面站稳阵脚,严密防守;一方面又主动进攻,诱敌进入自己预定的圈套,使敌人缴械投诚. 这篇文章中,孟子就是首先一步一步让齐王掉进自己的圈套,然后旁敲侧击,最后让松懈的齐王投降,提出自己的观点

    呼滢13287528589: 一暴十寒 道理是什么 -
    18116平典 :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故事(只要标题) -
    18116平典 :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

    呼滢13287528589: 孟子答齐宣王问 -
    18116平典 : 】《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

    呼滢13287528589: 没有耐心的成语故事 -
    18116平典 : 《一曝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这些辩士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宜传自己的学说.他们学问高深、知识丰富,而且能言善辩,往往能说服执政者改变主意.孟子也曾仿效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各国,向诸侯国的执政者阐...

    热搜:孟子齐宣王保民而王 \\ 孟子的游说技巧 \\ 孟子是如何劝说齐宣王 \\ 孟子见齐宣王为巨室 \\ 孟子怎么劝说齐宣王 \\ 孟子游说齐宣王的过程 \\ 孟子劝诫齐宣王的思路 \\ 孟子见齐宣王牛羊 \\ 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王 \\ 孟子说服齐宣王的论证思路 \\ 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技巧 \\ 孟子说服齐王保民而王 \\ 孟子周游列国示意图 \\ 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 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 \\ 孟子劝说齐宣王原文 \\ 孟子指出齐宣王句子 \\ 《孟子》不以规矩 \\ 孟子齐宣王高中课文 \\ 孟子周游列国依次去的国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