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诗经

  • 《诗经》每日读之“小雅•采芑”(178)
    答: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综合运用了《诗经》中常见的“赋比兴”写作手法,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此诗写作手法有详细解析:“兴也。…故赋其事以起兴,…赋也。方叔盖尝与于此伐之功者,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更以气势胜。【诗意...
  • 诗经 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后来诗经国风里的那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歌,都是从这首诗歌里学来的,于是人们学会写爱情诗歌,周王朝也才有诗可采。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明了周王朝采诗的用途后指出:“孔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也矣。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仪礼,乡饮酒乡射燕礼,皆合乐周南《关雎》、《...
  • 南宋朱熹的什么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答:朱熹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
  • 《诗经》又称《诗三百》译文与赏析
    答:可以推知的是,这些民歌收入诗经时,多半是经过了润色处理的。 “雅”即是“王畿”音乐。周人称“王畿”为“夏”,古代“雅”和“夏”通用。因此有雅乐一说。此外,“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周人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的典范,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都是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比如,朱熹在《诗集传》中...
  • 《诗经》解释六义指的是什么?
    答: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赋、比、兴作为《诗经》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指的是
    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兴。“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
  • 关于诗经
    答:“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 《诗经·蒹葭》全文和解释
    答:《诗经·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诗经的知识
    答: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
  • 《诗经》的有关内容
    答: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

  • 网友评论:

    杨衬19890046517: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普遍运用了什么手法 -
    17687单罚 : 1、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知识延伸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

    杨衬19890046517: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 -
    17687单罚 :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概括赋、比、兴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诗经》中的民歌运用赋、比、兴手法,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

    杨衬19890046517: 求《诗经》中“赋,比,兴”三种写作手法的概念与比较. -
    17687单罚 : 《诗经》的表现手法.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诗...

    杨衬19890046517: 赋,比,兴分别是什么形式的表现手法? -
    17687单罚 : “赋、比、兴”简介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

    杨衬19890046517: 以《子矜》为例,谈谈《诗经》的表现手法. -
    17687单罚 :[答案]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概括赋、比、兴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

    杨衬19890046517: 诗歌的表现手法? -
    17687单罚 :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

    杨衬19890046517: 《诗经》中《硕人》、《关雎》、《蒹葭》的表现手法 -
    17687单罚 : 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杨衬19890046517: 诗经里的风到底是指什么? -
    17687单罚 :[答案]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

    杨衬19890046517: 诗经的含义 -
    17687单罚 :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

    热搜:朱熹含有哲理的诗句 \\ 朱熹诗词最佳十首 \\ 朱熹最著名的10首诗 \\ 朱熹名言诗句大全 \\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全篇 \\ 朱熹最著名的诗句 \\ 藏在诗经楚辞里的唯美名字 \\ 诗经楚辞里的绝美名句 \\ 藏在诗经里的绝美名字 \\ 朱熹的全部诗词大全 \\ 朱熹最经典的十首诗词 \\ 朱熹家训最经典诗句 \\ 朱熹的诗句什么最经典 \\ 朱熹有关的诗300首 \\ 诗集传原文及翻译 \\ 朱熹著名诗句 \\ 朱熹的诗最著名的十首 \\ 朱熹最经典的三首诗 \\ 朱熹很唯美的一首诗 \\ 朱熹的著名的诗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