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 "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实在而不虚华。出处:春秋时代 老子《道德经·德经》第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译文: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
    答:《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解读:道德的失与得 在《道德经》的第三十八章中,老子以精炼的语言探讨了道德的演变过程与层次。他以“上德”和“下德”为两个极端,揭示了道德的内涵与外在表现。上德,乃是无为而至德。真正的道德高人,心中并无刻意追求德行的痕迹,他们的行为出于本性,如同水之就下,自然...
  • 《道德经》妙解:第三十八章 处厚
    答:第三十八章 道→德→仁→义→礼→智→法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就是说要实实在在的,不要搞些虚华的东西,虚华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8章。大丈夫使德行增加而不是减少,选择那些实实在在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而不要那些听上去好听,看上去好看的浮华之...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
    答:“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论德
    答:今天,我们将深入解读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这是一段关于道德与规律深刻探讨的篇章。老子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上德与下德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仁、义、礼在层次上的递进与局限。他强调,当道、德、仁、义的光芒逐渐黯淡,礼便成为了秩序的底层支撑,但这种秩序往往源自对规律的偏离。老子推崇的是一种无欲...
  • 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帮助解释一下.
    答:这个是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的一句,全文应是“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有译文为“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 道德经名句第三十八章
    答:请问您想解决什么?译文:第三十八章:上乘的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这是实在有德的;下乘的德不失离形式上的德,这是没有实在的德。上乘的德自然而然不有心作为,下乘的德顺应自然却需有心作为。上乘的仁有所作为是无意而为,上乘的义有所作为是有意而为。最讲求礼节的人有作为也无人响应,...
  • 老子道德经为什么只有上仁,上义
    答:《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什么意思
    答:而愚之始。译文: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 网友评论:

    水放18624861258: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中第三十八章请贴出,呵呵 -
    41149杜咳 :[答案] 古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水放18624861258: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中第三十八章请贴出,呵呵 -
    41149杜咳 : 古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

    水放18624861258: 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帮助解释一下. -
    41149杜咳 :[答案] 这个是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的一句,全文应是“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 有译文为“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水放18624861258: 老子的《道德经》中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详细解释. -
    41149杜咳 :[答案] 《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

    水放18624861258: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 -
    41149杜咳 :[答案] 三十八 上德不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

    水放18624861258: 道德经名句第三十八章 -
    41149杜咳 : 请问您想解决什么?译文:第三十八章:上乘的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这是实在有德的;下乘的德不失离形式上的德,这是没有实在的德.上乘的德自然而然不有心作为,下乘的德顺应自然却需有心作为.上乘的仁有所作为是无意而为,上乘的义有所作为是有意而为.最讲求礼节的人有作为也无人响应,于是强行拽人服从.可见,次于践行自然规律的是有德行,其次是仁,再次是义,更次是礼.下降到讲求过分礼节则是忠信不足,祸乱的开端.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过分自信判断事情发展的人,是虚华的片面的认识自然规律,是愚昧的开始.则有,大丈夫立身处世按淳厚笃实的自然规律,不按浇薄虚华的礼节.因此要舍弃较薄虚化而取用淳厚笃实.

    水放18624861258: 《道德经》中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41149杜咳 :[答案] 我写的文章,看看有没有用?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水放18624861258: “老子”说的关于诚信的话有哪些呢? -
    41149杜咳 :[答案]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水放18624861258: 老子道德经38章中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还是“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41149杜咳 : 上德无为无以为, 下德无为有以为, 上仁为之无以为, 上义为之有以为, 能无为者是知“道”者,只是有无不为和有不为的区别. 能为之者是知“德”者,只是有无弃人和有弃人的区别.

    热搜: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翻译赏析 \\ 道德经四十三章深意 \\ 老子 五十八章 \\ 道德经52章完整版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心得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精解 \\ 老子 四十章 \\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感悟 \\ 道德经四十八章全文 \\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 \\ 老子道德经三十七章 \\ 道德经第三章感悟分享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视频 \\ 老子第42章 \\ 高中《老子》八章 \\ 道德经三十八章译文 \\ 道德经五十八章全文 \\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 道德经帛书第三十三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