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篇原文及翻译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
    答: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儒效》。节选原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 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
  • 儒效原文及翻译
    答:荀子儒效篇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
  • 儒效原文及翻译
    答:儒效原文及翻译如下:《儒效篇》开首举出周公来说明圣人之道贯通到君主。再说孔子未能够在现实中实践理想,但能够作为老师。再说君子的贤德,并不是要能人所不能,君子也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又由俗人、俗儒、雅儒、大儒的分别,由德行的高下而说到圣人管理天下之道。总之,此篇是说儒者的类别。由上而...
  • 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的翻译
    答:一、原文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孰谓周公俭哉!二、译文 确立了对天下的全面统治,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姬姓就有五十多个,周王室的子孙,只要不是愚蠢之极的,没有不成为显贵的诸侯的。谁又能说周公节俭呢?三、出处 《荀子·儒效...
  •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这句话是出自 荀子的哪本书??
    答:出自《荀子·儒效篇》。原文节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 求翻译: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答:儒者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就能使朝政完美。出自:《荀子·儒效》原句: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翻译: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子弟将捕获的鱼兽进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
  • 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的意思
    答:意思是:不懂得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懂得这些,也不能说他就不是一个小人。出自《儒效篇》,选自战国荀况《荀子》第八篇。节选原文: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 士之所不能言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知无...
  •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
    答:译文: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这句话出自出自《荀子·儒效》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
  • 荀子儒效原文及翻译
    答: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
  •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出...
    答: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出自:《荀子·儒效》其中一小段。翻译:不去听不如去听,去听不如去看,去看不如去了解,去了解不如去实践.学习到了实践就终止了.实践,是明智的事情。原文:人论。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

  • 网友评论:

    令谢1307941267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11729施咬 : A

    令谢13079412671: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宗... -
    11729施咬 :[答案] A 分封对象: (1) 同姓亲族是主体. (2)功臣. (3)姻亲. (4)古老附属国维持原状. (5)殷商降族. (6)恢复被商灭掉的古国.

    令谢13079412671: 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突出特点?根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11729施咬 :[答案] 周初的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还褒封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封君要对周王室尽纳贡、守边等义务.西周是共有71个诸侯国,绝大部分是同姓(姬姓)有51个诸侯国,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分封列国...

    令谢13079412671: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译文 -
    11729施咬 :[答案] 原文: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

    令谢13079412671: 请解释下面的古文.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1729施咬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

    令谢13079412671: 文言文鲁国之法的意思 -
    11729施咬 : 一、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

    令谢13079412671: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1729施咬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令谢13079412671: 求10篇较短的文言文及解释、、.20 - 30字为好.如题、、 -
    11729施咬 :[答案] 1.孔门师徒各言志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在孔子...

    令谢13079412671: 求:文言文翻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1729施咬 : 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

    令谢13079412671: 5篇成语故事的文言文及其翻译,(超短篇,写在纸上不超过五行的那种) -
    11729施咬 : 1.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

    热搜:《荀子》注音版 \\ 荀子君道篇原文及翻译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 \\ 荀子解蔽篇原文及翻译 \\ 荀子赋篇箴原文及翻译 \\ 荀子 王制原文及翻译 \\ 荀子《劝学》原文 \\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注释 \\ 荀子哀公篇原文及翻译 \\ 荀子儒效原文及翻译彼之 \\ 荀子成相原文及翻译 \\ 荀子全文在线阅读及翻译 \\ 荀子法行篇原文及翻译 \\ 荀子非十二子原文及翻译 \\ 荀子礼论原文及翻译 \\ 上问侍臣曰原文及翻译 \\ 《荀子》原文 \\ 荀子原文及译文全文 \\ 八年级下册子衿原文及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