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消极避世是正确的吗

  • 为何说陶渊明隐居的态度是消极的呢?
    答:陶渊明隐居,过起潇洒的避世生活,可以说是他明哲保身,远离世俗感染的好方法。但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虽然当时东晋朝廷腐败,但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就更应激流勇进,面对困难永不言弃,这也符合古代墨家的侠义精神。入世,就要经历世俗的磨砺,才能更好的把我人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陶渊明辞官归去是否消极避世?
    答:私见,不能认为是消极避世。陶渊明的归隐应当有多重因素起作用,而其中最小的就是消极避世。这个因素甚至比不上避难。梁启超先生就曾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指出:渊明是极热血的人,若把他看成冷面厌世一派,那就大错特错了。陶渊明曾祖陶侃有从龙之功,都八州官司马,煊赫一时,父祖也都曾入仕...
  • 陶渊明辞官归乡属于是消极避世的表现吗?
    答:可以说他的思想接近于老庄那种逍遥自在、追求精神世界的洒脱,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表现。从陶渊明的很多田园诗歌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对于田园生活还是十分热爱的,他的一生追求自然古朴,以及一种淡然。但是这和消极避世并没有任何关系,毕竟陶渊明在早期曾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血之人。陶渊明热衷...
  •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根据归园田居其一...
    答: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榜样,他在那个时代,不能为天下做什么好事了,只好远离官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表现出中国古代有骨气的文人的高尚情操,因此,我认为,他的归隐决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避世,你怎样评价?_百度...
    答:都不是。既谈不上积极追求生活,也不是消极避世,只是说出了他心中向往的一个世界。陶渊明身在乱世,厌倦了官场逢还,看多了百姓疾苦。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就写了这篇文章。给所有人,也给他自己一个希望。这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 陶渊明归隐是消极避世吗?
    答:不是避世,而是深知自己无法力挽狂澜。与其混迹官场,整日叹息,不如守住自己的本心,归隐田园。 他的归隐,让他守住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活出自己,成就自己。一个活出自我的陶渊明,你还能说他是消极避世的吗?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生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答:他们消极的避开俗世,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没有大隐那样的境界,只能躲到山里,也就是消极避世。2,难道当时世道不好,陶渊明就应该缩到山里躲起来吗?这不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大丈夫的行为。世道越是不好,越需要人来改变,像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如果没有洪秀全,没有孙中山,个个人都是陶渊明,拿...
  • 陶渊明的做法是消极避世还是勇敢高洁的
    答:老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做法是“怒目金刚”不屈于流俗,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但他的做法我认为不值得提倡,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没入了黑暗之中而...
  • 陶渊明这种隐居的做法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理想追求
    答:老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做法是“怒目金刚”不屈于流俗,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但他的做法我认为不值得提倡,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没入了黑暗之中而...
  • 桃花源记,体现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又或体现作者积极理想追求,怎么看...
    答:作者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不与追名逐利的碌碌小人同流合污,选择隐逸的生活在大众看来确实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陶渊明喜欢的就是隐逸的生活,桃花源记描写的是隔离世外的安静环境,从他个人来看也不是消极,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描写的人们安逸的生活这样的环境,也是对美好生活寄予的希望,这又是积极的 两...

  • 网友评论:

    正战13273472112: 陶渊明的退隐是消极避世吗 -
    1933岳生 : 积极与消极是相对的概念,不能绝对化.陶渊明的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他积极人生的体现.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仕途顺畅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天下做一些好事,在仕途不畅时,就加强自我修养,独善其身.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榜样,他在那个时代,不能为天下做什么好事了,只好远离官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表现出中国古代有骨气的文人的高尚情操,因此,我认为,他的归隐决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战13273472112: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根据归园田居其一回答, -
    1933岳生 :[答案] 积极与消极是相对的概念,不能绝对化.陶渊明的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他积极人生的体现.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仕途顺畅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天下做一些...

    正战13273472112: 陶渊明这种隐居的做法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理想追求 -
    1933岳生 :[答案] 老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做法是“怒目金刚”不屈于流俗,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但他的做法我认为不值得提倡,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态度,...

    正战13273472112: 有没有人赞成陶渊明隐居是消极的,请说理由 -
    1933岳生 : 魏晋时期,流行隐退之风,据我理解当时文学之风甚重,文化冲突很激烈.陶渊明隐退不是说消极积极的问题,他就是在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与世无争,竹林七贤也是一样.陶渊明毕竟是文人,他吟诗作赋还可以种田劳作干不了,有时家里实...

    正战13273472112: 有人说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避世,你怎样评价? -
    1933岳生 : 都不是. 既谈不上积极追求生活,也不是消极避世,只是说出了他心中向往的一个世界. 陶渊明身在乱世,厌倦了官场逢还,看多了百姓疾苦.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就写了这篇文章.给所有人,也给他自己一个希望. 这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正战13273472112: 陶渊明行为可取吗 -
    1933岳生 : 心理自我调节的大师!在现实矛盾无法化解的情况下,这种自我解压、自我抚慰的心态是可取的.但在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不出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这种心态就不可取.可不可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桃花源记》积极还是消极,也要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而论.值东晋、刘宋易代之势,身为文人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是积极的.

    正战13273472112: 陶渊明这种隐居的做法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理想追求 -
    1933岳生 : 老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做法是“怒目金刚”不屈于流俗,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但他的做法我认为不值得提倡,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没入了黑暗之中而不见光明了吗?我们应积极人世,和黑暗作斗争,作一个守护光明的“怒目金刚”.

    正战13273472112: 桃花源记,体现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又或体现作者积极理想追求,怎么看 -
    1933岳生 :[答案] 作者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不与追名逐利的碌碌小人同流合污,选择隐逸的生活在大众看来确实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陶渊明喜欢的就是隐逸的生活,桃花源记描写的是隔离世外的安静环境,从他个人来看也不是消极,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描写...

    正战13273472112: 《桃花源记》:有人说陶渊明《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是消极的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
    1933岳生 : 我认为他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虽然说桃花源记带有着许多空想色彩,但它确实的体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景图.也反映出了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战13273472112: 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看法 -
    1933岳生 : 陶渊明隐居,过起潇洒的避世生活,可以说是他明哲保身,远离世俗感染的好方法.但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虽然当时东晋朝廷腐败,但身为堂堂七尺男儿,就更应激流勇进,面对困难永不言弃,这也符合古代墨家的侠义精神.入世,就要经历世俗的磨砺,才能更好的把我人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陶渊明的隐居,是一种逃避责任的体现,违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来自网络!

    热搜:陶渊明归隐辩论赛正方 \\ 陶渊明消极避世的理由 \\ 竹林七贤为什么避世 \\ 陶渊明妻儿是饿死的吗 \\ 陶渊明归隐的看法消极 \\ 赞不赞同陶渊明归隐 \\ 陶渊明归隐消极影响 \\ 是否提倡陶渊明的归隐 \\ 对陶渊明隐居避世的看法 \\ 陶渊明隐居避世的消极影响 \\ 陶渊明归隐的利弊 \\ 隐居避世的人的品质 \\ 陶渊明的归隐是逃避吗 \\ 陶渊明的归隐在现代可取嘛 \\ 有人说陶渊明消极避世 \\ 消极避世是什么心态 \\ 陶渊明隐居避世的原因 \\ 陶渊明后悔过归隐吗 \\ 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