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热量q的计算公式

  • 高中热学有哪些公式?
    答:1. 热传导定律:Q = k * A * ΔT / d 其中,Q表示热传导热量,k表示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传热距离。2. 热膨胀公式:ΔL = α * L0 * ΔT 其中,ΔL表示长度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初始长度,ΔT表示温度变化。3. 热容公式:Q = mcΔT 其中,Q...
  • 高中物理热学公式
    答:热量计算公式是热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其表达式为: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这个公式说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从微观角度来看,热量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剧而产生的,因此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大小...
  • 物理有关功W、功率P、热量Q的公式
    答:W=Pt 功率恒定或可求平均值时都可用。P=UI Q=UIt 闭合电路焦耳定律,纯电阻电路适用。可结合欧姆定律。W=FS 拉力恒定或可求平均值时都可用,S为位移。 P=FV 拉力和速度已知,求瞬时功率。
  • 高中物理热学公式
    答:Q吸=Cm(t-t0),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3、热平衡方程:Q吸=Q放,表示吸热量等于放热量。4、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表示热量与外界做的功的和等于内能的改变量。5、热...
  • 高中物理公式
    答:热学公式:热力学温度T=(t+273)K 热量 Q吸= cm(t -t0) Q放 = cm(t0- t ) Q= 入m(熔化) Q= Lm(汽化) Q= qm(燃烧)玻意耳定律 p1V1= p2V2,或pV=C 查理定律 p1/P2=T1/T2或p=P0(1+t/273)盖·吕萨克定律 V1/V2=T1/T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1*V1/T1=P2*V2/T2(...
  • 高中物理热力学公式
    答:高中物理热力学公式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功当量定律、热容量、摩尔热容、热传导定律等。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表示做功。2、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其中,ΔS表示系统的熵变化,Q...
  • 初高中物理公式
    答:2、浮力公式:浮力=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F=ρgV排。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s。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P=W÷t。电功率公式:电功率=电流×电压,P=UI。热量公式:热量=比热容×质量×温度变化量,Q=cmΔt。二、高中物理公式 1、动量定理:动量变化量=冲量,Δp=I。
  •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这个热量Q怎么推出来的?
    答:你好,你需要的答案是:希望对你有用!
  • 高中化学,Q=-C(T2-T1)和Q=cmΔT区别
    答:可简写为:Energy=SHC×Mass×Temp Ch,Q=cmΔT。与比热相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初-T末) 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Q为能量热量。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Q=cmΔT=cm(T末-T初),Q>...
  • 一个中学生一天要消耗多少热量?
    答:男性 11-17岁的热量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 × 105 = 基本热量(千焦耳)女性 11-17岁的热量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 × 84 = 基本热量(千焦耳)1卡=1卡路里=4.186焦耳;一般小学生每日所需的热量和一个成年男子的最低所需热量想持平,约9.25兆焦耳。而中学生正在发育,所以需要消耗的热量较多...

  • 网友评论: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Q的公式
    19107蓟钟 : 热量Q的公式:Q=cm△t,Q是热量的意思;M表示某种物体的质量;C是比热,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固定比热;Δt是温差,就说要把物体加热从10到50度的意思,那么Δt就是40.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K)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计算公式 Q=cm△t 它有什么名称吗?出自哪个定律啊? -
    19107蓟钟 : 热量计算公式Q=cm△t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不止是放出的热量,还表示吸收的热量. m是该物质的质量(要用小写字母). c是该物质的比热容,即每千克物质升高或降低1℃时,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t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一般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计算公式:Q=cm△t 其中Q,C,M,T的计算单位是什么?热量计算公式:Q=cm△t 其中Q,C,M,T的计算单位是什么? -
    19107蓟钟 :[答案] Q=cm△t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如下:热量Q:焦耳 ( 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 J/kg℃ )质量m:千克 ( kg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摄氏度( ℃ )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q的公式是什么? -
    19107蓟钟 : 热量(q)的计算公式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Q=CmΔt.这是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 其中,物体的质量(m),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物体的温度变化(Δt),国际制单位为开尔文,公式中单位用摄氏温度℃,物体的比热容(C)来表示,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 J/(kg·°C) .第二,Q=qm. 这是计算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其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为焦耳/千克(液体或者固体燃料燃烧)或者焦耳/升(液体或者气体燃料燃烧).第三,有时,需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热效率把上述两个公式联合起来使用. 例如,燃烧2立方米的天燃气,可以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从20度升高到100℃,假设热效率为40%.

    庾荷13888862225: 高一物理必修2中有一个关于内能Q的公式,是什么啊 -
    19107蓟钟 : E=Q+W 是这个吗 E是内能 Q是吸收的热量 W是做的功 吸收热量Q为正 对系统内做功W为正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______,Q放=______. -
    19107蓟钟 :[答案]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比热、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写出公式就是Q吸=cm△t=cm(t-t0); 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比热、质量和降低的温度成正比,写出公式就是Q放=cm△t=cm(t0-t). 故答案为:cm(t-t0);cm(t0-t).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的公式 Q=cm(t - t1) 那么 c=? m=? -
    19107蓟钟 : 物理公式的使用,首先要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c指的是所研究物体的比热容,m是所研究物体的质量,t指的是所研究物体的末状态温度,t1指的是所研究物体初状态的温度.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 - -----,Q放=------ -
    19107蓟钟 :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比热、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写出公式就是Q吸=cm△t=cm(t-t0); 物体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比热、质量和降低的温度成正比,写出公式就是Q放=cm△t=cm(t0-t). 故答案为:cm(t-t0);cm(t0-t).

    庾荷13888862225: 热量公式Q=mq 比热容公式Q=CMT 这两条公式中的Q是一样的吗?指的是什么 -
    19107蓟钟 :[答案] 两个公式都是求热量的,但是使用的范围不一样. 第一个是用在燃料放热量中.q表示热值,指的是1kg燃料完全燃烧可以释放的热量.m表示的质量. 第二个公式是求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其中c为比热容,m为质量,t实际上是△t,指的是温度的变化,例...

    庾荷13888862225: 热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19107蓟钟 : 总热量计算公式: Q=mq (其中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m表示质量) 热值也叫“发热量”,是表示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工业上常用的热值单位,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卡/千克(kcal/kg)、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卡/千克(Mcal/kg)、兆焦尔/千克(MJ/kg);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卡/标准立方米(kcal/Nm3)、千焦耳/标准立方米(KJ/Nm3)或兆卡/标准立方米(Mcal/Nm3)、兆焦尔/标准立方米(MJ/Nm3).

    热搜:bmi计算公式入口 \\ 女生热量计算公式 \\ 成人每日热量计算公式 \\ 减肥计算公式表 \\ 电阻的计算公式 \\ 每日所需热量计算公式 \\ 焦耳热的三种计算公式 \\ 人体所需热量计算公式 \\ 电学热量q的三种计算公式 \\ 热量的三个公式 \\ 热量的三种计算公式高中 \\ 食品能量计算公式表 \\ 高中物理热量q的公式 \\ 热量q的计算公式大学 \\ q吸 q放 \\ 每日消耗热量计算公式 \\ 电学热量q的计算公式 \\ bmi计算公式及标准 \\ 卡路里计算公式 \\ 怎么算自己的热量缺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