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道德经》对我们平常人的生活工作有什么意义?

\u9053\u5fb7\u7ecf\u5bf9\u73b0\u5b9e\u4eba\u751f\u6709\u4f55\u6307\u5bfc\u610f\u4e49\uff1f

\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5185\u5bb9\u6db5\u76d6\u54f2\u5b66\u3001\u4f26\u7406\u5b66\u3001\u653f\u6cbb\u5b66\u3001\u519b\u4e8b\u5b66\u7b49\u8bf8\u591a\u5b66\u79d1\uff0c\u88ab\u540e\u4eba\u5c0a\u5949\u4e3a\u6cbb\u56fd\u3001\u9f50\u5bb6\u3001\u4fee\u8eab\u3001\u4e3a\u5b66\u7684\u5b9d\u5178\u3002\u5b83\u5bf9\u4e2d\u56fd\u7684\u54f2\u5b66\u3001\u79d1\u5b66\u3001\u653f\u6cbb\u3001\u5b97\u6559\u7b49\u4ea7\u751f\u4e86\u6df1\u8fdc\u7684\u5f71\u54cd\uff0c\u4f53\u73b0\u4e86\u53e4\u4ee3\u4e2d\u56fd\u4eba\u7684\u4e00\u79cd\u4e16\u754c\u89c2\u548c\u4eba\u751f\u89c2\u3002\u5148\u79e6\u8bf8\u5b50\u3001\u4e2d\u56fd\u4eba\u7684\u6587\u5316\u601d\u60f3\u7b49\u6ca1\u6709\u4e0d\u53d7\u8001\u5b50\u5f71\u54cd\u7684\uff0c\u88ab\u534e\u590f\u5148\u8f88\u8a89\u4e3a\u4e07\u7ecf\u4e4b\u738b \u3002
\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7684\u5f71\u54cd\u4e5f\u662f\u591a\u65b9\u9762\u7684\uff0c\u5305\u62ec\u653f\u6cbb\u3001\u6587\u5316\u3001\u79d1\u5b66\u3001\u5b97\u6559\u7b49\u7b49\u65b9\u9762\u3002\u636e\u5143\u671d\u65f6\u7684\u4e0d\u5b8c\u5168\u7edf\u8ba1\uff0c\u5148\u79e6\u4ee5\u6765\uff0c\u7814\u8001\u6ce8\u8001\u8457\u4f5c\u81f3\u5143\u671d\u65f6\u5c31\u8d85\u8fc7\u4e09\u5343\u4f59\u79cd\uff0c\u5177\u6709\u4ee3\u8868\u6027\u7684\u4e0d\u5c11\u4e8e\u4e00\u5343\u79cd\uff0c\u4ece\u4fa7\u9762\u8bf4\u660e\u4e86\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7684\u5de8\u5927\u5f71\u54c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
\u8017\u6563\u7ed3\u6784\u7406\u8bba\u521b\u59cb\u4eba\uff0c\u6bd4\u5229\u65f6\u5b66\u8005\u3001\u8bfa\u8d1d\u5c14\u5956\u83b7\u5f97\u8005\u666e\u5229\u9ad8\u6d25\uff1a\u9053\u5bb6\u7684\u601d\u60f3\uff0c\u5728\u63a2\u7a76\u5b87\u5b99\u548c\u8c10\u7684\u5965\u79d8\u3001\u5bfb\u627e\u793e\u4f1a\u7684\u516c\u6b63\u4e0e\u548c\u5e73\u3001\u8ffd\u6c42\u5fc3\u7075\u7684\u81ea\u7531\u548c\u9053\u5fb7\u5b8c\u6ee1\u4e09\u4e2a\u5c42\u9762\u4e0a\uff0c\u5bf9\u6211\u4eec\u8fd9\u4e2a\u65f6\u4ee3\u90fd\u6709\u65b0\u542f\u8499\u601d\u60f3\u7684\u8d28\u3002\u9053\u5bb6\u5728\u4e24\u5343\u591a\u5e74\u524d\u53d1\u73b0\u7684\u95ee\u9898\uff0c\u968f\u7740\u5386\u53f2\u7684\u53d1\u5c55\uff0c\u6108\u6765\u6108\u6e05\u695a\u5730\u5c55\u73b0\u5728\u4eba\u7c7b\u7684\u9762\u524d\u3002
\u65e5\u672c\u7269\u7406\u5b66\u5bb6\u3001\u8bfa\u8d1d\u5c14\u5956\u5f97\u4e3b\u6c64\u5ddd\u79c0\u6811\uff1a\u8001\u5b50\u5728\u4e24\u5343\u591a\u5e74\u524d\u5c31\u9884\u89c1\u5e76\u6279\u5224\u4eca\u5929\u4eba\u7c7b\u6587\u660e\u7f3a\u9677\u7684\u5148\u77e5\u3002\u8001\u5b50\u4f3c\u4e4e\u7528\u60ca\u4eba\u7684\u6d1e\u5bdf\u529b\u770b\u900f\u4e2a\u4f53\u7684\u4eba\u548c\u6574\u4f53\u4eba\u7c7b\u7684\u6700\u7ec8\u547d\u8fd0\u3002
\u7f8e\u56fd\u54c8\u4f5b\u5927\u5b66\u6559\u6388\u7ea6\u7ff0\u00b7\u9ad8\u8ba4\uff1a\uff08\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ff09\u662f\u4e00\u672c\u6709\u4ef7\u503c\u7684\u5173\u4e8e\u4eba\u7c7b\u884c\u4e3a\u7684\u6559\u79d1\u4e66\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053\u5fb7\u7ecf

\u300a\u9053\u5fb7\u7ecf\u300b\u662f\u5148\u79e6\u9053\u5bb6\u4e3b\u8981\u7ecf\u5178\u4e4b\u4e00\uff0c\u4e3b\u8981\u9610\u8ff0\u7684\u662f\u65e0\u4e3a\u7684\u601d\u60f3\u3002\u5bf9\u6211\u4eec\u5e73\u5e38\u4eba\u7684\u751f\u6d3b\u57fa\u672c\u4e0a\u662f\u6ca1\u7528\u7684\uff0c\u4e0d\u8fc7\u5728\u7ecf\u6d4e\u6d3b\u52a8\u4e2d\u6709\u4e00\u5b9a\u7684\u4f5c\u7528\uff0c\u6bd4\u5982\u66fe\u5728\u897f\u65b9\u56fd\u5bb6\u7ecf\u6d4e\u6d3b\u52a8\u8d77\u6307\u5bfc\u601d\u60f3\u7684\u81ea\u7531\u4e3b\u4e49\uff0c\u5c31\u6709\u65e0\u4e3a\u601d\u60f3\u7684\u56e0\u7d20\u3002\u5728\u4f01\u4e1a\u7684\u7ba1\u7406\u4e2d\u4e5f\u6709\u9053\u5bb6\u601d\u60f3\u7684\u5f71\u5b50\u3002

道德经对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比方说尊老爱幼 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的道德经都有,说明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可以直接我们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也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儒学经典他非常有代表性。也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在道德经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现在崇尚的。瘦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也是有所体现的,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规劝作用。

《道德经》功成弗居,有什么现实意义?对当代职场人有哪些启发?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作品鉴赏
综述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8]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一、“道”与“德”之内涵界定
1、“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 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而其实这个“道”虽然“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所以老子在后面的论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所言之“道”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潦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句话意思是,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体存在,它幽静无声,广阔无边,无依无靠又长存不改,它就是化育万物的慈母。“我”——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命名为“大”。
由此得知,老子所言之道首先具有物质性,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源,并且它的存在独立而不可丈量,具有无限性。对于“道”这种力量,老子自己是无法给予它确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称。
道的特性: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道体似虚而实,所以体内蕴含用之不竭的物质和能量,但不会因自满而溢出。老子认为,道体柔而不刚,内部单纯,外部朴素无华,且清澈透明,长存于天地之间。所以道无处不在,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这里的“自然”字面解为自己如此,但是道与自然规律是同一的,也即“国中四大”皆应效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从而保持自身“天长地久”。
老子所处当时西周社会,诸侯各国穷兵黩武,战乱频仍,社会之礼仪伦理已无法恢复,所以老子看透人类社会之所以会纷争不已,都是由于圣人、礼仪、法令、欲望、智慧等有为措施所引起的,正是因为社会看中名利、实力、好胜等荣誉,所以天下才会出现资源有限性的占有之争。老子因此提出回归自然,顺应无为而治、清净绝智的自然世界的规律,从而才能守弱胜强,达到小国寡民的平静生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2、“德”
“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因此由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一,因此上德源自于“道”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第三十八章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老子认为,上德主张无所事事,一切顺应自然,带有明显的“无为”特征,可理解为因循自然的行为规范。这种因循自然的德重生命,轻名利,持守清静,戒除贪欲,息心止行,悟道四达, 自然无为,同时以百姓之心为心,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归于道。下德由上仁、上义及上礼组成,需要人实际去实行与推广,带有明显的“有为”特征,注重人为的行为规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老子眼里,孔子推行的仁义礼智信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没有达致真正无为超脱的上德境界,所以贬之为下德。上德的无为境界与法本身需要国家制定、国家干预以及公之于世的特性相违背,所以法律不过是下德的范畴而已。但是下德之中,法律与仁、义、礼又有所不同,老子并没有把法纳入到下德的探讨范围之内,似乎可以得出,老子认为,仁义礼是高于法律的,而法律不过是一种治国之器物。
老子之德与孔子之德有区别,同时也不同于“礼”,但是世俗之法与礼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之间是合为一体的。孔子之德在老子看来是属于“下德”范畴,是属于人为规范的领域,而老子认为,上德表现为无为,即不去考虑德与不德的问题, 反而是最大的德。
二、“道法自然”的本体论意义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王弼注:“法,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也;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无故资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可见,“法”此处并非法令制度,而作动词“效法”之意。《道德经》第25节中,老子第一次提到“法”字,据帛书记载,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俗理解为,道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原始之母,因此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道法自然”并不是把道与自然对立起来,道是终极的、绝对的,没有“外”,所以“道”就是“自然”。“自然”这一概念在老子的学说中一般有三方面构成,即一是不干预,自由发展,二是不勉强,三是出于天然,不假人工造作者。
由此可以看见,老子所言之道,即因循自然之规律达致“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此处,“法”一词在句中作为动词,即效法、因循、遵守之意,而无法则、法律之意。
当然,法“道”也有超越世俗法律之上的自然法则之意,即遵循社会常理、常识、常情,而这些既是“道”的引申义,从而也可作为世俗法律之根基与合理性之评判。
老子认为,“国中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君王大”。天、地、王三者都要依循道来成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在于道是根基、母体之所在。而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治理国家,也应遵循老子所言之道,而此道运用到政治治理之中,也即法律、伦理、政策、规则等都应顺应道的发展规律。
2、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于古书一般没有标点与分段,所以后人在加注的时候,囿于不同的学识,从而对此句话产生不同的意义理解。这种划分是由唐代李约在《道德真经新注》断句而成,他将“人”改为“王”而衔接上句国中四大之君王大。
李约注:“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谓“域中四大”。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安,故谓之“德”。凡言人属者耳,其义云“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成而已。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例也。后之字者谬妄相传,皆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域中有五大非四大矣。岂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乎?天地无心,而亦可转相法乎?又况“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为天地之父,自然之子,支离决裂,义理疏远矣。高明也在《帛书老子校注》中认为,李说虽辨,而历代学者多弃之不用或谓“乃小儿牙牙学语”单词重叠,非老子之。虽说不词,但确为古之一说,况且如今尚有信从者。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所言非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而谓人,地,天皆法于道也。若此句法如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虽谓“三生万物”不言而喻,生万物者当为“道”绝不会理解为生万物者“三”耳。
古棣在《老子校诂》中解释此四句说:“法地地”,是说以地之所以为地者,为法,地之所以为地,即地无私载;“法天天”,是说以天之所以为天者,为法,天之所以为天,即天无私覆;“法道道”,是说以道之所以为道者,为法。
道之所以为道者的特质,即“道法自然” 。“自然”便是自己如此,即自因、自成、自本、自根,“道法自然”,即道以自己如此,自成、自因为法,而不横加干预,亦即“无为”。这里“法”字有法则之意,君王要以大地的无私载、谦卑无争为法,以天之无私藏为法,以道之自然为法,从而道与自然归一。
此处之法乃道之法,对道的遵循可以使得天、地、人三界秩序井然,得以理治。高定彝认为,此句表达了古人的系统论的观点, 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人、天、地、自然等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结构、整体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当然由王到地、天,最后到道、自然,叶海烟认为,这一层层递进之中也有超越之意在其中,也即“法”可以扩充为“归向”、“超越”的意蕴,而不止于“依循”、“效仿” 。
三、“道法自然”的法哲学意义
1、“道”与“法”的关系
一是老子之道是一种特殊之物,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确定其名,以“道”相称。这种特殊之物有具体与抽象之分,道不仅指“道路”、“路程”、“途经”等,还指代“方法”、“技艺”、“事理”、“规则”、“常理”、“思想体系”等。而特殊之物主要是从具体之道层面而言。如第二十五节,“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二是精神性范畴之道,主要指老子将道对自然界的作用抽象化,演化为“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三是规则或常理层面之道。如第九节,“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四是方法层面之道。如第五十九节,“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上述四层关于“道”义的阐述中,第三层规则或常理层面之道与法律之法是相通的。法是对常理常识常情的一种规范化,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这种刚性规则得以实施。而作为规则或常理之道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法层面的东西,或者道之规则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则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常理之道是社会生活之道,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是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规律或习俗习惯,受到伦常关系的制约。
从这两个层面来说,道之规则与常理是法形成的环境与基础,法不过是以正式的形式规范化了的自然规律与常理,因此法与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法来源于道,且反过来要顺应道的运动。
2、“道法自然”思想异于西方自然法
《老子》中体现的就是中国自然法思想,可以看做是中国道家法律学说的肇始。在中国古代,老子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观点。老子的“道法自然”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在本质上不一样。西方自然法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传统,正义、善、民主等理念是其基础,并且作为评价实在法或人定法的应然性依据。而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立足于万物的本原,即“道”,试图通过认知“道”来达到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终极把握,从而依“道”而生。这种“道”不是自由、理性、民主或正义等理念和评价标准,而是一种“不可名”之特殊物,一种“天长地久”的规律性东西,兼具物质和精神层面,存于天地之间自我循环。
总而言之,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贵在“无为”、“无事”等圣人之治,而圣人之治的手段并不是通过制定刑法等国家制度来对老百姓加以规制,圣人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而法律制度是治国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统治者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的国家机器,老子认为这些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雄心、私欲、智慧等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的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所以老子极力反对这些措施与法令制度。因此,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可以得出结论,法需要顺应“道”与“德”的运动,效法自然之律,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治理作用。

  • 閬撳痉缁忓绀句細鐨鎰忎箟
    绛旓細閬撳鎬濇兂鐨勬牳蹇冩槸鈥滄棤涓衡,閬撳痉缁涓湁鈥滃ぉ鍦颁笉浠,浠ヤ竾鐗╀负鍒嶇嫍鈥濈殑璁鸿堪,杩欓噷灏变綋鐜板嚭涓绉嶁滄棤涓衡濈殑鍝插鎬濇兂,鈥滆嚜鐒舵棤涓衡濆嵆椤哄簲浜嬬墿鏈潵鐨勫彂灞曡寰,涓嶈寮哄埗鍘诲共娑夈佹敼鍙樹簨鐗╃殑鍙戝睍杩涚▼,杩瀵逛簬甯傚満缁忔祹涓嬬殑涓烘斂鑰呮棤鐤戞槸涓绉嶉噸瑕佺殑鍚ず,鍦ㄧ粡娴庢椿鍔ㄤ腑,涓烘斂鑰呬笉鑳借繃搴︾殑鍘诲共娑変竴浜涙甯哥殑缁忔祹娲诲姩,鑳藉璁╃粡娴庝綋鍦ㄥ競鍦...
  • 閬撳痉缁鐨鐜板疄鎰忎箟
    绛旓細闂涓锛閬撳痉缁忓鐜板疄浜虹敓鏈変綍鎸囧鎰忎箟锛 鍛靛懙锛岄亾寰风粡锛屽紑绡囬伩鍦板氨璇达紝閬撳彲閬撻潪甯搁亾锛屽悕鍙悕闈炲父鍚嶏紝閬撲笉鍙鐮达紝浣嗚佸瓙杩樻槸娲嬫磱娲掓磼鍦板啓浜嗕簲鍗冨瓧锛屽畠鍏跺疄灏辨槸瑙勫姖浜虹被锛屼汉浠湪绀句細涓婄敓瀛樻椂锛屼笉瑕佹湁澶鐨勬鏈涳紝瑕佷娇鑷繁澶勪簬绮剧韬綊涓鐘舵侊紝鏃犱负鑰屾棤涓嶄负锛屼汉涓嶈澶繃浜庡共娑変笘闂翠竾鐗╋紝鑰屾槸椤哄叾鑷劧...
  • 閬撳痉缁忓鎴戜滑鐨鐢熸椿鏈変粈涔鎸囧鎰忎箟?
    绛旓細3銆佸寮鸿蹇嗗姏锛氭悶瀛︿範鐨勫鐢燂紙鍏朵粬浜轰篃鏄繖鏍凤級锛屾湁鏃跺欒蹇嗗姏涓嶅鐢紝鏁板鍏紡鑳屼笉寰楋紝澶栬鍗曡瘝璁颁笉娓呫傝繖鏍风殑浜哄鏋滃潥鎸佽儗璇点婇亾寰风粡銆嬶紝鎬濇兂涓闈欎笅鏉ワ紝澶ц剳娓呴啋浜嗭紝璁板繂鍔涘氨澧炲己銆4銆鎻愰珮寰呬汉鎺ョ墿鑳藉姏锛氫汉鐢熸椿鍦ㄨ繖涓ぞ浼氫笂锛屼负浜哄浜嬪緢绻佹潅锛屽ぉ澶╄涓庝汉鎺ヨЕ锛岃浜哄鍋氫簨锛屽埆浜轰笉鍚瘽锛屽氨涓庡埆浜轰簤鍚...
  • 瀵鑰佸瓙銆閬撳痉缁銆嬩笌鐜颁唬绀句細/瀛︾敓鐨勭湅娉
    绛旓細鍦ㄣ閬撳痉缁銆嬬湅鏉,杩欏彧鏄滆儨浜鸿呮湁鍔涒,骞朵笉涓瀹氫唬琛ㄦ垚鍔,瀹冨彲鑳借繕浠h〃钁椾负璐┆鍜屽喎婕犳墍鏀厤鑰屽甫鏉ョ殑鎷ユ湁,瀹冨彲鑳芥槸娆叉湜鐨勫ゴ闅,鍥犳涓嶆槸鈥滈亾鈥濈殑鎰忎箟涓婄殑鎴愬姛銆傘婇亾寰风粡銆嬮噷鐨勬垚鍔熸槸鍋氫汉鐨勬垚鍔,鏄滆嚜鑳滈兘寮衡濄佲滈亾娉曡嚜鐒垛濄傗滃眳鍠勫湴,蹇冨杽娓,涓庡杽浠,瑷鍠勪俊,姝e杽娌,浜嬪杽鑳,鍔ㄥ杽鏃,澶敮涓嶄簤,鏁呮棤灏...
  • 閬撳痉缁忔湁浠涔堢幇瀹炴剰涔
    绛旓細鐢熸椿鏄渶瑕佸钩琛$殑锛屽姵閫哥粨鍚堢殑鐢熸椿鎵嶆槸瀹岀編骞哥鐨勭敓娲銆傛垜浠鈥滄崯鏈変綑鑰岃ˉ涓嶈冻鈥濓紝鍒囪帿鈥滄崯涓嶈冻鑰岃ˉ鏈変綑鈥濄傛讳箣锛屻婇亾寰风粡銆嬩粠鏈鍒濈殑鍒涗綔鑷充粖宸蹭袱鍗冨骞达紝浣嗗浜庢垜浠綋浠婄ぞ浼氱殑鍙戝睍鍜屼釜浜虹殑淇韩鍏绘渚濈劧鍏锋湁宸ㄥぇ鐨勫熼壌鎰忎箟锛屾垜浠灏嗐婇亾寰风粡銆嬬殑绮鹃珦涓庡綋浠gぞ浼氱殑鏍稿績浠峰艰鐩哥粨鍚堬紝璁╅亾瀹舵濇兂缁х画...
  • 鑰佸瓙鐨勩閬撳痉缁銆嬪鎴戜滑鐜板湪绀句細鍙戝睍鏈変粈涔褰卞搷鍜屽惎绀?
    绛旓細浠峰艰鏄汉浠绀句細瀛樺湪鐨勫弽鏄犮備汉浠墍澶勭殑鑷劧鐜鍜岀ぞ浼氱幆澧冿紝鍖呮嫭浜虹殑绀句細鍦颁綅鍜岀墿璐鐢熸椿鏉′欢锛屽喅瀹氱潃浜轰滑鐨勪环鍊艰蹇点傘閬撳痉缁銆嬩笂璇粹滃ぉ鍦版墍浠ヨ兘闀夸笖涔呰咃紝浠ュ叾涓嶈嚜鐢燂紝鏁呰兘闀跨敓銆傛槸浠ュ湥浜哄悗鍏惰韩鑰岃韩鍏堬紝澶栧叾韬岃韩瀛橈紱闈炰互鍏舵棤绉侀偑锛熸晠鑳芥垚鍏剁鈥濄傛剰鎬濇槸璇达細澶╅暱鍦颁箙锛屽ぉ鍦版墍浠ヨ兘闀夸箙瀛樺湪...
  • 閬撳痉缁忓鐜板疄鐢熸椿鏈変粈涔堟剰涔
    绛旓細閬撳痉缁忓鐜板疄鐢熸椿杩樻槸鏈変竴瀹氱殑鎸囧鎰忎箟鐨勶紝姣旀柟璇村皧鑰佺埍骞 涓庝汉涓哄杽锛岃繖浜涗紶缁熺殑閬撳痉缁忛兘鏈夛紝璇存槑鎴戜滑鍦ㄥ仛浜哄仛浜嬬殑鏃跺欏彲浠ョ洿鎺ユ垜浠槸涓鏈潪甯镐笉閿欑殑涔︼紝涔熸槸涓崕鏂囨槑鐨勪紶缁熺編寰枫
  • 閬撳痉缁鍜屾垜浠殑鐢熸椿
    绛旓細鑰佸瓙閬撳痉缁涓殑閬撴槸缁勬垚浜嬬墿鎴栦氦寰鑼冨洿鍚勬柟鍦ㄥ钩绛夌殑鍩虹涔嬩笂鐩镐簰褰卞搷,鐩镐簰浣滅敤,鐩镐簰鍒剁害瀵圭珛缁熶竴浜х敓鐨勫鍚堢偣,涔熷氨鏄叡鍚屽埄鐩婁箣鍔裤傚湪鎴戜滑鏃ュ父鐢熸椿涔嬩腑鍔垮張鏄浣曚綋鐜扮殑鍛?鍔,鏄ぇ瀹剁殑鍏辫瘑,鏄嚜鐒剁敓鎴愮殑,鏄棤褰㈢殑,骞朵笖鏃犲涓嶅湪,鏃犳椂涓嶅湪,鏈夎嚜韬殑濞佹厬鍔涘拰鏃犲舰鐨勫己鍒跺姏鐨勩備緥濡:鎴戜滑鍦ㄥぇ绀煎爞鍚姤鍛婃垨璁插骇,灏变細鑷...
  • 瀛︿範閬撳痉缁鐨鎰忎箟
    绛旓細1. 瀛︿範銆閬撳痉缁銆嬬殑鎰忎箟 1) 銆婇亾寰风粡銆嬫槸涓浗鏂囧寲鐨勭懓瀹濓紝瀛︿範瀹冩湁鍔╀簬鎴戜滑浜嗚В涓浗鏂囧寲銆佷腑鍥藉巻鍙 銆婇亾寰风粡銆嬫槸閬撳鍝插鐨勯噸瑕佺粡鍏革紝瀵逛腑鍥芥枃鍖栧拰鍘嗗彶浜х敓浜嗘繁杩滃奖鍝嶏紝琚涓轰腑鍥藉摬瀛︾殑涓绘牴銆佷笢鏂规枃鍖栫殑鐟板疂銆傞氳繃瀛︿範銆婇亾寰风粡銆嬶紝鎴戜滑涓嶄粎鑳藉涓浗鍝插鏈変竴涓熀鏈簡瑙o紝涔熻兘鏇村ソ鍦扮悊瑙d腑鍥藉巻鍙诧紝澧炲己...
  • 銆閬撳痉缁銆嬩负浠涔堝湪鐜颁唬骞垮彈鎺ㄥ磭?瀹鏈変粈涔浼熷ぇ鐨鐜板疄鎰忎箟?
    绛旓細鑰佸瓙鍙嶅杩涙锛屽氨鏄弽瀵规枃鏄庡寲鎵甯︽潵鐨勪竴鍒囨伓鏋溿傝佸瓙璁や负濡傛灉浜轰滑鐜板湪杩樺鍦ㄥ皬鍥藉姘戠殑鏃朵唬锛屼汉涓庡ぇ鑷劧鍜岃皭鐩稿锛屽氨娌℃湁鍒╃泭鍐茬獊锛屾垬浜夛紝浜洪檯浜ゅ線鐨勬瀬搴︾揣寮狅紝鐜鐮村潖...褰撶劧锛屼汉绫讳竴鐩村湪杩涙锛屼篃涓嶅彲鑳介鍥炶佸瓙璇寸殑鏃朵唬涓紝閭d箞鑰佸瓙浼犱笘涔嬩綔銆閬撳痉缁銆嬪湪鐜颁唬瀵规垜浠湁浣曢噸澶鎰忎箟锛岄渶鍊煎緱鎴戜滑鎺㈣銆備笅闈...
  • 扩展阅读:道德经的当今现实意义 ... 道德经讲了什么道理 ... 读懂道德经 强大到可怕 ... 三种人不能看道德经 ... 道德经的重要意义 ... 学道德经的十大好处 ... 女人读道德经的好处 ... 道德经的精髓100句 ... 道德经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