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十三章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解读

\u300a\u8001\u5b50\u300b\u7b2c\u4e09\u5341\u4e09\u7ae0

\u8bd1\u6587\uff1a
\u80fd\u591f\u4e86\u89e3\u522b\u4eba\u7684\u4eba\uff0c\u4e00\u5b9a\u662f\u6709\u667a\u6167\u7684\u4eba\uff1b\u80fd\u591f\u4e86\u89e3\u81ea\u5df1\u7684\u4eba\uff0c\u4e00\u5b9a\u662f\u5f88\u806a\u660e\u7684\u4eba\u3002
\u80fd\u591f\u6218\u80dc\u522b\u4eba\u7684\u4eba\uff0c\u4e00\u5b9a\u662f\u6709\u529b\u7684\u4eba\uff0c\u80fd\u591f\u514b\u670d\u81ea\u8eab\u5f31\u70b9\u7684\u4eba\uff0c\u4e00\u5b9a\u662f\u575a\u5f3a\u7684\u4eba\u3002
\u77e5\u9053\u6ee1\u8db3\u7684\u4eba\uff0c\u4ed6\u5c31\u4f1a\u5bcc\u6709\uff0c
\u610f\u5fd7\u575a\u5f3a\u7684\u4eba\uff0c\u5c31\u662f\u6709\u5fd7\u6c14\u7684\u4eba\uff0c
\u59cb\u7ec8\u4e0d\u4e22\u5931\u201c\u9053\u201d\u7684\u4eba\uff0c\u4ed6\u4e00\u5b9a\u80fd\u4fdd\u6301\u9ad8\u5c1a\u7684\u9053\u5fb7\uff0c\u5373\u4f7f\u4ed6\u7684\u751f\u547d\u6b7b\u4e86\uff0c\u4ed6\u7684\u7cbe\u795e\u4e5f\u4f1a\u548c\u201c\u9053\u201d\u4e00\u6837\u4e0e\u4e16\u957f\u5b58\u3002

[\u539f\u6587]

\u300c\u77e5\u4eba\u8005\u667a\uff0c\u81ea\u77e5\u8005\u660e\uff1b\u80dc\u4eba\u8005\u6709\u529b\uff0c\u81ea\u80dc\u8005\u5f3a\uff1b\u77e5\u8db3\u8005\u5bcc\uff0c\u5f3a\u884c\u8005\u6709\u5fd7\uff1b\u4e0d\u5931\u5176\u6240\u8005\u4e45\uff0c\u6b7b\u800c\u4e0d\u4ea1\u8005\u5bff\u3002\u300d


[\u89e3\u8bfb]

\u80fd\u770b\u900f\u4e00\u4e2a\u4eba\u5f88\u4e0d\u5bb9\u6613\uff0c\u8fd9\u9700\u8981\u667a\u6167\u548c\u80fd\u529b\uff1b\u800c\u4e00\u4e2a\u4eba\u8981\u80fd\u771f\u6b63\u4e86\u89e3\u81ea\u5df1\u4e5f\u5f88\u4e0d\u5bb9\u6613\uff0c\u4f60\u80fd\u4ece\u5404\u65b9\u9762\u4e86\u89e3\u4f60\u81ea\u5df1\uff0c\u65e2\u770b\u5230\u4f60\u7684\u4eae\u70b9\uff0c\u540c\u65f6\u66f4\u8981\u6ce8\u610f\u4f60\u7684\u77ed\u5904\uff0c\u5904\u4e8e\u987a\u5883\u4e0d\u80fd\u9a84\u50b2\u81ea\u6ee1\uff0c\u5904\u4e8e\u9006\u5883\u4e5f\u4e0d\u80fd\u60b2\u89c2\u5931\u671b\uff0c\u4f60\u624d\u80fd\u7b97\u662f\u4e00\u4e2a\u806a\u660e\u7684\u4eba\u3002\u80fd\u6218\u80dc\u522b\u4eba\u662f\u6709\u80fd\u529b\u7684\u8868\u73b0\uff0c\u6709\u65f6\uff0c\u6253\u8d25\u4f60\u7684\u4e0d\u662f\u522b\u4eba\uff0c\u6070\u6070\u662f\u4f60\u81ea\u5df1\uff0c\u80fd\u514b\u5236\u81ea\u5df1\u7684\u5f31\u70b9\uff0c\u6218\u80dc\u81ea\u6211\u7684\u4eba\u624d\u7b97\u771f\u6b63\u7684\u5f3a\u8005\u3002

\u77e5\u8db3\u8005\u5e38\u4e50\uff0c\u77e5\u8db3\u8005\u662f\u5929\u4e0b\u6700\u5bcc\u6709\u7684\u4eba\u3002

\u575a\u6301\u4e0d\u61c8\uff0c\u52aa\u529b\u6267\u884c\u7684\u4eba\u624d\u7b97\u6709\u5fd7\u8005\u3002

\u6210\u529f\u4e4b\u5c5e\u4e8e\u90a3\u4e9b\u575a\u6301\u5230\u5e95\u7684\u4eba\uff0c\u5373\u4f7f\u6682\u65f6\u5931\u8d25\u4e5f\u4f1a\u4ece\u5934\u518d\u6765\uff0c\u80fd\u4fdd\u6301\u4e1a\u7ee9\u957f\u4e45\u4e0d\u8870\uff0c\u8eab\u867d\u6b7b\u800c\u201c\u9053\u201d\u4ecd\u5b58\u3002\u53ea\u6709\u8fd9\u6837\u7684\u4eba\uff0c\u624d\u7b97\u771f\u6b63\u7684\u957f\u5bff\u8005\u3002



[\u8bd7\u8bd1]

\u5584\u4e8e\u77e5\u4eba\u662f\u667a\u6167\uff0c\u8ba4\u8bc6\u81ea\u6211\u624d\u9ad8\u660e\u3002

\u6218\u80dc\u522b\u4eba\u6709\u5a01\u529b\uff0c\u6218\u80dc\u81ea\u6211\u5f3a\u4e2d\u96c4\u3002

\u77e5\u9053\u6ee1\u8db3\u5c31\u5bcc\u6709\uff0c\u52e4\u594b\u575a\u6bc5\u5fd7\u5411\u660e\u3002

\u4e0d\u5fd8\u6839\u672c\u80fd\u957f\u4e45\uff0c\u6b7b\u4e0d\u5fd8\u9053\u662f\u957f\u751f\u3002

第三十三章——“知人善用”是统治者的“基本功”
知人者哲,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说明】
“知人者智”应当订正为“知人者哲”。因为在西周时,有成语为“知人者哲”,这有《尚书》作证。再者,《老子》全文之中是反对“智”的。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智慧出,定有大伪”;“绝礼弃智,民利百倍”;“以智治国,国之贼”!这都是说明他对“智”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绝对不可能在“知人善用”的问题之上,而去赞美这个“智”字。其三,春秋末以来,所新生的“仁义礼智”的认识的发展,在战国期间,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东周和东周以前出土的金文可证);但是,它们在社会之中,在不少的文人之中已经泛滥成灾。因此,这也影响到在春秋、战国期间,读《老子》这一本书的争相传抄、自我订正;加之甲骨文的“哲”与“智”写法相似,并且还受到春秋晚期“圣智”的影响(见仲子平钟铭文)。所以,当人们面对把甲骨文本的《老子》翻译成籀文的《老子》的时候,老子的本章文字,就做了如此改动。
这是十分明显的教育统治者的“言论”集锦,统治者必须按照老子说的去做:必须不违背“式敷民得,永肩一心”的宗旨,必须时刻把“保证、保障民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有可能成其为“死而不亡者寿”的人!可惜,两千余年来,这种人很少、很少。
【字词句注释】
知人者哲:知人,彻底了解人,能充分看到人的品格与才能等;哲,聪明,才能和见识卓越;知人者哲,能够彻底了解他人、正确“使用他人”才是一个聪明、有才能的统治者;
自知者明:自知,能够正确估价自己;明,明白、清楚、聪明、精明;自知者明,自己能够知道、正确估价自己就是一个精明的人。
胜人者有力:胜,(形)比另一个优越;胜人者,比别人优越的人;力,力量,这里指的是:才能、能力、本领、特长、专长;有力,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能力优越于他人,或者是自己的特长,别人是没有的;胜人者有力,统治者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在认识问题的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是别人望尘莫及而独到的,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特殊”认识力量的人;
自胜者强:自胜,战胜自我;强,强大、刚强;自胜者强,能够战胜(克服)自己“弱点”的人,才是真正“强”壮有力的人;不过,如果此人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他就不会战胜(克服)自己“弱点”,相反他就会发扬光大自己“弱点”,就是一个强行其事的人,这是十分可怕的行为;显然老子指的是前者。
知足者富:知足,这个词表面看上去是:“自知满足”;或“安于现状”;但是在《老子》这里还含有上一个章节的“适可而止”的意思,也就是必需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尺度和分寸,应该停止的时候必须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知足”这是一种认识能力的体现;富,富有,精神上的富有,认识问题的能力的富有;知足者富,能够认识到客观事物的“进”和“退”(停止),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
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按自己的志向、意志办事的人;有志,有自己的志向、意志;强行者有志,只按照自己的志向、意志办事的人。显然这有两种人:其一是一意孤行按自己主观意志办事的人;其二是遇事必须考虑民众利益,一切从民众利益出发而办事的人。显而易见,老子是刻意于后一种人的。也就是只按照自己“式敷民得,永肩一心”的志向、意志为民众办事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所,处所、所在,含有“根基”、“根本”,隐含“民众”的利益;不失其所,不会失去居住的地方、不会失去办事的根本、不会不顾及到民众的根本利益;久,长远、长久、持久;不失其所者久,在办事的时候都要考虑、顾及到民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办事才能持久、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亡,逃亡、亡失、亡去、(动)沦亡,老子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信念”、“道理”的“丢失”、“没有了”的意思;死而不亡,统治者的身体死了之后;寿,本义是指活的岁数大、年岁高、长命、长寿,然而,这里显然是指“信念”或“道理”留传长久的意思;死而不亡者寿,统治者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他所推行、提倡的道理却永远留在我们的人群之中!这是指的谁呢?这只能指的是: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周成王、周宣王等统治者!他们才是让我们永远值得怀念和祭祀的人,也是54章中所说的“子孙以祭祀不辍”的人;好的统治者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他所推行、提倡的道理却永远留在我们的人群之中,一直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乃至永远!
【译文】
能够彻底了解他人、正确“使用他人”才是一个聪明、有才能的统治者;
统治者能够知道、正确估价自己(知道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缺点”以及“长处”)就是一个精明的人。
统治者比别人优越的地方,在于认识问题的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是别人望尘莫及而独到的,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特殊”认识力量的人;
能够战胜(善于克服)自己“弱点”和“缺点”的人,才是真正“强”壮有力的人。
能够认识到客观事物的“进”(前进、继续发展)和“退”(停止、转换、修正),把握、掌握、控制事物发展的“尺度”,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拥有”或“能力”);
遵照祖宗的道理“式敷民得,永肩一心”,与自己的志向融而为一;所以,在大家面前就是一个只按照自己的志向、意志为民众办事的人。
在办事的时候都要考虑、顾及到民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办事才能持久、长久;
好的统治者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他所推行、提倡、践行的道理却永远留在我们的人群之中,一直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乃至永远!
【读后】
“知人者哲”,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使用好他所拥有的权利,才会做到怎么样去“用人”,才会做到怎么样去善于“用人”。如果作为一个统治者,不会“用人”,那么,这只能是一个不称职的统治者!那么,也只能形成“贪污腐败”的窝点,藏污纳垢的大本营。
“自知者明”,这样,他就会针对自己的弱点,杜绝、分辨出什么是“跟随者、吹捧者、歌颂者”的阿谀奉承之类的语言,他就会面对“跟随者、吹捧者、歌颂者”泰然处之,并且进而斥之、鄙之、责之、弃之!这将会杜绝多少“忧患”啊!
“胜人者有力”,这种特殊认识能力的力量,难以估计它的巨大威力。比如:盘庚“式敷民得,永肩一心”的“力量”无法衡量,它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的是那样惊人的一致!另外,古公亶父所规定的“德”,是多么光辉伟大。虽然目前把它的意思搞混淆了,但是只要认真对待社会问题,冷静分析问题之所在,那么也就会逐渐知道:社会内的根本问题是统治者的问题,是领导人的问题!这一点在西周以前是人人皆知的普通道理。统治者常常的口头禅是“国之有咎在予一人!”显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出在统治者一人的身上。
“自胜者强”,能够面对自己“弱点”和“缺点”的人,并且能够战胜它,就是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认识问题之所在,敢于前进的人。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上的统治者,有几个敢于面对自己“弱点”和“缺点”?有几个敢于面对现实而认识问题?有几个敢于前进?
“知足者富”,“知足”是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检验”,否则是会滑向不顾民众利益而一意孤行,从而鱼肉百姓,置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因为,有很多的事情是必须适可而止的,否则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背离原先为民众服务的“初衷”。
“强行者有志”,这就是执政之中的始终如一的坚持的原则和立场(“式敷民得,永肩一心”)。可惜的是好多的统治者们,不是忘记这样的原则和立场,就是牙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不失其所者久”,只有较为正确的执政,才能维系执政进程的长久,这是一个朴实的道理。统治者绝对的执政原则,不就是为他自己的国家的民众而服务吗?从古到今,从现在到未来,这都必须是颠扑不破的绝对的“道理”!
“死而不亡者寿”,我们常说“盖棺定论”,但是这个词语并不确切。因为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对不少的统治者是难以“定论”的。好多统治者死后,在他一定认识的圈子之内,可以得到一种“定论”;然而,在对立认识的圈子内,就会得出相反的“定论”。显然这就会出现一个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我们的历史不正是这样吗?显而易见,这还包括世界历史。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如果都能够统一到“式敷民得,永肩一心”共同认识之中,那么就会具有共同的立场,也就会必然具有共同“为民众而服务”的坚强信念和原则!
“知人善用”是统治者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统治者第一要务,是必须而起码的“本领”。否则,是不能担当统治者这一职务的。所以,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就是循序渐进而说明统治者所必备的“程序”。于是,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者的“执政”的全部“过程”。于是乎我们看到:“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等四类八个方面的统治者的真实“本领”和最后的“归宿”。因为最后“不失其所,死而不亡”的本色是:不会失去为民众利益而服务这个根本,当然就必定会永远留存在民众的心目之中!
再者,这是典型的西周末期时的语言流露,也是西周末期《诗》兴的表白。当在西周末期出现四言句型(四言)或格言警句型(不仅仅是四言,有五言、六言、七言、多言)的时候(我们看到最早的四言句型或格言警句型,是在周厉王时期的青铜器之上),正是西周的“籀文”开始诞生(周厉王和周宣王之时)和发展的时期。然而,在西周的时候官用的书写文字(不是青铜器上面的金文),还只能是甲骨文的沿用,甲骨文还没有退出自己表现的舞台。老子是在周宣王四十三年担当“历人”职务而领导、组织人员修订《书》的,他们使用的就是甲骨文,也只能是甲骨文。之后老子个人完成《老子》一书,同样也只能使用甲骨文,但是,并不影响他使用“四言句型”的表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当时西周末期理论精华的集汇,也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这里并不是老子个人的功劳,而是人们当时的认识水平。所以说,那些不顾事实胡乱吹嘘老子如何伟大、如何不着边际地了不起,怎么会去认真认识《老子》?也没有资格认识《老子》!
本章岂止是什么个人修养问题,而应该是统治者、国家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同时,
这简直是西周时候的格言警句集锦,必须引起我们对西周以前“社会”知识的重新认识,也必须引起我们从事领导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这同样也有利于国家内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素养、认识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
【历史性的错误】
有人给老子本人扣帽子,说“《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是什么主义。这样的人为什么不知道“知足”,是知道事物的进退、是把握事物发展的分寸?是一个领导人所必须具有起码的品质!另外,他根本不知“死而不亡”是什么意思。可悲的是,这就是我们的学术!
【亟待展开研究探讨的问题】
本章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特别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乃至提高我们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加深我们为民众服务的自觉性,以便有利于我们现实之中的工作需要,从而达到完满地为民众而服务的必然目的!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这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样,只有这样,只能这样,才能是、也必然是我们和人类社会的进程保持一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一往无前,行进在世界的前列!

“知人善用”是统治者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统治者第一要务,是必须而起码的“本领”。否则,是不能担当统治者这一职务的。所以,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就是循序渐进而说明统治者所必备的“程序”。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一定是很聪明的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一定大有力的人,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一定是坚强的人。
知道满足的人,他就会富有,
意志坚强的人,就是有志气的人,
始终不丢失“道”的人,他一定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即使他的生命死了,他的精神也会和“道”一样与世长存。

大意:
本章讲述自我修养的重要,强调人应自知和战胜自我。如此,他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 浜鸿吹鍦ㄨ嚜鐭,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鑳借璇嗐佷簡瑙h嚜宸辨墠绠楄仾鏄庛傚嚭澶勶細鏄ョ路鑰佸瓙銆婅佸瓙路涓夊崄涓夌珷銆嬬煡浜鸿呮櫤锛屼汉璐靛湪鑷煡銆傝儨浜鸿呮湁鍔涳紝鑷儨鑰呭己銆傜煡瓒宠呭瘜锛屽己琛岃呮湁蹇楋紝涓嶅け鍏舵墍鑰呬箙锛屾鑰屼笉浜¤呭銆傜櫧璇濋噴涔夛細鑳戒簡瑙c佽璇嗗埆浜哄彨鍋氭櫤鎱э紝鑳借璇嗐佷簡瑙h嚜宸辨墠绠楄仾鏄庛傝兘鎴樿儨鍒汉鏄湁鍔涚殑锛岃兘鍏嬪埗鑷繁鐨勫急鐐规墠绠楀垰寮恒傜煡閬撴弧瓒崇殑...
  • 閬撳痉缁瑙(绗笁鍗佷笁绔)
    绛旓細绗笁鍗佷笁绔 鐭ヤ汉鑰呮櫤锛岃嚜鐭ヨ呮槑銆傝儨浜鸿呮湁鍔涳紝鑷儨鑰呭己銆傜煡瓒宠呭瘜锛屽己琛岃呮湁蹇楋紝涓嶅け鍏舵墍鑰呬箙锛屾鑰屼笉浜¤呭銆備簡瑙e埆浜哄氨濂藉儚鐪嬪埌澶槼鐨勫彉鍖栦竴鏍凤紝浜嗚В鑷繁鎵嶈兘绠楀緱涓婄煡鏅撴棩鏈堣繍琛岀殑瑙勫緥銆傜粡鍙楀緱璧峰埆浜虹殑鎵撳嚮鐨勪汉鏈夊姏閲忥紝缁忓彈寰椾綇鑷繁鐨勬墦鍑荤殑鎵嶈兘绠楀己澶с備簡瑙h嚜宸辩殑娆叉湜鎳傚緱婊¤冻鐨勪汉瀵屾湁锛岃嚜宸...
  • 楂樹簩銆鑰佸瓙銆嬪師鏂囧強缈昏瘧
    绛旓細楂樹簩銆鑰佸瓙銆嬪洓绔狅紙鍖呭惈绗崄涓绔狅紝绗簩鍗佸洓绔狅紝绗笁鍗佷笁绔锛岀鍏崄鍥涚珷锛夊師鏂囩炕璇戝涓嬶細銆婄鍗佷竴绔犮嬬炕璇戯細涓夊崄鏍硅緪鏉℃眹闆嗗埌涓鏍规瘋涓殑瀛旀礊褰撲腑锛屾湁浜嗚溅姣備腑绌虹殑鍦版柟锛屾墠鏈夎溅鐨勪綔鐢ㄣ傛弶鍜岄櫠鍦熷仛鎴愬櫒鐨匡紝鏈変簡鍣ㄥ叿涓┖鐨勫湴鏂癸紝鎵嶆湁鍣ㄧ毧鐨勪綔鐢ㄣ傚紑鍑块棬绐楀缓閫犳埧灞嬶紝鏈変簡闂ㄧ獥鍥涘鍐呯殑绌鸿櫄閮ㄥ垎锛屾墠鏈夋埧灞嬬殑浣滅敤...
  • ...鑷煡鑰呮槑銆傝儨浜鸿呮湁鍔,鑷儨鑰呭己銆(銆鑰佸瓙 绗笁鍗佷笁绔...
    绛旓細鐭ヤ汉鑰呮櫤銆傛敞锛氬彧鐭ヤ粬浜轰箣鏄潪榛戠櫧鑰屼笉鐭ヨ嚜宸憋紝杩欐槸鍑′汉鐨勬櫘閫氱煡璇嗐傘傘傝嚜鐭ヨ呮槑銆傛敞锛氳兘鐭ラ亾鍒拌嚜宸辨墍琛屼箣缂虹偣鎵嶆槸鐪熸鏄庣悊涔嬩汉锛堝綋灞鑰呰糠鏃佽鑰呮竻锛夈傝儨浜鸿呮湁鍔涖傛敞锛氳兘澶熻儨杩囦粬浜虹殑浜哄氨鏄湁鏅哄姏鐨勪汉銆傝儨宸辫呭己銆傛敞锛氳兘鍏嬪鍏剁璋撹儨宸憋紝鏁呰兘鍏嬪鍏剁涔嬩汉鑰呮墠鏄湡姝h嚜寮虹殑浜恒
  • 鑷煡涔嬫槑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鑷煡涔嬫槑"鏄寚涓涓汉鐭ラ亾鑷繁鐨勪紭缂虹偣锛屽苟鑳藉姝g‘璇勪环鑷繁鐨勮兘鍔涘拰琛屼负銆傚畠涔熷彲浠ユ寚鐨勬槸涓涓汉鐨勮嚜鎴戣鐭ヨ兘鍔涳紝鍗宠兘澶熷噯纭湴璇勪环鑷繁鐨勪紭缂虹偣锛屽苟鑳藉浠庝腑鍚稿彇鏁欒銆
  • 甯繖缈昏瘧涓涓嬨鑰佸瓙銆嬬鍏绔犵涔濈珷绗笁鍗佷笁绔绗洓鍗佺珷
    绛旓細绗笁鍗佷笁绔 1 鐭ヤ汉鑰呮櫤锛岃嚜鐭ヨ呮槑銆2 鑳滀汉鑰呮湁鍔涳紝鑷儨鑰呭己銆3 鐭ヨ冻鑰呭瘜銆4 寮鸿鑰呮湁蹇椼5 涓嶅け鍏舵墍鑰呬箙銆6 姝昏屼笉浜¤呭銆傝瘧鏂 1 鑳借瘑閫忓埆浜猴紝绠楁湁鏅烘収锛涜兘璇嗛忚嚜宸憋紝鎵嶆湁鍏夋槑銆2 鑳芥垬鑳滃埆浜猴紝绠楁湁鍔涢噺锛涜兘鎴樿儨鑷繁锛屾墠鏄湡寮恒3 鐭ヨ冻鐨勪汉瀵屾湁銆4 鏀诲厠宸辫韩銆侀『閬撹岃鐨勪汉鏈夊織姘...
  • 鑰佸瓙鍥涚珷绗笁鍗佷笁绔鐨勭壒鐐
    绛旓細鐗圭偣锛氳兘鐭ラ亾锛岀悊瑙d粬浜虹殑澶勫锛岄渶姹傚拰娆叉湜鐨勪汉锛屾墠鏈夋櫤鎱э紝璁¤皨銆傝兘鐭ラ亾锛岀悊瑙h嚜宸辩殑澶勫锛岄渶姹傚拰娆叉湜鐨勪汉锛屾墠鍦f槑锛岀鏄庛傝兘瓒呰繃锛屾墦璧㈠拰鎴樿儨浠栦汉鐨勪汉锛屽彧鏄湁鍔涜屽凡銆傝兘瓒呰繃锛屾墦璧㈠拰鎴樿儨鑷繁鐨勪汉锛屾墠鏄湡姝g殑寮哄ぇ銆傝兘鎶戞璐鐭ラ亾婊¤冻鐨勪汉锛屼粬鎵嶆槸鐪熸鐨勫瘜鏈夈傝兘鏄庣煡灞辨湁铏庯紝鍋忓悜铏庡北琛岀殑浜猴紝鎵...
  • 鑰佸瓙绗鍏绔犵25绔绗33绔绗48绔犵鍏崄涓冪珷绗81绔犵殑鎴愯?
    绛旓細1銆佹垜閬撳ぇ锛氶亾鍗虫垜锛屾垜鍗抽亾銆"鎴"涓嶆槸鑰佸瓙鐢ㄤ綔鑷О涔嬭瘝銆2銆佷技涓嶈倴锛氳倴锛岀浉浼间箣鎰忋傛剰涓轰笉鍍忓叿浣撶殑浜嬬墿銆備竴璇达紝娌℃湁浠讳綍涓滆タ鍜屾垜鐩镐技銆3銆佽嫢鑲栵紝涔呯煟鍏剁粏涔熷か锛氫互涓婅繖涓娈碉紝鏈夊鑰呰涓烘槸瀹冪珷閿欑畝銆4銆佷笁瀹濓細涓変欢娉曞疂锛屾垨涓夋潯鍘熷垯銆5銆佷凯锛氬暚锛屼繚瀹堬紝鏈夎屼笉灏界敤銆6銆佹厛鏁呰兘鍕囷細浠佹厛...
  • 鑰佸瓙鎬濇兂鎸囧鑱屽満鐢ㄤ汉鏂瑰紡
    绛旓細涓銆佺浜烘墠鐨勬秾鐜帮紝鏄垜浠簨涓氬叴鏃哄彂杈剧殑鏍囧織銆鑰佸瓙瀛﹁锛屼负鎴戜滑濡備綍璇嗗埆銆佸彂鐜颁汉鎵嶏紝鎻愪緵浜嗗崄鍒嗘湁鐩婄殑鍊熼壌銆1銆佽鐭ヤ汉鍠勪换銆傜敤浜虹殑鍓嶆彁鏄煡浜猴紝鍞湁鐭ヤ汉锛屾墠鑳芥槑鏅虹敤浜恒傘婅佸瓙銆绗笁鍗佷笁绔涓锛氣 鐭ヤ汉鑰呮櫤锛岃嚜鐭ヨ呮槑銆傗濈煡浜洪噸瑕侊紝浣嗙煡浜鸿鍦ㄢ滆嚜鐭ヨ呮槑鈥濈殑鍩虹涓婃墠鑳藉疄鐜扳滅煡浜鸿呮櫤鈥濄傝鑷煡锛...
  • 鑰佸瓙鍥涚珷缈昏瘧鍙婂師鏂
    绛旓細浼佽呬笉绔嬶紝璺ㄨ呬笉琛岋紝鑷鑰呬笉鏄庯紝鑷槸鑰呬笉褰帮紝鑷紣鑰呮棤鍔燂紝鑷煖鑰呬笉闀裤傚叾鍦ㄩ亾涔燂紝鏇颁綑椋熻禈琛岋紝鐗╂垨鎭朵箣銆傛晠鏈夐亾鑰呬笉澶勩傦紙绗簩鍗佸洓绔狅級鐭ヤ汉鑰呮櫤锛岃嚜鐭ヨ呮槑銆傝儨浜鸿呮湁鍔涳紝鑷儨鑰呭己銆傜煡瓒宠呭瘜锛屽己琛岃呮湁蹇椼備笉澶卞叾鎵鑰呬箙銆傛鑰屼笉浜¤呭銆傦紙绗笁鍗佷笁绔锛夊叾瀹夋槗鎸侊紝鍏舵湭鍏嗘槗璋嬨傚叾鑴嗘槗...
  • 扩展阅读:老子三十三章原文翻译 ... 老子第四十八章 ... 老子第三十三章读后感 ... 第1一40章免费阅读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 老子第六十四章 ... 韵母宁秋婉113章小说 ... 老子第三十三章翻译 ... 老子第八章第三十三章第七十一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