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的公式

万有引力计算公式:F=GMm/(R^2)
在中点时:物体受到引力为 F1=2G(m^2)/((R/2)^2)
不在中点时,设它离两个星体的距离分别为a,b,则有 F2=G(m^2)/(a^2)+G(m^2)/(b^2),而且有 a+b=R 经过简单的化简,比较F1与F2大小的问题就变为:
比较 8/(a+b)^2 与 1/(a^2)+1/(b^2) 的大小.
其中, 根据均值不等式,很容易得到 8/(a+b)^2<=8/(2根号ab)^2=2/(ab)
1/(a^2)+1/(b^2)>=2/根号(a^2)(b^2))=2/(ab)>=8/(a+b)^2
只有当a=b时取等号,就是它在两星体中间时才有F1=F2
当a<>b时,总有 F2>F1 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变大了.,它越接近其中的一个星体,受到的引力就越大,这是定性的结论.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 /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当在某星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可将万有引力看作重力,既有mg=(GmM)/(r^2) ,此时有GM=g(r^2),为黄金代换公式。且有mrω^2=mr(4π^2)/T^2=mg。(此结论仅用于星球表面)

F=GMm/R^2 这个使用范围很广知道中心天体和自身速度,还有旋转半径之后就可以了
F=w^2MR 角速度 自身质量和旋转半径
F=V^2Rm 线速度 自身质量和旋转半径
F=ma向心加速度 自身质量
F=mg(只适用于在中心天体表面)
1.开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万有引力计算公式:F=G Mm/r²,
2、含义: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 6.67×10ˆ-11 单位 N·m²/kg²。

牛顿的重力计算公式(F=GMm/r2)本身非常简单,但它的推导过程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这个公式的来源很不明确,所以几乎见不到介绍简单推导过程的文献。因此有人认为这个公式并不是牛顿推导出来的,而是他凭经验猜出来的。也因此而遗留下很多问题。例如:怎样才能简单推导这个公式?为什么在这个公式中会用到平方反比定律?公式中常数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等等。
  先决条件:重力必定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这两个物体可以是有质量的任意物体,与它们自身的物理特性无关。
  第一步:设有两个质心间距离为r的物体,质量分别是M1和M2。定义这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场密度分别为D1=M1/4πr2。D2=M2/4πr2。
  第二步:用g1表示M2相对M1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用g2表示M1相对M2的重力加速度。那么,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这两个物体之间重力大小的数值为:F=M2g1=M1g2。因为从第一步中可以知道:M1=4πr2D1,M2=4πr2D2,所以,可以得到:4πr2·D2·g1=4πr2·D1·g2,化简得D2·g1=D1·g2。从这个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g1/D1=g2/D2=g/D=Gm。这个比值是一个常数,用Gm来表示。
自由落体公式003.jpg
  第三步:从以上第二步(Gm=g/D)中得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g=GmD。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得,重力计算公式为:F=mg=mGmD。F=mGmD是一个与牛顿公式不同的重力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可以直接被用来计算重力。例如,计算地球表面的重力大小,只要先计算出地球表面的质量场密度D=M/4πr2,其中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球的半径,然后算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mD,那么任何质量m物体的重力就可以通过F=mg计算出来了。
  根据需要,可以从F=mGmD中推导出牛顿的重力公式(F=GMm/r2)。从上述第三步中已知:g=GmD,又已知牛顿的重力加速度计算公式为:g=GM/r2。其中G是牛顿引力常数。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得:GmD=GM/r2。因为D=M/4πr2,所以得:Gm(M/4πr2)=GM/r2。等式两边同时把相同因子(M/r2)约掉,得:Gm/4π=G。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π得:Gm=4πG。把这个式子带入到新重力计算公式中得:F=mGmD=m(4πG)D。因为D=M/4πr2,所以,F=4πmGD=4πGMm/4πr2=GMm/r2。这样就得到了牛顿的重力计算公式:F=GMm/r2。
  同样,从牛顿的重力计算公式F=GMm/r2也可以推导出新重力计算公式F=mGmD。从上面已知:G=Gm/4π。把这个式子带入牛顿重力公式得:F=GMm/r2=(Gm/4π)Mm/r2。因为D=M/4πr2所以,F=mGm(M/4πr2)=mGmD。

  • 涓囨湁寮曞姏鐨鍏紡?
    绛旓細楂樹腑鐗╃悊涓囨湁寮曞姏鍏紡 1.寮鏅嫆绗笁瀹氬緥锛歍2/R3锛滽(锛4蟺2/GM)锝汻:杞ㄩ亾鍗婂緞锛孴:鍛ㄦ湡锛孠:甯搁噺(涓庤鏄熻川閲忔棤鍏筹紝鍙栧喅浜庝腑蹇冨ぉ浣撶殑璐ㄩ噺)锝 2.涓囨湁寮曞姏瀹氬緥锛欶锛滸m1m2/r2 锛圙锛6.67脳10-11N•m2/kg2锛屾柟鍚戝湪瀹冧滑鐨勮繛绾夸笂锛3.澶╀綋涓婄殑閲嶅姏鍜岄噸鍔涘姞閫熷害锛欸Mm/R2锛漨g锛沢锛滸M/R2 锝汻...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鏄粈涔?
    绛旓細1銆佷竾鏈夊紩鍔涘畾寰嬬殑鍏紡锛氬叾涓紝锛1锛塅锛氫袱涓墿浣撲箣闂寸殑寮曞姏 锛2锛塆锛氫竾鏈夊紩鍔涘父閲 锛3锛塵1锛氱墿浣1鐨勮川閲 锛4锛塵2锛氱墿浣2鐨勮川閲 锛5锛塺锛氫袱涓墿浣撲箣闂寸殑璺濈锛堝ぇ灏忥級锛坮琛ㄧず寰勫悜鐭㈤噺锛2銆佷緷鐓у浗闄呭崟浣嶅埗锛孎鐨勫崟浣嶄负鐗涢】锛圢锛夛紝m1鍜宮2鐨勫崟浣嶄负鍗冨厠锛圞g锛夛紝r 鐨勫崟浣嶄负绫筹紙m锛夛紝甯告暟 G 杩戜技...
  • 涓囨湁寮曞姏瀹氬緥鐨鍏紡?鍏蜂綋璇存槑涓涓嬪叾涓殑鐞嗛噺銆侴Mm/R2=mg GMm/R2=mv2...
    绛旓細G锛氱墿鐞嗕笂鐨涓囨湁寮曞姏甯告暟銆侴=6.67259脳10^-11(N.m^2/kg^2) 閫氬父鍙6.67脳10^-11(N.m^2/kg^2)M锛氭槦鐞冪殑璐ㄩ噺 m锛氱墿浣撶殑璐ㄩ噺 R锛氱悆蹇冪殑璺濈 r锛氬悜蹇冨姏鍏ず涓殑鍗婂緞
  • 寮曞姏璐ㄩ噺璁$畻鍏紡
    绛旓細涓囨湁寮曞姏璁$畻鍏紡:F=GMm/(R^2) (寮曞姏=寮曞姏甯搁噺*鍚稿紩涓庤鍚稿紩鐗╀綋鐨勭Н闄や腑蹇冭窛绂荤殑骞虫柟 )m(璐ㄩ噺锛=p锛堝瘑搴︼級V 锛堜綋绉級m(璐ㄩ噺锛=G锛堥噸鍔涳級/g锛9.8N/kg)
  • 涓囨湁寮曞姏鐨鍏紡鏄粈涔?
    绛旓細涓囨湁寮曞姏锛1銆佸紑鏅嫆绗笁瀹氬緥锛歍2/R3锛滽(锛4蟺2/GM)锝汻:杞ㄩ亾鍗婂緞锛孴:鍛ㄦ湡锛孠:甯搁噺(涓庤鏄熻川閲忔棤鍏筹紝鍙栧喅浜庝腑蹇冨ぉ浣撶殑璐ㄩ噺)锝 銆2銆佷竾鏈夊紩鍔涘畾寰嬶細F锛滸m1m2/r2 锛圙锛6銆67脳10-11N•m2/kg2锛屾柟鍚戝湪瀹冧滑鐨勮繛绾夸笂锛 銆3銆佸ぉ浣撲笂鐨勯噸鍔涘姞閫熷害锛欸Mm/R2锛漨g锛沢锛滸M/R2 锝汻:澶╀綋...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
    绛旓細涓囨湁寮曞姏璁$畻鍏紡:F=GMm/(R^2)鍦ㄤ腑鐐规椂:鐗╀綋鍙楀埌寮曞姏涓 F1=2G(m^2)/((R/2)^2)涓嶅湪涓偣鏃,璁惧畠绂讳袱涓槦浣撶殑璺濈鍒嗗埆涓篴,b,鍒欐湁 F2=G(m^2)/(a^2)+G(m^2)/(b^2),鑰屼笖鏈 a+b=R 缁忚繃绠鍗曠殑鍖栫畝,姣旇緝F1涓嶧2澶у皬鐨勯棶棰樺氨鍙樹负:姣旇緝 8/(a+b)^2 涓 1/(a^2)+1/(b^2)...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
    绛旓細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锛歠=g*[m1*m2/(r*r)]锛坓=6.67脳10-11(娉細10鐨-11娆℃柟锛塶•m2/kg2锛塵1,m2鏄袱涓墿浣撶殑璐ㄩ噺锛宺 鏄袱涓墿浣撲箣闂寸殑璺濈銆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鏄粈涔?
    绛旓細绛旀锛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鏄疐=GmM/r^2 涓や釜鍙湅浣滆川鐐圭殑鐗╀綋涔嬮棿鐨勪竾鏈夊紩鍔涳紝鍙互鐢ㄤ互涓嬪叕寮忚绠楋細F=GmM/r^2;,鍗 涓囨湁寮曞姏绛変簬寮曞姏甯搁噺涔樹互涓ょ墿浣撹川閲忕殑涔樼Н闄や互瀹冧滑璺濈鐨勫钩鏂广傚叾涓璆浠h〃寮曞姏甯搁噺锛屽叾鍊肩害涓 6.67脳10^-11 N路m^2; /kg^2銆備负鑻卞浗绉戝瀹 鍗℃枃杩閫氳繃鎵Г瀹為獙娴嬪緱銆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
    绛旓細1.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锛欶=G脳[m1m2/(r*r)]銆2. G锛氫竾鏈夊紩鍔涘父鏁帮紙绠绉板父鏁帮級銆3. m1涓巑2锛氬垎鍒槸涓や釜鐗╀綋锛堝彲浠ラ兘鏄墿浣擄級鐨勮川閲忋4. r锛氫袱鐗╀綋涔嬮棿鐨勮窛绂汇5. F锛氫袱鐗╀綋涔嬮棿鐨勪竾鏈夊紩鍔涖6. a锛氫袱鐗╀綋涔嬮棿鐨勫姞閫熷害銆7. ma锛氫袱鐗╀綋涔嬮棿鐨勫悜蹇冨姏銆8. v1涓巚2锛氬垎鍒槸涓や釜鐗╀綋鐨勯熷害銆9...
  • 涓囨湁寮曞姏鍏紡鏄粈涔
    绛旓細F=mg 閲嶅姏锛濈墿浣撹嚜韬川閲徝楅噸鍔涘姞閫熷害甯告暟锛堝湴鐞冧负9.8鐗/鍗冨厠锛屾湀鐞冧负鍦扮悆鐨1/6锛...GMm/(R^2)姝g‘
  • 扩展阅读:高中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 万有引力必背公式 ... 高中物理天体公式归纳 ... 向心力的6个公式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 万有引力七个公式图片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 牛二定律所有公式 ... 牛二定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