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哪个人的诗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谁的诗句?

\u5343\u8f7d\u7435\u7436\u4f5c\u80e1\u8bed \u5206\u660e\u6028\u6068\u66f2\u4e2d\u8bba\u8bf4\u7684\u662f\u8c01

\u5343\u8f7d\u6d41\u4f20\u5979\u4f5c\u7684\u80e1\u97f3\u7435\u7436\u66f2\uff1b \u66f2\u4e2d\u503e\u8bc9\u7684\u5206\u660e\u662f\u6ee1\u8154\u60b2\u6124\u3002
\u672c\u53e5\u7684\u610f\u601d\u662f\uff1a\u5343\u8f7d\u6d41\u4f20\u5979\u4f5c\u7684\u80e1\u97f3\u7435\u7436\u66f2\uff1b \u66f2\u4e2d\u503e\u8bc9\u7684\u5206\u660e\u662f\u6ee1\u8154\u60b2\u6124\u3002
\u5199\u7684\u662f\u738b\u662d\u541b\u51fa\u585e\u548c\u4eb2\u7684\u6545\u4e8b\u3002\u6b64\u5904\u80e1\u8bed\u5e94\u8be5\u662f\u7b49\u540c\u4e8e\u201c\u80e1\u4eba\u8bed\u8a00\uff0c\u6216\u8005\u80e1\u4eba\u98ce\u683c\u7684\u201d\u3002
\u80e1\u4eba\u9996\u9886\u662f\u5308\u5974\u7684\u547c\u97e9\u90aa\u5355\u4e8e\u3002\u6c49\u4eba\u9996\u9886\u662f\u4e1c\u6c49\u5143\u5e1d\u3002
\u738b\u662d\u541b\uff0c\u59d3\u738b\uff0c\u540d\u5af1\uff0c\u5b57\u662d\u541b\uff0c\u4e73\u540d\u7693\u6708\u3002\u5357\u90e1\u79ed\u5f52\uff08\u4eca\u6e56\u5317\u7701\u5b9c\u660c\u5174\u5c71\u53bf\uff09\u4eba\uff0c\u6c49\u65cf\u3002\u5308\u5974\u547c\u97e9\u90aa\u5355\u4e8e\u960f\u6c0f\u3002\u5979\u662f\u6c49\u5143\u5e1d\u65f6\u4ee5\u201c\u826f\u5bb6\u5b50\u201d\u7684\u8eab\u4efd\u5165\u9009\u6396\u5ead\u7684\u3002\u5f53\u65f6\uff0c\u547c\u97e9\u90aa\u6765\u671d\uff0c\u6c49\u5143\u5e1d\u6555\u4ee5\u4e94\u5973\u8d50\u4e4b\u3002\u738b\u662d\u541b\u5165\u5bab\u6570\u5e74\uff0c\u4e0d\u5f97\u89c1\u5fa1\uff0c\u79ef\u60b2\u6028\uff0c\u4e43\u8bf7\u6396\u5ead\u4ee4\u6c42\u884c\u3002\u547c\u97e9\u90aa\u4e34\u8f9e\u5927\u4f1a\uff0c\u5e1d\u53ec\u4e94\u5973\u4ee5\u793a\u4e4b\u3002\u662d\u541b\u201c\u4e30\u5bb9\u9753\u9970\uff0c\u5149\u660e\u6c49\u5bab\uff0c\u987e\u5f71\u5f98\u5f8a\uff0c\u7ae6\u52a8\u5de6\u53f3\u3002\u5e1d\u89c1\u5927\u60ca\uff0c\u610f\u6b32\u7559\u4e4b\uff0c\u800c\u96be\u4e8e\u5931\u4fe1\uff0c\u9042\u4e0e\u5308\u5974\u3002\u201d\uff08\u300a\u540e\u6c49\u4e66\u300b\u5377\u516b\u5341\u4e5d\u300a\u5357\u5308\u5974\u4f20\u300b\uff09

\u8bd7\u5723\u675c\u752b\u7684\u8bd7\uff0c\u51fa\u81ea\u675c\u752b\u300a\u548f\u6000\u53e4\u8ff9\u300b\u5176\u4e09
\u5168\u8bd7\uff1a
\u7fa4\u5c71\u4e07\u58d1\u8d74\u8346\u95e8\uff0c\u751f\u957f\u660e\u5983\u5c1a\u6709\u6751\u3002
\u4e00\u53bb\u7d2b\u53f0\u8fde\u6714\u6f20\uff0c\u72ec\u7559\u9752\u51a2\u5411\u9ec4\u660f\u3002
\u753b\u56fe\u7701\u8bc6\u6625\u98ce\u9762\uff0c\u73af\u4f69\u7a7a\u5f52\u6708\u591c\u9b42\u3002
\u5343\u8f7d\u7435\u7436\u4f5c\u80e1\u8bed\uff0c\u5206\u660e\u6028\u6068\u66f2\u4e2d\u8bba\u3002\u660e\u5983\u6307\u7684\u662f\u738b\u662d\u541b\uff0c\u8868\u8fbe\u5bf9\u738b\u662d\u541b\u65e0\u9650\u540c\u60c5\u4e4b\u5fc3\uff0c\u6620\u5c04\u81ea\u5df1\u6000\u624d\u4e0d\u9047\u7684\u6124\u6168\u3002
\u5f53\u671d\u7687\u5e1d\u660f\u5eb8\u65e0\u80fd\uff0c\u4e00\u518d\u5fcd\u8ba9\uff0c\u5e76\u975e\u5723\u660e\u3002
\u6c14\u52bf\u96c4\u6d51\u7684\u7fa4\u5c71\uff0c\u886c\u6258\u51fa\u4e86\u4e00\u4ee3\u4f73\u4eba\u624d\u5973\u738b\u662d\u541b\uff0c\u65e0\u79c1\u4f1f\u5927\u3002
\u79bb\u5f00\u4e86\u5bb6\u4e61\uff0c\u8fdc\u8d70\u5927\u6f20\uff0c\u4e00\u8f88\u5b50\u90fd\u672a\u5f52\uff0c\u8ba9\u4eba\u7f05\u6000\u3002
\u65f6\u65f6\u523b\u523b\u60f3\u5ff5\u5bb6\u4e61\uff0c\u5374\u4e0d\u80fd\u5f52\uff0c\u53ea\u80fd\u7a7a\u60f3\u9b42\u5df2\u5f52\u3002
\u7531\u4e8e\u753b\u5e08\u6ca1\u6709\u5f97\u5230\u738b\u662d\u541b\u7684\u8d3f\u8d42\uff0c\u81f4\u4f7f\u5979\u6ca1\u6709\u5f97\u5ba0\uff0c\u5b9e\u5c5e\u65e0\u5948\u3002\u4e00\u4e2a\u4eba\u8fdc\u5728\u5927\u6f20\u592a\u8fc7\u60b2\u51c9\uff0c\u60cb\u60dc\u53f9\u606f\u3002

\u738b\u662d\u541b\u548c\u4eb2\uff0c\u5bf9\u6c11\u65cf\u548c\u7766\u505a\u51fa\u4e86\u5de8\u5927\u8d21\u732e\uff0c\u6362\u6765\u4e86\u957f\u4e45\u7684\u548c\u5e73\uff0c\u4f53\u73b0\u4e86\u4e2a\u4eba\u4ef7\u503c\u3002
\u7b14\u8005\u5bf9\u738b\u662d\u541b\u51fa\u585e\u6709\u4e86\u522b\u7684\u770b\u6cd5\uff0c\u675c\u752b\u7684\u60b2\u6124\u4e4b\u60c5\u53ef\u4ee5\u7406\u89e3\uff0c\u738b\u662d\u541b\u5728\u5f53\u65f6\u662f\u5979\u6bd4\u8f83\u597d\u7684\u9009\u62e9\uff0c\u6210\u5c31\u4e86\u81ea\u5df1\uff0c\u5e78\u798f\u4e86\u4ed6\u4eba\u3002\u4e3a\u4ec0\u4e48\u8bf4\u5979\u6210\u5c31\u4e86\u81ea\u5df1\uff1f\u6df1\u5bab\u8fd9\u5730\u65b9\u4e0d\u662f\u4eba\u5e26\u7684\u5730\uff0c\u867d\u7136\u53c8\u5230\u53e6\u5916\u4e00\u4e2a\u6df1\u5bab\uff0c\u81f3\u5c11\u5979\u662f\u5907\u53d7\u5173\u6ce8\u7684\uff0c\u53ef\u4ee5\u4e00\u5c55\u5176\u624d\u534e\uff0c\u8ba9\u4e16\u4eba\u6c38\u8fdc\u7684\u8bb0\u4f4f\u4e86\u5979\u3002
\u738b\u662d\u541b\u662f\u4e2a\u4e0d\u51e1\u7684\u624d\u5973\uff0c\u624d\u5973\u5e94\u8be5\u8981\u6709\u8868\u73b0\u7684\u673a\u4f1a\uff0c\u5979\u4e5f\u662f\u9700\u8981\u5b58\u5728\u611f\u7684\uff0c\u5c31\u597d\u6bd4\u73b0\u5728\u7684\u7f8e\u5973\u559c\u6b22\u81ea\u62cd\uff0c\u7f8e\u989c\u53d1\u670b\u53cb\u5708\u4e00\u6837\uff0c\u5e76\u4e0d\u662f\u70ab\u8000\u81ea\u5df1\u7684\u7f8e\uff0c\u52fe\u5f15\u7537\u4eba\uff0c\u5c31\u53ea\u662f\u5355\u7eaf\u7684\u8868\u73b0\u81ea\u5df1\uff0c\u4e0d\u6789\u81ea\u5df1\u751f\u6765\u7684\u4e3d\u8d28\u3002
\u53e4\u4eba\u90fd\u662f\u60b2\u60af\u5979\uff0c\u800c\u6211\u89c9\u5f97\u8fd9\u662f\u5979\u8d70\u51fa\u53bb\u7684\u673a\u4f1a\uff0c\u5979\u4f1a\u88ab\u5173\u6ce8\uff0c\u8fd8\u6709\u53ef\u80fd\u88ab\u66f4\u7231\uff0c\u673a\u4f1a\u662f\u81ea\u5df1\u628a\u63e1\u5f97\uff0c\u640f\u4e00\u640f\u8bf4\u4e0d\u5b9a\u5c31\u662f\u8000\u773c\u7684\u661f\u661f\u3002
\u4e8b\u4e8b\u65e0\u7edd\u5bf9\uff0c\u8bd7\u4eba\u90fd\u662f\u77eb\u60c5\u7684\uff0c\u6709\u5927\u624d\u7684\u4eba\uff0c\u4e0d\u4e00\u5b9a\u6709\u5927\u667a\uff0c\u5c31\u597d\u50cf\u53ef\u4ee5\u6cbb\u56fd\u7684\u4eba\uff0c\u4e0d\u4e00\u5b9a\u53ef\u4ee5\u6cbb\u5bb6\u3002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整首诗原文如下:


            《咏怀古迹》其三

                              唐· 杜甫

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随着浩瀚湍急的江水的奔涌,万壑千山也仿佛奔赴荆门。那里的钟灵毓秀,便有生育王昭君的小村庄。当年她离开豪华的汉宫,到荒凉的大漠去与匈奴和亲。结果是抑郁寡欢而死在异域,只留下一座青冢默默地向着黄昏。昏庸的汉元帝只看图不看人,怎能真正认识王昭君的姿容和神韵?这才令一代才人葬身塞外而留下千古悲剧。回到故国的只有那至精至诚的芳魂。千古以来,众多的琵琶古曲中都含有昭君出塞的内容,在凄清哀婉的乐曲中分明饱含有昭君的幽怨和遗恨。

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连:通、到。

⑥朔漠:北方的沙漠。

⑦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⑧省识:旧识。省:曾经。

⑨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诗句。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

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

4.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5.连:通、到。

6.朔漠:北方的沙漠。

7.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8.省识:旧识。省:曾经。

9.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哪个人的诗句?——答:杜甫。出自他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作品概述】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作品原文】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词句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省,读xing(第三声)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⑨环佩:古人所系的玉佩,多指妇女所配的玉饰。


【白话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怨恨。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五首组诗,以抒情怀。


【作品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昭君村》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亦佳句。

《唐诗品汇》:刘云:起得磊落("群山万壑"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吴云: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钟、谭求深而不能探此,恐非网珊瑚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郭浚曰:悲悼中,难得如此风韵。五、六分承三、四有法。周珽曰:写怨境愁思,灵通清回,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陈继儒曰:怨情悲响,胸中骨力,笔下风电。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唐诗评选》:只是现成意思,往往点染飞动,如公输刻木为鸢,凌空而去。首句是极大好句,但施之于"生长明妃"之上,则佛头加冠矣。故虽有佳句,失所则为疵颣。平收不作记赞,方成诗体。

《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

《杜诗详注》: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

《围炉诗话》: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等语,浩然一往中,复有委婉曲折之致。

《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唐诗别裁》: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余皆平平。至杨凭"马驼弦管向阴山",风斯下矣。

《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一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杜诗镜铨》:起句: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李子德云:只叙明妃,始终无-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王阮亭云:青邱专学此种。

《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网师园唐诗笺》: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

《随园诗话》: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字义一也,时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笔老峭而情事已尽,后半沈郁,结最缠绵。评:开口气象万千,全为"明妃村"三字作势。而下文"紫台"、"青冢"亦俱托起矣。且"赴"字、"尚有"字、"独留"字,字字相生,不同泛率,故是才大而心细。

《唐宋诗举要》:吴曰:庾信、宋玉皆词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负。至于明妃,若不伦矣;而其身世流离,固与己同也。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

《诗境浅说》: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

“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白帝城,在山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山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咏怀古迹》,是唐代杜甫的作品。

意思是: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

荆门: 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 指王昭君。
去: 离开。
紫台: 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 北方的沙漠。
青冢: 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 略识。
春风面: 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作品赏析】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旧识。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垎鏄庢ㄦ仺鏇蹭腑璁烘槸浠涔堟剰鎬 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垎鏄庢ㄦ仺鏇蹭腑...
    绛旓細1銆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虹炕璇戯細鍗冭浇鐞电惗涓鐩村脊濂忚儭鍦伴煶璋冿紝鏇蹭腑鎶掑彂鐨勫垎鏄庣殑鏄悰鎬ㄦ仺銆2銆佸師鏂囷細銆婂拸鎬鍙よ抗锛堝叾涓夛級銆嬨愪綔鑰呫戞潨鐢 銆愭湞浠c戝攼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紝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锛岀嫭鐣欓潚鍐㈠悜榛勬槒銆傜敾鍥剧渷璇嗘槬椋庨潰锛岀幆_绌哄綊澶滄湀榄傘傚崈杞界惖鐞朵綔鑳¤锛屽垎鏄庢ㄦ仺鏇蹭腑璁恒3銆佺炕璇...
  • 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涓嬩竴鍙
    绛旓細銆愯瘲鍙ャ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傘愬嚭澶勩戝攼路鏉滅敨銆婂拸鎬鍙よ抗浜旈路鍏朵笁銆嬨傘愭剰鎬濄戝崈骞翠互鏉ワ紝鐞电惗寮瑰嚭鐨勯兘鏄儭鍦颁箣闊;鏄悰铏芥锛岄仐鎲炬繁娣憋紝鐞电惗鏇蹭腑鍊捐瘔鐨 鍒嗘槑鏄ス鐨勬弧鑵旀剚鎬ㄣ傘愯В鏋愩戠惖鐞讹細 鏈寳鏂瑰皯鏁版皯鏃忕殑涔愬櫒锛屽悗浼犲叆涓師銆傝儭璇細 鑳¢煶锛屾寚鍖楁柟灏戞暟姘戞棌鐨勪箰鏇层傛嵁 銆婄惔鎿嶃 杞斤細...
  • 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衡濇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2銆佹敞閲婏細鏄庡锛氭寚鐜嬫槶鍚涖傚幓锛氱寮銆傛湐婕狅細鍖楁柟澶ф矙婕犮傜幆浣╋細濡囧コ鎴寸殑瑁呴グ鐗┿傝繖鏄潨鐢粡杩囨槶鍚涙潙鏃舵墍浣滅殑鍜忓彶璇椼傛兂鍒版槶鍚涚敓浜庡悕閭︼紝娈佷簬濉炲锛屽幓鍥戒箣鎬紝闅句互瑷琛ㄣ傚洜姝わ紝涓婚钀藉湪鈥滄ㄦ仺鈥濅簩瀛楋紝鈥滀竴鍘烩濅簩瀛楋紝鏄ㄧ殑寮濮嬶紝鈥滅嫭鐣欌濅袱瀛楋紝鏄ㄧ殑缁堢粨銆備綔鑰...
  • 涓嬪垪璇楀彞涓庝汉鐗╁搴斾笉姝g‘鐨勬槸()銆
    绛旓細銆愮瓟妗堛戯細A 鏈鑰冩煡浜烘枃鍘嗗彶銆侫椤归敊璇紝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衡濆嚭鑷攼浠f潨鐢殑銆婂拸鎬鍙よ抗锛堝叾涓夛級銆嬶紝鎰忔濇槸鍗冨勾浠ユ潵锛屾祦浼犵帇鏄悰浣滅殑鑳¢煶鐞电惗鏇锛屾洸涓捐瘔鐨勫垎鏄庢槸婊¤厰鎮叉劋銆傛晠璇楀彞瀵瑰簲鐨勪汉鐗╁簲涓虹帇鏄悰銆侭椤规纭紝鈥滃嚭甯堟湭鎹疯韩鍏堟锛岄暱浣胯嫳闆勬唱婊¤鈥濆嚭鑷攼浠f潨鐢殑銆婅渶鐩搞嬶紝鎰忔...
  • 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傗濇槸浠涔堟剰鎬漘鍑哄鍙婂師鏂囩炕璇慱瀛 ...
    绛旓細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傜殑鎰忔濇槸锛氬崈骞寸殑鐞电惗寮瑰鐫杈瑰湴闊筹紝鐞电惗鐨勪箰鏇插0鍒嗘槑鍦ㄥ悜浜轰滑璇夎鐫婊¤吂鐨勬ㄦ仺銆傚崈杞界惖鐞朵綔鑳¤锛屽垎鏄庢ㄦ仺鏇蹭腑璁恒傜殑鍑哄璇ュ彞鍑鸿嚜銆婂拸鎬鍙よ抗銆嬶紝鍏ㄨ瘲濡備笅:銆婂拸鎬鍙よ抗銆嬫潨鐢崈灞变竾澹戣荡鑽嗛棬锛岀敓闀挎槑濡冨皻鏈夋潙銆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锛岀嫭鐣欓潚鍐㈠悜榛勬槒銆傜敾鍥剧渷璇嗘槬椋庨潰锛岀幆浣╃┖...
  • 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衡濇槸鍝釜浜虹殑璇楀彞?
    绛旓細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衡濇槸鏉滅敨鐨勩婂拸鎬鍙よ抗浜旈路鍏朵笁銆嬭瘲鍙ャ 鍘熸枃: 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鐙暀闈掑啟鍚戦粍鏄忋傜敾鍥剧渷璇嗘槬椋庨潰,鐜僵绌哄綊澶滄湀榄傘傚崈杞界惖鐞朵綔鑳¤,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 璇戞枃: 鎴愬崈涓婁竾鐨勫北宄﹀北璋疯繛缁典笉鏂,濡傚悜鑽嗛棬濂斿幓涓鑸,鐜嬫槶鍚涚敓闀跨殑灞辨潙杩樿嚦浠婄暀瀛樸備粠绱...
  • 鏄悰鍑哄姝岃瘝 姝屾洸鏄悰鍑哄浠嬬粛
    绛旓細1銆併婃槶鍚涘嚭濉炪嬫瓕璇嶏細鐢峰0锛氱兢灞变竾澹戣荡鑽嗛棬 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 涓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 鐙暀闈掑啟鍚戦粍鏄 鐢诲浘鐪佽瘑鏄ラ闈 鐜僵绌哄綊澶滄湀榄 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 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 濂冲0锛氫簬姝ゆ崲椹 浜庢鍒 杞韩澶╂动 鍖楅杩佹掍簡鑽掗甫 浜庢鎹㈤┈ 浜庢鍒 姹夊湡鎵鍘 瀛ゅ績娣卞煁涓绮掓祦娌 鐢峰0锛氱兢灞变竾澹戣荡鑽嗛棬 鐢熼暱鏄庡灏氭湁...
  • 銆婂拸鎬鍙よ抗鍏朵笁銆嬫庝箞缈昏瘧?
    绛旓細绯婃秱鐨勫悰鐜嬩緷鎹敾鍍忚鲸缇庝笐锛屾槶鍚涚殑鐏甸瓊鑳藉湪鏈堝涓綊鏉ャ傚崈鐧惧勾鏉ョ惖鐞跺0鍥炶崱鍦ㄧ┖涓紝閭f槸鏄悰鏃犵┓鐨勬ㄦ仺鍜岃瘔璇淬傚師璇楋細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紝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锛岀嫭鐣欓潚鍐㈠悜榛勬槒銆傜敾鍥剧渷璇嗘槬椋庨潰锛岀幆浣╃┖褰掑鏈堥瓊銆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備綔鑰咃細鍞惵锋潨鐢 ...
  • "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鐙暀闈掑啟鍚戦粍鏄...
    绛旓細鍥炵瓟锛氭剰鎬濇槸: 鎴愬崈涓婁竾鐨勫北宄﹀北璋疯繛缁典笉鏂湴濂旇荡鑽嗛棬,鐜嬫槶鍚涚敓闀跨殑灞辨潙杩樿嚦浠婄暀瀛樸 鐨囧绂诲紑鍘诲埌閭e澶栨矙婕,鏈鍚庡彧鐣欒崚閮婁笂鐨勪竴搴у鍧熷鐫榛勬槒銆 鍑鸿嚜:鍜忔鍙よ抗浜旈路鍏朵笁 浣滆:鏉滅敨 鏈濅唬:鍞 鍘熸枃: 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 涓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鐙暀闈掑啟鍚戦粍鏄忋 鐢诲浘鐪佽瘑鏄ラ闈,鐜僵绌哄綊澶滄湀...
  • 鈥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衡濇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鎰忔濇槸锛氬崈杞芥祦浼犲ス浣滅殑鑳¢煶鐞电惗鏇锛 鏇蹭腑鍊捐瘔鐨勫垎鏄庢槸婊¤厰鎮叉劋銆傚嚭鑷潨鐢婂拸鎬鍙よ抗鍏朵笁銆嬶紝鍘熸枃濡備笅锛氬拸鎬鍙よ抗锛堝叾涓夛級浣滆咃細鏉滅敨缇ゅ北涓囧璧磋崋闂紝鐢熼暱鏄庡灏氭湁鏉戙備竴鍘荤传鍙拌繛鏈旀紶锛岀嫭鐣欓潚鍐㈠悜榛勬槒銆傜敾鍥剧渷璇嗘槬椋庨潰锛岀幆浣╃┖褰掑鏈堥瓊銆鍗冭浇鐞电惗浣滆儭璇紝鍒嗘槑鎬ㄦ仺鏇蹭腑璁恒3銆佽瘧鏂囷細鍗冨北涓囧閫惰郡涓嶆柇濂旇荡...
  • 扩展阅读: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琵琶行》歌曲 ... 白居易《琵琶行》全文 ... 《琵琶行》全诗 ... 《琵琶行》原文 ... 《琵琶行》原唱 ... 《琵琶行》古诗原文 ... 千载琵琶作胡语猜三个数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