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异同

在儒家学说中,孟子向来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治道观上也是如此。治道即治理之道,为政之道。在治道观上,孔子主张施行德政;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孔子德政与孟子仁政的异同。

相同点:

1、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目标都是重建社会伦理秩序。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讲“正名”; 孟子讲不“遗其亲”、不“后其君”, 讲“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中庸》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伦为“天下之达道”。在儒家理念中, 五伦既是每个人, 也是家、国、天下共同的存在方式, 从个人到家、国、天下, 离开这五种伦理关系都不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因此, 社会伦理秩序的建

构和维护从孔孟开始就是儒家治道一贯的根本问题。

2、在孔孟思想中,仁即德的内涵,因此二人都把仁德视为“为政”的根本要素,这是二者之所同。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的“政”是指法制禁令, “刑”指刑罚, “政”、“刑”都是强制性的规范, 只能制约民众外在的行为,不能养成内在的羞耻心、价值观, 人们不违背规范, 只是规避可能受到的惩罚, 并不认为违背规范是可耻的,“道之以德”, 是通过为政者道德人格的魅力与其德行的感召, 兴起民众为仁向善的心志, 在内在心志的驱动下,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齐之以礼”是通过礼乐的教化、规范功能, 使社会推崇的道德伦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内心, 养成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孟子说: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他认为“以力服人”只能是暂时的, 并且还会在人们心中积聚不满情绪, 一旦有机会, 就会爆发为反抗行为, 破坏社会秩序。“以德服人”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无论力之大小强弱, 都会自觉自愿地效法为政者的价值导向, 遵循社会伦理规范。

孔孟一致认为社会伦理秩序的建构和稳定不能靠外在强制, 只有在人们内心道德意识的自觉驱动下养成的、自动自发的行为习惯才是最可靠的, 在位者的德行则是全社会道德意识自觉和伦理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之源。

不同点:

1、在为政方法上,孔子强调一个字“正”,他说:“政者,正也。”“正”主要表现在“正名”和“正己”两个层面。“正名”是对社会规范的明确和恪守, 即明确社会秩序中不同角色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同时按“名”的标准和要求选择、规范处在相应名位中的人及其行为, 尤

其要求为政者本人的资格和行为要符合相应角色的规范。孔子认为为政的第一步是正名, 但要实现正名的目标, 为政者先要正己。为政者“正”, 才能“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 才有令行禁止之效, 所“正”的伦理规范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和遵循。遵循礼的规范既是为政者自身仁的自觉和充分展现的根本途径, 也是激发全天下人仁德自觉的根本方法。

孟子最为看重的为政之德是“居仁由义”, 仁德主要体现为“义”, 他说: “仁, 人心也; 义, 人路也。”“居仁由义”在为政活动中的表现就是“发政施仁“, 即

创造条件实现民众的利益。只有在保障民众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的前提下, 才能要求他们遵循社会伦理规范。民众因为没有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而做出一些非礼违法的事情, 是为政者的过错造成的, 根源在为政者而不在民众, 因此惩罚民众就是“罔民”, 对民众是不公正的。

孔子为政之德重在“礼”, 强调的是社会秩序和为政的规范性; 孟子为政之德重在“义”, 凸显的是社会秩序和为政的公正性。这一区别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春秋之时, 虽说是武力争霸的时期, 但无论是诸侯国之间的争城略地, 还是大夫、家臣之间的权力角逐, 都需要纳入礼的规范之中, 借助于礼, 才能名正言顺。这时的礼依然

是公认的社会伦理秩序和为政行为正当性的根据。孔子面临的治道问题是对礼的信念与社会失范的趋势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为政者多在以礼之名行犯分乱礼之实。战国时期,无论是国际兼并战争还是国内争权夺利, 都不再也不需要从礼那里寻求支持, 规范性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正当性的根据, 国富兵强的实力、武力征服的实效才是普遍的信仰。孟子面临的治道问题主要是一统天下的大势与统一天下的方式之间的矛盾, 为政的公正性, 即方式的公正性, 决定着统一天下目标的实现, 因此以民利为标准的义成为社会秩序和为政行为正当性的根据。

2、孔子只从绩效上强调为政以德, 既没有回答何以正己就能“正”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就能使民有耻且格的问题, 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施政方案。他所强调的只是为政者在施政过程中应以德存心, 很少论及如何将仁爱之心见诸行事、落实为民能实被其泽的政策措施, 甚至有以修己、正己涵盖“安人”的倾向。

孟子提出了“发政施仁”的具体方案。他的仁政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民之产”,其宗旨是均田产,让民众有田产,为满足民生的基本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取于民有制”,对农民、商人、市民、行旅一律轻其税赋,其的宗旨是轻税敛, 使利归于民。第三步: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弟之义。”使民众在闲暇时修礼义、明人伦, 激发起民众的道德意识, 养成遵循伦理规范的行为习惯。

孟子的仁政与孔子德政之别, 不是背离, 而是完善和发展, 仁政赋予了孔子德政蕴涵的民本倾向更具现实性的内容, 使其凸现为儒家治道的根本精神。孟子之意, 不是要以仁政取代德政, 而是在德政的前提下施行仁政, 两者结合才能切实“保民而王”。

只有既把德政和仁政、正己与安人区别开来, 又将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对儒家德治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也才能更好地弘扬蕴涵其中的优秀文化传统。

  • 瀛斿瓙寰锋斂鍜屽瓱瀛愪粊鏀跨殑寮傚悓
    绛旓細瀛熷瓙鐨勪粊鏀夸笌瀛斿瓙寰锋斂涔嬪埆, 涓嶆槸鑳岀, 鑰屾槸瀹屽杽鍜屽彂灞, 浠佹斂璧嬩簣浜嗗瓟瀛愬痉鏀胯暣娑电殑姘戞湰鍊惧悜鏇村叿鐜板疄鎬х殑鍐呭, 浣垮叾鍑哥幇涓哄剴瀹舵不閬撶殑鏍规湰绮剧銆傚瓱瀛愪箣鎰, 涓嶆槸瑕佷互浠佹斂鍙栦唬寰锋斂, 鑰屾槸鍦ㄥ痉鏀跨殑鍓嶆彁涓嬫柦琛屼粊鏀, 涓よ呯粨鍚堟墠鑳藉垏瀹炩滀繚姘戣岀帇鈥濄傚彧鏈夋棦鎶婂痉鏀垮拰浠佹斂銆佹宸变笌瀹変汉鍖哄埆寮鏉, 鍙堝皢浜岃呯粨...
  • ...寰锋斂,瀛熷瓙涓诲紶浠佹斂,鑽瀛愪富寮犵ぜ娌,涓夎鏈変綍寮傚悓?浣犺涓哄綋浠婂浗瀹舵不鐞嗗彲 ...
    绛旓細鐩稿悓鐨勫湴鏂瑰氨鏄兘鏄富寮犱紤鍏荤敓鎭紝浠ヤ汉姘戜负鏈紝涓嶅悓鐨勬槸锛瀛斿瓙涓诲紶寰峰痉姝d互寰锋湇浜猴紝瀛熷瓙涓诲紶浠佹斂浠ヤ粊鐖变箣蹇冩不鐞嗗浗瀹锛岃崁瀛愪富寮犵ぜ娌绘部琚簡鍛ㄦ湞鐨勪竴锛屼絾骞朵笉鏄硶鍒躲
  • 瀛斿瓙鐨浠,瀛熷瓙鐨勪粊鏀,鑽瀛愮殑浠佷箟鏈変粈涔堝尯鍒
    绛旓細2銆佽鐐逛笉鍚 瀛斿瓙鐨勬斂娌绘濇兂鏍稿績鍐呭鏄滅ぜ鈥濅笌鈥滀粊鈥濄傚瓱瀛愭彁鍑轰簡鎬у杽璁虹殑鎬濇兂銆備粬璁や负锛屽敖绠″悇涓ぞ浼氭垚鍛樹箣闂存湁鍒嗗伐鐨勪笉鍚屽拰闃剁骇鐨勫樊鍒紝浣嗘槸浠栦滑鐨勪汉鎬у嵈鏄悓涓鐨勩傝崁瀛愭渶钁楀悕鐨勬槸浠栫殑鎬ф伓璁猴紝杩欎笌瀛熷瓙鐨勬у杽璇寸洿鎺ョ浉鍙嶃3銆娌诲浗鏂归拡涓嶅悓 鍦ㄦ不鍥界殑鏂圭暐涓婏紝浠栦富寮犫滀负鏀夸互寰封濓紝鐢ㄩ亾寰峰拰绀兼暀鏉ユ不...
  • 鍦ㄧ紪鍐欑粨鏋勪笂,浣犺涓恒瀛熷瓙銆嬪拰銆婅璇鏈変綍寮傚悓?
    绛旓細瀛斿瓱鏄剴瀹舵濇兂鐨勪富瑕佷汉鐗╋紝瀛斿瓱鐢熶簬涓嶅悓鏃朵唬锛屽鈥滀粊鈥濈殑瑙傜偣涔熸湁鎵涓嶅悓锛屽垎鏋愬瓟瀛愬痉鏀垮拰瀛熷瓙浠佹斂鐨勪笉鍚岋紝鏈夊姪浜庤繘涓姝ョ悊瑙e剴瀹跺璇淬傚瓟瀛愭濇兂鐨勬牳蹇冩槸鈥滀粊鈥濓紝浣嗗鈥滀粊鈥濆叿浣撳畾涔夊緢闅剧晫瀹氥傚叾瀹烇紝瀛斿瓙瀵逛粊涔熸病鏈変竴涓叿浣撶殑瑙i噴锛屸滃垰銆佹瘏銆佹湪銆佽杩戜粊銆傗濃滆兘琛屼簲鑰咃紙鎭淇℃晱鎯狅級浜庡ぉ涓嬶紝涓...
  • 瀛斿瓙瀛熷瓙鑽瀛愪笁浜烘斂娌昏鐐鐨勫紓鍚?
    绛旓細涓変汉鐨勬斂娌绘濇兂鍧囦负鍎掑鎬濇兂锛瀛斿瓙娉ㄩ噸绀兼暀锛瀛熷瓙涓诲紶姘戣吹鍚涜交锛屼互浠佷负鏈紝鑽瀛愭彁鍊℃ф伓璁恒
  • ...瀛斿瓙鎻愬嚭鐨勨滀粊鈥鍜屽瓱瀛鎵璇寸殑鈥滀粊鈥鏈変粈涔堝紓鍚鐐?
    绛旓細瀛斿瓙鐨浠佷富瑕佷晶閲嶆槸澹ぇ澶嚜韬殑淇吇锛屽彟澶栦篃鏈変竴閮ㄥ垎涓烘斂鑰呭鐧惧鐨勪粊 瀛熷瓙鍒涓嶅悓锛屽湪鑷韩淇吇涓婂緢灏戣皥鍒颁粊锛岃岃澶т笀澶紝浠佷富瑕佸湪浜庝负鏀胯呭鐧惧鐨勪粊 鑰屾斂娌讳笂鐨勪粊涓よ呬篃鏈変笉鍚 瀛斿瓙鐨勪粊鏀垮彧鏄硾娉涜岃皥锛岄櫎浜嗗皯鏀剁◣娌℃湁澶氬皯鍏蜂綋鐨勫唴瀹 瀛熷瓙鐨勪粊鏀跨殑鍏蜂綋寰楀锛屾彁鍑轰簡鍏彛涔嬪搴旇鏈夊灏戜憨鐢板湴銆佸灏戜憨...
  • ...瀛熷瓙鎻愬嚭鈥浠佹斂鈥濇濇兂銆傜畝鐣ユ彁鍑轰袱鑰鐨勫紓鍚,骞剁粨鍚堟椂浠h儗鏅垎鏋愬叾...
    绛旓細瀛熷瓙鐨鈥浠佹斂鈥欐槸瀵瑰瓟瀛愨樹粊鈥欏璇寸殑缁ф壙涓庡彂灞曪紝杩欎富瑕佽〃鐜板湪锛1銆佹妸瀛斿瓙鐨鎬濇兂鍏蜂綋鍖 2銆佽繘涓姝ユ槑纭簡鍚涗笌姘戜箣闂寸殑鍏崇郴 3銆佹寚鍑轰簡鐨勬皯蹇冪殑閲嶈鎬 锛堥3锛夌悊鐢憋細瀛熷瓙璁や负鍙栧緱姘戝績姣斿悰涓绘洿閲嶈銆備粬璇粹滄皯涓鸿吹锛岀ぞ绋锋涔嬶紝鍚涗负杞烩濄傚悓鏃朵粠姘戝績鍚戣儗鍐冲畾绀惧浗瀹剁殑鍏翠骸鍜屾皯浼楁槸缁熸不鑰呯殑璐㈢敤涔嬫簮杩欎袱鏂归潰...
  • 瀛熷瓙鐨瀛﹁涓庡瓟瀛愭湁浠涔堜笉鍚?
    绛旓細瀛熷瓙鐨鈥浠佹斂瀛﹁鈥濇槸瀵瀛斿瓙鈥滅ぜ涔愨濊拷姹傜殑鎵╁厖锛屾槸瀵瑰瓟瀛愨滆嫑鏀库濄佲寰锋斂鈥濈殑鍙戝睍銆傚瓱瀛愨滀粊鏀挎濇兂鈥濆唴娑靛彲璋撴棤鎵涓嶅寘锛屾湁瀛﹁呮浘鍒嗕笁涓柟闈綔杩囨荤粨锛岀粡娴庢柟闈㈡湁鍒舵皯涔嬩骇銆佽杽鍏剁◣鏁涖佷笉杩濆啘鏃跺彂灞曞啘涓氱敓浜с佸潥鎸佺ぞ浼氬垎宸ラ噸瑙嗗晢涓氾紝鍏剁洰鐨勫湪浜庡瘜姘戯紝鏈夌帇澶╀笅鐨勭墿璐ㄥ熀纭锛涙斂娌绘柟闈㈣姹備互韬閬撱佸鐚...
  • 瀵瀛熷瓙浠佹斂鐨鐞嗚В
    绛旓細鈥濆鏋滆瀛斿瓙鐨浠佸鎬濇兂鍙寰锋斂鎬濇兂杩樺彧鏄竴浜涜褰曞紡娌诲浗鍘熷垯鐨勮瘽锛岄偅涔堬紝瀛熷瓙鐨勪粊鏀鐞嗚鍒欏叿鏈変簡鐩稿綋绯荤粺瀹屾暣鐨勫唴瀹硅〃杩般傚瓟瀛愯櫧鐒朵粠鍚勬柟闈㈠鈥滀粊鈥濆姞浠ラ槓閲婂拰瑙勫畾锛屼絾鏇村鏄眬闄愪簬閬撳痉浼︾悊銆佷汉鐢熷摬瀛﹂鍩燂紱鐢变簬瀛斿瓙缃曡█鈥滄т笌澶╅亾鈥濓紝浠庤屼娇鍏朵粊鐨勮璇寸己涔忕粓鏋佷环鍊间緷鎹備负浜嗕娇瀛斿瓙涔嬩粊鍏锋湁鏈綋璁轰緷鎹紝...
  • 瀛熷瓙浠佹斂瀛﹁鐨勬牳蹇冪悊蹇垫槸浠涔,姣斾箣浜瀛斿瓙
    绛旓細瀛熷瓙浠佹斂瀛﹁鐨勬牳蹇冪悊蹇垫槸鈥滄柦浠佹斂锛岃鐜嬮亾鈥濓紝鏄粠瀛斿瓙鐨鈥滀粊瀛︹濈户鎵垮彂灞曡屾潵銆備粊鏀挎槸瀛熷瓙瀛﹁涓殑鈥滄皯鏈濄佲滀粊鏀库濄佲滅帇閬撯濆拰鈥滄у杽璁衡濈瓑鏀挎不鐞嗘兂涔嬩竴銆備粊鏀胯繖绉嶅剴瀹舵濇兂鍦ㄥ畠璇炵敓涔嬪悗鐨勫緢澶氫釜鏈濅唬涓兘浣滀负缁熸不鑰呯殑鎬濇兂銆傝繖绉嶆濇兂涓昏瀹f壃鈥滄皯璐靛悰杞烩濓紝鈥滀汉鎬ф湰鍠勨濈悊璁恒傚湪褰撲唬鐨勫摬瀛︾爺绌朵腑锛...
  • 扩展阅读:孟子孔子思想的异同 ... 孟子对孔子仁学的发展 ... 孔子与孟子的异同点 ... 孔孟仁政有何不同 ... 孟子仁政比孔子的发展 ... 孟子为什么施行仁政原因 ... 孔子孟子荀子观点异同 ... 孟子在哪些方面继承了孔子 ... 孟子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