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提问有哪些

第一章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小说和戏曲评点。(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第二章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专门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与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2)这一时期的文论与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3)文论的未能独立与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2.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并对文艺的情感特征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倡“中和”之美。(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因此圣人经典是文艺的最高典范,一切文艺应以儒家之道为指归。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3.名词解释:“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4.名词解释:“发愤著书”。(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5.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1)此说是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的。(2)“丽以则”是他的创作原则,“丽”是对赋体形式风格上的要求,“则“是指儒家的法度和准则,实际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反对专事形式上的铺张而忽略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其现实意义。(3)明道、征圣、宗经思想是此说的理论基础。6.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1)先秦儒家与道家学说之对立互补,确立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从而对文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先秦思想家的重要文学见解在后世发展为文论的基本观点,如文质观、文德观与文学自然观等。(3)先秦两汉文论在方法论多有建树,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与汉代对《诗经》、《楚辞》的比较批评,在批评方法上为后人导夫先路。7.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4)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
8.名词解释:“知人论世说”。(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3)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4)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9.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化发展的事物。中国古代文论中许多矛盾对立的范畴如美丑、虚实、动静、形神等,都发轫于《周易》。而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等,则是《周易》辩证观念的投影。《周易》对世界本源之“道”的认识,也启发了后人对文学本体的探索。(2)观物取象。此说原是对《易》象起源的说明,但其揭示的认识过程,实际上启发了后世对文学创作规律和法则的探索。“观物”理论是古代文论“物感”说产生的基础。取象理论则涉及到文学想象和形象思维的某些特性。(3)通变入神。通是规律的继承,变是思想的日新,文学史上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文体的代有兴盛,都是通变理论的具体实现。“神”原指事物发展变化微妙难言的客观规律,严羽、司空图、王渔洋的理论对此都有所承传。(4)中和之美。《易》以世界的和谐统一位最高境界,由此生发了后世“中和”的美学观。孔子的“诗无邪”说、《礼记》的“温柔敦厚“说等,都受此影响。(5)观民生民。《易》表达了通过观察民风以正君道的思想,它启发了后代文学家提出“观风”和“风化”的艺术规范,鼓励文学创作去讽谏社会政治得失,从而促进古典批判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形成。(6)情见乎词。自《易》提出“情见乎词”之后,启发了后人讲究语言艺术如何与内在情理完美统一的问题。对情的规范和对这一规范的突破,构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要内容。(7)言意之辩。《易传》认为言和意之间既有矛盾也有联系,言不尽意并不否定言可达意,但言可达意并不能详尽其意。言意的局限可通过“立象”来解决。庄子、陆机、刘勰的理论都深受其影响。这一审美趣味影响创作,形成了追求含蓄蕴藉、意出言外的风格长河。(8)言语枢机。《周易》强调语言运用,注重修辞,要求切合事理,反对矫情,对后代批评家讲究语言艺术有直接影响。(9)称名取类。“名”指事物名称,“类”指事物的异同。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以有限的语言文字去涵盖无限的生活内容。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等即受此影响。(10)贲饰尚素。原意强调本真,但不排斥文饰,而是否定极饰灭真,体现了文饰与质素辩证统一的观点。此说对后世平淡的美学观念以及平淡与华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0.名词解释:“思无邪”。(1)“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以评价《诗经》的特色,并赋予它政治与伦理的含义。无邪即雅正的意思。但孔子的“无邪”包容了《诗经》广泛的内容。后世反而在理解时经常局限了孔子的本意。(3)孔子是从文艺的社会功能出发,论诗和乐时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的。11.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的?(1)首先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2)其次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12.名词解释:“兴观群怨”。(1)此说是在《论语·阳货》中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说的。(2)这种说法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3)“兴”从作者而言,是指受外物触动而引发内在之情和创作之念;就读者而言,是指诗歌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从作者来说,就是要反映现实的真实;从读者来说,是要通过作品来认识社会的真实风貌。“群”指诗歌具有团结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作用。“怨”既指怨刺上政,也包含一般的哀怨和讽谕和男女之间的情怨。(4)孔子此说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对后世批评家论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1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3)孔子不仅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形式美赡巧妙,总体上是文质并重。
14.孔子是如何论述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1)孔子关于人的审美感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论语·雍也》,其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孔子把水的动态与山的静态的自然本性与智者、仁者的胸怀和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美的关系。(3)孔子突出了智者、仁者对自然山水的不同的爱好,开创了论自然美与人的审美关系的先河,为后世的相关理论奠定了基础。15.名词解释:“心斋”、“坐忘”。(1)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所谓“道”是指一种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绝对理念,它主宰和支配着主体的精神意志,含有强烈的人格化的力量和因素。“道”的地位至尊,但又具有不可知性和不确证性。(2)“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耳—心—气—虚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身心的欲求就是“坐忘”。(3)“心斋”、“坐忘”名虽为二,实则为一,其根本所在就是要求文艺创作主体通过直观经验去领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获得“道”的精神自由境界。即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4)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此说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16.名词解释:“自然”、“素朴”。(1)“自然”、“素朴”是庄子提出的关于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2)庄子哲学的“道”即为自然,自然是不可改变的,保持自然的本性,就能取得美的效果。“素朴”与“自然”的概念相一致,主要是指一种明白纯净、取法自然的风格。(3)庄子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这一风格观念:A.天地有大美而不言;B.顺物自然;C.既雕既琢,复归于朴;D.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4)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庄子实际上把“自然”、“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
17.什么叫“得意”“忘言”?(1)庄子的“道”具有非语言能认知的模糊性,但“道”作为精神实体又必须被认识和掌握。所以庄子主张以“无言”来体悟“道”。具体到文艺创作中,便直接表现为“言”与“意”的关系问题。(2)庄子认为,言与意之间有差异,各有其认识事物的内容和层次,可以言论者为“粗”,可以意致者为“精”,而道“不期精粗”,是言论和意致均难以认识的,所以要从“言”外、“意”外去体悟“道”的形象性。“言”既然不能尽“意”中之“道”,则“言”其实也就难以尽“意”。(3)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4)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与“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的统一。(5)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的审美创造,以期达到“荒唐之言”与无形之道妙契无痕、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18.名词解释:《毛诗序》(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文学批评史简答论述
第一章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 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镇楚。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系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国家课题子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是一部学术性很强、涵盖面很广、内容全面、体系完备的文学批评之作。
本书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博采众家之长,又善于独立思考。
既能够集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著述的精华,又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颇多前此未发之论。例如关于“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文学批评之比较”,“孟子人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等等。
第二,视野开阔,能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演变做总体的把握,并且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学术文化背景之中加以考察。
作者以时代为序,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批评都以一节的篇幅来论述其总体特征,以突出各个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的时代气息和学术文化特色。
第三,全面公允,实事求是。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 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镇楚。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系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国家课题子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是一部学术性很强、涵盖面很广、内容全面、体系完备的文学批评之作。
本书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博采众家之长,又善于独立思考。
既能够集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著述的精华,又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颇多前此未发之论。例如关于“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文学批评之比较”,“孟子人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等等。
第二,视野开阔,能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演变做总体的把握,并且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学术文化背景之中加以考察。
作者以时代为序,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批评都以一节的篇幅来论述其总体特征,以突出各个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的时代气息和学术文化特色。
第三,全面公允,实事求是。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 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镇楚。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系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国家课题子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是一部学术性很强、涵盖面很广、内容全面、体系完备的文学批评之作。
本书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博采众家之长,又善于独立思考。
既能够集各家《中国文学批评史》著述的精华,又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颇多前此未发之论。例如关于“中国文学批评与西方文学批评之比较”,“孟子人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等等。
第二,视野开阔,能够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演变做总体的把握,并且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学术文化背景之中加以考察。
作者以时代为序,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批评都以一节的篇幅来论述其总体特征,以突出各个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的时代气息和学术文化特色。
第三,全面公允,实事求是。

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互补系统,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

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观本同而末异,如儒家认为自然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以“合目的”的形式为美,道家以无、妙、淡、柔、自然、生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涅槃 、寂灭、死亡以及涅槃 的象征——圆相、光明为美,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的美感论集中论述了审美的特征和方法。审美特征论涉及美感的愉悦性、直觉性、客观性、主观性、真实性。审美方法论强调咀嚼回味、以我观物、虚静纳物,与中国古代的美本质论遥相呼应。

  • 涓浗鍙や唬鏂囧鎵硅瘎鍙叉彁闂湁鍝簺
    绛旓細(1)涓浗鍙や唬鏂囧鐞嗚鍘嗗彶鎮犱箙,鐙叿浣撶郴,鏈夊叾娣卞埢鎬т笌姝g‘鎬,浣嗗彉闈╃紦鎱,涔熸湁淇濆畧钀藉悗鐨勪竴闈銆(2)鐢变簬鍙楀埌鍙や唬绀句細鍐滀笟鎬у拰瀹楁硶鎬х殑褰卞搷,涓浗鍙や唬鏂囧鐞嗚杩芥眰浜轰笌鑷劧鐨勫拰璋愪竴鑷,閲嶈閬撳痉瀹炶返,寮鸿皟鏂囧鐨勭ぞ浼氬唴瀹瑰強鍏舵暀鍖栦綔鐢ㄣ(3)涓浗鍙や唬鏂囧鐞嗚鐨勬蹇点佽寖鐣村線寰鏄娊璞′笌鍏蜂綋銆佹鎷笌浣撻獙鐨勭粺涓,鍏跺唴娑垫棦鏈夌‘瀹氭,...
  • 涓浗鍙や唬鏂囧鍙 璇锋暀
    绛旓細瀛﹁瘑娓婂崥,瀵圭粡瀛 銆佸彶瀛︺鏂囧銆佷箰寰嬩箖鑷宠嚜鐒剁瀛﹂兘鏈夌爺绌躲傚叾璇嶄綔璇█绉姝,椋庢牸淇婃湕,鏃犳祿鑹虫垨鍏告晠鍫嗙爩涔嬬梾銆備笉灏戜綔鍝佺殑鐢ㄨ鐪嬪緱鍑洪兘缁忚繃鏂熼厡鎺ㄦ暡,姣旇緝璁茬┒銆備絾鍏惰瘝鎰忓绋嶈鐞嗘ф湁浣,鎰熸т笉瓒,鐩栧洜鍏舵敞閲嶇悊瀛︾殑鍝插鎬濇兂鏁呬篃銆備唬琛ㄤ綔鏈夈婅彥钀ㄨ洰銆(涓)銆併婃按璋冩瓕澶淬(涓)銆併婂崡涔″瓙銆嬨併婂繂绉﹀ē銆(浜)绛夈傚叾涓互...
  • 姹傚叧浜庡巻鍙层鏂囧鐨勯夋嫨棰
    绛旓細B銆佸湪涓浗鏂囧鍙涓婄殑"鍞愬畫鍏ぇ瀹"涓,鏈夎嫃姘忎笁鐖跺瓙,浠栦滑鏄埗浜茶嫃娲,鍎垮瓙鑻忚郊鍜岃嫃杈欍 C銆併婃湪鍏拌瘲銆嬫槸鎴戝浗鍗楀寳鏈濇椂鏈熷寳鏂圭殑涓棣栦箰搴滄皯姝,瀹冨彊杩颁簡鏈ㄥ叞濂虫壆鐢疯銆佷唬鐖朵粠鍐涖佸缓鍔熺珛涓氥佽緸瀹樿繕涔$殑鏁呬簨銆 D銆佹垜浠杩囩殑椴佽繀鐨勩婃晠涔°嬨併婅棨閲庡厛鐢熴嬮兘鍑鸿嚜浠栫殑鏁f枃闆嗐婃湞鑺卞鎷俱嬨 5銆侀夊嚭涓嬪垪鏂囧甯歌瘑鍒ゆ柇閿...
  • 涓浗鏂囧鐞嗚鎵硅瘎鍙涓婂唴瀹规彁瑕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鏂囧鐞嗚鎵硅瘎锛屾槸鍙や唬瀛﹁呭鏂囧鍒涗綔鍘嗙▼鍙婂叾鑹烘湳瀹炶返缁忛獙鐨勬繁鍒诲墫鏋愶紝瀹冩槧灏勪簡涓浗鍙や唬鏂囦汉澹ぇ澶殑鏂囧瑙嗚鍙婂叾婕斿彉锛屾兜鐩栦簡涓板瘜鐨勬壒璇勬柟娉曘佸缇庢爣鍑嗗拰鐙壒鐨勫缇庢儏瓒c備笌瑗挎柟鏂囧鐞嗚鏈夋墍涓嶅悓锛岃繖閮ㄥ巻鍙插彂灞曞彲浠ュ垝鍒嗕负涓ゅぇ闃舵锛屽叡浜斾釜鏃舵湡锛氫竴鏄厛绉︽椂鏈熺殑鍒濇钀岃娊锛屼簩鏄眽榄忓叚鏈濈殑閫愭笎鎴愮啛锛屼笁鏄...
  • 绠杩板巻鍙蹭笂鐨鏂囧鎵硅瘎璁
    绛旓細銆婃枃蹇冮洉榫欍嬪湪涓浗鍙や唬鏂囧鎵硅瘎鍜屾枃鑹虹悊璁虹殑鍙戝睍鍙蹭笂鍏锋湁宸ㄥぇ鐨勫鍩烘剰涔夊拰娣辫繙鐨勫奖鍝,鏄竴浠藉崄鍒嗗疂璐电殑閬椾骇,鍙楀埌涓栫晫涓婅澶氬浗瀹剁殑鐞嗚宸ヤ綔鑰呰秺鏉ヨ秺澶氱殑娉ㄦ剰鍜岄噸瑙嗐傚湪涓浗,瀵广婃枃蹇冮洉榫欍嬬殑鐮旂┒銆佹敞閲娿佺炕璇戣憲杩伴澶氥傜幇瀛樼増鏈湁褰卞厓鑷虫鏈併婂洓閮ㄤ笡鍒娿嬪奖鍗版槑鍢夐潠鏈,鍙︽湁浠婁汉鑼冩枃婢溿婃枃蹇冮洉榫欐敞銆嬨佹潹鏄庣収銆...
  • 鍋氶,涓浗鍙や唬鏂囧 瀹屾垚鎮祻100鍒
    绛旓細1.鍏堢Е鏂囧鏄腑鍥界殑___鏃舵湡,杩欎釜鏃舵湡鐨勬枃瀛﹀憟鐜板嚭___鐨勭壒鐐.2.鍏堣繘鐪嬪埌鐨鎴戝浗鍙や唬绁炶瘽澶у鏁e瓨浜<___>.<___>绛夋枃鐚腑,鏈<___>绛夊垱涓栫璇,鏈<___>绛夎〃鐜颁腑鍗庡悕缁勬偛鍓х簿绁炵殑绁炶瘽.3... 1.鍏堢Е鏂囧鏄腑鍥界殑___鏃舵湡,杩欎釜鏃舵湡鐨勬枃瀛﹀憟鐜板嚭___鐨勭壒鐐.2.鍏堣繘鐪嬪埌鐨勬垜鍥藉彜浠g璇濆ぇ澶氭暎瀛樹簬<___>.<...
  • 璁鸿堪浠ヤ笅闂(鍙や唬鏂囧)
    绛旓細銆婂懆鏄撱嬫槸鏈鑳戒綋鐜涓浗鏂囧寲鐨勭粡鍏革紝瀹冭涓轰笘鐣屼竾鐗╂槸鍙戝睍鍙樺寲鐨勶紝鍏跺彉鍖栫殑鍩烘湰瑕佺礌鏄槾锛--锛夊拰闃筹紙鈥旓級锛屻婂懆鏄撀风郴杈炪嬩腑璇达細鈥滀竴闃翠竴闃充箣璋撻亾銆傗濅笘鐣屼笂鍗冨Э鐧炬佺殑涓囩墿鍜屼竾鐗╃殑鍗冨彉涓囧寲閮芥槸闃撮槼鐩镐簰浣滅敤鐨勭粨鏋溿傘婂懆鏄撱嬬爺绌剁殑瀵硅薄鏄ぉ銆佸湴銆佷汉涓夋墠锛岃屼互浜轰负鏍规湰銆備笁鎵嶅張鍚勫叿闃撮槼锛屾墍浠ャ婂懆鏄撱...
  • 涓浗鍙や唬鏂囧鎵硅瘎鏂规硶(鍏)?
    绛旓細姝ゅ叚绔,鎴栨湁鍙妇銆傜洊涓嶆暟鏁拌鐒夈(4) 濮戜笉璁烘湵涓滄鼎涓庨潚鏈ㄦ皬鎵浣滅殑鍒嗙被鏄惁瀹屽叏姝g‘,浠栦滑姊崇悊鍑轰紶缁熻瘲鏂囪瘎鐨勪綋瑁佷綋寰,瀵逛簬20涓栫邯涓浗鍙や唬鏂囧鎵硅瘎瀛︿腑鐨勬壒璇勬枃浣撹鐮旂┒杩樻槸鏈夎础鐚殑,鑰岃繖绉嶅彜浠f枃瀛︽壒璇勬枃浣撹鐨勬⒊鐞嗕笌鍒嗘瀽鏄剧劧涔熷寘鍚潃瀵逛腑鍥藉彜浠f枃瀛︽壒璇勫浣滀负鐙壒瀛樺湪鏍峰紡鐨勮偗璁ゃ 浜嬪疄涓,涓浗鍙や唬鏂囧鎵硅瘎瀛...
  • 涓浗鏂囧鐞嗚鎵硅瘎鍙鐨勫唴瀹规彁瑕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鏂囧鐞嗚鎵硅瘎鏄彜浜哄鏂囧鍒涗綔鐨勫巻鍙插彂灞曡寰嬪拰鑹烘湳鍒涗綔缁忛獙鐨勬荤粨锛屼粠涓彲浠ョ湅鍒颁腑鍥藉彜浠d汉鐨勬枃瀛﹁瀵熷強鍏舵紨鍙橈紝鍚勭涓嶅悓鐨鏂囧鎵硅瘎鏂规硶锛屽缇庢爣鍑嗗拰瀹$編瓒e懗銆傛湁鍒簬瑗挎柟鏂囧鐞嗚鎵硅瘎銆備綔鑰呮妸涓浗鏂囧鐞嗚鎵硅瘎鍙鐨勫彂灞曞垎涓哄彜浠e拰杩戜唬涓ゅぇ闃舵锛屼簲涓椂鏈燂細鍏堢Е钀岃娊浜х敓鏈熴佹眽榄忓叚鏈濆彂灞曟垚鐔熸湡銆佸攼瀹...
  • 姹涓浗鍙や唬鏂囧鍙璇曢
    绛旓細3銆佸崡鍖楁湞浣滃鎶婄粡銆佸彶銆佽瀛愬垝鍦鏂囧涔嬪锛屽張鍖哄垎鏂囧鑼冨洿鍐呯殑浣滃搧涓衡滄湁闊碘濈殑鈥滄枃鈥濆拰___. 4銆佽瑾変负鈥滀竷缁濆湥鎵嬧濈殑鍞愪唬璇椾汉鏄痏__. 銆 5銆佹潨鐢瘲姝岄鏍煎鏍凤紝浣嗕负鍘嗘潵鎵鍏鐨勪富瑕侀鏍兼槸鈥淿__鈥濄 銆 6銆佸湪闊╁瓱璇楁淳涓紝浠ョ槮纭璀︿负璇楅鐗圭偣锛岀洿鎺ュ奖鍝嶅畫浠f睙瑗胯瘲娲剧殑閲嶈璇椾汉鏄痏__. ...
  • 扩展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考题 ... 古代文学考研冷门学校 ... 文学批评的八种方法 ...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论述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题库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专著 ... 中国文学批评史电子版 ... 骆驼祥子文学批评1000字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有哪些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