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儒学·“实学”考辨·从二十五史所见“实学”概念谈起

乱世图存—明清之际的儒学·“实学”考辨·从二十五史所见“实学”概念谈起

“实学”概念不仅见于古代学者文集中,也见于古代史书当中,二十五史属官修正史,它关于“实学”一词的用法,应该符合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并且二十五史中“实学”意义的演变,也是反映历史上“实学”意义变化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对二十五史所见有关“实学”字样的资料作些分析。

(1)“实学”概念缘起。历史上一个概念的提出和沿用,不是无缘无故的,必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蕴。那么“实学”用语是怎样形成的呢?

“实学”一词,在二十五史最早见于《旧唐书·杨绾传》,在征引正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实学”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唐代科举制度,以明经、进士二科为主干。明经科重帖经与墨义,在于测试考生对经传的死记硬背功夫。进士科重诗赋,主要测试考生的文学才华,因而进士特别受到社会的尊重。孔子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与“质”之间形成一对矛盾,但在孔子那里,则更重视内德的修养。可是,自魏晋六朝以来,社会崇尚文学之风日盛,至唐代则主要以诗赋声律取士。并且唐代铨选制度中规定可以“投牒自应”,允许“自举”、“自进”。这样一种选举制度产生了许多流弊:以诗赋取士,“不切于政”。唐玄宗时,洋州刺史赵匡曾上《选举议》,列举科举十大弊病,其中讲到考试不求治国之才,专取诗赋之工丽,“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故当官少称职之吏”。而一般士人“交驰公卿,以求汲引,毁誉同类,用以争先”。士人走门路,拉关系,成为风气。门阀世族则把持选举,培植私人势力,结成朋党。正是针对唐代科举制度这些弊端,杨绾才提出改变现行科举制度,以“实学”取士的主张。

(2)“实学”指谓。唐代宗宝应二年(763)礼部侍郎杨绾上书,批评当时文人“争尚文辞,互相矜炫”,“祖习既深,奔竞为务”,同时也批评“明经比试帖经,殊非古义,皆诵帖括,冀图侥幸”。因而请求并停明经、进士科,按照古代察举孝廉的办法,选拔那些“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义,才堪策试者”。其奏疏说:

“取《左传》、《公羊》、《谷梁》、《礼记》、《周礼》、《仪礼》、《尚书》、《毛诗》、《周易》,任通一经,务取深义奥旨,通诸家之义……其策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取堪行用者……所冀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本,实在兹焉。”(《旧唐书》卷一一九)

杨绾的建议得到了许多朝臣的支持,但翰林学士等则认为“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于是诏令明经、进士与孝廉并行。从杨绾的上书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所谓“实学”乃是就培养和选拔人才提出的,它主要是针对唐代以诗赋取士所形成的“浮竞”风气而言的,它的内容包括:一、通经;二、修德;三、用世。它规定了以后所谓的“实学”的理论框架。由于杨绾的建议并未得到彻底贯彻,诗赋、帖括取士与“实学”取士并行,因而有后世所谓“实学”与词章之学的长期抗争。为了说明此点,我们再征引一些资料。

《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安定胡瑗设教苏、湖间二十余年,世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胡瑗的湖学教法在书院中立经义、治理二斋,讲究“明体达用”之学,以抵制词章之学。由此可见胡瑗“实学”的内容也不外是通经(“经义”)、修德(“明体”)、用世(“治事”)三项。所谓“湖学教法”也是就教育制度的改良而言的。

《元史》卷一四八《董俊传》载,元世祖时,朝廷君臣议设取士科,董文忠奏对:“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由此看来,治经、讲孔孟之道、修身治国就是“实学”,这里“实学”的范围也不外通经、修德、用世三个层面,“实学”同样是与“诗赋空文”相对的。

《明史》卷一四三《程本立传》:“本立少有大志,读书不事章句。洪武中,旌孝子,太祖尝谓之曰:‘学者争务科举,以穷经为名,而无实学。子质近厚,当志圣贤之学。’”有“穷经”之名,而无德行之实者,不谓之“实学”,这里“实学”专指内在的道德品质而言。

《清史稿》卷一○六《选举一》,顺治皇帝谕礼部曰:“帝王敷治,文教为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学子,凡理学、道德、经济、典故诸书,务研求淹贯。明体则为真儒,达用则为良吏。果有实学,朕必不次简拔,重加任用。”以经术为本,理学、道德、经济等“明体达用”之学即是“实学”。

《清史稿》卷一○九《选举四》载,乾隆元年,御史吴元安言:“荐举博学鸿词,原期得湛深经术、敦崇实学之儒,诗赋虽取兼长,经史尤为根柢,若徒骈缀俪偶,推敲声律,纵有文藻可观,终觉名实未称。”乾隆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加上乾隆皇帝本人对诗赋之爱好,“诗赋”不再与“实学”对峙,只是反对片面追求词藻、徒具形式的文体。这一时期,桐城派古文流派兴起,主张合义理、考据、文章为一。词章之学开始受到肯纳,但仍不时受到排摈,尤其是咸丰年间经历列强侵略,清王朝要培植国本,思以实学振励士人。《清史稿》卷一○六《选举一》载:“同治初元,以国学专课文艺,无裨实学,令兼课论、策。用经、史、性理诸书命题,奖励留心时务者。”《清史稿》卷一○七,《选举二》载:“光绪丙申、丁酉间,各省学堂未能普设,中外臣工多以变通整顿书院为请。诏饬裁改,礼部议准章程,并课天算、格致等学。陕西等省创设格致实学书院,以补学堂之不逮焉。”晚清 *** 改良教育,将旧式书院的教育方法变通而为新式学堂的教育方法,并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增加西学的课程。晚清儒者对“实学”的理解,虽然范围有所扩大,但仍未突破经史、修己、用世这三个方面的理论框架

(3)“实学”对立面。“实学”的指谓既然如上所说,那它的对立面是什么?第一,从唐代宗开始一直到清同治年间,“实学”基本上与“诗赋空文”相对峙。第二,由于“实学”有通经、修德的自身规定,诸子百家之学被排在“实学”之外,如《清史稿》卷九八所说:“崇经义,屏百家浮竞,敦实学,人知兴行。”由此可见,实学即儒学。第三,“实学”要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把“经义”当作“套类”,而无德行之实,也不能称为“实学”。如此说来,也不是所有的儒者之学都可称“实学”,只有“真儒”之学方可称“实学”。

上面我们对二十五史中有关“实学”二字的主要资料作了诠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作些理论分析。二十五史中有关“实学”概念的资料共计四十四条,最早一条出自唐代杨绾。在我们未穷尽古代文献之前,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正史之外的文献中还可能有比杨绾时间更早的“实学”资料。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杨绾所谈的“实学”与培养、选拔人才的取士制度有关,并且有其具体的历史内涵,后世所谈的“实学”也基本上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杨绾所说“实学”,就是“实学”概念的起源。从唐代杨绾至晚清,“实学”的意义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并且一直得到官方的支持。

为什么“实学”主张出现于唐代,并一直为统治者所支持,这是我们需要加以探讨的。在我看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反差。唐以后在学术界经常有“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批评。“所学”是就教育而言,“所用”是就政治而言。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官吏要从士人中选拔,而士人为了应举,就必须习学帖括与诗赋,但通过帖括与诗赋考试所选拔的人才,大都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虽然唐以后各代试图对此有所纠正,但一方面国家本身要通过科举考试遴选一批能起草诏书、制诰的文学之士;另一方面,考生要歆动考官,首先就要文笔出色。这样“以诗赋取人”的方式虽然总在被矫正,却又总不能被克服。

第二,诗化精神与实际事务的反差。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士”为四民之首,社会上因而逐渐悬浮出一个庞大的有闲文人阶层,他们创造出了一种灿烂的文化,我们姑且称之为“诗赋”文化。这种“诗赋”文化至唐代以后发展为一个个巅峰。历代朝廷君臣以至一般士人,抒情咏怀、游历交际、四时佳兴、宴飨庆吊,甚至案狱判词,往往皆以“诗赋”形式出现,所以古代中国也可以说是具有“诗化精神”的国度。在文人圈子中,无诗不成雅趣,“诗赋”几乎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诗人的浪漫、超脱性格与处理实际事务所需要的勤谨、周密乃至不怕琐碎的品格显然是不协调的。从选拔“干济实事”的政治人才的角度考虑,当然这种“诗化精神”越少越好,但这种“诗化精神”在文人社会中有其特殊的地位,这又是不能被消除的根本原因。

第三,学术取向与社会结构的反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伦理型社会,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是其理论的表现。而魏晋隋唐以降,佛、老之学盛行,表现出一种游离社会伦常的倾向,因而引起儒家学者的关注,不断强调确立并强化儒学孔孟之道的地位。

概括上面分析的三方面内容,我们可以统称之为士林习尚与社会政治的反差。而科举考试则是这种反差的调节者,国家往往通过功令来诱导学者的学术取向。二十五史中的“实学”资料往往与“选举”问题有关,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而统治者之所以支持“实学”,也是因为“实学”标示一种学术取向,即首先要学者具有立身的根基(“德行”),要精通治国安民的理论(“经学”),并具有治国安民的才能(“用世”)。“实学”二字所标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学术取向,它不是一门学科,不是表示一个学术流派或学说体系,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关于此点,我们后面再详谈。



  • 鏄庢竻鏃舵湡鍎掑鎬濇兂鍙戝睍鍒版柊鐨勯樁娈垫渶绐佸嚭鐨勬濇兂涓诲紶鏄粈涔
    绛旓細1.鍎掑鎬濇兂鐨勫舰鎴愪笌鍙戝睍 ?(1)瀛斿瓙鏄鍎掑瀛︽淳鍒涘浜,浠栨彁鍑衡滀粊鈥,鍏锋湁鍙ゅ吀浜洪亾涓讳箟鐨勬ц川:涓诲紶鈥滅ぜ鈥,缁存姢鍛ㄧぜ杩欐槸瀛斿瓙鏀挎不鎬濇兂涓殑淇濆畧閮ㄥ垎銆傚剴瀹舵枃鍖栧悗鏉ュ彂灞曟垚涓轰腑鍥藉彜浠f缁熸枃鍖栥 ?(2)瀛熷瓙鏄垬鍥芥椂鏈熷剴瀹剁殑浠h〃,浠栦富寮犳柦琛屼粊鏀,骞舵彁鍑衡滄皯璐靛悰杞烩濇濇兂;涓诲紶鈥滄斂鍦ㄥ緱姘戔,鍙嶅鑻涙斂;涓诲紶缁欏啘姘戜竴瀹氱殑鍦熷湴,涓...
  • 娓呭剴涔嬩袱澶у娲
    绛旓細娓呬唬瀹炲浜х敓浜庘滃ぉ宕╁湴瑙b濈殑鏄庢竻涔浜,鍏跺湪鐥涘畾鎬濈棝涓珮鎵殑鈥滅粡涓栤濇濇兂娣卞埢褰卞搷浜嗘暣涓竻浠鍎掑鍘嗙▼銆傞鏉庡娲俱佹禉涓滃彶瀛︺佺壒鍒槸鍦ㄦ櫄娓呬腑鍗庢皯鏃忕敓姝诲瓨浜涔嬮檯鐨鏅氭竻鍎掑,閮戒粠娓呭垵鐨勫疄瀛︿腑姹插彇浜嗕赴瀵岀殑鍔ㄥ姏銆 绗簩棰滄潕瀛︽淳 棰滄潕瀛︽淳鏄竻浠e垵鏈熸濇兂棰嗗煙棰囧叿褰卞搷鐨勪竴涓鏈祦娲,鍥犺娲剧殑鍒涘浜轰负娓呭垵鍖楁柟钁楀悕瀛﹁呴鍏...
  • 鏄庢竻瀹炲鍏磋捣鐨勫巻鍙茶儗鏅強鍏跺奖鍝
    绛旓細瀹炲涔熷睘浜鍎掑瀛︽淳銆傚叾涓诲紶鈥滅粡涓栬嚧鐢ㄢ濓紝鎵浠ュ張绉颁箣涓衡滅粡涓栧疄瀛︹濄傚疄瀛﹁涓哄闂繀椤绘湁鐩婁簬鍥戒簨銆傚湪杩欎竴鏂归潰鍖哄埆浜庣▼鏈辩悊瀛︾殑鈥滃瓨澶╃悊銆佺伃浜烘鈥濅互鍙婇檰鐜嬪績瀛︾殑鈥滅煡琛屽悎涓鈥濄傚疄瀛︿箣鎵浠ュ叴璧风殑鍘嗗彶鑳屾櫙涓昏鏄粠瀛︽淳褰掑睘涓婏紝鏄庢竻瀹炲鏄腑鍥藉彜浠鍎掑鍙戝睍鐨勬渶鍚庡巻鍙查樁娈靛拰鐙珛鍙戝睍褰㈡併傚畠鏃㈡槸瀵瑰厛绉︺佹眽鍞...
  • 鏄庢湯鍎掑缁у線寮鏉ョ殑鐗圭偣?
    绛旓細娓呭垵鍎掑鏄湪鏄庢竻涔嬮檯锛屽彜浠d腑鍥界ぞ浼氬張涓娆″ぇ鍙樺姩鏃舵湡褰㈡垚鐨勶紝鍙嶆槧涓浗灏佸缓绀句細鍦ㄧ粡娴庛佹斂娌汇佹枃鍖栫瓑鏂归潰閮藉彂鐢熶簡娣卞埢鍙樺寲鐨勫惎钂欐濇兂銆傚悓鏃讹紝涔熸槸闅忕潃鏄庣帇鏈濈殑瑕嗙伃涓庣悊瀛︽湯娴佷箣寮婄殑鏆撮湶锛屽嚭鐜扮殑鐢辫櫄杩斿疄鐨勭粡涓栧疄瀛︽濇疆銆傝繖鑲℃濇疆璧栦互浜х敓鍜屽瓨鍦ㄧ殑绀句細鍩虹鏄腑鍥藉悗鏈熷皝寤虹ぞ浼氭诲嵄鏈鸿屼骇鐢熺殑鍦颁富闃剁骇鏀归潻娲撅紝鍜...
  • 鏄庢竻涔嬮檯鐨勫剴瀛路椤剧値姝β峰鐞嗗鐨勮瘎璁
    绛旓細涔变笘鍥惧瓨鈥鏄庢竻涔嬮檯鐨勫剴瀛路椤剧値姝β峰鐞嗗鐨勮瘎璁 鐞嗗鍙戝睍鑷虫竻鍒,宸茬粡鍛堢幇鍑衡滈闈℃尝棰撲笉鍙尳鈥濅箣鍔裤傚畠鐨勯鍔跨殑鍒版潵,鏄敱杩欐牱涓浜涘巻鍙蹭簨浠朵績鎴愮殑:鏄庝腑鍙朵互鍚庤祫鏈富涔夌殑钀岃娊鍞よ捣浜嗕汉浠嚜鎴戞剰璇嗙殑瑙夐啋,鏄庢湯鍐滄皯璧蜂箟鎵撶炕浜嗗皝寤虹帇鏈濈殑鈥滅鍣ㄢ,鎺ョ潃鏄庣帇鏈濊浜,娓呭叺鍏ュ叧,杩欑濡傞粍瀹楃静鎵璇寸殑鈥滃ぉ宕╁湴瑙b,缁欎簣浜轰滑鐨勫績鐞...
  • 鏄庢竻涔嬮檯鏄鍎掑鐨勭户鎵夸笌鍙樺紓鏃舵湡
    绛旓細璇勪环锛氬敖绠′粬浠縺鐑堝弽瀵逛紶缁熸濇兂锛屽弽瀵圭悊瀛︾殑涓嶅悎鐞嗙殑閮ㄥ垎锛屽叿鏈夐矞鏄庣殑鍙嶄笓鍒剁殑姘戜富涓诲紶锛屼絾鏄粬浠粛鐒舵槸鍎掑鎬濇兂鍙戝睍涓殑涓涓儴鍒嗐佷竴涓樁娈点傛潕璐藉拰鏄庢竻涔嬮檯涓夊ぇ鎬濇兂瀹舵瘯绔熻繕灞鍎掑瀛︽淳涓殑鏀归潻娲撅紝浠栦滑骞朵笉鍏ㄥ惁鍎掑鎬濇兂锛岃屾槸鎵瑰垽涓庣户鎵垮苟琛屻佷笌鏃朵勘杩涳紝甯屾湜缁欏剴瀹舵濇兂澧炴坊鍚堟柊鏃朵唬鐨勫唴瀹广傚洜姝わ紝鏈変簺浜...
  • 鏄庢竻涔嬮檯寰楀埌鎬濇兂瀹舵槸濡備綍淇冭繘鍎掑鎬濇兂鍙戝睍寰
    绛旓細鈶¢【鐐庢锛鏄庢湯娓呭垵鎬濇兂瀹讹紝寮鸿皟鈥滅粡涓栬嚧鐢ㄢ濈殑瀹為檯瀛﹂棶銆備富寮犳妸瀛︽湳鐮旂┒涓庤В鍐崇ぞ浼氶棶棰樼粨鍚堣捣鏉ワ紝鍔涘浘鎵浆鏄庢湯涓嶅垏瀹闄呯殑瀛﹂銆傝憲銆婂ぉ涓嬮儭鍥藉埄鐥呬功銆嬶紝浠栨彁鍊♀滃疄瀛︹濈殑鐩殑鍦ㄤ簬鎵瑰垽鐞嗗锛屽弽瀵瑰悰涓讳笓鍒舵斂娌伙紝椤剧値姝︾殑瀛﹂瀵规竻浠e鑰呭奖鍝嶅緢澶с傗憿鐜嬪か涔嬫槸涓浣嶆澃鍑虹殑鍞墿涓讳箟鎬濇兂瀹讹紝浠栬涓衡滄皵鈥濇槸鐗╄川瀹炰綋...
  • 鍎掑鎬濇兂鍦ㄦ槬绉嬫垬鍥芥椂鏈,姹夋湞,瀹嬫槑浠ュ強鏄庢竻鏃舵湡鐨勫彂灞曠姸鍐垫庝箞鏍...
    绛旓細(浜)鍎掑鍙戝睍鍙樺紓鈥斺旀槑娓 鏄庢竻涔嬮檯,闅忕潃灏佸缓鏈濅唬鐨勬縺鐑堟洿鏇,闅忕潃鍟嗗搧缁忔祹銆佽祫鏈富涔夎悓鑺界殑浜х敓,闅忕潃鏃朵唬鐨勫彉杩,涓鎵规柊鎬濇兂瀹跺礇璧,浠栦滑鏃㈢户鎵夸簡瀹嬫槑鐞嗗鐨勮澶氭濇兂瑙傚康,鍙堝鍏朵腑涓嶅皯闄堣厫涔嬪涓嶆弧,鍔涙眰鏈夋墍鏇存柊.鍦ㄨ繖鏂归潰,鏄庝唬鍚庢湡鐨勬潕璐,鏄庢湯娓呭垵鐨勯粍瀹楃静銆侀【鐐庢銆佺帇澶箣绛変汉,閮藉仛浜嗗ぇ閲忓伐浣,浣垮緱鍎掑鎬濇兂鏇磋秼瀹炰簨...
  • 闃虫槑瀛︽淳鏁欒偛鎬濇兂濡備綍褰卞搷鏄庢竻涔嬮檯鐨勫疄瀛鎬濇疆涓庡惎钂欐濇疆?
    绛旓細闃虫槑瀛︽淳浣滀负鏁欒偛娴佹淳锛屽叿鏈夋繁鍘氱殑鍘嗗彶搴曡暣鍜屽鍏冨寲鐨勬淳鍒紝娉ㄩ噸瀹為檯锛屽挨鍏跺湪鏅氭槑鏃舵湡锛岀ぞ浼氭濇疆娑屽姩锛岄槼鏄庡娲惧唴閮ㄥ嚭鐜颁簡鏄捐憲鐨勫垎鍖栦笌娴佸彉锛屽悇娲句箣闂寸煕鐩鹃噸閲嶃備负搴斿杩欎竴鎸戞垬锛屼慨姝f淳閫愭笎鍏磋捣锛屼粬浠瘯鍥剧煫姝e娲剧殑鍋忓樊锛屼娇涔嬮傚簲鏂扮殑鏃朵唬闇姹傘傞殢鐫鏄庣帇鏈濈殑鍔ㄨ崱锛岄槼鏄庡璇村湪鏄庢竻涔嬮檯鐨鍙橀潻涓剷鍙戞柊鐢燂紝瀵瑰疄瀛...
  • 瀹炲鐨勫熀鏈唴瀹规槸鍟?
    绛旓細瀹炲涔熷睘浜鍎掑瀛︽淳銆傚叾涓诲紶鈥滅粡涓栬嚧鐢ㄢ濓紝鎵浠ュ張绉颁箣涓衡滅粡涓栧疄瀛︹濄傚疄瀛﹁涓哄闂繀椤绘湁鐩婁簬鍥戒簨銆傚湪杩欎竴鏂归潰鍖哄埆浜庣▼鏈辩悊瀛︾殑鈥滃瓨澶╃悊銆佺伃浜烘鈥濅互鍙婇檰鐜嬪績瀛︾殑鈥滅煡琛屽悎涓鈥濄傚疄瀛︿箣鎵浠ュ叴璧风殑鍘嗗彶鑳屾櫙涓昏鏄粠瀛︽淳褰掑睘涓婏紝鏄庢竻瀹炲鏄腑鍥藉彜浠鍎掑鍙戝睍鐨勬渶鍚庡巻鍙查樁娈靛拰鐙珛鍙戝睍褰㈡併傚畠鏃㈡槸瀵瑰厛绉︺佹眽鍞...
  • 扩展阅读:小学生学 四史 的意义 ... 明清儒学的特点 ... 敦儒学 翻译 ... 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 ... 韩国培材大学靠谱吗 ... 堪萨斯大学排名 ... 明世宗大礼议之争 ... 雅典农业大学世界排名 ... 明朝大议礼事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