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各5句

1.五个传统节日的诗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五个传统节日的相关诗句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数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3.关于传统节日古诗五言绝句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生查子·元夕

宋代: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4.写“节日”的诗句(至少5句)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有关节日的诗句:/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4654

5.中国传统节日古诗5首

1.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李商隐《壬申七夕》2.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3.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韩偓《夜深》4.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5.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6.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7.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8.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9.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苏轼《阳关曲》10.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11.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苏轼《守岁》12.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13.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14.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15.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沈佺期《寒食》1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7.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18.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19.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20. 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

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6.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典故、诗句、成语、习俗、俗语各5个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

7.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春节(一年的第一天,很多人会将其跟除夕混为一谈)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笙歌龠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美女篇 王琚 东邻美女实名倡,绝代容华无比方。

浓纤得中非短长, 红素天生谁饰妆。桂楼椒阁木兰堂,绣户雕轩文杏梁。

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玉台龙镜洞彻光, 金炉沉烟酷烈芳。

遥闻行佩音锵锵,含娇欲笑出洞房。 二八三五闺心切,褰帘卷幔迎春节。

清歌始发词怨咽, 鸣琴一弄心断绝。借问哀怨何所为,盛年情多心自悲。

须臾破颜倏敛态,一悲一喜并相宜。何能见此不注心, 惜无媒氏为传音。

可怜盈盈直千金,谁家君子为藁砧。 -------------------------------------------------------------------------------- 元宵节 生查子 欧阳修(有些地方说是朱淑真写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好事近 朱敦儒 春雨挠元宵,花绽柳眠无力。

风峭画堂帘幕,卷金泥红湿。王孙开宴聚娇饶,越山洗愁碧。

休说凤凰城里,少年时踪迹。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 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清明节 (还有个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已经被当代人遗忘) 玉楼春 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 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 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 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 万转千回思想过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端午节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七夕节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杜审言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迥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七夕 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 灼灼新妆鉴月辉。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和长孙秘监七夕 任希古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 中秋节 木兰花慢 中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重阳节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日字 郑南金 重阳玉律应,万乘金舆出。风起韵虞弦,云开吐尧日。

菊花浮圣酒,茱香挂衰质。欲知恩煦多,顺动观秋实。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直字 李咸 重阳乘令序,四野开晴色。日月数初并,乾坤圣登极。

菊黄迎酒泛,松翠凌霜直。游海难为深,负山徒倦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 浼犵粺鑺傛棩鐨鍙璇楀彞
    绛旓細5銆佽交姹楀井寰忕ⅶ绾,鏄庢湞绔崍娴磋姵鍏銆傗斺旇嫃杞笺婃担婧矙路绔崍銆 6銆鍏遍獓缇ら緳姘翠笂娓,涓嶇煡鍘熸槸鏈ㄥ叞鑸銆傗斺旇竟璐°婂崍鏃ヨ绔炴浮銆 7銆佷絾澶哥鍗堣妭,璋佽崘灞堝師绁犮傗斺旇鏈濋槼銆婁簲涓濄 8銆绮藉寘鍒嗕袱楂,鑹炬潫钁楀嵄鍐銆傗斺旈檰娓搞婁箼鍗噸浜旇瘲銆 9銆佸ソ閰掓矆閱夐叕浣宠妭,鍗佸垎閰,涓鍒嗘瓕銆傗斺旇嫃杞笺婂皯骞存父绔崍璧犻粍瀹堝緪鍚涚尫...
  • 浼犵粺鑺傛棩鍙よ瘲璇10棣
    绛旓細1)鐜嬪畨鐭炽婂厓鏃ャ嬬垎绔瑰0涓竴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傚崈闂ㄤ竾鎴锋泩鐤冩棩锛屾绘妸鏂版鎹㈡棫绗銆2)(鍞)楂橀傘婇櫎澶滀綔銆嬫梾棣嗗瘨鐏嫭涓嶇湢锛屽蹇冧綍浜嬭浆鍑勭劧?鏁呬埂浠婂鎬濆崈閲岋紝闇滈瑩鏄庢湞鍙堜竴骞銆3)闄ゅ 鏂囧ぉ绁 涔惧潳绌鸿惤钀斤紝宀佹湀鍘诲爞鍫;鏈矾鎯婇闆紝绌疯竟楗遍洩闇溿傚懡闅忓勾娆插敖锛岃韩涓庝笘淇卞繕,鏃犲灞犺嫃姊︼紝鎸戠伅澶滄湭澶2銆...
  • 浼犵粺鑺傛棩,璇楀彞10鍙
    绛旓細1. 鏈夊叧闄ゅ鐨勮瘲鍙ワ細銆婇櫎澶溿銆愬畫銆戞枃澶╃ゥ 涔惧潳绌鸿惤钀,宀佹湀鍘诲爞鍫傦紱鏈矾鎯婇闆,绌疯竟楗遍洩闇.鍛介殢骞存灏,韬笌涓栦勘蹇橈紱鏃犲灞犺嫃姊,鎸戠伅澶滄湭澶.2. 鏈夊叧鏄ヨ妭鐨勮瘲鍙ワ細銆婂厓鏃ャ嬨愬畫銆戠帇瀹夌煶 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鏄ラ閫佹殩鍏ュ睜鑻,鍗冮棬涓囨埛鏇堟泩鏃,鎬绘妸鏂版鎹㈡棫绗.3. 鏈夊叧鍏冨鑺傜殑璇楀彞锛銆婂厓澶曘銆愬畫銆...
  • 鎻忓啓涓浗浼犵粺涔犱織鐨勮瘲鍙
    绛旓細1銆併婁節鏈堜節鏃ュ繂灞变笢鍏勫紵銆嬪攼浠o細 鐜嬬淮 鐙湪寮備埂涓哄紓瀹紝姣忛匠鑺傚嶆濅翰銆傞仴鐭ュ厔寮熺櫥楂樺锛岄亶鎻掕尡钀稿皯涓浜恒傝瘧鏂囷細涓涓汉鐙嚜鍦ㄤ粬涔′綔瀹紝姣忛㈣妭鏃ュ姞鍊嶆濆康杩滄柟鐨勪翰浜恒傞仴鎯冲厔寮熶滑浠婃棩鐧婚珮鏈涜繙鏃讹紝澶翠笂鎻掓弧鑼辫惛鍙皯鎴戜竴浜恒2銆併婂厓鏃ャ嬪畫浠o細 鐜嬪畨鐭 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锛屾槬椋庨佹殩鍏ュ睜鑻忋傚崈闂ㄤ竾鎴锋泩鏇堟棩...
  • 鍏充簬浼犵粺鑺傛棩鐨勮瘲鍜岄淇楃殑璇楁湁鍝簺?
    绛旓細閲嶉槼 椋庝織: 璧忚強銆佺櫥楂樸佸悆閲嶉槼绯 璇楀彞: 1銆佸緟鍒伴噸闃虫棩,杩樻潵灏辫強鑺便2銆佺嫭鍦ㄥ紓涔′负寮傚,姣忛匠鑺傚嶆濅翰銆 閬ョ煡鍏勫紵鐧婚珮澶,閬嶆彃鑼辫惛灏戜竴浜銆2.鍏充簬浼犵粺鑺傛棩鐨勮瘲鍜岄淇楁垜鍥界殑浼犵粺鑺傛棩涓昏鏈夊叓涓,鎸夌収鏃ユ湡椤哄簭,灏嗘瘡涓紶缁熻妭鏃ョ殑鍐滃巻鍜屽叕鍘嗘棩鏈熴侀淇椾範鎯佺浉鍏宠瘲姝屽悕鍙ユ憳褰曞涓,渚涙ゼ涓诲弬闃呫1. 闄ゅ鈥斺斿啘鍘嗗崄浜...
  • 鍙や汉鎻忓啓鑺傛棩鐨勮瘲鍙寰堝鎴戣兘鍐嶅啓鍑轰袱鍙
    绛旓細1. 鍙や汉鍐欑殑鍏充簬鑺傛棩鐨勮瘲鍙 鍙や汉鍐欑殑鍏充簬鑺傛棩鐨勮瘲鍙 1.鍙よ瘲涓弿鍐欎紶缁熻妭鏃ョ殑璇楀彞 1. 鎻忓啓闄ゅ鐨勮瘲鍙: 銆婇櫎澶溿 銆愬畫銆戞枃澶╃ゥ 涔惧潳绌鸿惤钀,宀佹湀鍘诲爞鍫; 鏈矾鎯婇闆,绌疯竟楗遍洩闇銆 鍛介殢骞存灏,韬笌涓栦勘蹇; 鏃犲灞犺嫃姊,鎸戠伅澶滄湭澶銆 2.鎻忓啓鏄ヨ妭鐨勮瘲鍙: 銆婂厓鏃ャ 銆愬畫銆戠帇瀹夌煶 鐖嗙澹颁腑涓宀侀櫎,鏄ラ...
  • 鍏充簬浼犵粺鑺傛棩鐨勮瘲鍙ュ悇5鍙
    绛旓細鏈夊叧鑺傛棩鐨勮瘲鍙:/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4654 5.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鍙よ瘲5棣 1. 鎴愰兘杩囧崪鑲,鏇惧璇嗙伒妲庛 鈥斺旀潕鍟嗛殣銆婂,鐢充竷澶曘2. 鐨勭毆鎰佺潎鍏,杩炲鎬濈湁鑱氥傗斺旀煶鎭姐婁竷澶曠┛閽堛3. 鎭绘伝杞诲瘨缈︾喀椋,灏忔椋橀洩鏉忚姳绾 鈥斺旈煩鍋撱婂娣便4. 閬ユ剚浠婂娌虫按闅,榫欓┚杞﹁緯楣婂~鐭炽傗斺旂帇寤恒婁竷澶曟洸銆5. ...
  • 鍏充簬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鐨勫彜璇璇
    绛旓細璺笂琛屼汉娆叉柇榄傘傚熼棶閰掑浣曞鏈夛紵鐗х閬ユ寚鏉忚姳鏉戙傚厓瀹佃妭 銆婃鏈堝崄浜斿銆嬶紙鍞愶級鑻忛亾鍛 鐏爲閾惰姳鍚堬紝鏄熸ˉ閾侀攣寮锛岀伅鏍戝崈鍏夌収銆傛槑鏈堥愪汉鏉ャ傛父濡撶殕绌犳潕锛岃姝屽敖钀芥銆傞噾鍚句笉绂佸锛岀帀婕忚帿鐩稿偓銆傘婁笂鍏冨銆嬶紙鍞愶級宕旀恫 鐜夋紡閾滃6涓旇帿鍌紝閾佸叧閲戦攣褰诲寮;璋佸瑙佹湀鑳介棽鍧愶紝浣曞闂荤伅涓嶇湅鏉ャ
  • 扩展阅读:古诗《中秋》李白 ... 七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七夕》古诗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 ... 传统节日诗100首大全 ... 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 10个传统节日的诗句 ... 十二个传统节日古诗 ...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带诗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