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

  • 因子分析常用的四个统计量是什么?
    答:1. 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测试是因子分析前用于评估数据集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它通过比较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来判断数据的适用性。KMO值越接近1,表示数据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 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是另一种用于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 ...SPSS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的这图,可以证明那些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答:1. KMO(Kaiser-Meyer-Olkin)测度:这是评估样本适合因子分析的一个量数。KMO值越高,说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数据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常规标准是:KMO值大于0.9为非常好,0.8到0.9为好,0.7到0.8为一般,0.6到0.7为差,0.5到0.6为很差。在本例中,KMO值为0.509,表明数据适合进...
  • 什么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答:定量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因子分析法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因子分析的方法 提取因子的个数是...
  • 中国统计年鉴什么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答:3、社会人口数据:统计年鉴包含了人口、劳动力、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人口结构、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潜在因素。4、地区数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了各个省份、城市和地区的数据,如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就业结构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需要注意的是,...
  • 因子分析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
    答:1.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评估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一个统计量。2. 通常,KMO值越高,表明数据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值达到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因子分析;在0.8到0.9之间表示很适合;0.7到0.8之间表示适合;0.6到0.7之间表示尚可;0.5到0.6之间表示较差;而0...
  • 因子分析需要哪些数据?
    答:1、首先打开自己需要进行因子分析的数据,点击“分析”,“降维”,“因子”,进入因子分析的设置界面。2、选中左侧的所有指标,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到右侧的变量列表。3、然后点击“描述”,勾选“初始解”“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点击继续。4、接着点击“提取”,勾选“碎石图”,完成后点击继续。5...
  • 因子分析适合的数据类型是
    答:因子分析适合的数据类型是所有数据类型。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 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答:前提条件如下:1、变量间存在相关性。2、样本量足够大且数据呈正态分布。3、因子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和解释度良好。4、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一定水平。5、因子分析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 在检验数据是否合适作因子分析时
    答:你好。因子分析之前要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1)KMO。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就越强,因子分析效果就好。KMO值0.9以上极适合做因子分析,0.8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0.7以上尚可,0.6以上勉强可以,0.5以上不适合,0.5以下非常不适合。实际运用中,在0.7以上,效果比...
  • KMO 的值小于 0.5 但巴特利检验确实显著的,可以做因子分析吗?
    答:一般需要都满足分析要求,数据才适合。分析KMO和巴特球形检验 分析KMO值;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此值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果Bartlett检验对应p值小于...

  • 网友评论:

    赵辉19241686645: 在检验数据是否合适作因子分析时 -
    8482庄詹 : 你好.因子分析之前要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1)KMO.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值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就越强,因子分析效果就好.KMO值0.9以上极适合做因子分析,0.8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0.7以上尚可,0.6以上勉强可以,0.5以上不适合,0.5以下非常不适合.实际运用中,在0.7以上,效果比较好;在0.5以下时,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 (2)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判断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即各变量是否有较强的相关性.P<.05,不服从球形检验,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变量间有较强相关;P>.05时,服从球形检验,各变量相互独立,不能做因子分析.

    赵辉19241686645: 想对几十个形容词做因子分析,应该用什么数据来 -
    8482庄詹 : 主要是用来寻找指标变了共同的潜变量或称公因子,然后用公因子进行后续的各项分析,达到降维的目的.(南心网为您解决SPSS因子分析问题)

    赵辉19241686645: 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应该怎么做 -
    8482庄詹 : 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应该低度相关.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描述隐藏在一组测量到的变量中的一些更基本的,但又无法直接测量到的隐性变量.因此因子分析的首要前提就是各个变量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相关度,不要求...

    赵辉19241686645: 什么样的调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法? -
    8482庄詹 : 因素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赵辉19241686645: 虚拟变量能进行因子分析吗 -
    8482庄詹 : 一般应该是不能的,因为虚拟变量一般是称名变量,变量的数字没有意义才去虚拟,它和我们一般的量表题目不同,而因子分析的目的实际上是给题目分类,看看是否能从所有的题目中提取部分局部因子,来代表大多数题目,至少要能提取一个因子,而且一个因子最少要三到五个题目,虚拟变量所用的称名变量如性别,年级这些东西虚拟变量之间基本不具备太大相关性,那它也就提不出因子,即便提出来,可能偶然成分也更多

    赵辉19241686645: 论文用因子分析需要列出哪些数据,三线表需要有哪些 -
    8482庄詹 : 这个表格比较多,包括KMO检验,方差解释率表格,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值这三个表格一般是需要的,有时候还需要碎石图.网页版本SPSS就是SPSSAU这个里面全部都会有,关键是里面都有智能化文字分析可以直接使用,表格也都是全部整理好的直接下载到EXCEL就能使用.

    赵辉19241686645: 请问怎么求spss的特征值~~ -
    8482庄詹 : 特征值是有的,会显示你做出的几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就在累计方差贡献率表里,第一栏的第一列即位相应主成分的特征值,也就是“Initial Eigenvalues”第一列,从第一个数值开始分别为第一主成分特征值、第二主成分特征值……等等.不用我告诉你累积方差贡献率表是哪个吧?顺便提下KMO检验,值大于0.5代表可以做因子分析,你的都已经0.9了,是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数据,这里和特征值搭不上边.

    赵辉19241686645: 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应该怎么做 -
    8482庄詹 : 本来想给你截图的,可是传不上来,我就简单说一下哈.首先你得进行一次预计算,选择菜单里分析——降维——因子分析,跳出主面板,把想分析的变量选到变量框里,然后点确定.这时候输出窗口里会只有一个或两个图表.其中有一个图表...

    赵辉19241686645: spssau可以做因子分析吗,怎么操作? -
    8482庄詹 : 可以自行设置因子个数,比如研究项有20个,预期分为5个因子,spssau上可以主动设置因子个数为5个.如果不知道因子个数为多少个,就让spssau自动输出因子个数,它的原理是结合特征根大于1作为标准输出因子个数.

    赵辉19241686645: 因子负载矩阵如何分析效度如何分析因子负载矩阵才能得出聚合效度和辨
    8482庄詹 : 1,这是因子分析的第一步.你的kmo大于0.5,sig小于0.05,说明你的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也就 是说你紧跟在下边的报表是有意义的.2,效度分析要看旋转矩阵,这个问题很复杂,建议你找一下旋转矩阵怎么看的资料学习一下. 总之你的维度要在选转矩阵上分开,这样效度就通过了,3,近似卡方值和自由度不用管.

    热搜: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生物制剂 \\ 因子分析方法大全 \\ 因子分析实例及数据 \\ 怎么数据分析 \\ 因子分析过程一般分为 \\ 因子分析例题及解答 \\ 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数据 \\ 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案例 \\ 因子分析的四个假设 \\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 \\ spss数据分析实例详解 \\ 因子分析案例及结果解释 \\ 因子分析可以选择几个因子 \\ 因子分析可以分为哪些 \\ 因子分析对数据的要求 \\ 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原始数据 \\ 适合因子分析的数据 \\ 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条件 \\ 因子分析的基本案例 \\ 因子分析法用一年的数据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