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援礼入法

  • 一道历史题
    答:而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都是儒家弟子,儒法的思想关系正是主流思想演变的第一个关节点,这个关节点起于性恶论。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却认为人性恶。荀子思想的特点是把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结合起来。上述所引新课标人教版对荀子的介绍,能够说明荀子主体上还是属于儒家,但没有说明荀子对法治的青睐,...
  • 荀子说人性本恶,有他的原话吗?
    答:荀子认为圣人具有创始意义之伪,然后人间社会乃有成礼,成法,以至一切的典宪制度,可供一般人的学习或法效,这是荀子强调客观的「礼义之统」所不得不有的一步论断.「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然则圣人之所同於众,其不过於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 荀子《劝学》里的观点是否过时
    答: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rú@①而动,一...
  • 孟子与荀子,谁才是当之无愧的"亚圣"?
    答:而在时间上晚于孟子60多年的另一位大儒——荀子(前313-前238年),通常就总是处于有意无意地被"视而不见"的地位,甚至明代的嘉靖皇帝还亲自下旨,将荀子挪出孔庙。 孔子在儒家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不仅将西周以来的王官学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发挥——援"仁"入"礼",将原本作为外在规范的"礼"成为人内心的精神性...
  • 礼与法的关系
    答:因为,《诗经》篇篇可以入乐,而且大多是因乐而为诗的。[4]事实上,在古代西方乐和诗的关系也大抵...[13]老一代的学者如杨荣国则认为,从礼到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荀子对礼的内容作了新的规定,旨在从
  • 孔子如何援仁入礼
    答:孔子如何援仁入礼?一个外国朋友提出的问题。请帮忙解决一下。谢谢~!... 孔子如何援仁入礼?一个...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或云仁重
  • 淳于髡的史书记载
    答:总之,淳于髡社会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就是礼、法兼重而倾向法治。这一观点,曾影响了田骈、慎到、接子等稷下之学里的黄老学者,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提出,也同淳于髡上述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淳于髡以“酒极则乱”、“极之而衰”向齐威王讽谏,这实际上包含了矛盾对立转化的深刻哲理。在与孟子的一次辩难中...
  • 《论语》和《荀子礼论》中关于“礼”的问题
    答:第一道题,礼能稳定社会秩序,让人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维护等级秩序,调节缓和社会贫富矛盾,以礼待民,使民有羞耻之心
  • 荀子劝学篇的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的意思
    答: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rú@①而动,一...
  • 儒家与法家
    答:[11]不过,他不无遗憾地指出,中国学者“对‘以礼入法’所引起的中国秩序原理的变化及其深远的意义似乎没有充分展开讨论。”[12]也许,武树臣的观点可以作为朝这一方向进行讨论的一个提示。武树臣在讨论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和实践时指出,董仲舒以“春秋决狱”的方式恢复了古已有之的判例法,而且还由此形成了新的法律样式的...

  • 网友评论: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在礼法起源上的基本主张 -
    23261严冒 :[答案]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是最早将礼和法结合起来的人,具体如下: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他引礼入法,将体现贵族利益的旧礼改造成了维护封建官僚等级制的新礼,具体表现在...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的“礼”和孔子的“礼”不同,请简要回答 -
    23261严冒 :[答案] 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援仁入礼以来,荀子援法入礼.孔子的礼就是使天下仁义,它本质上是一种仁的存在.同样是讲礼,荀子与孔子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孔子言语中的礼、法概念是疏离的,而礼、仁概念是切近的.荀子固然也有...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 -
    23261严冒 :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表明荀子认为礼是法的指导原则,是法的统率,礼是法度的总纲和类推断案的依据.在荀子这里,刑规法度产生于礼义基础之上,制定法度必须以礼义为标准,它以礼包法,不主张严刑峻法,兼采众长,以礼为法之大分,类之纲纪;即要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的礼义来指导法的制定和施行,以救正它的偏颇,荀子援法入礼,实际上是把法家的法治纳入儒家的礼治系统,其核心仍然是以礼为主,其以礼制律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内容.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的法律思想内容 -
    23261严冒 : 荀子的法律思想是以君为本 但是立法约束君王权利 使得君王尽量成为明君. 荀子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精华在于提出了礼法结合的设想.荀子认为要重建社会秩序,“礼”是必不可少的.在强调“礼”的重要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法”的重要意义,法律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荀子在吸收百家之长的基础上,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举的主张.荀子的这一主张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水兔19334577961: 礼在先秦演进的三阶段是什么?急用!!!
    23261严冒 : 荀子 礼 先秦时期礼学的三次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礼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礼学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礼,礼学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在战国时期荀子则以法入礼,礼学中又充实了法律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周礼、孔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礼学思想之间发展呈现着规范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又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适应.此后,先秦礼学中“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治理模式基本上为历代所采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荀子的第三次发展:以法入礼”

    水兔19334577961: (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
    23261严冒 : 你好!(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望采纳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关于礼的主张 -
    23261严冒 :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隆礼重法 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是不是提出了礼法并用?我们有一道题我记得有个人提出了礼法并用,就是荀子墨子这几个人其中一个. -
    23261严冒 :[答案] 荀子是提出了礼法并用 荀子说:「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於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於多欲者也.(正名篇)」故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乱,问题在於是否能以礼义法度去适当地节制并调整人欲,使不至於发生冲突,...

    水兔19334577961: 《荀子》简介 -
    23261严冒 :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

    热搜:援礼入法春秋决狱 \\ 荀子认为礼是为了节制人欲 \\ 荀子礼论原文 \\ 荀子关于礼的主张 \\ 荀子礼论中提出先王制礼 \\ 荀子关于礼的论述 \\ 荀子礼论礼有三本 \\ 荀子的礼法思想内容 \\ 荀子《劝学篇》全文 \\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 \\ 荀子礼伦篇 \\ 荀子礼论赏析 \\ 原文译文礼法 \\ 荀子的礼治主张 \\ 荀子提出什么主张 \\ 荀子礼论人生而有欲 \\ 荀子认为礼的中心内容 \\ 荀子思想主张 \\ 荀子提出的主要观点 \\ 荀子礼论中提出荀子认为礼是为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