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翻译


《清平乐村居》的译文
译文如下: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拓展内容: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清平乐·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注释
⑴清平乐: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老翁、老妇。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亡“读wú,通假字,通“无”。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清平乐·村居》赏析1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清平乐·村居》赏析2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见长,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通过“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
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二、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美文诵读、词义点拨、课文动画、宋词简介、田园佳句等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
⑴“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资助的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在古乐中“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诗词:

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教学伊始,在揭示课题前教师先出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这幅画面,然后谈自己的感受。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在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得到了激起,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揭示课题之后,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课后的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运用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这部分的多媒体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媒体提供的课文范读、生字注音运用自己的方式将课文读对、读通,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2、在吴音中“走入村居”,悠闲走进诗词: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之后,再次让学生带着感受,对照图画读这首词。这里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音乐作铺垫,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配乐演绎”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词义点拨”提供了“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等词的意思,便于学生释疑词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理解“吴音”我在该词义边上设计了一个链接,提供了吴方言的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吴方言;而“配乐演绎”中的动画再现了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点拨,紧紧围绕“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当学生谈到读懂了“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相机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里是谁在讲吴音?”
⑵“你想象一下他们会讲些什么呢?”同学们便会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说一段吴地方言,这时学生定是兴致盎然,手舞足蹈,以讲自己所在的吴方言为趣,仿佛个个身临其境,整个教室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最后,再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会在轻松、悠闲的音乐中对词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这部分的媒体设计主要让学生借助“配乐演绎”、“词义点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来读懂课文。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欣赏中“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词意:

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又该如何使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呢?一首诗词不但要读懂而且要读好,这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放进去,进入“诵读尝试”再读这首词,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生活得很温馨。”;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很和睦,我好羡慕。”;也有的同学说:“这一家人毫无一点烦恼,我也真想去那里生活。”同学们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可看出他们感受到了这安宁、悠闲的乡村田园生活,也充满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同学们通过字字到位的读、读出图意、读出韵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读练习,理解了词意,领悟了内蕴,在读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进入“诵读尝试”给自己配配音乐,在“诵读尝试”一页中我还设计了“背一背”的链接,组织游戏背诵,从而达到积累内化。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受到了美的熏陶。
4、在积累中“放眼村居”,漫步走进词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课上指导进入“宋词简介”、“词人介绍”、“田园佳句”等链接进行搜索查找有关江南、村居的诗词,再纵向回忆低年段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后,并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我来介绍、名句讲解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习,能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课上自己有选择的点击媒体所得到知识的进行整合,外化成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这样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总结
《清平乐·村居》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清平乐·村居》改写
一涨清溪,优哉游哉地流着,叮咚作响,像流动的水晶;溪底的细黄沙和白石子像筛出来的金屑和莹润的珍珠。那溪水可真清!清的向天真少女纯净的眼波;流水碧沉沉的,像是一叠厚厚的玻璃,连溪底的游鱼和碎石也历历可数。沿着小溪的上游一直往前走,一阵浓郁的荷花香扑鼻而来,清凉的馨香。
荷花旁的草坪上有一座茅草屋,屋檐很低,上面还爬着瓜蔓。溪边的草长得正旺,绿绿的,还带一点青,愈发愈现出了夏天的生机。茅草屋里有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鬓边的头发全白了。唯有那向上翘起的嘴角,显示出了他们零星的活力。老爷爷一手端着酒,一边操着吴地的方言与老奶奶谈论着:我们的儿子们越来越懂事了,总算没白养他们。老奶奶回应道:是呀,在这儿的确很好,儿子们又孝顺,环境也很好。下半辈子在这可真是舒坦啊!他们已经七旬了,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瞧,那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戴着斗篷,赤着上身,卖力地锄着豆田里的草,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却早已汗流浃背;二儿子坐在树荫底下,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头上的蓝丝带不停地摇着,他还时而摇摇鸡笼,看看结不结实,时而又拆了,重新编一点,好像这样会更漂亮;最可爱的可就是小儿子啦!他趴在溪边,顽皮地翘起脚,一会儿剥剥莲蓬,一会儿又逗逗溪里的小鱼儿,小鱼儿也不怕他,还咬着他手指。小儿子被鱼儿咬疼了,倒吸了一空凉气,还甩着手指,不跟小鱼儿玩了,继续剥着莲蓬。这真是一幅和睦的田园风景呀!
泉水继续叮咚响,一家五口也继续着他们悠闲的田园生活
清平乐·村居古诗翻译?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原文译文对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10.卧:趴。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娓呭钩涔 鏉戝眳 璇戞枃
    绛旓細璇戞枃濡備笅锛鑽夊眿鐨勮寘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浜嗙ⅶ缁跨殑灏忚崏銆傚惈鏈夐唹鎰忕殑鍚村湴鏂硅█锛屽惉璧锋潵娓╂煍鍙堢編濂斤紝閭f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佷汉鏄皝瀹剁殑鍛锛熷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竟鐨勮眴鐢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愭蹇欎簬缂栫粐楦$銆傛渶浠や汉鍠滅埍鐨勬槸灏忓効瀛愶紝浠栨妯崸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鍓ョ潃鍒氭憳涓嬬殑鑾茶摤銆
  • 銆娓呭钩涔愭潙灞銆嬫庝箞缈昏瘧鎴愮幇浠f枃?
    绛旓細璇戞枃锛鑽夊眿鐨勮寘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浜嗙ⅶ缁跨殑灏忚崏銆傚惈鏈夐唹鎰忕殑鍚村湴鏂硅█锛屽惉璧锋潵娓╂煍鍙堢編濂斤紝閭f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佷汉鏄皝瀹剁殑鍛锛熷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竟鐨勮眴鐢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愭蹇欎簬缂栫粐楦$銆傛渶浠や汉鍠滅埍鐨勬槸灏忓効瀛愶紝浠栨妯崸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鍓ョ潃鍒氭憳涓嬬殑鑾茶摤銆傚師鏂囷細鑼呮獝浣庡皬锛屾邯涓婇潚闈掕崏銆傞唹閲屽惔闊崇浉濯氬ソ锛岀櫧鍙戣皝瀹...
  • 娓呭钩涔愭潙灞呯炕璇
    绛旓細銆婃竻骞充箰.鏉戝眳銆嬭瘧鏂囷細鑽夊眿鐨勮寘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浜嗙ⅶ缁跨殑灏忚崏銆傚惈鏈夐唹鎰忕殑鍚村湴鏂硅█锛屽惉璧锋潵娓╂煍鍙堢編濂斤紝閭f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佷汉鏄皝瀹剁殑鍛锛熷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竟鐨勮眴鐢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愭蹇欎簬缂栫粐楦$銆傛渶浠や汉鍠滅埍鐨勬槸灏忓効瀛愶紝浠栨妯崸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鍓ョ潃鍒氭憳涓嬬殑鑾茶摤銆傛竻骞充箰路鏉戝眳鍘熸枃锛氾蓟瀹嬶冀杈涘純鐤 鑼呮獝浣庡皬...
  • 銆娓呭钩涔愭潙灞銆嬭瘲鎰?
    绛旓細璇戞枃 涓鎵浣庡皬鐨勮寘鑽夋埧灞嬶紝绱ч潬鐫涓鏉℃祦姘存窓娣欙紝娓呮緢鐓т汉鐨勫皬婧傛邯杈归暱婊′簡纰х豢鐨勫皬鑽銆備竴瀵规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佸か濡伙紝鍒氬垰楗舰閰掞紝甯︾潃閱夋剰锛屼翰鐑湴鍦ㄤ竴璧锋偁闂茶嚜寰楀湴鑱婂ぉ銆傚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眴鍦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愬湪瀹堕棬鍙g紪缁囬浮绗笺傛渶鏈夎叮鐨勬槸涓夊効瀛愶紝浠栨槸閭d箞璋冪毊鍦扮帺鑰嶏紝韬哄崸鍦ㄦ邯杈瑰墺鑾茶摤鍚冦傞壌璧忥細鍦ㄨ繖棣栬瘝涓...
  • 娓呭钩涔愭潙灞鐨缈昏瘧,鏄粈涔?
    绛旓細娓呭钩涔愭潙灞呯殑缈昏瘧:鑼呭眿鐨勫眿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缈犵豢鐨勯潚鑽夛紝鐢ㄥ惔鍦扮殑鏂硅█锛屼簰鐩搁楄叮鍙栦箰 锛岃繖鏄皝瀹讹紝涓瀵圭櫧鍙戣媿鑻嶏紝鍏叕锛屽Д濮ワ紵澶у効瀛愬湪娌充笢鐨勮眴鍦伴噷閿勮崏锛屼簩鍎垮瓙姝e繖浜庣紪缁囬浮绗硷紝鎵嬭壓鐪熷阀銆傛渶浠や汉娆㈠枩鐨勬槸椤界毊娣樻皵鐨勫皬鍎垮瓙锛岃洞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 鍓ョ潃鍒氬垰閲囦笅鐨勮幉钃
  • 娓呭钩涔愭潙灞鍙よ瘲鐨勬剰鎬?
    绛旓細娓呭钩涔惵锋潙灞呰繖棣栬瘝鐨勬剰鎬濓細鑽夊眿鐨勮寘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浜嗙ⅶ缁跨殑灏忚崏銆傚惈鏈夐唹鎰忕殑鍚村湴鏂硅█锛屽惉璧锋潵娓╂煍鍙堢編濂斤紝閭f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佷汉鏄皝瀹剁殑鍛锛熷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竟鐨勮眴鐢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愭蹇欎簬缂栫粐楦$銆傛渶浠や汉鍠滅埍鐨勬槸灏忓効瀛愶紝浠栨妯崸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鍓ョ潃鍒氭憳涓嬬殑鑾茶摤銆
  • 娓呭钩涔愭潙灞杩欓璇楃殑缈昏瘧
    绛旓細鍘熸枃 鑼呮獝浣庡皬锛 婧笂闈掗潚鑽夈傞唹閲屽惔闊崇浉濯氬ソ锛岀櫧鍙戣皝瀹剁縼濯紵 澶у効闄よ眴婧笢锛屼腑鍎挎缁囬浮绗笺傛渶鍠滃皬鍎夸骸璧栵紝婧ご鍗у墺鑾茶摤銆傝祻鏋 銆娓呭钩涔 鏉戝眳銆嬩互绠缁冪殑绗旇Е鍕剧敾鍑轰竴骞呭箙浼樼編鐨勭敯鍥櫙鐗╁浘锛屾弿缁樺嚭涓瀹朵簲鍙e彛鍚勫叿鎯呮佺殑褰㈣薄锛岃棄姝よ〃鐜颁簡浜烘儏涔嬬編鍜岀敓娲讳箣瓒o紝娴侀湶鍑鸿瘝浜洪偅鏋佸瘜鐢熸椿鎯呰叮锛屾瀬瀵...
  • 娓呭钩涔愭潙灞鐨勫叏鏂囧ぇ鎰?
    绛旓細鍦ㄦ按鍜岃崏涔嬮棿钂稿彂鐨勬按姹藉儚鐑熼浘涓鏍峰嚌缁撱傛潹鏌充技涔庤杩欑編鏅櫠閱変簡銆傛潙閲岀殑瀛╁瓙鏀惧鍚庡氨璧剁揣鍥炲锛岃秮鐫涓滈鏀鹃绛濋涓婅摑澶┿傚師鏂囦负娓呭钩涔愭潙灞锛屾湞浠o細瀹嬶紝浣滆咃細杈涘純鐤撅紝灞嬫獝浣庯紝婧竟鑽夐潚銆傞唹閲屽惔闊抽瓍鍔涘洓灏勶紝鐧藉彂鑰佸お鏄皝锛熻佸ぇ鍦ㄩ攧璞嗚タ娲烇紝涓棿鍦ㄧ粐楦$獫銆傛渶鍠滄瀛╁瓙鐨勬娉曪紝瓒村湪婧ご涓婂墺鑾茶棔銆
  • 娓呭钩涔愭潙灞鎰忔缈昏瘧
    绛旓細娓呭钩涔愭潙灞呮剰鎬濈炕璇戞槸锛鑽夊眿鐨勮寘妾愬張浣庡張灏忥紝婧竟闀挎弧浜嗙ⅶ缁跨殑灏忚崏銆傚惈鏈夐唹鎰忕殑鍚村湴鏂硅█锛屽惉璧锋潵娓╂煍鍙堢編濂斤紝閭f弧澶寸櫧鍙戠殑鑰佷汉鏄皝瀹剁殑鍛锛熷ぇ鍎垮瓙鍦ㄦ邯涓滆竟鐨勮眴鐢伴攧鑽夛紝浜屽効瀛愭蹇欎簬缂栫粐楦$銆傛渶浠や汉鍠滅埍鐨勬槸灏忓効瀛愶紝浠栨妯崸鍦ㄦ邯澶磋崏涓涳紝鍓ョ潃鍒氭憳涓嬬殑鑾茶摤銆傘婃竻骞充箰路鏉戝眳銆嬪師鏂囷細鑼呮獝浣庡皬锛屾邯涓...
  • 鍙よ瘲娓呭钩涔愭潙灞鍏ㄨ瘲缈昏瘧
    绛旓細鈶娓呭钩涔惵锋潙灞锛氭竻骞充箰锛岃瘝鐗屽悕銆傛潙灞咃紝杩欓璇嶇殑棰樼洰銆傗滀箰鈥濆湪姝ゅ璇粂u猫銆傗憽鑼呮獝锛氳寘灞嬬殑灞嬫獝 銆傗憿鍚撮煶锛氫綔鑰呭綋鏃朵綇鍦ㄦ睙瑗夸笢閮ㄧ殑涓婇ザ锛岃繖涓甯﹀彜鏃舵槸鍚村浗鐨勯鍦燂紝鎵浠ョО杩欎竴甯︾殑鏂硅█涓哄惔闊炽傗懀鐩稿獨濂斤細杩欓噷鎸囦簰鐩搁楄叮锛屽彇涔愩傗懁缈佸锛埱巓锛(涔熻y霉n鍜寃貌锛夛細瀵瑰彜浠h佸鐨勬暚绉般傗懃閿勮眴锛氶攧鎺夎眴鐢...
  • 扩展阅读:《清平乐》的翻译 ... 清平乐村居by丁晗 ... 清平乐翻译简短20字 ... 清平乐村居的翻译全文 ... 清平乐村居正确发音 ... 《清平乐》拼音版 ... 清平乐村居的翻译简单 ... 村居古诗解释大全 ... 清平乐村居谁是词牌名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