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中的“旦”是什么意思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旦,意为 天天

出自 唐代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全文译文:
从前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唯独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创作背景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史书记载:中唐赋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柳宗元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因反对派的强烈反抗,革新运动一百四十多天后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柳宗元 古诗》。

《捕蛇者说》全文赏析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柳宗元 古诗》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中的“旦旦”是指:天天。

整句意思:哪里像我的乡邻这样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

这句话来自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唐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柳宗元集》、《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旦”是个指事字,指太阳升出了地平线,本义是“早晨”“天亮”.引申为“天”“日子”.“旦旦”的意思是“天天”“每天”.

是“天天”、“每天”的意思

“旦”是个指事字,指太阳升出了地平线,本义是“早晨”“天亮”。引申为“天”“日子”。“旦旦”的意思是“天天”“每天”

  • 鍒濅笁璇枃鏂囪█鏂闄堟秹涓栧
    绛旓細鍗滆呯煡鍏舵寚鎰忥紝鏇帮細鈥滆冻涓嬩簨鐨嗘垚锛屾湁鍔熴傜劧瓒充笅鍗滀箣楝间箮锛佲濋檲鑳溿佸惔骞垮枩锛屽康楝硷紝鏇帮細鈥滄鏁欐垜鍏堝▉浼楄炽傗濅箖涓逛功甯涙洶鈥滈檲鑳滅帇锛堢帇璇讳綔w脿ng锛夆濓紝缃汉鎵缃撅紙缃捐浣渮膿ng锛夐奔鑵逛腑銆傚崚涔伴奔鐑归锛屽緱楸艰吂涓功锛屽浐浠ユ箣鐭c傚張闂达紙闂磋浣渏i脿n锛夆濅护鍚村箍涔嬫鎵鏃佷笡绁犱腑锛屽绡濈伀锛岀嫄楦e懠鏇...
  • 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夋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鎴戠殑 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夋槸浠涔堟剰鎬  鎴戞潵绛 1涓洖绛 #鐑# 鈥滃槾纭績杞濆拰鈥滃槾杞績纭濈殑濂冲,鍝釜杩囧緱鏇村ソ?琛鑹查粍鏄忕殑榛勬槒 2016-10-31 路 鐭ラ亾鍚堜紮浜哄啗闃熻瀹 琛鑹查粍鏄忕殑榛勬槒 鐭ラ亾鍚堜紮浜哄啗闃熻瀹 閲囩撼鏁:7270 鑾疯禐鏁:73528 1984骞村湪骞垮窞鍐涘尯绗竴閫氳鎬荤珯,閫氳繃鏃犵嚎鐢典慨鐞嗘妧鏈冩牳璁よ瘉,鑾峰緱...
  • 2009骞翠腑鑰冭瘯棰樻湁鏂囪█鏂銆婃崟铔囪呰銆嬪甫绛旀
    绛旓細A鑰屼埂閭讳箣鐢熸棩韫 B閫鑰岀敇椋熷叾鍦熶箣鏈夌劧鍚庣煡鐢熶簬蹇ф偅銆(銆婄敓浜庡咖鎮,姝讳簬瀹変箰銆) 涓椋熸垨灏界矡涓鐭(銆婇┈璇淬)C浠婁互钂嬫皬瑙備箣,鐘逛俊銆 D鍚戝惥涓嶄负鏂焦姝ゅ垯宀抽槼妤间箣澶ц涔(銆婂渤闃虫ゼ璁般) 瀵诲悜鎵蹇 (銆婃鑺辨簮璁癊浜岃呬笉鍙緱鍏,鑸嶈韩鑰屽彇涔夎呬篃(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鑰屽惥浠ユ崟铔囩嫭瀛2.鈥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
  • 鏂囪█鏂囦腑鈥宀傝嫢鎴戜埂閭讳箣鏃︽棪鏈夋槸鍝?鈥濅腑鐨勨滄棪鈥濇槸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鈥滄棪鈥濇槸涓寚浜嬪瓧锛屾寚澶槼鍗囧嚭浜嗗湴骞崇嚎锛屾湰涔夋槸鈥滄棭鏅ㄢ濃滃ぉ浜濄傚紩鐢充负鈥滃ぉ鈥濃滄棩瀛愨濄傗鏃︽棪鈥濈殑鎰忔濇槸鈥滃ぉ澶┾濃滄瘡澶┾濄
  • 鎹曡泧鑰呰涓櫄璇嶇殑涓璇嶅涔
    绛旓細钂嬫皬澶ф垰,姹劧鍑烘稌鏇:鈥滃悰灏嗗搥鑰岀敓涔嬩箮?鍒欏惥鏂焦涔嬩笉骞,鏈嫢澶嶅惥璧嬩笉骞镐箣鐢氫篃,鍚戝惥涓嶄负鏂焦,鍒欎箙宸茬梾鐭c傗︹︾洊涓宀佷箣鐘鑰呬簩鐒;鍏朵綑,鍒欑啓鐔欒屼箰銆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浠婅櫧姝讳箮姝,姣斿惥涔¢偦涔嬫鍒欏凡鍚庣煟,鍙堝畨鏁㈡瘨鑰?鈥濅綑闂昏屾剤鎮层傚瓟瀛愭洶:鈥滆嫑鏀跨寷浜庤檸涔熴傗濆惥灏濈枒涔庢槸,浠婁互钂嬫皬瑙備箣,...
  • 鍝夌殑鏂囪█鏂鐢ㄦ硶
    绛旓細3鈥滃搲鈥濆父涓庘滃矀鈥濄佲滃畨鈥濈瓑閰嶅悎浣跨敤锛屾瀯鎴愨滃矀鈥︹﹀搲鈥濄佲滃畨鈥︹﹀搲鈥濈殑鍙ュ紡锛岃〃绀哄弽璇樿姘旓紝鐩稿綋浜庘滃憿鈥濄佲滈毦閬擄紙鍝噷锛夊悧锛堝憿锛夆濓紝鈥滄庝箞鈥︹﹀憿鈥濈瓑銆備緥濡傦細锛1锛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夛紒锛堛婃崟铔囪呰銆嬶級鈥斺斿摢閲岃薄鎴戠殑涔¢偦澶╁ぉ鏈夋浜$殑濞佽儊鍛紒(2)鐕曢泙瀹夌煡楦块箘涔嬪織鍝夛紵锛堛...
  • (濂界殑璇濈粰30鍒)姹鏂囪█鏂璇曢
    绛旓細C 浠婁互钂嬫皬瑙備箣,鐘逛俊銆 D 鍚戝惥涓嶄负鏂焦 姝ゅ垯宀抽槼妤间箣澶ц涔(銆婂渤闃虫ゼ璁般) 瀵诲悜鎵蹇 (銆婃鑺辨簮璁癊 浜岃呬笉鍙緱鍏,鑸嶈韩鑰屽彇涔夎呬篃(銆婇奔鎴戞墍娆蹭篃銆) 鑰屽惥浠ユ崟铔囩嫭瀛2.鈥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夆濅腑鐨勨滄槸鈥濇寚鐨勬槸浠涔堝唴瀹? 銆愮瓟銆慱__ ___3.鐢ㄧ幇浠f眽璇炕璇戔滃彿鍛艰岃浆寰,楗ユ复鑰岄】韪c傗濄愮瓟...
  • 涓鏂囪█鏂鎹曡泧鑰呰瀵规瘮闃呰
    绛旓細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浠婅櫧姝讳箮姝,姣斿惥涔¢偦涔嬫鍒欏凡鍚庣煟,鍙堝畨鏁㈡瘨鑰?鈥濅綑闂昏屾剤鎮层傚瓟瀛愭洶:鈥滆嫑鏀跨寷浜庤檸涔!鈥濆惥灏濈枒涔庢槸,浠婁互钂嬫皬瑙備箣,鐘逛俊銆 鍛滃懠!瀛扮煡璧嬫暃涔嬫瘨鏈夌敋鏄泧鑰呬箮!鏁呬负涔嬭,浠ヤ繜澶浜洪鑰呭緱鐒夈(閫夎嚜銆婃崟铔囪呰銆)涔欐江涓奔鍙櫨璁稿ご,鐨嗚嫢绌烘父鏃犳墍渚濄 鏃ュ厜涓嬪交,褰卞竷鐭充笂銆
  • 姹傚甫鏈鏃瀛楃殑璇楀彞,鎬
    绛旓細鏃﹁屾垬,瑙佹槦鏈凡銆傗斺斻婂乏浼犅锋垚鍏崄鍏勾銆嬪彿鍛艰揪鏃︺傗斺旀竻路鏂硅嫗銆婄嫳涓潅璁般嬫棪杈炵埛濞樺幓,鏆榛勬渤杈广傗斺斻婁箰搴滆瘲闆喡锋湪鍏拌瘲銆嬫棪澶曞緱鐢樻浠ュ吇浜层傗斺斻婂彶璁奥峰埡瀹㈠垪浼犮嬩汉鏈夊崠楠忛┈鑰,姣斾笁鏃︾珛甯,浜鸿帿涔嬬煡銆傗斺斻婃垬鍥界瓥路鐕曠瓥銆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夈傗斺斿攼路鏌冲畻鍏冦婃崟铔囪呰銆...
  • 璇枃闂
    绛旓細璋ㄩ(s矛)涔,鏃惰岀尞鐒夈傞鑰岀敇椋熷叾鍦熶箣鏈,浠ュ敖鍚鹃娇銆傜洊涓宀佷箣鐘鑰呬簩鐒;鍏朵綑,鍒欑啓鐔欒屼箰銆宀傝嫢鍚涔¢偦涔嬫棪鏃︽湁鏄鍝!浠婅櫧姝讳箮姝,姣斿惥涔¢偦涔嬫鍒欏凡鍚庣煟,鍙堝畨鏁㈡瘨鑰?鈥 浣欓椈鑰屾剤鎮层傚瓟瀛愭洶:鈥滆嫑鏀跨寷浜庤檸涔熴傗濆惥灏濈枒涔庢槸,浠婁互钂嬫皬瑙備箣,鐘逛俊銆傚憸鍛!瀛扮煡璧嬫暃涔嬫瘨鏈夌敋鏄泧鑰呬箮!鏁呬负涔嬭,浠ヤ繜...
  • 扩展阅读:中文→文言文转换器 ... 一键生成文言文转换器 ... 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在线文言文转换 ... 文言文现代文互翻译器 ... 免费文言文翻译器 ... 文言文在线翻译入口 ... 岂若吾乡邻翻译 ... 文言文100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