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乃不敢言的意思

  • 古文:''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其中 “弭”是“止”的意思 源于《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 文言文“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答:“以告,则杀之”是省略句。即:(卫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巫师)把(指责他的人)告诉(周厉王), (周厉王)就杀死了那些指责他的人。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原文的意思及出处
    答:高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
  • 请问:“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中的“乃”改如何翻译。
    答:乃是人们(老百姓)的意思;句子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详见:http://www.hudong.com/wiki/%E5%8F%AC%E5%85%AC%E8%B0%8F%E5%8E%89%E7%8E%8B%E5%BC%AD%E8%B0%A4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 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答:翻译: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
  • 古文 召公谏厉王弥谤翻译
    答: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
  • ...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文言文的...
    答:文言文翻译:老百姓在内心考虑好了之后而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这都是想成了以后自然而然说出来的,怎么可以塞其口不让说呢?假若堵住百姓的嘴,能有多少人拥护你呢?语出《国语·周语上》中的邵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为政应广开言路。宣:谈、说出来。壅:阻塞。与:亲附,跟从。几何:多少。
  • 指责宦官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翻译,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监枪者,帝报从之 (原文)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监枪者,帝报从之(参考译文)其中说宦官掌管兵权,是古今的大患,请求完全撤回监军的宦官。 皇帝回复依从了。明朝 兵部尚书 王邦瑞(1495年6月11日—1562年1月17日),字维贤,或作惟贤,号凤泉。 河南宜阳...
  • 《邵公谏弭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厉王得意忘形地说的那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的狂妄之言,正与上文的“道路以目”相呼应。把一场严峻的社会矛盾只用这短短几句话交代得如此周详而深刻,不能不说作者的文字素养是相当卓越的。 第二段的一、三两节先后用了两个比喻,这是借助于形象思维加强说服力。金圣叹在他选批的《才子古文》中说:“前说...
  • 你我他在文言文翻译
    答:古今“或者”的区别在于:现代的或者是一个词,连词,意思还是或:“他或来或不来” /“他或者来或者不来”;文言文中的或者则是两个词组成的词组,连词“或”加上代词“者”。者,指代选择的一方。 7. 在古文中你,我,他的人称代词是什么呢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

  • 网友评论:

    宗琛13350599247: 古文: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什么意思 -
    24414孟红 :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吾:第一人称代词,意思是我.弭(mǐ)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宗琛13350599247: 文言文中"乃"的解释 -
    24414孟红 : 详细字义◎ 乃 廼、乃 nǎi 〈代〉 (1) 你,你的 [your]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

    宗琛13350599247: 乃的各种意思及古文中的句子
    24414孟红 : “乃”= ①代词,有“你”、“你的”之意.古文中例句:班固《汉书·翟义传》:“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又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尔三矢,尔...

    宗琛13350599247: 乃在古文中的解释有哪几种 -
    24414孟红 :[答案]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

    宗琛13350599247: 古文陈万年教子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
    24414孟红 :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 是 乃公戒汝 你的 乃不敢复言 于是,就

    宗琛13350599247: 古文 召公谏厉王弥谤翻译 -
    24414孟红 : 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

    宗琛13350599247: 古文中"乃"的意思 -
    24414孟红 : 乃 nǎi ◎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 是,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宗琛13350599247: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中的乃是( )意思. A,于是 B,就是 C,是 -
    24414孟红 : a

    宗琛13350599247: 乃字的古今意思 -
    24414孟红 : 简单说: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甲类等义的 ,即古字与今字字义完全相同 ,如凷 / 块、َ/野、灋/法等.乙类不等义的,即...

    宗琛13350599247: 响遏行云的古文意思简洁 -
    24414孟红 : 译文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于是,有一天,他便去向秦青告别,...

    热搜:古文翻译器转换 \\ 我用古文怎么说女生 \\ 古文翻译 \\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吾能弭谤矣 乃不敢言 \\ 文言文中乃的三种意思 \\ 乃不敢言乃怎么解释 \\ 乃不敢言乃的翻译 \\ 女子的雅称单字 \\ 敢怒而不敢言出自哪里 \\ 免费古文翻译器 \\ 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 \\ 言文言翻译器 \\ 为在古文中的六种意思 \\ 无能而谤矣乃不敢言 \\ 古文翻译器转换器 \\ 不敢的文言文怎么说 \\ 古文翻译转换 \\ 敢怒不敢言的古诗 \\ 古文翻译器在线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