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不信鬼神的句子

  •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让人远离鬼神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答:孔子说:“敬鬼神,远离鬼神”是不是说人远离鬼神? 从这句话本身来看,意思是人远离鬼神,但也不是全部。 为什么? 因为在孔子时代,很多问题无法科学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被认为是鬼神所为,所以人们相信鬼神存在。子路问孔子有关鬼神,孔子回答说:“不能为人处事,怎能与鬼子为人呢?” 意思是...
  • “子不语怪力乱神”作何解?
    答:【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这句话传统的解释大多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之事。并结合(敬鬼神而远之)推导出孔子不信鬼神之事--即孔子是无神论者。理由如下: 传统的解释认为,此处“不语”带有对“怪力乱神”不以为然乃至否定的意思。朱子《论语集注》曰...
  • 孔子相信鬼神吗?
    答:”(《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孔子对于祭神,用“如在”、“如神在”,这两个“如”字值得注意,说明在孔子看来,“神”实际上并不一定存在,但是他又不完全否定鬼神。
  •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鬼神是否真实存在?
    答:2.孔子是无神论者。 他不信鬼神,但在那个落后的时代,信鬼神的人还是不少的。 当然,有些现象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保持距离,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你,我尊重你的信仰,我不会和你争论。 孔子曾经说过,不能和山治人讲道理。 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 我说,我宁愿和聪明人...
  • 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什么态度?
    答:典故: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不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成语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雍也》: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
  •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答:否则不如不去祭祀。这已经明显的反映出孔子的观点,他并没有对于鬼神是否真实存在进行探究,他是在讲礼仪规范的问题。他本人“敬鬼神而远之”,其实与他对于鬼神是否存在的观点是一样的,无法确信鬼神是否真的存在,所以敬,但是我自己可以不参与。俗话:“信神神就在,不信神不怪。”...
  •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答:孔子还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是不推崇鬼神之说的,“无所不知”的孔子,自然知道人们之所以相信鬼神,就是因为了解的太少,未知的太多,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未知,就干脆用谁也说不清的迷信文化来解释。然而当人们了解的足够多的时候,自然就能够破开迷雾看到事物的真相。
  • 孔子的鬼神观
    答:子路曾经向孔子询问过鬼神之事。孔子说:“还没能侍奉活人,又怎么能侍奉鬼神呢?”假如人侍奉好了,是否就可以侍奉鬼神了?孔子没说。或者说,孔子认为“事人”是根本做不好,或者做不完的,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事鬼”?孔子不谈鬼神,但也不否定鬼神,这叫存而不论。或许就像人,可以不信鬼神,但...
  • 孔子对“鬼"的看法
    答:以致他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受到压抑。孔子对于事鬼神和死之道,不但没有避而不谈,反而给我们传授了极高深的答案。他一向教人「举一隔」而以三隔反」,以及「能近取譬」,所以当他把「事人」,「事鬼」,以及「生」,「死」等课题相提并论时,实已解答了事鬼之道和死之道。
  • 孔子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鬼神之说了?
    答:分类: 人文学科 问题描述: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他又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和祭则受福,可以祭祖鬼啊!解析:“儒教非教”说的首要根据,是孔子不信鬼神,至少是不笃信鬼神。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不信鬼神或不笃信鬼神,后世儒家又怎能相信鬼神成为宗教呢?因此,孔子对鬼神的态度问题,是我们首先要讨沦...

  • 网友评论: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对于“天”和“鬼神”的不同态度 -
    30241祝狗 : 孔子对“天”和“鬼神”的态度是径渭分明的,然而许多关于孔子思想的著作和论文都未明确指出这一点.有的论文以孔子关于“鬼神”的言论来论证其所谓怀疑盆天命”的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要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孔子的世界观,...

    郭月15965201576: 《论语》中的原文是什么?关于这一段:如果孔子承认有鬼神,怕孝顺的子女会随故去的父母而去,如果承认没 -
    30241祝狗 : 《论语》提到孝的很多,但没有这样的内容.如果楼主没有弄错的话,大概不是《论语》里的,而是在其他书如《庄子》《孔子家语》之类的书里提及的内容,可能是散佚内容,也可能是后人的引申、附会.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对鬼神持什么样的态度 -
    30241祝狗 :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1、从尊重传统来说,孔子对鬼神采取"敬之"的态度.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对于祭祖传统,孔子是十分尊崇重视的.对于"天",孔子也是敬畏信仰的. 2、然而,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在于他对于鬼神同时采取"远之"的态度,虽然敬畏鬼神,但却把它摆在第二位.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就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学的人本立场. 3、合而言之,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一般人忽略了此语前半句(“敬鬼神”)之义,而片面发挥后半句(“远之”)之义,故未能得孔子之全貌.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 -
    30241祝狗 : 孔子是这样主张的,祭神指的的是行祭祖先礼、祭神礼之时,应该像祖先、神真实存在一样,讲究的是礼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否则不如不去祭祀.这已经明显的反映出孔子的观点,他并没有对于鬼神是否真实存在进行探究,他是在讲礼仪规范的问题.他本人“敬鬼神而远之”,其实与他对于鬼神是否存在的观点是一样的,无法确信鬼神是否真的存在,所以敬,但是我自己可以不参与.俗话:“信神神就在,不信神不怪.”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为何对鬼神“敬而远之”? -
    30241祝狗 :[答案] 也就是说,相信鬼神存在,但从不谈论,采取的是“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的策略和态度:“子不语怪、力、怪、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从这些论述中,很多人简单地得出结论:孔子把目光转向了人间,认为...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儒家不是不信鬼神的吗?难道只信苍天不信鬼神?知命是知天命嘛~(相信祸福吉凶生死都有上天主宰的) -
    30241祝狗 :[答案] 非也.你问的问题很好,正是许多人不理解孔子思想的部分. 首先,孔子所说的“命”,是天命,并不是我们日常迷信中所说的“命”(与算卦、看相之流所说的命是不同的).当一个人越是经历世事,就越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或者说一件事情按照...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信不信鬼神?请给出证据 谢谢 -
    30241祝狗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樊迟问知,子曰:'务农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孔子对于祭神,用“如在”、“如神在”,这两个“如”字值得注意,说明在孔子看来,“神”实际上并不一定存在,但是他又不完全否定鬼神.他只是不语鬼神,“敬鬼神而远之”.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儒家不是不信鬼神的吗?难道只信苍天不信鬼神? -
    30241祝狗 : 非也.你问的问题很好,正是许多人不理解孔子思想的部分. 首先,孔子所说的“命”,是天命,并不是我们日常迷信中所说的“命”(与算卦、看相之流所说的命是不同的).当一个人越是经历世事,就越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或者说一件...

    郭月15965201576: 孔子如何看待鬼神之事?请引用《论语》中的话语 -
    30241祝狗 :[答案] 论语雍也第六 这次是与学生樊迟6·22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知:音zhì,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

    郭月15965201576: 《左传》《国语》《楚辞》《论语》信仰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
    30241祝狗 : 《论语》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怪、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把目光转向了人间,认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做好地下的“人事”,而不应该去谈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如果不尽“人事”,单纯地去祈祷,上天的鬼神也不会赐福的.正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尽人事而知天命”.

    热搜:孔子谈论鬼神的句子 \\ 孔子关于神鬼的言论 \\ 孔子为什么要杀老子 \\ 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 \\ 不信神佛 不敬鬼神 \\ 孔子语录十二则高考必背 \\ 孔子鬼神敬而远之原句 \\ 论语中关于鬼神的句子 \\ 孔子最经典的八句话 \\ 孔子的鬼神观的句子 \\ 孔子对鬼神的态度的句子 \\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 \\ 孔子最霸气的一句话 \\ 孔子鬼神观的看法 \\ 为什么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 孔子关于鬼神的原文 \\ 孔子不信鬼神的言论 \\ 孔子说过最励志的话 \\ 孔子名言名句 经典语录 \\ 孔子骂人的最狠的名言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