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二段分层概括

  • 概括《师说》一文中第二段所用的三组对比
    答:一、圣人与普通人 概况: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原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二、孩子与自己 概况: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
  • 师说每段段意简单概括也行
    答: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作者勤于求师的高尚品质;第三段:引用具体的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使读者能体会到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的品质,并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
  • 师说第二段中的“而”“而”“而”可否去掉?
    答:2、人非生而知之者,表承接(顺接、顺承),不译。3、惑而不从师,表转折,翻译为“却”。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翻译为“并且、同时”。5、小学而大遗,表转折,翻译为“但是”(或可解释为表并列,不译)6、群聚而笑之,表修饰,不译。如是而已,而已,语助词,翻译为“罢了...
  • 概括师说每段主要内容
    答:第一段: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引用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第四段:赞扬李蟠“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原文: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
  • 师说 的第一段怎样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答: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
  • 师说高中文言文教案
    答:2.学生练习背诵并划分本段层次。 划分层次的步骤是:先分析文理,再归纳各层的大意,最后点明本段主旨,画示意表以助记诵。 分析文理时提出下列问题:①第1、2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指出现象,后做解释)。重点是哪一句?(后一句,因为提出教师的任务,这是立论的出发点)。②第3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
  • 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师说对译
    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括而又明确的点出了师的性质、作用。接下来阐明择师的原则:以“道”的有无为标准,而不应有贵贱、长幼之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以第一段立论为基础,以事实为论据,从反面展开批驳。连用三个对比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针砭。一是把“古之圣人”的“从师之...
  •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答:二 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6. 《师说》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
  • 师说原文有几段,每段大意?
    答: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作品鉴赏:作者对自己的理论主张高度自信,对事理又有透彻的分析,因而在论述中不但步骤严密,一气旋折,而且常常在行文关键处用极概括而准确的语言将思想的精粹鲜明地表达出来,形成一段乃至一篇中的警策,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
  • 本文是怎样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的?
    答:②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除了第二段中所列举的一些概括性事例外,作者在第三段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孔子在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有着很高的学问和修养,这样的“圣人”尚且向多人请教,那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样,通过典型的事例和名言进一步证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师说产生背景与...

  • 网友评论: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里面第二段文字论点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
    17107寿茗 :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 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第2段译文 -
    17107寿茗 : 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里面第二段文字论点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
    17107寿茗 :[答案]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第二段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
    17107寿茗 : 师说第二段从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先以古圣人与今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作法;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的不正常.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 第二段 译文 -
    17107寿茗 :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第二段论述师道观有哪些 -
    17107寿茗 : 第二段是“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论述师道观应该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即学习与年龄长幼无关,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的结构作者韩愈. -
    17107寿茗 : 本文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从师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以教师的重要作用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论述“师道之不传”,批判“士大夫之族”...

    司肢15067989882: 求学霸给下《师说》知识点,总结的知识点,多谢! -
    17107寿茗 :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的第二段主要批判了什么? -
    17107寿茗 :[答案] 师说中第二自然段批判了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从反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司肢15067989882: 师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展开的?有何价值 -
    17107寿茗 : 师说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

    热搜:师说第一段分五个层次 \\ 《师说》第二自然段 \\ 师说第二段分为哪三层 \\ 师说段落大意概括 \\ 师说第二段思维导图 \\ 师说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批判 \\ 师说第二段三个层次 \\ 师说第二段的三处对比 \\ 师说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 \\ 师说分为几个层次 \\ 师说第二段三组对比的结论 \\ 师说第四段主要内容 \\ 师说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 师说第二段批判了什么现象 \\ 师说的段意及分论点 \\ 师说中指出人要从师的原因 \\ 师说第二段第三段的论点 \\ 师说第二段对比的论证角度 \\ 师说第一段论证思路分五层 \\ 《师说》第二段的赏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