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一段的行文思路

  • 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答:第一、二课时 诵读文本 (读准字音,读懂文句,读清句读)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推敲”的故事,讲的是韩愈帮贾岛琢磨一个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韩愈对后生晚辈一直持勉励提携的态度,他还为名不经传的李蟠写了一篇传世之作《师说》。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
  •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答:《师说》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于“从师”阐述及“老师”的角色定位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计划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以诵读为主,结合语境及注释,疏通词句,解决文言字词等问题。本课时即第二课时,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观点;从文本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并...
  • 师说高中文言文教案
    答: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
  • 《师说》的原文及翻译
    答: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师说》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出处:唐代韩愈《师说》:“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译文: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
  • 韩愈《师说》翻译赏析
    答:有的不懂行文断句就从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医生、乐师以及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难为情。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
  • 师说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意思是”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这句话选自韩愈的《师说》,文中虽也正面...
  • 师说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另一方面又体现在行文的语气上。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答: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对耻学于师,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对比。第一,古今对比,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确实糊涂不通道理。第三...
  •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作品
    答:《师说》是韩愈极具代表性的一篇散文,第一段提出求师的重要性,第二段批判世人从师风气的各种表现,最后说明写此文的原因。全文围绕主题,层层严谨思路,提高了整体逻辑的严谨性。虽然全篇仅有几百个字,但是却具备巨大的说服力。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

  • 网友评论: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 -
    1145涂莉 :[答案]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 -
    1145涂莉 :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第一段划分段意 -
    1145涂莉 : 第一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二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第三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 韩愈 -
    1145涂莉 : 余以为: I.第一段开篇点出了论点然后以作者本身的从师之道阐明论点.第二段主要是从“今之众人”的从师之道使用反面论述,揭露了“师道之不传也久已”的社会现象.第三段以孔子的言行正面论述了论点. II.三组,分别是“圣人”与“愚人”的对比.人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两种行为对比.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作者将两种鲜明的事物作对比,使读者容易清除是非昭然,从而加强论点.

    霍卢18546719112: 以《师者》为题,对比论证,200字 -
    1145涂莉 : 师说》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阐述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又指出学者存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和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霍卢18546719112: 求学霸给下《师说》知识点,总结的知识点,多谢! -
    1145涂莉 :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哪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证的 -
    1145涂莉 : 《师说》作于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bai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du,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zhi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dao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中第一段阐释了怎样的从师态度 -
    1145涂莉 : 第二段以感慨发端,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尽吐不平之气,也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作者首先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接着运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从师作对比,则指出“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比较,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霍卢18546719112: 师说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 -
    1145涂莉 :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说明老师对求学者的重要性 2、有疑惑就要寻求老师的帮助 3、懂得比自己多的就是老师,应虚心请教 4、总结出老师即是道理存在的地方

    霍卢18546719112: 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 -
    1145涂莉 : 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前后呼应的关系

    热搜:师说第一段分层并归纳 \\ 师说第一段观点 \\ 师说第一段分五个层次 \\ 师说的三个分论点 \\ 师说中心论点以及论证过程 \\ 简析师说的行文思路 \\ 《师说》第一段 \\ 师说第一段段意概括 \\ 师说的第一段正面阐述了 \\ 师说背诵哪一段 \\ 师说第一段论证思路分五层 \\ 师说第一段分为几层 \\ 师说韩愈的写作手法 \\ 师说的论证思路框架图 \\ 师说及写作技巧 \\ 师说论证思路梳理 \\ 齐桓晋文之事行文思路 \\ 师说第一段知识点 \\ 师说的观点和行文思路 \\ 师说论证结构图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