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答: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
  •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答: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儒家和道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备课教案精选范文
    答:历史备课教案精选片段:1956年的春天,新中国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和科学领域犹如百花齐放,展示了生机与活力。这个方针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需要而提出的,旨在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和创新,为科学文艺领域带来了繁荣景象。在教学中,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内涵,以及它在科学...
  • 初中文言文辅导教案
    答:卢梭有句名言,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情境交融的目的,顿悟问题。 本人在备《百家争鸣》这课中,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课堂导入。在学生进入教室候课的时候,让所有不能上讲台的同学都来扮演君主,在规范中有自由,出现了良好的教学气氛,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认为本课的学生有效课堂参与度很高。
  •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大全2020
    答: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
  •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答:【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答:【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
  •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怎样写?
    答: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
  • 教案怎么写?
    答: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
  •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
    答: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 中华 文化 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 教育 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

  • 网友评论:

    宦侧19358755637: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怎么写 -
    35874钭勇 : 一般要有四个部分:一、教学目标二、难点重点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1、导入2、教学内容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

    宦侧19358755637: 高中必修三 (历史) 百家争鸣 -
    35874钭勇 : 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影响: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至于代表和主张建议你百度,太多了

    宦侧19358755637: 百家争鸣的简单介绍(150字),要有原因, -
    35874钭勇 : 百家争鸣简介: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

    宦侧19358755637: 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
    35874钭勇 : 诸侯相争的必然产物,推动了当时的统一进程 ,繁荣 了我国古典思想,涌现了老子孔子墨子苏秦韩非子等一系列的卓越人物.

    宦侧19358755637: 创一流班级,做一流学生 主题班会教案和主题词 -
    35874钭勇 : 主题词 因为主题词是主题班会的灵魂,他应该反映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和热点.如“我和诚实交朋友”、“家乡高楼知多少”、“祖国名山在我心中”、“春天在我们的友谊里”等扳回主题词就是“小”而“明”的实例.实践告诉我们,主题词...

    宦侧19358755637: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35874钭勇 : 你好.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

    宦侧19358755637: 什么是百家争鸣? -
    35874钭勇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

    宦侧19358755637: “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
    35874钭勇 :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宦侧19358755637: 思考百家争鸣的含义,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
    35874钭勇 : 历史背景: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经济因素:土地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牛耕,铁器) 政治因素: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 文化因素: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社会因素: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宦侧19358755637: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 -
    35874钭勇 : 当时的社会体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政治文化来适应当权者对当前社会体制的管控,而当时应该是刚刚摆脱了奴隶社会体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而适应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还处在空白状态.并且当时的权力机构(国家)并不是一个,这就注定了当时社会体制下的权力机构会尝试并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权力机构对于政治文化的迫切需求和需求的多样性使言论自由得到了保障和鼓励;并且对于相应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当时正在脱离奴隶制社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观念也回相应的发生改变

    热搜: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 部编版百家争鸣教案 \\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 七上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 秦统一中国教案 \\ 百家争鸣的教案公开课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 8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 百家争鸣教案设计方案 \\ 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案 \\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 百家争鸣教案教学反思 \\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 第6课动荡的春秋教案 \\ 初中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