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主旨

  • 石钟山记里唐朝李渤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是在潭里找到两块石头,敲了之后觉得声音很好听,像是钟声。“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 高二语文教案:石钟山记
    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因事说理:要“深思慎取”,要“尽吾志”。苏轼《游石钟山记》又是怎样写的呢?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三、范读...
  • 石钟山《雁》的中心主旨
    答:主旨:记叙了两只大雁殉情而死的美丽而凄婉的故事,表现了大雁在困厄中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和宁死不屈服命运的可贵品质;人的残忍和冷酷。启示人们生命拒绝冷漠自私,爱情与自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1、该文通过描写一只大雁在受伤后无法跟随雁群南迁,后由人收养,被剪断翅羽,虽几经努力却仍然无法回归...
  • 高二选修《小石城山记》优秀教学设计
    答: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无不从柳宗元这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四、品读课文 (一)赏景 1、在山水游记散文中,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了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请大家自由阅读第一段,然后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 翻译文言文 “今欲通之,非致知,何适哉?” “天下莫大于心,患_百度知 ...
    答:(《论积贮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没有“罚”的意思;(2)“异同”只有“异”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饥穰”只有“饥”的意思;(6) “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此外,有...
  • 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哪些?
    答:宋朝: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曾 巩——...
  • 范仲淹一生都未去过岳阳,为何能在《岳阳楼记》中将四周景物描写得如此...
    答:说起来,《岳阳楼记》主要是表达作者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景物描写倒是次要在千古名篇里面,景物大多是以景写情的工具而已,更多是名篇背后的内涵,它的思想。苏轼写赤壁怀古,说大江东去,他去看的赤壁,未必是历史上真的赤壁,写石钟山记,石钟山为什么叫石钟山,他的考察也出现了错误...
  • 高考能考到什么样的文言文
    答:(《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
  • 唐宋八大家散文。
    答:苏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
  • 2015高考成语试题
    答: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 戎马倥偬 C. 名不见经传 D. 不容置喙 【答案】D 【解析】: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D.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应该使用“毋庸置疑...

  • 网友评论:

    韩璐13048349731: 宋苏轼《石钟山记》主要讲的什么
    17461隗谭 : 苏轼经过江西湖口,有机会游览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便写了这篇游记.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作者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
    17461隗谭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韩璐13048349731: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这是<<石钟山记>>全篇主题所在 -
    17461隗谭 : 对! 此句即事情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不能凭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 属于议论.

    韩璐13048349731: 《冷泉亭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的主旨. -
    17461隗谭 :[答案] 本人觉得登泰山记表现了作者探寻美的心情,记叙了泰山沉浸在雪景中的奇美,给今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了作者及其友人的志趣相投与探寻美的孜孜不倦

    韩璐13048349731: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石钟山记 -
    17461隗谭 : 是苏轼的【石钟山】吗.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此文,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中表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呀,谢谢啦~~
    17461隗谭 : 文章的主旨句不难找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而真正要彻悟它,却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联系作者身世.苏轼入朝为官期间,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不...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中心论点 -
    17461隗谭 : 你好!引用原文的话,中心论点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有无深层含义 -
    17461隗谭 :[答案] 有,作者在篇末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可见作者想要通过考察石钟山名字来历的始末告诉读者,对于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可以妄猜.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中心句是什么?如题!!!!!!!!!!!!!!!!!
    17461隗谭 : 苏轼《石钟山记》,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议论的中心. 多方设意: ①从苏轼不迷信前人的论断,敢于质疑的角度,提出“学贵多疑”的论点; ②从苏轼于“莫夜月明”之时,“乘小舟,至绝壁下”进行实地观察的角度,提出“凡事必须调查研究”的论点; ③从苏轼强调“耳闻目见”、不可“臆断”的角度,提出“臆断是认识事理的大敌”的论点;

    韩璐13048349731: 石钟山记以什么为中心的游记,借什么来什么 -
    17461隗谭 :[答案] 石钟山记以考察为中心的游记. 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热搜:石钟山记读后感 \\ 石钟山原文朗诵 \\ 石钟山记朗读mp3 \\ 石钟山记第一段 \\ 石钟山记拼音 \\ 《师说》文章主旨 \\ 《石钟山记》课文原文 \\ 石钟山记课件 \\ 石钟山记古今异义 \\ 石钟山记背诵 \\ 《氓》全文主旨 \\ 《石钟山记》的启示 \\ 石钟山记感悟400字 \\ 石钟山记翻译及原文 \\ 游石钟山记 章潢 \\ 《石钟山记》苏轼 \\ 石钟山记停顿节奏 \\ 石钟山记原文全文 \\ 石钟山记 \\ 石钟山记注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