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注释

  • 哲学思想文言文
    答:做人做事的文言文最著名的就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被人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论述。 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如何下载老子《道德经》拼音版(全免费,扫描版)
    答:《老子》第七十七章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 qí 其 yïu 犹 zhānɡ 张ɡōnɡ 弓 yú 欤 ?ɡāo 高 zhě 者 yì 抑 zhī 之 , xià 下 zhě 者 jǔ 举 zhī 之 ; yǒu 有 yú 馀 zhě 者 sǔn 损 zhī 之 , bù 不 zú 足 zhě 者 bǔ 补 zhī 之 。 tiān 天 zhī 之 ...
  •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不惑之年重读《道德经》第八章
    答:【注释】①几:接近;②地:很低的位置。《荀子》里曾经讲过,“置下为之地”,也就是最下面那个地方叫地。《礼记》里面讲“地者下之极也”,下面最极点最低的位置叫地。③天:指天的品性。通行本为“与善仁”。老子在《道德经》的后面第七十七章讲过“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
  • 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答:《道德经·第十七章》作者:李耳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注释:1、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3、悠兮:悠闲...
  • 《老子》第十九章。赏析。结合现实。大约300字
    答:这一章讲老子的政治主张.他以为当时统治者施行苛政和酷刑,滥杀百姓,压制民众,其结果是,一旦人民不忍受了,就不会畏惧死亡.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七章》)【解读】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
  • 求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评论的文章,最好是有些新意的!
    答:如何为呢,老子在第七十七章写到“圣人为而不恃”,第八十一章写“为而不争”,可见“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妄为,不以功利的目的去为,而是依照规律的自然发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把老子的“无为”解读为“无意于为,没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笔者认为这同样是对老子的误读。《道德经》第...
  • 道德经原文 只要求原文不要 修改 注释 翻译 或者 补字的 字体也要原...
    答:道德经原文 只要求原文不要 修改 注释 翻译 或者 补字的 字体也要原字体的 1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深夜长眠3 2012-01-09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
  •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注释
    答: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在阅读这一章的内容以后,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 共学《道德经》第38天
    答:共学《道德经》第38天2022年3月25日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 《道德经》德经·第七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答:德经·第七十五章 作者:李耳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

  • 网友评论:

    欧左17538328373: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46108蓬便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

    欧左17538328373: 老子 第七十七章 帮忙断句加翻译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共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
    46108蓬便 :[答案] 楼主在恃后多加了个字吧?断句翻译如楼上.

    欧左17538328373: “其不欲见贤邪?”——(老子第七十七章)——,这句话怎么样翻译 -
    46108蓬便 :[答案]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欧左17538328373: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译文 -
    46108蓬便 :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自然的法则,不是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过满了就减小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人世的作风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只有悟道的人能够如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仗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功,他不愿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欧左17538328373: 天知道,损有余,以弥不足,人知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含意 -
    46108蓬便 : 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欧左17538328373: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
    46108蓬便 : 这句话最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是老子,全文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欧左17538328373: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什么意思?
    46108蓬便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全文如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解释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弓一样吗?弦位高张,就被抑低,弦位低就被拉高.有余的被减少,不足的被补充.这正是大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弥补不足.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谁能够以多余的供奉天下之不足者?这只有奉持天道的人.有道的人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永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欧左17538328373: "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什么意思? -
    46108蓬便 :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欧左17538328373: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什么意思啊, 出自何处啊? -
    46108蓬便 :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欧左17538328373: 老子第七十七章意思
    46108蓬便 : 天道公允,不偏不依,它不是和弯弓射箭所显示的道理一样吗?如果高于靶心就要把弓压低,如果低于靶心就要把弓抬高

    热搜: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 \\ 道德经第二章完整版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诵读 \\ 道德经52章父爱则母静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精解 \\ 老子第七十八章赏析 \\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译文 \\ 道德经第1-81章译文 \\ 道德经十七章全文及注释 \\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解读 \\ 上善若水第七十八章译文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及译文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感悟 \\ 庄子天地篇注释 \\ 道德经第七章注释和意思 \\ 道德经十七章原文及注释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译文 \\ 老子第七十七章原文赏析 \\ 老子七十七章原文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